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羅伯特·白朗寧(Robert Browning)(1812-1889),維多利亞時期代表詩人之
一。主要作品有《戲劇抒情詩》、《劇中人物》、《指環與書》等。
布朗寧夫人(1806~1861)英國詩人。出身於富裕的家庭,在鄉村度過幸福的
童年生活。15歲時從馬上摔跌下來,傷了脊椎骨,長期臥病在床,博覽群書,醉心
於詩歌創作。
詳述
布朗寧夫人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女性。能閱讀希臘文原版的荷馬史詩和希伯萊語
的《聖經》。早在13歲時,其父便私下出版了她稱之為“偉大史詩”的作品以及
《馬拉松戰役》。20歲時又出版她的第二部詩集。1833年她翻譯的希臘悲劇《被縛
的普羅米修斯》問世。同年隨家遷居倫敦,結識了華茲華斯等詩人。1838年,她以
詩集《天使及其他詩歌》成名。她對當時的社會政治問題予以極大的關注,1844年
發表了短詩《孩子們的哭聲》,憤怒抗議資本家對兒童的摧殘和剝削。這首詩對敦
促國會討論反奴役兒童議案起過一定作用,極大地提高了詩人的聲望。
1846年,她不顧父親的反對,和詩人羅伯特·布朗寧(1812~1889)私奔,在
教堂舉行簡單的婚禮後,同往義大利。他們大部分時間住在佛羅倫斯,在那裡度過
了幸福的15年。在義大利期間,除發表了《葡萄牙十四行詩集》(1850)外,還寫
下《圭迪公寓的窗子》(1851)和《在大會以前寫的詩》,同情並支持義大利的民
族解放鬥爭。直至1861年突然去世前,她仍對當時的社會政治表達了激進的觀點,
她痛斥賣淫制度,為追求女權而鬥爭。她說:“我深信,這個社會的破滅需要的不
是關閉門窗,而是光明和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