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win 基因X(中文版)

Lewin 基因X(中文版)

T7噬菌體的RNA聚合酶是一個良好的模型系統56919.19σ因子的競爭能調節轉錄起始57019.20σ因子可以組織成幾個級聯反應57219.21芽胞形成由σ因子控制57319.22抗終止可以是一個調控事件57619.23細菌mRNA的生命周期57919.24小結581參考文獻582第20章真核生物的轉錄58720.1引言58820.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由多個亞基組成59120.3 RNA聚合酶Ⅱ的起點59620.6 和cⅢ基因是建立溶源性所需的85027.16弱啟動子需要cⅡ蛋白的協助85127.17溶源性需要一系列過程85227.18裂解感染需要Cro阻遏物85427.19是什麼決定溶源和裂解周期之間的平衡85627.20小結857參考文獻858第28章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86028.1引言86128.2激活因子和阻遏物的作用機制86328.3

基礎信息

書名:Lewin基因X(中文版)
書號:978-7030-362766
作者:(美)J.E.克雷布斯 等
Lewin基因X(中文版)

出版日期:2013-01-30
叢書名:生命科學名著
定價:298.00元
開本:16
裝幀:平裝
字數(千字數):1800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

《Lewin基因X(中文版)》對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進行了精彩的論述,內容涵蓋了基因的結構、序列、組織和表達。21位科學家編寫和修正了其各自領域的相關內容,使得本書成為相關領域當今最新穎、全面的參考書。其中大部分修訂和重新編排是基於Lewin的《基因精要》第二版,並在內容上額外增加了一些新的章節,結構也進行了一些調整,使得全書各個主題在排列上更加富有邏輯性。許多章節也重新命名,以便更好地體現它們包含的內容。
本書是分子生物學和分子遺傳學最經典的名著之一,是生命科學各個分支學科的師生和研究人員必備的教科書和參考讀物。

作者介紹

J.E.克雷布斯 從Bard學院(位於紐約州的Annandale-on-Hudson)獲得了生物學的學士學位,從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獲得分子與細胞生物學的博士學位。在她的博士論文中,研究了DNA拓撲結構的功能與轉錄調控中的絕緣子元件。
她以美國癌症學會的青年獎學金獲得者身份,在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的Craig Peterson博士實驗室進行其博士後訓練,此時她專注於組蛋白乙醯化的作用與轉錄中的染色質重塑。在2000年,Krebs博士到阿拉斯加大學(位於Anchorage)的生物科學系工

編輯推薦

從《基因》到現在的《Lewin基因X(中文版)》,該系列已成為20多年來經久不衰的經典名著,堪稱分子生物學的國際第一書。作為最新一版,本書繼承了原有的核心內容,包括系統介紹了基因的結構、組織與表達,蛋白質與細胞的分子活動等,同時提供了分子生物學中快速多變領域的最新知識。

讀者對象

本科生、研究生、相關學科研究人員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關於作者
第1部分基因和染色體1
第1章基因是DNA 2
1.1引言3
1.2DNA是細菌的遺傳物質4
1.3DNA是動物細胞的遺傳物質6
1.4多核苷酸鏈含有連線含氮鹼基的糖磷酸骨架7
1.5超螺旋影響DNA結構8
1.6DNA是雙螺旋10
1.7DNA複製是半保留的12
1.8聚合酶在複製叉處作用於分開的
DNA鏈13
1.9遺傳信息可由DNA或RNA提供14
