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一顆巨型恆星,也就是未來的黑洞,每隔大約三天會圍繞另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30倍的恆星運轉一圈。這個由黑洞和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的起源故事一般是這樣解釋的。雙星系統是指由兩顆恆星組成,相對於其他恆星來說,位置看起來非常靠近的天體系統。雙星系統是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重要研究課題,對於研究不同天體間的關係問題具有重要意義。一顆噴射X射線的超大質量黑洞鎖定在一個巨大昏暗恆星緊密軌道運行,它將很好地揭示雙星系統的進化歷史和黑洞形成。不同於雙星系統,當一顆超大質量恆星從一個同伴恆星吸收質量,使該同伴恆星接近耗盡核燃料,在這種情況下,巨型黑洞M33X-7便逐漸形成。依據一項最新研究,M33X-7黑洞仍存在著大量能夠燃燒的氫氣。
這個巨大的恆星級黑洞質量是太陽的15.7倍,它正在環繞一顆質量是太陽70倍的超大恆星運行,其運行周期為3.45天。其它X射線雙星系統中通常擁有10倍太陽質量的恆星級黑洞。M33X-7黑洞和環繞的恆星位於梅西耶33星系之中,距離地球270萬光年。此前,研究人員很難使用當前雙星X射線系統模型對M33X-7黑洞進行解釋。美國西北大學弗朗西斯卡-瓦爾塞奇(FrancescaValsecchi)是該研究負責人,他說:“這個超大質量黑洞正在環繞一顆迄今發現最大質量類型的恆星運行,並且就它們的體積而言,兩者的運行軌道非常緊密。”以它們的質量進行計算,這顆巨型恆星應當更加暗淡。
最新研究
在普通的雙星系統中,通常是一顆巨型恆星在不斷地吸收核燃料即將耗盡的伴星的質量。然而,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最近研究發現,在“M33X-7”雙星系統中相當於伴星身份的“M33X-7”巨大質量黑洞仍然還有大量的氫燃料在燃燒,而且該黑洞仍在不斷地噴湧出大量X射線。科學家們因此提出了一個關於黑洞起源過程的新理論。
這個巨大質量恆星型黑洞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的15.7倍,正在圍繞著一顆更大的恆星運行,而這顆恆星的質量則是太陽質量的70倍。在其他的X射線雙星系統中,恆星型黑洞的質量通常只有太陽質量的10倍。這個雙星系統距離地球大約270萬光年,位於三角座星系之中。
研究人員曾經試圖利用已有的X射線雙星系統模型來解釋“M33X-7”黑洞現象。美國西北大學科學家弗朗西斯卡-瓦爾塞奇是該項研究的負責人。瓦爾塞奇介紹說,“在這個雙星系統中,一個巨大質量黑洞正在圍繞迄今發現的最大質量恆星運行。”如果考慮到它的巨大質量,這顆恆星比正常情況的亮度要暗得多。
系統原理
在一個用來解釋“M33X-7”黑洞現象的模型中,當主要恆星氫燃料即將耗盡並開始膨脹時,它的外層區域就會形成一個巨大的包層,從而將自己和它的伴星都包裹於其中。但是,當一顆恆星大到足以產生相當於16個太陽質量的黑洞時,這個巨大的包層就會導致兩顆恆星的融合。
一些其他的模型也許可以解釋雙星系統的巨大質量和緊密的軌道,但它們無法解釋黑洞釋放X射線和旋轉等神秘現象。在“M33X-7”雙星系統中,這個黑洞的伴星相對較暗現象以及它們之間緊密的橢圓形軌道,也都無法用這些模型來解釋。
黑洞起源
在瓦爾塞奇的模型中,這個由黑洞和恆星組成的雙星系統的起源故事是這樣的:一顆巨型恆星,也就是未來的黑洞,每隔大約三天會圍繞另一顆質量相當於太陽質量30倍的恆星運轉一圈。
在如此緊密的軌道中,這個未來的黑洞仍在燃燒核燃料階段,就已開始轉移質量。當它失去大部分氫包層時,就會變成所謂的沃爾夫-瑞葉星,並將以恆星風的形式吹散剩餘的氫包層,從而最終露出氦核。
在這一過程中,它的伴星會增加更多的質量,成為兩顆恆星中質量和體積更大者。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增加的質量不會導致核心的核反應速度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因此這顆伴星仍然很暗淡。最後,這顆原始恆星在自身引力的作用下坍縮,產生一個黑洞,並開始吸收來自其伴星的恆星風,從而導致強大的X射線噴涌。在引力坍縮過程中釋放出來的能量對黑洞有一個突然助推力,導致其產生一個橢圓形軌道。
瓦爾塞奇表示,“值得肯定的是,我們已經證實了我們對雙星系統的進化和黑洞形成的理解。因此,它也讓我們更堅信自己的物理模型,模型可以用來預測其他尚未發現的黑洞系統。”
研究人員介紹說,現有包含巨型伴星的沃爾夫-瑞葉雙星系統也許可以用來說明“M33X-7”雙星系統早期的形成過程。目前,瓦爾塞奇研究團隊正在研究另一個X射線雙星系統的歷史,這個雙星系統包含一個形成於另一顆恆星周圍的超大質量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