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Z-DSF

NZ-DSF

NZ-DSF,套用級聯相敏光放欠器(PSA)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纖(NZDSF)光傳輸系統。

NZ-DSF
英文全稱: No-Zero Dispersion Shifted Fiber
中文全稱:非零色散位移光纖

基本介紹

NZ-DSFNZ-DSF
套用級聯相敏光放欠器(PSA)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纖(NZDSF)光傳輸系統。通過計算機仿真得到了高速信號眼圖劣化度隨光纖色散變化的曲線,以及系統碼間干擾(ISI)限制無中繼距離在不同色散條件下隨放欠器間距變化的曲線。通過分析可知,PSA對光纖的正色散和負色散都有一定的補償效果。但是,由於非線性自相位調製效應的影響,在其它參數相同條件下,正色散時的ISI限制距離比負色散時要長得多。

基本套用

通過計算機系統仿真研究了以相敏光放大器(PSA)作為中繼光放大器的非零色散位移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性能,分析了PSA系統的碼間干擾(ISI)限制距離與信號速率、光纖色散、放大器間距和放大器平均輸出信號功率的關係,以及PSA中泵浦光和信號光之間的相位漂移和信號脈衝波形對級聯PSA光傳輸系統傳輸性能的影響.

發展歷程

目前更為實際且經濟有效的解決方案是採用一種新的改進了的NZDSF光纖(A-NZDSF),這種光纖符合最新的國際電聯的G.655NZDSF標準。G.655b針對上述問題進行了修改,它克服NZDSF光纖對DWDM系統使用50GHz和25GHz通道間隔所表現的局限性。

在90年代中期DWDM剛剛投入商用的時候,由於網路中鋪設的光纖是0-DSF光纖(在1550nm色散為0的色散位移光纖),因此如何使DWDM在這樣的光纖上正常運行就成為了廠商和運營商所要面對的一個主要問題。令他們不安的是,所有減少色散以提高1550nm視窗單通道傳輸能力的努力都會帶來一個問題:如果光纖中沒有合適的色散,那么交叉通道非線性失真就會很嚴重。

為了更好地適應DWDM,ITU於1996年通過了有關NZDSF的G.655標準。該標準將零色散點移出了DWDM工作的1530nm至1565nm視窗並規定在1565nm的最大色散值為6psec/nm-km。這樣的色散已經足以抑制C波段中由於DWDM系統使用100GHz通道間隔而引起的非線性失真,隨著通道間隔的縮小,商用光纖中所需的最小色散將會成倍地增長。

當系統使用了50GHz的通道間隔時,當初導致G.655標準出現的問題又浮現了出來。因此,ITU於2000年10月對G.655標準進行了修訂。隨著未來更高密度的25GHz通道間隔的出現,ITU將會需要為此制定更新的標準。為了獲得最優的傳輸性能必須進行折衷。在一個極端,由於通道間隔的更加密集,較低的色散會帶來更多的非線性失真;而較高的色散則需要更多的補償,並且對於40Gb/s的系統還要考慮自相位調製的問題。這兩方面的問題必須要得到適當的平衡。

G.655b中描述的新光纖類型在C波段的末端允許的最大色散值為10psec/nm-km,這樣就能夠更好地抑制由於通道間隔縮小而增加的非線性失真。在1550nm,典型的色散值為8psec/nm-km。這樣的色散足以使非線性失真最小化,同時它又不會增加色散補償的需求並能使40Gb/s系統的部署更為容易。A-NZDSF將會給正在部署或升級長途或城域網的運營商帶來很多好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