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1線

L1線

L1線,譯名廈門L1路,全稱廈門L1線,簡稱L1,廈門快速公交,即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BRT),屬於廈門市快速公交運營有限公司。 2008年09月01日起,L1線開始投入運營(第一碼頭站←→成功大道站)。 2016年02月02日起,“成功大道站”更名為“廈港公交場站”(第一碼頭站←→廈港公交場站)。 2016年10月15日起,最佳化調整L1線為微循環線路(BRT第一碼頭站→經廈大西村→BRT第一碼頭站)環線。 2016年11月01日起,調整L1線雙向運行(BRT第一碼頭站←→廈大西村站)。 2017年03月01日起,L1線更改線號為71路(BRT第一碼頭站←→廈大西村站)。

公交系統

速公交系統(Bus Rapid Transit)簡稱BRT ,是一種介於快速軌道交通(Rapid Rail Transit,簡稱RRT)與常規公交(Normal Bus Transit,簡稱NBT)之間的新型公共客運系統,是一種大運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稱作“地面上的 捷運系統”。 多年來,機動車輛的迅猛增長導致交通日益擁擠,公共運輸的運行環境日趨惡化,廈門市公交發展亦面臨著嚴峻的挑戰。

廈門市實施新一輪跨越式發展,海島型城市向海灣型城市的轉變,對公交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廈門市政府已經制定《優先發展公共運輸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發展快速公交系統。廈門市規劃局進行了“廈門快速公共運輸系統(BRT)網路規劃”相關議題的工作。

廈門將建立一個現代化公交技術配合智慧型交通和運營管理,開闢公交專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車站,實現軌道交通運營服務,達到輕軌服務水準的一種獨特的城市客運系統,廈門建設快速公交系統(簡稱廈門BRT)。

廈門市快速公交系統是目前國內快速公交系統建設中級別最高的公共運輸項目,創下了多個全國首創紀錄:全國首創多形式組合、全國首創採取高架橋模式、全國首創一次成網。 廈門快速公交最大的特色是在島內鬧市區建設高架橋,島外新開發地段則規劃設定專用道,這樣就保證了快速公交擁有全程封閉的專有路權,克服了城市公交最難解決的與其他車輛及行人相互干擾的弊端。由於一次性開通3條快速公交,最佳化公交線路,增設連結線,廈門快速公交是國內第一個一次成網的BRT系統。

BRT規劃

BRT一期工程共建4條線路即快1線、快2線、快3線、快4線,總投資約30億元。

快1線線路:第一碼頭樞紐站至廈門北站。

快2線線路:第一碼頭樞紐站至同安樞紐站。

快3線線路:第一碼頭樞紐站至前埔樞紐站。

快4線線路:廈港樞紐站至灌口樞紐站(成功大道線路)。2011年02月03日快4線(廈門快速公交4號線) 變更為廈門公交機場專線﹝公交機場專線、機場專線﹞(第一碼頭樞紐站←→機場站)。

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島內段15.3公里,廈門快速公交3號線東芳山莊至前埔樞紐站段2.1公里採用高架橋形式。BRT一期工程共建5座樞紐站,其中計畫在島內建第一碼頭、東芳山莊和前埔樞紐站3座,島外嘉庚體育館和西柯樞紐站2座。快速公交成功大道專線將是對廈門快速公交1號線、廈門快速公交2號線的有益補充,同時在公交客運中起著骨幹的作用。這三條快速公交線的建立與快速公交一號線構成廈門市快速公交網路,將在最大程度上緩解城市的交通擁堵問題,拓展廈門市城市開發空間,同時對提高城市知名度、提升城市形象,以及對城市整體發展上都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線路歷史

2008年09月01日起,L1線開通投入運營(第一碼頭站←→成功大道站)。L1連結線從BRT第一碼頭站出發,沿途可達輪渡、中山路步行街、海濱大廈、婦幼保健院、鴻山公園、大生里、外貿宿舍、思明區政府,並與將來的BRT成功大道專線相接。沿途乘客可乘坐L1連結線轉乘BRT一號線、BRT三號線或BRT成功大道專線。

1、線路走向:上行:第一碼頭始發經西堤路、廈禾路、鷺江道、鎮海路、思明南路、成功大道到達成功大道,下行:成功大道站始發經成功大道、民族路、碧山路、民族路、鷺江道、廈禾路、西堤路返回第一碼頭。

2、沿途站點:上行:第一碼頭站、鷺江道、輪渡、和平碼頭、婦幼保健院、鎮海路、大生里、博物館、成功大道站。下行:成功大道站、外貿宿舍、思明區政府、和平碼頭、海濱大廈、輪渡、鷺江道、第一碼頭站。

