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彈道飛彈 -M彈道飛彈
“白楊”-M飛彈系統的研製工作始於80年代後期,它是“白楊”-M(SS-25)飛彈的改進型。1994年12月20日,“白楊”-M飛彈進行了首次試射,原計畫進行7次試射,實際上只進行了4次。1997年7月8日,在普列謝茨夫靶場“白楊”-M飛彈進行了第4次發射試驗,也是定型前的最後一次發射。
“白楊”-M飛彈系統是俄羅斯飛彈製造業歷史上第一種自己研製和生產的飛彈系統。該飛彈的主要設計者、莫斯科熱力學國家研究所所長兼總設計師尤里*索洛莫夫諾夫認為,這是俄羅斯固體燃料彈道飛彈進一步改進過程中的重大一步,“白楊”-M飛彈可以認為是俄軍工企業的新生兒。
設計者們認為,在“白楊”-M飛彈系統研製、試驗過程中,以及在其戰術技術性能指標中有很多“第一”,甚至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如第一次為高防護性的井基和機動陸基發射裝置製造了標準化統一的飛彈;首次使用了新型試驗系統,藉助它可檢驗飛彈系統在地面和飛行狀態下各系統和組件的工作狀態和可靠性,這可大大縮小傳統試驗規模,減少費用,同時又不降低飛彈系統研製和試驗的可靠性。
據設計者稱,“白楊”-M飛彈系統的全部試驗都進行得很順利,此外,在訓練場和戰備值班中將進行有關的試驗工作,全部戰術技術性能將能達到預期的目標。目前,俄現已研製出了“白楊”-M的機動型,它安裝在8軸牽引車上,現正在普列謝茨克的國家航天試驗中心進行相應的試驗。
塔曼飛彈師此次裝備的2枚單彈頭式“白楊”-M飛彈,只是該師計畫中一個團應配備10枚數量中的1/5。俄方也通報了這兩部發射井的地理坐標:北緯51度48分,東經45度39分;第二部發射井的地理座標是北緯51度45分,東經45度41分。在此之前,塔曼師裝備有100多枚PC-22(SS-24)型和PC-18(SS-19)型戰略飛彈。
塔曼飛彈師位於俄羅斯薩拉夫州,離薩拉托市僅20多千米的距離。在這裡的地下儲存著巨大的能量,並且已進行核戰備值班30多年。該師為紅旗飛彈師,曾獲得過蘇聯“十月革命”60周年勳章,前身是殲擊航空兵師,出過30多位蘇聯英雄,現任師長為尤里·卡維林少將。卡維林少將生於1956年4月24日,1974年開始服役,畢業於捷爾任斯基學院(現彼得大帝軍事學院)指揮系。
在首批裝備的2枚“白楊”-M飛彈中,第1枚為教學訓練彈,用於戰勒人員的訓練,以便充分掌握這一新型武器的使用技巧。所謂訓練彈就是除戰鬥部和固體燃料外,其它組件和設備齊全,所缺設備和組件都配備有模仿器並用相應的重物予以配平,在重量上與實彈別無二致,在教學訓練時可演練發射準備到實彈發射的全過程。第2枚為正式列裝飛彈,但沒有安裝上戰鬥部,專家們解釋飛彈上未配備戰鬥部的原因是“白楊”-M飛彈系統仍處於試驗階段,並沒有完全正式定型,首次裝備部隊進行試驗性戰備也是研製和訓練的重要環節之一。只有完成了全部試驗工作之後,飛彈上才能安裝上真正的戰鬥部。現在用於“白楊”-M飛彈的核彈頭正存放在國防部的特種倉庫中,處於隨時待命狀態。
俄羅斯軍方表示,“白楊”-M飛彈具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行技術性能,比國外同類型飛彈先進5-6年時間,在目前和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裡防空武器無法將其擊落。俄羅斯武裝力量將攜帶“白楊”—M飛彈系統進入21世紀。
性能特點
“白楊”-M飛彈系統之所以引起世人的關注,主要是因為它所擁有的戰術技術性能優勢。該飛彈為單彈頭式洲際戰略彈道飛彈,採用多種制導方式,是一種3級固體燃料飛彈,即可機動發射,也可固定發射。該飛彈長(帶戰鬥部時)22.7米,直徑1.95米,飛彈發射重量47.2噸,投擲重1200千克,飛行距離超過10000米,核裝藥的準確當量雖未公布,但根據某些信息可以確定,彈頭爆炸當量約為55萬噸,同時命中精度也有較大的提高。
但並不完全是上述這些指標使“白楊”-M飛彈系統成為現代化的武器系統,其主要優勢是它在穿越敵方反飛彈防禦體系時的飛行和作戰穩定性能。首次使用的3台巡航固體燃料發動機功率強大,這不僅可增加飛彈戰鬥部的重量,也可使飛彈能夠比其它俄制飛彈以更快的速度飛行,大大縮減飛彈在軌跡主動段中的時間和高度,同時,數十台輔助發動機、操縱儀表和設備使這種快速飛行很難被敵方預料到,從而極大地提高克服敵各種反飛彈防禦系統的能力。
雖然,在所有的“白楊”-M飛彈試射中美國的偵察衛星都極力進行跟蹤,但據俄專家估計,美國人至今也不明白,該飛彈是如何“跳過“美電子監測儀器監督系統的。即使美國人事先也接到了這一飛彈系統的戰術技術性能參數,但他們也未搞清這一問題。看來,俄在新型武器系統中專用技術的使用不僅僅限於飛彈的重量和體積指標上。
“白楊”-M飛彈上安裝有準確的引導和控制系統,由於在這一系統中採用了新技術,“白楊”-M飛彈的核武殺傷因素極為穩定,飛彈完全沒有對電磁脈衝的敏感性,可以毫無問題地發射、飛行並最終擊中地球另一端的目標。
“白楊”-M飛彈系統又一個突出的性能是它可以與任何發射裝置進行統一配套。該系統可利用現有的基礎設施,無需專門建立新的發射裝置,該飛彈完全可與現有的作戰指揮和通信系統兼容匹配,這可使飛彈系統裝備部隊的費用減少一半以上。據稱,接納這一新型武器系統,只需在發射井中安裝30%的新設備,其餘的稍加改裝即可。
俄羅斯計畫在下世紀初的前10年內部署300-350枚“白楊”-M飛彈系統,其中井式發射的90枚飛彈將部署在改造後的PC-18(SS-19)飛彈發射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