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P-3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應美國海軍的要求研製的海上巡邏和反潛飛機。該機是在“依列克特拉”民航機的基礎上設計的,1957年開始設計,1958年中標,同年8月9日氣動力原型機首飛,裝全部設備的YP-3A於次年11月25日試飛,1961年4月以後開始交付。該機為正常式布局,懸臂式下單翼,傳統鋁合金結構,按破損安全原則設計,增壓機艙,乘員10名。基本介紹
國別:美國 型號:P3P-3反潛巡邏機是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應美國海軍的要求研製的海上巡邏和反潛飛機。該機是在“依列克特拉”民航機的基礎上設計的,1957年開始設計,1958年中標,同年8月9日氣動力原型機首飛,裝全部設備的YP-3A於次年11月25日試飛,1961年4月以後開始交付。
性能用途
結構
P-3為正常式布局,懸臂式下單翼,傳統鋁合金結構,按破損安全原則設計,增壓機艙,乘員10名。類別
該機有多種型別,主要有P-3A,早期生產型,共交付160架;WP-3A,氣象偵察型,於1971年交付美國海軍4架;P-3B,換裝T56-A-14發動機的生產型,共交付144架;P-3C,裝“埃鈕”系統的新型號,1968年9月18日首飛,1969年服役,除交付美海軍267架外,還出口78架;相關用途
RP-3D,用於測繪地球磁場的P-3C改裝機;WP-3D,用於大氣研究和氣象變化試驗而改裝的P-3C;EP-3E,用於取代EC-121電子偵察機而改裝的10架P-3A和2架P-3B,用於執行電子戰任務。迄今為止,洛克希德公司已生產各型P-3飛機600多架出口到加拿大、伊朗、澳大利亞、紐西蘭、日本、台灣、挪威、荷蘭等國家和地區,預計該機要服役到2015年。動力裝置
四台艾利遜公司的T56-A-14渦槳發動機,單台功率3661千瓦,各驅動一具54H60-77四葉恆速螺鏇槳。主要配置
機載設備
AN/APS-115全方位雷達、LTN-72慣性導航和AN/APN-227都卜勒導航系統、奧米加遠距導航系統、AN/ASW飛行控制系統、AN/ASQ-114通用數據計算機和AN/AYA-8數據處理設備及計算機控制顯示系統、AQS磁異探測器、ASA-64水下異常探測器、ARR-72聲納接受機、AN/ACQ-5數據鏈路、以及ALQ-64電子對抗設備等。武器配備
翼前一個3.91米×2.03米×0.88米的彈艙,機翼下有10個掛架,可以攜帶魚雷、(核)深水炸彈、炸彈、沉底水雷、水雷、火箭發射巢、反艦飛彈、空空飛彈等,還可以攜帶各種聲納浮標、水上浮標和照明彈等。性能參數
尺寸
機長35.61米機高10.27米
翼展30.37米
機翼面積61.13平方米
容積120.6立方米
螺鏇槳直徑4.11米
重量
空重27890千克最大燃油重量28350千克
最大起飛重量64410千克
正常起飛重量61235千克
最大著陸重量47119千克
速度
最大平飛速度(高度4575米)761千米/小時經濟巡航速度(高度7620米)608千米/小時
巡邏速度381千米/小時
失速速度208千米/小時
最大爬升率(高度457米)9.9米/秒
實用升限8625米,(單發停車)5790米
起飛滑跑距離1290米
著陸距離(自15米高度,設計著陸重量)845米
最大活動半徑(無餘油)3835千米
轉場航程8945千米
續航時間
最大續航時間(高度4574米,四發)17.2小時,(雙發)12.3小時。P-3結構圖
P-3結構圖(4張)
相關事件
1987年9月13日,巴倫支海上空,挪威空軍第333飛行中隊的揚·塞爾維森機組駕駛的P-3B型反潛巡邏機,正在蘇聯沿岸執行偵察任務。10時39分,該機與一架過去從未見過的蘇聯新式戰機遭遇,10時56分,在距蘇聯海岸線48海里處,這架蘇軍戰機第3次逼近P-3B,在稍加調整位置和方向後,猛然加力,從P-3B的右翼下方高速掠過,用垂直尾翼在P-3B的右外側發動機上劃開了一個大口子,P-3B的飛行高度在一分鐘內掉了3000多米,在墜海前的最後一刻才僥倖改平,而蘇聯戰機因為垂尾損壞很快返航。這就是冷戰時期著名的“巴倫支海上空手術刀”事件,那架神秘的蘇聯戰機,就是日後大名鼎鼎的蘇-27,而這次衝突,被作為最著名的蘇軍空中撞擊戰例載入史冊。參加救援
2014年3月9日據英國衛報訊息,美國第七艦隊的P-3C反潛機,3月9日16時14分前,已經抵達MH370航班失聯位置附近海域,正在展開搜尋。事件經過
起因
1987年9月13日,333聯隊的揚·塞爾維森中尉機長與其他9名機組人員,駕駛602號P-3B飛向蘇聯海岸(事後挪威國防部聲稱:602號P-3B當時是在巴倫支海面做常規偵察飛行,為了更準確地觀察一支在巴倫支海公海區域航行的蘇聯艦隊,在蘇聯領海附近進行回聲探測,“一時疏忽”,越過了國際海域)。蘇聯西北部警戒雷達發現後,派第10防空軍第941飛行團飛行員瓦斯里坦西姆貝爾駕駛36號Su-27進行攔截監視,並阻止其放置回音探測浮標。這是年輕的坦西姆貝爾第一次攔截真實目標。經過