3、首末班時間:第一碼頭首班05:50末班22:40,成功大道首班05:50末班22:40。

2013年03月26日起,L1線(第一碼頭站←→成功大道站),往第一碼頭方向的“輪渡站”將更名為“輪渡郵局站”。

2014年05月05日起,因軌道1號線鎮海路站施工圍擋,鎮海路(思明南路口至鷺江道段)由東往西,壽山路(鷺江道至思明南路口段)由西往東,實施車輛單向通行。原海軍基地一側的“婦幼保健院站”遷移調整至鷺江道(鷺江道往演武大橋方向,過了鎮海路口紅綠燈處)。涉及公交線路L1線,具體調整方案。鷺江道往廈大方向,往成功大道、廈大、胡里山方向,行至鷺江道鎮海路口,改為直行鷺江道,經壽山路、思明南路接原線路運行,返程不變。單向減停:婦幼保健院站(海軍基地一側)、鎮海路站。單向增停:婦幼保健院站(鷺江道)。

2014年05月24日起,鷺江道的“婦幼保健院站”與“和平碼頭站”整合,婦幼保健院站(鷺江道上臨時站點)取消,原“和平碼頭站”臨時更名為“婦幼保健院站”。

2016年02月02日起,成功大道原“成功大道站”更名為“廈港公交場站”(第一碼頭站←→廈港公交場站)。同時,民族路原“外貿宿舍站”更名為“外貿新村站”。

2016年04月16日起,為方便市民及遊客的出行,思明南路的“博物館站”更名為“華僑博物院站”。

2016年10月15日起,結合沙坡尾片區交通改善方案,為方便演武大橋觀景平台及沙坡尾片區市民、遊客的出行,最佳化調整L1線為微循環線路(BRT第一碼頭站→ 廈大西村→BRT第一碼頭站) 環線,調整後的L1線、廈門86路等多條線路分流。

1、線路走向:BRT第一碼頭站始發,經西堤路、鷺江道、壽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路、大學路、民族路、鷺江道、西堤路至BRT第一碼頭站。

2、停靠站點:BRT第一碼頭站、鷺江道站、輪渡站、婦幼保健院站、大生里站、華僑博物院站、理工學院思明校區站、廈大西村站、中華兒女美術館站、民族路站、外貿新村站、思明區政府站、和平碼頭站、海濱大廈站、輪渡郵局站、BRT第一碼頭站。

3、其他運營方案不變 。

2016年11月01日起,調整L1線雙向運行(BRT第一碼頭站←→廈大西村站)。

1、線路走向:上行:BRT第一碼頭站始發,經西堤路、廈禾路、鷺江道、壽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路至廈大西村站。下行:廈大西村站始發,經演武路、大學路、民族路、鷺江道、廈禾路、西堤路至BRT第一碼頭站。

2、沿途站點:上行:BRT第一碼頭站→鷺江道站→輪渡站→婦幼保健院站→大生里站→華僑博物院站→理工學院思明校區站→廈大西村站。下行:廈大西村站→中華兒女美術館站→民族路站→外貿新村站→思明區政府站→和平碼頭站→海濱大廈站→輪渡郵局站→BRT第一碼頭站。

3、首末班時間:BRT第一碼頭首班06:10末班22:40,廈大西村首班05:50末班22:20。

2017年03月01日起,最佳化調整運營方案:L1線更改線號為71路(BRT第一碼頭站←→廈大西村站),並調整票價為一票制1元。同時, 第一碼頭方向調整 繞行西堤南三路, 避免在鷺江道廈禾路口直接左轉存在的安全隱患。

1、線路走向:廈大西村始發,行至鷺江道廈禾路口,改經鷺江道、西堤南三路、西堤路至BRT第一碼頭,返程不變。

2、站點調整:“BRT第一碼頭站” 改至西堤路公務碼頭旁的下客點下客。同時,71路 BRT第一碼頭方向單向 減停“和平碼頭站” 。

運行路段

L1線(BRT第一碼頭站←→廈大西村站)

線路走向:

上行:BRT第一碼頭站始發,經西堤路、廈禾路、鷺江道、壽山路、思明南路、演武路至廈大西村站。

下行:廈大西村站始發,經演武路、大學路、民族路、鷺江道、廈禾路、西堤路至BRT第一碼頭站。

沿途站點

L1線 BRT 連結線 BRT第一碼頭站[首班06:10末班22:40]←→廈大西村站[首班05:50末班22:20]

跨段站點:BRT第一碼頭——廈大西村

票價:上車0.5元,全程0.5元,E通卡0.3元。

上行

BRT第一碼頭站→鷺江道站→輪渡站→婦幼保健院站→大生里站→華僑博物院站→理工學院思明校區站→廈大西村站

下行

廈大西村站→中華兒女美術館站→民族路站→外貿新村站→思明區政府站→和平碼頭站→海濱大廈站→輪渡郵局站→BRT第一碼頭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