1.10核酸通過鹼基配對進行雜交16
1.11突變改變DNA序列18
1.12突變影響單個鹼基對或更長序列19
1.13突變效應可逆轉20
1.14突變集中在熱點21
1.15一些熱點來自修飾的鹼基22
1.16一些遺傳因子是非常小的23
1.17小結24
參考文獻25
第2章基因編碼蛋白質27
2.1引言28
2.2一個基因編碼一條肽鏈29
2.3同一基因上的突變不能互補30
2.4突變可能引起功能的喪失或獲得32
2.5一個基因座可有不同的突變等位基因32
2.6一個基因座可能會有不止一個野生型等位基因33
2.7DNA的互換產生重組34
2.8遺傳密碼是三聯體36
2.9每一序列具有三種可能的閱讀框38
2.10原核生物基因與其蛋白質呈共線性關係39
2.11表達一個基因的蛋白質產物需要幾個過程40
2.12蛋白質呈反式作用而DNA上的位點呈順式作用42
2.13小結43
參考文獻43
第3章分子生物學與遺傳工程中的方法學44
3.1引言45
3.2核酸酶46
3.3克隆48
3.4克隆載體可因不同目的而專一化51
3.5核酸檢測54
3.6DNA分離技術57
3.7DNA測序60
3.8PCR和RTPCR 62
3.9印跡方法67
3.10 DNA微陣列70
3.11染色質免疫沉澱73
3.12基因敲除和轉基因物種74
3.13小結80
第4章斷裂基因82
4.1引言83
4.2斷裂基因由外顯子和內含子組成84
4.3外顯子和內含子由不同的鹼基組成85
4.4斷裂基因的結構是保守的86
4.5在負選擇時外顯子序列保守而內含子序列變化多端88
4.6在正選擇時外顯子序列變化多端而內含子序列保守89
4.7基因大小的變化範圍很廣90
4.8某些DNA序列編碼多種肽鏈92
4.9某些外顯子與蛋白質功能域等同95
4.10基因家族成員具有共同的結構96
4.11遺傳信息不完全包含在DNA之中99
4.12小結100
參考文獻101
第5章基因組概述103
5.1引言104
5.2在不同的解析度水平繪製基因組圖105
5.3個體基因組呈現廣范變化106
5.4利用RFLP和SNP繪製遺傳圖108
5.5真核生物基因組包含非重複DNA序列和重複DNA序列109
5.6外顯子的保守性鑑定真核生物編碼蛋白質的基因111
5.7基因組結構的保守性有助於鑑定基因114
5.8某些細胞器含有DNA116
5.9細胞器基因組是編碼細胞器蛋白質的環狀DNA分子118
5.10葉綠體基因組編碼多種蛋白質和RNA 120
5.11線粒體和葉綠體是通過內共生進化來的121
5.12小結122
參考文獻122
第6章基因組序列和基因
數目125
6.1引言126
6.2細菌基因總數的差異可超過一個數量級127
6.3現已知多種真核生物的基因總數129
6.4基因有多少不同的類型131
6.5人類基因數目少於預期133
6.6在基因組中基因和其他序列的分布135
6.7Y染色體雄性特異基因136
6.8有多少基因是必需的138
6.9真核生物約10000個基因在不同層次廣泛表達141
6.10可以整體測出表達基因的數目143
6.11小結144
參考文獻145
第7章成簇與重複147
7.1引言148
7.2不等交換使基因簇發生重排150
7.3編碼rRNA的基因形成包括恆定轉錄單位的串聯重複153
7.4固定的交換使各個重複單元的序列保持完全相同156
7.5衛星DNA一般位於異染色質中158
7.6節肢動物衛星DNA具有很短的相同重複160
7.7哺乳動物衛星DNA由分級的重複序列所組成161
7.8小衛星序列可用於遺傳作圖165
7.9小結167
參考文獻168
第8章基因組進化169
8.1引言170
8.2突變和分選機制使DNA序列進化171
8.3通過測量DNA序列變異可探查自然選擇173
8.4DNA序列趨異的恆定速率就是分子鐘177
8.5重複序列的趨異度可以度量中性替換率181
8.6斷裂基因怎樣進化182
8.7某些基因組為何如此之大185
8.8形態複雜性是通過增加新的基因功能進化而來的187
8.9基因重複在基因組進化中的作用189
8.10珠蛋白基因簇由重複和趨異形成190
8.12基因組多倍化(重複)在植物和脊椎動