10時39分,這架挪威飛機與一架前來攔截的蘇聯蘇-27戰鬥機在空中遭遇,這架戰鬥機的前機身與垂尾漆著大大的紅色“36”,非常醒目。它從外海方向以橫滾動作從這架挪威飛機的左後方逼了上來。這是一架最新式的蘇聯戰鬥機,西方是首次在如此近的距離觀察這種飛機。在接近過程中,該機打開機背減速板減速,近距離監視著挪威偵察機,氣勢逼人。從機窗望去,它就像一隻展翅的金雕,機背打開的減速板就像乍起的頸羽,兇猛而怒氣沖沖。而機身短粗的黑色P-3B則像一隻醜陋、笨拙的鴨子。這架蘇聯戰鬥機越靠越近,擠壓著挪威偵察機。距離最近時兩機相距僅有2米,幾乎是翼尖碰翼尖,以致從機窗望去,只能看到它的局部。它掛載的空空飛彈近在咫尺,銳利的機翼前緣在陽光下發出寒光。蘇聯飛行員一臉冷峻地注視著他們。挪威的機組人員感到氣氛壓抑,後面發生的事情證明,他們的擔心不無道理。
當時兩機的飛行高度為4500米,隨後蘇聯戰鬥機飛離這架挪威偵察機,這架裝有兩台大推力發動機的蘇聯戰鬥機故意在近距離掠過時產生的強大噴射氣流,使挪威偵察機幾乎操作失控,不過機組人員趁機拍下了一組這種蘇聯最新戰鬥機的照片。
幾分鐘後,這架戰鬥機又兜了回來,再次以極近的距離壓向挪威偵察機,機身上的鉚釘、焊縫清晰可見,蘇聯飛行員的表情冷峻而剛毅。塞爾維森機長減速並示意蘇聯飛行員,自己的飛機要離開,蘇聯戰鬥機再次消失。
但這架挪威飛機並沒真走,它又轉了回來。
10時56分,當它距蘇聯海岸線48海里處時,那架蘇-27第三次出現了。這次它徑直飛到挪威偵察機的右翼下面,蘇聯飛行員;準備動手了!只見他把飛機貼了上來,在這架即將倒霉的P-3B下面調整好了位置,然後猛然加速:只見蘇聯戰鬥機機尾發動機的噴口頓時騰起兩條排空的噴焰,強大而耀眼,飛機就像一頭鋼甲怪獸,狂吼著筆直地躥向前方,摧枯拉朽、銳不可擋。他的駕駛技術非常精湛,他巧妙地使自己的座艙罩避開對方高速鏇轉、呼呼作響的螺鏇槳,其左垂尾就象把直立的裁紙刀準確利落地在挪威偵察機的右外側發動機下面劃了過去,隨著金屬划過金屬的嘯叫、高速鏇轉的螺鏇槳被打斷的噼里啪啦聲,只見P-3B的發動機短艙頓時被切開了一道口子,其中一片螺鏇槳槳葉被打斷了310厘米,斷槳如同飛刀一般插入了挪威偵察機的機身,它的右發動機很快停了車,一股煙霧伴著紛揚的金屬碎片向機尾飄散而去。
轉瞬,蘇聯戰鬥機一個利落的右滾飛,就再次消失了。在它離去的那一瞬,挪威機組人員看到蘇聯戰鬥機掛載的6枚飛彈閃著寒光,令人不寒而慄。它還會不會翻過頭來個致命一擊?機組人員的心裡誰也沒底,恐懼籠罩著大家。萬幸的是這架蘇聯戰鬥機沒再出現,他返回了自己的機場,剛才他的飛機機尾也被對方螺鏇槳打傷。
其實,剛才這名蘇聯飛行員的行動對他自己危險性非常大。在空中,兩架齊頭並進的飛機之間,由於空中氣流作用,其相對位置總是忽近忽遠、始終在變化著。P-3B偵察機裝有四台阿里遜型渦輪螺鏇槳發動機,每台功率高達4600馬力,高速鏇轉的螺鏇槳簡直就是台斷頭機,剛才的動作稍有偏差,他的腦袋就會搬家。作為一名常年跟飛機打交道的飛行員,這類血腥的事故他肯定耳聞目染過。
塞爾維森機長駕駛著受損的飛機,一面[1]發出求救信號,一面歪歪斜斜地狼狽離去,飛行高度一下掉了3000多米。對這些機組人員來說,他們從來沒有過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掉了如此大的高度,撲面而來的海面看上去是如此之近,他們感到了死神已經伸出的手臂……
仿佛神佑,奇蹟發生了1分鐘後飛機終於改平了,兩架挪威的F—16A戰鬥機也出現了,它們護衛著這架受傷的偵察機,返回了挪威最近的一處空軍基地巴納克。
這場驚心動魄的空中較量共三個回合,歷時17分鐘。
結果
在這次事件中,蘇聯飛行員作風強悍、技術精湛。在空中,他駕駛著高速的噴氣式戰鬥機給P-3B開了一刀,表明了他對機身堅固,性能超卓的蘇-27的無比信任,也向世人證明了蘇聯飛行員的飛行技術和戰鬥意志,這樣的結局是令P-3B駕駛員那西方式的頭腦所料想不到的。蘇聯飛行員安全返航後,得到了一個P-3B圖案的戰果標記,以黑色噴塗在左側機炮冷卻蒙皮後方,即使在90年代中期,變成38號之後仍然保留該標誌。其實,在冷戰時期,兩大陣營對抗的強度與頻度都是超乎人們想像的,但許多事件往往被雙方有意掩飾起來。就挪威來說,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除了本文所披露的蘇聯戰鬥機攔截挪威偵察機外,也多次發生過挪威戰鬥機攔截蘇聯飛機的事情。事實上,西方所獲得的有關蘇聯的最有價值的情報資料(其中包括蘇聯各種軍用飛機的照片資料)都出自挪威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