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祥雲”N55
坐落於163000光年外的遙遠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屬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因為它的顏色豐富多彩,所以被看做宇宙中的一朵“七色祥雲” 。N55實則是一小片殘留下來的氣體塵埃物質。在超級氣泡產生數億年後,現在的它成了一片獨立的星雲,連同一群明亮的藍白色恆星。
衛星星系添加另一個維度宇宙中事物的通常的秩序:普通星系,銀河系等主機數千億明星,所有圍繞銀河系中心。 構造一個衛星星系以完全相同的方式,除了它以外,在軌道繞另一個星系。
在這種情況下,LMC銀河系的軌道,位於大約163000光年。
N55的發現及形成
誕生不久的熾熱藍色恆星,點亮了誕生時四周遺留的星雲,形成一個色彩驚人豐富的發射星雲,科學家近年發現它是一個處在大麥哲倫星雲內的氣泡狀星雲,被命名為LHA120-N55,簡稱N55。
它位於163000光年外的遙遠的大麥哲倫星雲(LMC),全身奇異色彩,天文學家發現其竟然位於一個「超級泡泡」之中,這可謂宇宙中的一大奇觀。
它其實隸屬於一片更大的雲團。更大的雲團名為LMC 4,像是一個超級巨大的氣體殼,也像一個超級泡泡。
超級泡泡形成於超級氣旋時,數百光年,形成激烈的來自“新形成的恆星產生的恆星風”和“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附近的氣體與塵埃向四周吹散。隨著時間的推移,泡泡越吹越大,創造出巨大泡泡狀的蛀牙。這個“泡泡”直徑最終其範圍可橫跨數百光年。
距地球163000光年的大麥哲倫雲中,造星運動殘留下來的氣體物質在藍星強光的激發下,釋放出七彩光芒。天文學家通過研究這片名為LHA 120-N55的美麗發射星雲,可以習得許多和新生恆星發展環境有關的新知。
在超級泡泡中,N55沒有被吹散,保存得相對完好。另外,還可以發現泡泡中有許多發著明亮藍光的星星,這個星團被命名為LH72。這是第二輪形成的恆星,可能就才幾百萬年的歷史。科學家認為它們與超級泡泡的形成無關,但卻創造了星雲鮮艷的色彩。LH72星團發出的強光剝離了N55星雲的氫原子,使其呈現粉色。而這種粉色的光芒也正是宇宙中新形成的恆星的標誌性信號。
生死循環之地
科學家認為,N55這種星雲表明老恆星的死亡,新恆星的誕生。由此N55也被稱作“宇宙中恆星的生死循環之地”。[2]
“超級泡泡”的首次發現
2012年:“彩色的明亮泡泡”
2012年9月3日,國外媒體報導,天文學家觀測發現了大麥哲倫星雲中,一個異常明亮的超級彩色氣泡。大質量恆星產生強烈輻射,在高速行駛時驅逐物質,通過快速演化爆發為超新星。在周圍氣體中的風和超新星的衝擊波產生巨大空洞,被稱為超級氣泡。高能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就是,大麥哲倫星雲中的一些超級氣泡,包括N44,發出的X-射線比在其結構模型中預測的更多。
2013年:“恆星搖籃”
2013年,哈勃望遠鏡拍攝的星圖。距離地球16萬光年的大麥哲倫星雲是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其中恆星形成區的明亮星光如同萬花筒。
2013年1月,據國外媒體報導,科學家在大麥哲倫星雲處發現了新的恆星形成跡象,作為銀河系的衛星星系,大麥哲倫星雲在前者引力的作用下形成拉長狀外觀,並圍繞著銀河系,其中的氣體雲發生摺疊坍縮後演化出新的恆星。哈勃空間望遠鏡拍攝的大麥哲倫星雲圖像中,該星雲中存在恆星形成區,從蜘蛛星雲到LHA120-N11扁豆星雲都是大麥哲倫星雲中明亮的“恆星搖籃”。
其他泡泡狀星雲
N70
質量是太陽數倍至數十倍的大恆星,對它們所在的宇宙環境,通常會有很重大的影響。它們會翻攪、混合周圍的星際雲氣和塵埃,並對未來的恆星和恆星系統的組成及位置,有著無可磨滅的影響。在我們鄰近的星系-大麥哲倫星雲里,就可以看到一個絕佳的例證。上面影像中的泡泡狀星雲名為Henize 70,它又稱為N70或DEM301。它是個由星際氣體所形成的超大型明亮泡泡,直徑足足有300光年。Henize 70中心大質量熾熱亮星的恆星風,以及超新星爆炸的震波,將星際物質吹成這個充滿稀薄但熾熱氣體的宇宙泡泡。研究這種超級泡泡,讓天文學家有機會去探索恆星生命循環和星系演化之間的關聯。
NGC 7635
NGC 7635又稱泡沫星雲,這個星星和熾熱氣體的組合看起來就像是飄浮在宇宙中的一個幻影。這個僅僅10光年寬的泡沫星雲,距離我們約 11,000光年,跨在仙王座和仙后座之間。這個氣泡狀結構位於仙后星座中,距離地球大約7100光年,直徑大約為6光年。輻射星雲是一種高溫氣體雲,雲中的原子被附近恆星的紫外線激活到高能狀態。當它們重新回到較低能量狀態時,會輻射出能量。照片顯示,一個精緻、美麗的巨大氣泡正漂浮於遙遠的氣泡星雲之中。
