TPI
TPI (True Performance Initiative)理念,即所謂真實性能標準理念,是指協助用戶全面理解適合實際套用需求的電腦性能的一種理念。根據TPI將制定一種全新的、更為精確的測評處理器運行套用程式性能的標準。這一標準稱為TPI標準。
其實TPI理念並不是什麼新東西,早就有人在自覺不自覺地按照它去做了,DIY的發燒友們就是它的忠實實踐者。他們都是在自己的TPI理念指導下來選配電腦配件來搭配電腦的,從而使自己的PC能夠符合自己的套用需求。如果你隨某個DIY迷光顧電腦配套市場,你就會看到他詢問銷售商:“我要買一個‘QuickIII’能打到80幀的,需把什麼卡和CPU放在一起,你這個行不行?不行?那我再看看其它的吧。”或者問:“我要做PHOTHSHOP,渲染時要達到XX速度,你這個可以做到么?”……其實所有這些都是TPI理念。其精髓就是根據實際套用的性能要求,選擇合適的配置,最終得到性價比最高的PC。
評價計算機系統性能最重要的一個指標,是完成給定任務所需的時間,即真實套用性能。CPU是計算機的核心,相當於整個系統的心臟,是決定計算機系統能否在最短的時間裡有效完成特定任務的關鍵部件。關於CPU的性能,人們通常認為其時鐘頻率越高,性能就越好,事實往往並非如此,特別是近年出現高頻晶片以後,僅以CPU的時鐘頻率來衡量計算機的性能好壞就是一種片面的誤解。因為時鐘頻率本身並不能單獨決定PC的真實套用性能,就如同小孩和成人一起散步,小孩需要走更多步才能趕上成人。由於成人的步子比小孩大,每步走的路程比小孩長,因此小孩需要更快走動也就是需要更高的頻率才能趕上大人,所僅通過邁步的頻率來確定走的路程的長短是不合理的,處理器也是一樣。而AMD Athlon XP處理器則與成人一樣,它每步完成的任務多,因此其不需要很高的頻率就能很大的提高產品的實際性能。
PC的真實套用性能反映的是PC的效率,它既取決於CPU的時鐘頻率(以MHz或GHz計量),又取決於CPU在規定時鐘周期內可以完成的工作量(以每時鐘周期完成的指令數(IPC)計量)。真實性能就等於時鐘頻率與單位時間周期完成工作量的組合,即套用性能=【時鐘頻率/MHz】×【每時鐘周期完成的工作量/IPC】
這一性能通過一些通用軟體在相同狀況下的運行速度反映出來。這就是廣大用戶真正應該關心的TPI。
TPI是全員勞動率創新的簡稱,即組織創新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