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42中型坦克

m/42型中型坦克,42代表研製定型的年份。 74中型坦克,1958年起開始裝備瑞典陸軍的裝甲旅。 74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26噸,乘員仍為4人。

M-42中型坦克

瑞典研製並生產坦克的歷史,算得上是源遠流長。早在1920年,瑞典軍隊就組建了第一支坦克部隊,裝備的是Strv m/21輕型坦克。這種輕型坦克是瑞典軍方用從德國購買的坦克零部件組裝的。
到了20世紀30年代,瑞典的蘭茨沃克公司又研製出L-30等多種型號的輕型坦克。30年代末期,戰爭的烏雲已經籠罩著歐洲大地。瑞典軍方決定擴大坦克部隊的編成,並研製中型坦克。由於大戰在即,從國外購進坦克已不可能,只好委託蘭茨沃德公司獨立研製。研製新的中型坦克的時間相當緊迫。幸好蘭茨沃德公司在先前研製出一種面向匈牙利軍隊的名為“拉古”(Lago)的新型坦克。這種坦克為L-60的改進型,戰鬥全重約16噸。在“拉古”坦克的基礎上加長車體,加大車寬,並裝上75毫米火炮,便可以基本上滿足中型坦克的性能要求。第一批生產型車於1941年11月開始生產,並定名為Strv m/42型中型坦克,42代表研製定型的年份。瑞典軍方的第一批訂貨為100輛,1942年又先後分三批追加訂貨數量,最終達到282輛。瑞典的波爾博公司也參與生產。由於種種原因,生產過程相當緩慢。第一輛m/42中型坦克於1943年4月才交付瑞典軍隊。到1945年1月二戰快結束時才全部交貨完畢。Strv m/42中型坦克僅裝備瑞典陸軍。由於瑞典在二戰中保持中立,未遭戰火殃及,所以m/42也未投入實戰使用。

獨具特色

Strv m/42中型坦克,可以說是L-60輕型坦克的擴大型,在外觀上很像L-60輕型坦克。其戰鬥全重為22.5噸,乘員4人。車體和炮塔為鋼裝甲全焊接結構,裝甲厚度為9~50毫米(有的資料稱最大裝甲厚度為80毫米)。其總體布置為:車體前部左側是駕駛室,有駕駛員艙門,其右側為變速箱。中部為戰鬥室,後部是動力艙。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根很長的傳動軸傳至前部的變速箱。這種布置方式在二戰的坦克中較普遍。
中部的戰鬥室很有特色。炮塔能360度鏇轉,炮塔上部右側為車長指揮塔門,四周有潛望式觀察鏡。炮塔的左右兩側各開了個小門,便於向車內補充彈藥,也便於炮塔內乘員用手槍向外射擊,門上還有觀察孔,不過這也削弱了炮塔的防護能力。更絕的是,炮塔後部兩側各裝了一個備用負重輪,也算是一個識別特徵。窄而長、形狀彎曲的防盾,是它的又一個外部識別特徵。
它的火炮為m/41型75毫米加農炮,身管的長徑比為中等。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能裝上75毫米火炮,在世界上是不多見的。輔助武器為雙管m/39型並列機槍,口徑為8毫米。裝雙管並列機槍,這又是它的一個特色。這說明瑞典軍方除了重視坦克打坦克外,也重視對付步兵的火力。
其動力裝置有兩種型號。早期的為斯堪尼亞·巴比斯公司2台L603型汽油機,最大功率為2×160馬力。選用2台發動機,明顯地帶有臨時湊合的色彩。後來選用了波爾博公司的A8B型汽油機,最大功率提高到380馬力。裝載這兩種不同型號發動機的坦克分別被稱為T型和E型。其傳動裝置也很有特色,分為液壓式和電動式兩種,分別以H型和M型相區分。這樣,依據發動機和變速箱的不同情況,m/42坦克分為TM、TH、EH三種型號。其懸掛裝置為扭桿式,是較早採用扭桿懸掛裝置的一種坦克。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3個托帶輪,主動輪在前,誘導輪在後。坦克的最大速度達到42千米/小時。
單從性能指標來看,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m/42中型坦克是一款性能相當不錯的坦克。由於它沒有參加實戰,可靠性怎樣還很難說。不妨說,早在20世紀40年代,瑞典的武器裝備就凸現出“另類”的色彩。二戰後至今出現的S坦克、JAS39“鷹獅”戰鬥機、“維斯比”隱形戰艦等極富創造性的兵器,令世人震驚。

物盡其用

儘管m/42坦克在二戰中沒有大顯身手,但是,它卻在二戰後繼續發揮光和熱,真正算得上是“物盡其用”。這裡也凸現了瑞典人的精明。二戰後,瑞典軍方將m/42坦克編入陸軍坦克旅的重型坦克連繼續在第一線服役。到了20世紀50年代,瑞典軍方引進了英國的“百人隊長”中型坦克,m/42才從第一線退下來,編入二線部隊。
1956~1958年間,瑞典軍方又對m/42坦克進行改裝,進行改裝的坦克為TH型和TM型,主要是參照法國的AMX-13輕型坦克進行廣泛的重新設計,改裝後的坦克稱為Strv 74中型坦克,1958年起開始裝備瑞典陸軍的裝甲旅。改裝的總數達到225輛。
Strv 74坦克的戰鬥全重達到了26噸,乘員仍為4人。改裝的範圍相當廣泛,炮塔以上幾乎全換成新的總成。炮塔是重新設計的,呈卵圓形,為鑄鋼炮塔。炮塔後部仍然帶上2個備用的負重輪,很有意思。火炮換為長身管的Strv 74型75毫米火炮,帶炮膛抽氣裝置,其威力達到了法國AMX-13坦克上的75毫米火炮的水平。輔助武器仍為2挺m/39型8毫米機槍,不過,一挺是並列機槍,另一挺是高射機槍。動力裝置也換裝為斯堪尼亞·巴比斯公司的2台新型L607型汽油機,最大功率提高到2×170馬力。另有輔助發動機1台,用於發電。側減速器也作了改進。履帶也換為加寬的新型履帶。最大速度達到45千米/小時。經過這樣一番喬裝打扮,使二戰時期的老車“舊貌換新顏”,性能上達到了20世紀50年代坦克的一般水平。
Strv 74坦克從1958年編入瑞典坦克部隊後,直到20世紀60年代中期仍然是瑞典陸軍坦克旅的主力裝備,後來才編入陸軍的突擊炮連,名稱也相應改為Ikv73坦克殲擊車,直到1981年才從部隊退下來,前後將近40年的光景。即使這時,瑞典軍方仍然沒有將Strv 74拿去煉鋼鐵,而是拿去作為岸防炮來使用,真是想把它的使用價值“榨乾榨淨”。精明的瑞典人,“吝嗇”的瑞典人,可敬的瑞典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