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票圖案
郵票信息
志編號 T39 版別 影寫版 名稱 人民公社五業興旺 全套枚數 5 發行日期 1979-8-10 全套面值 0.38元 | 全套售價 0.38元 發行機構 郵電部 印製機構 北京郵票廠 攝影者 設計者 鄒建軍 整版枚數 35(5×7) |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5-1 機械收割(農業) 0.04 62×26 P11.5 600 5-2 植樹造林(林業) 0.08 62×26 P11.5 1000 5-3 水鄉牧鴨(牧業) 0.08 62×26 P11.5 1000 5-4 編織(副業) 0.08 62×26 P11.5 1000 5-5 繁忙的漁港(漁業) 0.10 62×26 P11.5 400 |
郵票介紹
人民公社是20世紀50年代末至20世紀80年代國中國農村中政社合一的組織,是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而成。人民公社是50年代末80年代國中國農村中政社合一的組織,是由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而成。郵票反映了我國農村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貫徹黨的“以糧為綱,全面發展”方針,實行農、林、牧、副、漁業相結合的多種經營,發展農業生產的情形。1978年,中國共產黨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開創了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發展的新時期,實現了偉大的歷史性轉折。全會提出發展農業生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其中包括人民公社、生產大隊和生產隊的所有權和自主權必須受到國家法律的切實保護,社員自留地、家庭副業和集市貿易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必要補充部分,相應提高經濟作物、畜產品、水產品、林產品作物的收購價格,使得農村的農、林、牧、副、漁業,以糧為綱,全面發展。
1979年8月10日,為了宣傳“以糧為綱,全面發展”的農業方針,中華人民共和國郵電部發行“人民公社五業興旺”特種郵票,編號T39,全套5枚。
先來談談這套T39人民公社五業興旺的發行背景吧。一九七八年,在以鄧小平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全會實行了改革開放的新政策,同時也全面啟動了農村改革的新進程。會上討論了關於華國鋒總理提出的1979、1980兩年的國民經濟計畫安排時,提出了要注意解決國民經濟重大比例失調,搞好綜合平衡的要求。全會還討論了農業問題,認為農業這個國民經濟的基礎就整體來說還十分薄弱,只有大力恢復和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才能提高全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全會提出了農業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包括了農業機械化生產,人民公社,生產隊和生產大隊的自主權。以及提高我國農,林,牧,副,漁業的全面過程。以提高我國在計畫經濟時期的全面發展。如果我國建國初改革開放.糧食產量按年平均增長率1.85%增長.1978年糧食總產量只有2.64億噸.相當於改革開放前同期86.6%。中國在計畫經濟時期的供缺不足。這也是為什麼中國在1982年決定施行計畫生育的政策了。其中一方面原因是人口眾多的國家,工農業生產力不能夠大大提高,影響全國經濟的全面發展。那時候有糧票,有腳踏車票。為的是大家平均以後,每個人都有糧和飯吃。
(5-1)機械收割 東風收割機,農業機械化,這些都是那個時代的產物。1975年發行的T13講述的就是我國農業機械化開始的進程。這套票以農,林,牧,副,漁為題材。首張郵票也是從農業開始的。在勝利完成第四個五年計畫後,國家隊農業很關心,也很重視。
(5-2)植樹造林 植樹造林的益處在於可以更多的產出水果,藥材等。隨著我國的經濟林陸續進入成熟期,產生的直接經濟效益和間接經濟效益巨大,還能提供大量的勞動和就業機會,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植樹造林也起到了綠化建設的作用。
(5-3)水鄉牧鴨 看看眼前這一盛況,讓我們看到的是江南一處水鄉。人民公社的女性手拿竹蒿,正在划船趕鴨下水。兩旁蔥蔥鬱郁的竹林倒映在了水面上。一群白白的鴨子在水中游著,看著眼前綠油油的一片,映襯著水中的白鴨,心中滿懷希望。
(5-4)編織 這枚郵票講述的是人民公社中的副業。以編織作為副業的主題。事實上,編織是我國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它是技術,也是手制工藝品。郵票畫面上展示的是編織竹筐,竹婁的情景。體現了那個時期,和那個背景下的人民公社的女性熱愛勞動的場面。
(5-5)繁忙的漁港 此枚郵票畫面反映的是漁業。瞧瞧這繁忙的漁港,年輕人推著滿車的魚在漁港辛勤的勞作和奔波。體現了人民公社一片繁榮的景象。此枚郵票是整套中無論從設計上還是圖案,到選材上是我最喜愛的一枚。
此套郵票上反映出的人民公社已到了後續改革階段。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為了克服人民公社制度上的各種弊端。從1978年開始,中國進行了廣泛、深入的農村改革。主要內容是實行家庭承包經營為主的農業生產責任制,建立了集體統一的經營與農戶分散經營相結合的農業經營管理體制,打破了之前的模式。人民公社從1958年開始,直到1985年真正的結束,前後共經歷了27年。人民公社是社會主義勞動民眾集體所有制的一種合作經濟形式的管理機構。它經過了數次的改革,農村的體制其實已發生了根本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