物進化中的作用194
8.13轉座因子在基因進化中的作用195
8.14在突變和基因轉換以及密碼子使用上的偏愛性196
8.15小結197
參考文獻198
第9章染色體201
9.1引言202
9.2病毒基因組包裝進它們的外殼裡203
9.3細菌基因組是一個擬核結構206
9.4細菌基因組是超螺旋的208
9.5真核生物DNA具有附著於支架的環和結構域209
9.6特殊序列將DNA連線在間期基質上210
9.7染色質可以分為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211
9.8染色體帶型213
9.9燈刷染色體側環向外延伸214
9.10多線染色體形成橫紋216
9.11多線染色體在基因表達位點出現染色體疏鬆217
9.12真核生物細胞染色體是一種分離裝置218
9.13著絲粒局部含有組蛋白H3變異體和重複DNA序列219
9.14釀酒酵母中的點著絲粒具有必需的DNA短序列221
9.15釀酒酵母中的著絲粒與蛋白質複合體結合222
9.16端粒具有簡單重複序列223
9.17端粒封閉染色體末端且在減數分裂的染色體配對中起作用224
9.18端粒由核糖核蛋白酶合成226
9.19端粒是生存必需的228
9.20小結229
參考文獻230
第10章染色質233
10.1引言234
10.2 DNA以核小體串珠方式組織235
10.3核小體是所有染色質的亞單元238
10.4核小體是共價修飾的243
10.5組蛋白變異體產生可變核小體247
10.6核小體表面的DNA結構變化249
10.7核小體在染色質纖絲中的途徑252
10.8染色質複製需要核小體的裝配254
10.9核小體是否位於特殊位點257
10.10在轉錄過程中核小體被置換和重新裝配261
10.11DNA酶超敏性可檢測染色質結構的改變265
10.12絕緣子是轉錄不相關的結構域267
10.13LCR可以調控一個結構域272
10.14小結274
參考文獻276
第2部分DNA複製與重組279
第11章複製子280
11.1引言281
11.2複製子可以是線性的或環狀的282
11.3複製起始點可用放射自顯影和電泳技術顯示284
11.4細菌基因組通常是單一環狀複製子286
11.5細菌起始點的甲基化調控複製起始287
11.6複製後起始點可以被阻斷288
11.7古細菌染色體可包含多個複製子290
11.8每條真核生物細胞染色體包含多個複製子290
11.9從酵母中分離複製起始點292
11.10許可因子控制了真核生物的再複製294
11.11許可因子由MCM蛋白組成295
11.12 D環維持線粒體起始點297
11.13小結298
參考文獻299
第12章染色體外複製子301
12.1引言302
12.2就複製而言線性DNA末端結構很重要303
12.3末端蛋白能夠在病毒DNA的末端起始複製304
12.4滾環產生複製子的多聯體305
12.5滾環被用來複製噬菌體基因組307
12.6通過細菌間的接合轉移F因子308
12.7接合能轉移單鏈DNA309
12.8植物中的細菌Ti質粒誘發冠癭病311
12.9T-DNA攜帶感染所需的基因313
12.10T-DNA的轉移類似於細菌接合316
12.11小結318
參考文獻318
第13章細菌複製與細胞周期的關係320
13.1引言321
13.2複製與細胞周期的關係322
13.3隔膜將細菌分隔成各含一條染色體的子代323
13.4與分裂或分離有關的基因突變影響細胞形態324
13.5FtsZ蛋白是隔膜形成所必需的325
13.6 min和noc/slm基因可調節隔膜定位327
13.7染色體分離可能需要位點專一性重組328
13.8分隔涉及染色體的分開330
13.9單拷貝質粒有一個分隔系統331
13.10質粒不相容性由複製子決定333
13.11ColE1相容性系統受控於RNA調節物334
13.12線粒體如何複製和分離337
13.13小結338
參考文獻339
第14章DNA複製341
14.1引言342
14.2起始:在起始點oriC形成複製叉344
14.3 DNA聚合酶是合成DNA的酶346
14.4 DNA聚合酶有多種核酸酶活性347