N55的目前狀況
N55星雲已經是LMC 4超級氣泡中的獨立結構。在LMC 4超級氣泡中,還發生了其他方面的驚天動地的變化,那就是誕生了一群明亮的藍白色恆星。科學家將這些產生時間僅幾百萬年的恆星群命名為LH 72,並使用位於智利的甚大望遠鏡(VLT)觀測。
科學家發現這些新生的藍白色恆星噴發高能量物質,造成N55星雲中的氫原子發生電離,因此星雲發出特殊的粉紅色可見光。天文學家把這種星雲中氫氣的閃閃發光特點當作星系誕生恆星的標誌。LH 72的恆星誕生不過幾百萬年,因此並不是它們清空了N55周圍的空間。這些恆星是該區域內誕生的第二波恆星。
新一代恆星的誕生同樣也可以解釋圖中包圍著眾星的斑斕色彩。藍白色恆星釋放出強光,電離了近旁的氫原子,導致氣體發出特徵性的粉紅色光。天文學家把這種發光氣體氫當作星系中有年輕恆星誕生的標誌。
(星點陣圖表顯示了所有肉眼能看到的南方星座的星星,也表明大麥哲倫星雲的輪廓,附近的一個小星系。 恆星形成區域的位置方面用120 - n55標記。 這氣雲非常微弱的視覺,但炎熱的年輕恆星和它關聯更容易點。)
“超級泡泡”的預言
這些超級泡泡在宇宙中並非永久長存的,科學家們認為隨著內部的恆星繼續以超新星爆發的形式滅亡,產生的衝擊波可以將泡泡吹破,並吹散餘下的氣體與塵埃。
今天,N55中的產星區看起來相當平靜,但巨變即將來臨。幾百萬年後,LH 72星協中的一些巨大而明亮的恆星會爆發成超新星,它們會使N55中的物質四散。屆時,超級氣泡中又將出現一個個新的小氣泡,這些現象反映出星體誕生、成長及消亡的周期變化。
恆星的生生不息在這個離我們最近的星系近鄰中延綿不絕。
ESO的報導
原文:LHA 120-N55, or N55 as it is usually known, is aglowing gas cloudin theLarge Magellanic Cloud(LMC), a satellite galaxy of the Milky Way located about 163 000 light-years away. N55 is situated inside a supergiant shell, or superbubble called LMC 4.Superbubbles, often hundreds of light-years across, are formed when the fierce winds from newly formed stars and shockwaves from supernova explosions work in tandem to blow away most of the gas and dust that originally surrounded them and create huge bubble-shaped cavities.
The material that became N55, however, managed to survive as a small remnant pocket of gas and dust. It is now a standalone nebula inside the superbubble and a grouping of brilliant blue and white stars — known as LH 72 — also managed to form hundreds of millions of years after the events that originally blew up the superbubble. The LH 72 stars are only a few million years old, so they did not play a role in emptying the space around N55. The stars instead represent a second round of stellar birth in the region.
N55通常被稱為是一個發光氣體雲,位於大麥哲倫星雲(LMC),一個銀河系的衛星星系位於大約163 000光年。 N55坐落在一個超大的殼,殼被稱為LMC 4。超級氣旋時,往往數百光年,形成激烈的來自“新形成的恆星產生的恆星風”和“超新星爆炸產生的衝擊波”將附近的氣體與塵埃向四周吹散。創造出巨大泡泡狀的蛀牙。
它成為N55的材料,然而,N55作為一個小型殘骸的氣體和塵埃它設法生存。 現在已經是一個獨立的星雲,連帶著一群亮藍色和白色的恆星——也被稱為LH 72 。LH 72恆星只有幾百萬年,所以他們沒有參與清空N55周圍的空間。這些恆星是該區域內誕生的第二波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