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H微創技術

PPH術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它不同於雷射及傳統手術,其原理是利用特製的圓形吻合器經肛門插入直腸,環形切除直腸下端腸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並在切除同時進行吻合,使脫垂的肛墊上提,恢復肛墊的正常位置,起“懸吊”作用,同時切斷供應痔核的動脈血液分支,起“斷流”作用,從而達到根治的目的。

PPH手術機理

PPH手術方法的機理是在脫垂內痔的上方近內痔上緣的地方環形切除直腸下端腸壁的黏膜和黏膜下層組織,並在切除的同時對遠近端黏膜進行吻合,使脫垂的內痔及黏膜被向上懸吊和牽拉,不再脫垂。同時由於位於黏膜下層來自直腸上動脈供給痔的動脈被切斷,術後痔血供減少。因此,該手術的確切名稱應為“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層環切,肛墊懸吊術”。本組病例術後2周複查,內痔團明顯縮小或消失,外痔部分縮小或消失,患者排便規律、排便感覺良好。

PPH微創技術優勢

pph手術是將痔上方的直腸黏膜脫垂帶做環形切除,手術過程約需20-30分鐘,病人痛苦少,出血少,恢復快,無疼痛,且無遠期嚴重併發症如肛門狹窄,大便失禁等特點。無需住院,不影響日常生活。
1、顯著改善術前症狀,身心皆能獲得最優療效;
2、手術時間短,平均為15min,減少病患痛苦;
3、住院時間短,平均為4.6天,減輕醫療負擔;
4、術後併發症少,一次性根治疾病;
5、恢復時間短,最大限度恢復健康;
6、明顯改善合併直腸黏膜內脫垂症狀,改善由肛管部位解剖變異引起的感覺障礙,提高患者的精調控便能力。

成功案例

羅先生,45歲,痔瘡老患者,由於好點小酒,痔瘡反反覆覆,在鄭州華山醫院完成手術。羅先生感慨:“現在的醫學真是發達啊,我第一次做痔瘡手術的時候在床上足足躺了26天,痛得要死,現在的這種pph技術居然輕輕鬆鬆就解決了我二十幾年的老痔瘡,一天就完全恢復了,治療效果真的很好!”

PPH手術的注意事項

PPH的治療機理為環行切除痔核上方的一段黏膜,同時將遠近兩端直腸黏膜吻合,使脫垂的肛墊組織上提,另外因切除、吻合黏膜的同時,也阻斷了部分血液供應,使過分增生擴張的肛墊區血管因血供減少而部分萎縮,從而達到阻止其下垂的目的。其最佳適應症應為三期內痔、環狀混合痔,並發低位直腸黏膜脫垂也是適應症。
作為一種新的治療方法,因未損傷肛墊區組織,不影響其對排便的反射,肛墊對肛門的關閉增壓作用亦未受到影響,因此從理論上說,此種治療方法是符合現代痔治療原則的。從手術結果來看,近期療效不錯。
問題是該方法引進國內時間不長,遠期療效尚待觀察,而且併發症也是有一些的,例如:術後並發大出血,吻合口感染等,另外我們從一些報導也發現,有些併發症相當嚴重,包括腸瘺、直腸陰道瘺、盆腔感染引致敗血症等,而且還有死亡的報導。國外有專家介紹說,部分病例16個月後,有復發。
PPH術後出血原因及預防處理方法 PPH術後出血是PPH的併發症之一,其出血特點為:①主要發生在24 h內;②出血量多,每例均大於500 mL,色暗紅;③透明肛鏡下可見出血多為瀰漫性滲血。 PPH術後出血可分為原發性出血與繼發性出血。原發性出血主要原因有:①器械因素,如吻合釘或切割器質量太差;②手術者技術因素,如術後止血不徹底,術後吻合口部有滲血,壓迫後不見出血而未行縫扎止血,或者術中止血不徹底或吻合完畢後動脈血管被壓閉未縫扎,此類出血多發生在術後12 h內。繼發性出血主要由感染或吻合釘脫落引起。具體有:①吻合位置過低,痔核水腫,張力過高引起痔血管破裂出血或內痔痔核過大,術中切除了部分肛墊組織,當患者用力解便時使個別吻合釘脫落致使黏膜出血;②吻合口部分吻合釘鬆脫(肛鏡檢查出血時所見);③吻合口下發生血腫;④貧血、低蛋白血症、營養不良致吻合口癒合不良,黏膜壞死致吻合釘脫落等。 PPH術後大出血的預防: 做好預防工作相當關鍵。①提高手術者的技術水平,在操作過程中做到荷包縫合不宜過低或過高,過低易致痔血管破裂出血或吻合釘脫落出血,過高則痔核還縮效果有限,縫合深度應達黏膜下層,注意勿過淺或過深,以防復發或損傷周圍器官。②術中發現出血點時必須嚴格止血,不可存在僥倖心理,結紮必須牢固,可以在3、7、11點常規跨吻合口“8”字縫合。③術後須抗感染及止血治療,療程為5~7 d為宜。④患者術後開始進食時,可予軟化大便的藥物和直腸黏膜保護劑,以減少大便對吻合口的摩擦出血。 PPH術後大出血的處理:①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維持循環血容量。②在透明肛門鏡下跨吻合口縫合止血。③ 止血後繼續抗感染及止血治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