14.5 DNA聚合酶控制複製保真度348
14.6 DNA聚合酶具有共同結構350
14.7兩條DNA新鏈具有不同的合成模式351
14.8複製需要解旋酶和單鏈結合蛋白352
14.9啟動DNA合成需要引發353
14.10前導鏈和後隨鏈的協同合成355
14.11DNA聚合酶全酶由多個亞複合體組成356
14.12箍鉗蛋白控制了核心聚合酶和DNA之間的結合357
14.13連線酶將岡崎片段連線在一起360
14.14真核生物中不同DNA聚合酶分別負責起始和延伸362
14.15 T4噬菌體為自身提供複製裝置365
14.16跨越損傷修復需要聚合酶置換366
14.17小結369
參考文獻370
第15章同源重組與位點專一性重組373
15.1引言375
15.2同源重組發生在減數分裂中的聯會染色體之間377
15.3雙鏈斷裂啟動重組378
15.4基因轉換導致等位基因之間的重組380
15.5依賴合成鏈的退火模型382
15.6非同源末端連線可修復雙鏈斷裂382
15.7單鏈退火機制在一些雙鏈斷裂處發揮作用384
15.8斷裂誘導複製能修復雙鏈斷裂384
15.9減數分裂染色體由聯會複合體連線386
15.10聯會複合體在雙鏈斷裂後形成387
15.11配對與聯會複合體的形成是兩個獨立過程390
15.12chi序列激活細菌RecBCD系統390
15.13鏈轉移蛋白催化單鏈同化392
15.14Holliday連線體必須被解開395
15.15參與同源重組的真核生物基因397
15.16特化的重組涉及特異位點401
15.17位點專一性重組涉及斷裂和重接402
15.18位點專一性重組類似於拓撲異構酶活性403
15.19λ噬菌體重組發生在整合體中405
15.20酵母通過開關沉默基因和活性基因座來轉換交配型406
15.21受體MAT基因座啟動單向基因轉換408
15.22錐蟲中的抗原變異運用同源重組410
15.23適合於實驗系統的重組途徑411
15.24小結414
參考文獻415
第16章修復系統418
16.1引言419
16.2修復系統校正DNA損傷421
16.3大腸桿菌中的切除修復系統423
16.4真核生物核苷酸切除修復途徑425
16.5鹼基切除修復系統需要糖基化酶427
16.6易錯修復430
16.7控制錯配修復的方向431
16.8大腸桿菌中的重組修復系統434
16.9重組是修復複製差錯的重要機制435
16.10真核生物中雙鏈斷裂的重組修復437
16.11非同源末端連線也可修復雙鏈斷裂438
16.12真核生物中的DNA修復與染色質背景有關440
16.13RecA蛋白引發SOS系統442
16.14小結445
參考文獻445
第17章轉座因子和反轉錄病毒449
17.1引言451
17.2插入序列是簡單的轉座因子452
17.3轉座可通過複製和非複製機制產生454
17.4轉座子引起DNA重排455
17.5複製型轉座要經過一個共整合階段457
17.6非複製型轉座要經過鏈的斷裂與重接458
17.7玉米轉座子會引起斷裂與重排460
17.8玉米中轉座子形成幾個家族462
17.9轉座因子在雜種劣育中的作用465
17.10 P因子在生殖細胞中被活化466
17.11反轉錄病毒生命周期包括類轉座事件468
17.12反轉錄病毒基因編碼多聚蛋白質469
17.13病毒DNA由反轉錄產生471
17.14病毒DNA整合到染色體中474
17.15反轉錄病毒能轉導DNA序列475
17.16酵母Ty因子類似反轉錄病毒477
17.17黑腹果蠅中存在多種類型的轉座因子479
17.18反轉錄因子分為三類480
17.19Alu家族具有許多廣泛分布的散在重複序列成員482
17.20LINE利用內切核酸酶活性產生引發末端483
17.21小結485
參考文獻487
第18章體細胞重組與免疫系統中的高變490
18.1免疫系統:先天免疫和獲得性免疫492
18.2先天免疫應答利用保守的識別分子與信號通路493
18.3獲得性免疫496
18.4克隆選擇作用擴增出可應答給定抗原的淋巴細胞498
18.5 Ig基因由淋巴細胞內多個分散的DNA片段裝配而成500
18.6輕鏈基因由一次重組事件裝配而成502
18.7重鏈基因由兩次有序重組事件裝配而成504
18.8重組產生廣泛的多樣性505
18.9免疫重組需要兩類共有序列506
18.10缺失和倒位可產生V(D)JDNA
重組507
18.11有效重排引發等位基因排斥508
18.12RAG1/RAG2蛋白催化V (D) J基因區段的斷開和重接510
18.13RNA加工可調節早期Ig重鏈的表達512
18.14由DNA重組來實施Ig的類型轉換513
18.15CSR涉及NHEJ途徑中的一些元件515
18.16小鼠和人類體細胞(SHM)產生了額外的多樣性517
18.17SHM由AID蛋白、Ung蛋白、錯配DNA修復(MMR)裝置和損傷DNA合成(TLS)聚合酶導519
18.18假基因參與鳥類免疫球蛋白的裝配520
18.19 B淋巴細胞記憶可以引起快速強烈的次級免疫應答521
18.20BCR與TCR相關524
18.21TCR與MHC一起發揮作用525
18.22主要組織相容性基因座編碼一群參與免疫識別的基因527
18.23小結530
參考文獻532
第3部分轉錄與轉錄後機制539
第19章原核生物的轉錄540
19.1引言542
19.2轉錄發生在沒有配對的DNA“泡” 中並根據鹼基互補配對原則進行543
19.3轉錄反應的三個階段545
19.4細菌RNA聚合酶由多個亞基組成546
19.5 RNA聚合酶全酶包括核心酶和σ因子548
19.6 RNA聚合酶如何發現啟動子序列549
19.7全酶在識別與逃逸啟動子的過程中經歷了轉換反應550
19.8σ因子通過識別啟動子中的特定序列來控制與DNA的結合552
19.9突變可增強或降低啟動子效率554
19.10 RNA聚合酶的多個區域可與啟動子DNA直接接觸555
19.11足跡法是一種可用於鑑定RNA聚合酶?啟動子和DNA?蛋白質的相互作用的高解析度方法558
19.12在啟動子逃逸過程中σ因子與核心RNA聚合酶之間的相互作用發生改變560
19.13晶體結構提示酶的移動模型561
19.14停滯的RNA聚合酶可以再次啟動563
19.15細菌RNA聚合酶的終止發生在離散的位點564
19.16ρ因子如何工作566
19.17超螺旋是轉錄的一個重要特徵568
19.18 T7噬菌體的RNA聚合酶是一個良好的模型系統569
19.19σ因子的競爭能調節轉錄起始570
19.20σ因子可以組織成幾個級聯反應572
19.21芽胞形成由σ因子控制573
19.22抗終止可以是一個調控事件576
19.23細菌mRNA的生命周期579
19.24小結581
參考文獻582
第20章真核生物的轉錄587
20.1引言588
20.2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由多個亞基組成591
20.3 RNA聚合酶Ⅰ有一個雙向啟動子592
20.4 RNA聚合酶Ⅲ既使用下游啟動子也使用上游啟動子594
20.5 RNA聚合酶Ⅱ的起點596
20.6 TBP蛋白是一種通用因子597
20.7啟動子上基礎轉錄裝置的裝配600
20.8轉錄起始後緊隨啟動子清除和延伸603
20.9增強子含有能輔助起始的雙向元件606
20.10增強子通過提高啟動子附近激活因子的濃度而起作用607
20.11基因表達和去甲基化有關609
20.12CpG島是調控靶標610
20.13小結612
參考文獻613
第21章RNA的剪接和加工617
21.1引言619
21.2真核生物mRNA的5′端被加帽621
21.3細胞核內的RNA剪接連線點是各種短序列622
21.4剪接位點被成對解讀624
21.5前mRNA剪接要經過一個套馬索結構625
21.6snRNA是剪接所必需的626
21.7前mRNA的定型在剪接途徑中的作用628
21.8剪接體組裝途徑631
21.9可變剪接體使用不同的snRNP加工次要類型的內含子634
21.10前mRNA剪接可能與Ⅱ類自我催化內含子共享剪接機制635
21.11暫時性和功能性的剪接與基因表達的多個步驟偶聯637
21.12多細胞真核生物的可變剪接是普遍規律640
21.13剪接可被內含子和外顯子的剪接增強子或沉默子所調節643
21.14反式剪接反應需要短序列RNA645
21.15經切割和多腺苷酸化產生mRNA的3′端648
21.16mRNA3′端的加工對於轉錄終止十分關鍵650
21.17組蛋白mRNA3′端的形成需要U7snRNA 652
21.18tRNA剪接切割和重連是分開的兩步反應653
21.19解摺疊蛋白應答與tRNA剪接有關656
21.20rRNA的產生需要切割反應與短序列RNA的參與658
21.21小結661
參考文獻662
第22章mRNA的穩定性與定位667
22.1引言668
22.2信使RNA是不穩定分子669
22.3真核生物mRNA始終以mRNP的形式存在671
22.4原核生物mRNA的降解與多種酶有關672
22.5大部分真核生物mRNA通過兩條依賴於脫腺苷酸化的途徑而降解674
22.6其他降解途徑靶向特殊mRNA677
22.7專一性mRNA的半衰期由mRNA內的序列或結構所控制679
22.8細胞核監管系統對新合成mRNA進行缺陷檢測681
22.9細胞質監管系統執行mRNA翻譯的質量控制683
22.10某些mRNA能夠被特異性地定位於某些細胞區域686
22.11小結689
參考文獻690
第23章催化RNA 693
23.1引言694
23.2Ⅰ類內含子通過轉酯反應實現自我剪接695
23.3Ⅰ類內含子形成特徵性二級結構698
23.4核酶具有各種催化活性700
23.5有些Ⅰ類內含子編碼發起移動的內切核酸酶703
23.6Ⅱ類內含子可編碼多功能蛋白質705
23.7某些自我剪接內含子需要成熟酶706
23.8 RNA酶P的催化活性來自RNA 707
23.9類病毒具有催化活性707
23.10RNA編輯發生在個別鹼基709
23.11RNA編輯可由引導RNA指導711
23.12蛋白質剪接是自我催化的713
23.13小結715
參考文獻716
第24章翻譯719
24.1引言720
24.2翻譯過程包括起始、延伸和終止722
24.3特殊機制控制翻譯的精確性724
24.4細菌中的起始反應需要30S亞基和輔助因子725
24.5起始反應涉及mRNA和rRNA之間的鹼基配對727
24.6一種特殊的tRNA起始子開始了肽鏈的合成728
24.7fMet-tRNAf的使用受IF-2因子和核糖體的調節730
24.8小亞基掃描查找真核生物mRNA的起始位點731
24.9真核生物使用由許多起始因子組成的一個複合體733
24.10延伸因子Tu將氨醯tRNA裝入A位736
24.11肽鏈轉移到氨醯tRNA上738
24.12易位使核糖體移動739
24.13延伸因子選擇性地結合在核糖體上740
24.14三種密碼子終止蛋白質合成742
24.15終止密碼子由蛋白質因子所識別743
24.16核糖體RNA廣泛存在於兩個核糖體亞基上746
24.17核糖體擁有一些活性中心749
24.1816SrRNA在翻譯中起著重要作用751
24.1923SrRNA具有肽基轉移酶活性754
24.20當亞基聚集在一起時核糖體結構發生改變755
24.21小結756
參考文獻758
第25章遺傳密碼的使用762
25.1引言763
25.2相關密碼子代表了化學性質相似的胺基酸764
25.3密碼子、反密碼子識別涉及”擺動”766
25.4tRNA由較長的前體加工而來767
25.5tRNA含有修飾鹼基768
25.6修飾鹼基影響反密碼子?密碼子配對770
25.7通用密碼存在個別改變772
25.8新的胺基酸可以被插入到特定的終止密碼子上774
25.9氨醯tRNA合成酶選擇性地將胺基酸與tRNA配對775
25.10氨醯tRNA合成酶分為兩個家族777
25.11合成酶利用校對功能來提高精確性779
25.12抑制因子tRNA使用突變的反密碼子解讀新密碼子782
25.13每個終止密碼子都有相應的無義抑制因子783
25.14抑制型可能與野生型競爭解讀密碼子784
25.15核糖體影響翻譯的精確性786
25.16移碼發生在不穩定序列上788
25.17其他再編碼事件:翻譯旁路途徑和tmRNA機制可釋放停滯的核糖體790
25.18小結791
參考文獻792
第4部分基因表達794
第26章操縱子795
26.1引言797
26.2結構基因簇是被協同調控的800
26.3 lac操縱子是負可誘導的801
26.4 lac阻遏物由小分子誘導物所控制803
26.5用順式作用的組成性突變來鑑定操縱基因805
26.6用反式作用的突變來鑑定調節基因806
26.7 lac阻遏物是一個由兩個二聚體組成的四聚體807
26.8構象的變構作用可調節lac阻遏物與操縱基因的結合809
26.9 lac阻遏物與三個操縱基因結合併與RNA聚合酶相互作用812
26.10操縱基因與低親和力位點競爭性地結合阻遏物813
26.11lac操縱子擁有第二層控制系統:代謝物阻遏815
26.12trp操縱子是一個由三個轉錄單位組成的可阻遏操縱子818
26.13trp操縱子也由弱化作用控制819
26.14弱化作用可被翻譯控制821
26.15翻譯是可調控的824
26.16 r-蛋白合成的自體控制826
26.17小結827
參考文獻828
第27章噬菌體策略831
27.1引言832
27.2細胞裂解進程分為兩個時期834
27.3細胞裂解過程受一種級聯反應控制835
27.4兩種調節事件控制細胞裂解的級聯反應836
27.5 T7噬菌體和T4噬菌體基因組顯示了功能性的成簇現象837
27.6細胞裂解周期和溶源化都需要λ噬菌體即早期和遲早期基因839
27.7裂解周期依賴於pN的抗終止作用840
27.8λ噬菌體阻遏蛋白維持溶源性841
27.9λ噬菌體阻遏物和它的操縱基因決定了免疫區843
27.10λ噬菌體阻遏物的DNA結合形式是二聚體843
27.11λ噬菌體阻遏物使用螺旋轉角螺旋基序結合DNA 845
27.12λ噬菌體阻遏物的二聚體協同結合操縱基因846
27.13λ噬菌體阻遏物維持自體調節迴路848
27.14協同相互作用提高了調控的敏感性849
27.15 cⅡ 和cⅢ基因是建立溶源性所需的850
27.16弱啟動子需要cⅡ蛋白的協助851
27.17溶源性需要一系列過程852
27.18裂解感染需要Cro阻遏物854
27.19是什麼決定溶源和裂解周期之間的平衡856
27.20小結857
參考文獻858
第28章真核生物的轉錄調控860
28.1引言861
28.2激活因子和阻遏物的作用機制863
28.3 DNA結合域和轉錄激活域是相互獨立的866
28.4雙雜交實驗檢測蛋白質蛋白質的相互作用867
28.5激活因子和基礎轉錄裝置相互作用868
28.6多種類型的DNA結合域870
28.7染色質重塑是一個主動過程872
28.8核小體的結構或成分可在啟動子處被改變875
28.9組蛋白乙醯化與轉錄激活相關877
28.10組蛋白甲基化和DNA存在聯繫880
28.11啟動子激活涉及染色質的多種改變882
28.12組蛋白磷酸化影響染色質結構883
28.13基因如何開啟885
28.14酵母GAL基因:一個用於激活和阻遏的模型886
28.15小結888
參考文獻890
第29章表觀遺傳效應是可
遺傳的895
29.1引言896
29.2異染色質從成核事件後開始傳播898
29.3異染色質依賴於與組蛋白的相互作用900
29.4多梳蛋白和三胸蛋白為互相拮抗的阻遏物和激活因子903
29.5 X染色體經受整體性變化905
29.6染色體凝聚由凝聚蛋白引起909
29.7 CpG島易於甲基化912
29.8 DNA甲基化導致印記915
29.9單一中心控制著對立的印記基因917
29.10表觀遺傳效應可以遺傳918
29.11酵母普里昂表現出不同尋常的遺傳920
29.12在哺乳動物中普里昂可引起疾病923
29.13小結924
參考文獻925
第30章調節RNA 931
30.1引言932
30.2核酸開關可根據其所處的環境而改變其結構933
30.3非編碼RNA可被用於調節基因表達935
30.4細菌含有調節RNA937
30.5微RNA在真核細胞中是廣譜的調節物940
30.6 RNA干擾如何工作943
30.7異染色質形成需要微RNA947
30.8小結949
參考文獻949
辭彙952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