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介紹
這是1967年8月,在卡斯皮斯克附近的裏海上,一種正快速航行的像舢板似的怪器突然脫離水面飛向空中。許多人驚奇地大叫起來:“棒呵!這是什麼工具呀?它能從水面上起飛。”這便是KM地效飛行器。所謂“地效”是地面效應的簡稱,指飛行器在低高度飛行以及在起飛和著陸過程中地面產生出一種使機翼誘導阻力減少、升阻比增加,飛行器升力顯著提高的效應。地效飛行器是利用地面效應和動力增升原理實現高速掠海飛行,很像貼著地面跑的飛機,和常規艦艇相比,地效飛行器無需考慮海情、水中障礙和雷區。其機動能力非常優越,不僅可以在水面上行駛,而且可以在空中飛行,甚至可以在沙灘、沼澤地、冰地斜坡和低矮橋樑上隨意起降。地效飛行器既有別于飛機,又不同於艦艇。可以說,它兼收並蓄了兩者的優長,未來的地效飛行器適於執行反艦、防空、反潛、滅雷、兩棲作戰、海上運輸等多種任務。
KM地效飛行器是阿列克謝耶夫設計師發明的,他當時就擔任試飛KM地效飛行器的副駕駛。此刻,阿列克謝耶夫研製地效飛行器已付出了20年的心血。還在1941年大學將畢業時,羅·葉·阿列克謝耶夫懷著為蘇聯海軍研製新型戰鬥快艇的願望,將“水翼快艇”作為自己的研究課題和畢業論文主題。畢業後來到“紅色索爾莫沃”造船廠當設計師,工廠撥給他一間專用工作室,為他配備了幾位有專業技術工作經驗的助手。因為有多年快艇運動員的實際經驗,他深知:要從根本上提高船在水面的航速,就必須減少船與水流的接觸面,巧妙利用地表效應。1942年,他著手研製淺浸式水翼快艇,並且很快取得了成績,為此,1950年他和3位助手獲得了史達林獎金。1957年他又設計出了水翼客船。“水翼船有水翼,還是不能飛呵,怎么讓船飛起來呢?”他苦苦思索著。
設計過程
1961年,阿列克謝耶夫靈感頻來,他開始設計利用水面起飛、降落並在水面之上能做超低空飛行的飛行器。很快地,第一架小型實驗型地效飛行器CM-1問世。不過,CM-1存在問題不少。阿列克謝耶夫吸取了CM-1的經驗教訓,1963年研製出了重型地效飛行器,即KM。KM重型地效飛行器長100米,排水量544噸。一些西方人驚恐地看到它,又不解它的神秘,只稱為“裏海怪物”。
阿列克謝耶夫為了研製更好的地效飛行器時而廢寢忘食,時而不顧生死。20世紀70年代,他研製出了“鷹雛”輕型地效飛行器。“鷹雛”長58米,排水量100噸。它的前部和尾部分別裝有2台HK-8-K改進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和1台HK-12MK改進型渦輪螺旋槳發動機。“鷹雛”主要武器是1挺12.7毫米機槍,貨艙內可裝20噸貨物,機組共有9人,其中2名是駕駛員。為了檢查“鷹雛”的性能,他多次駕駛“鷹雛”起飛。—次“鷹雛”試飛,開頭很順利,可是在降落時情況不妙,它的尾部發動機和垂直安定面突然從機身掉下,“鷹雛”劇烈搖晃下降,眼看著—場災難就要發生!正在駕駛艙內的阿列克謝耶夫卻沉著冷靜,他緊握操縱桿,不斷調整平衡,硬是把殘缺不全的“鷹雛”駕回了機場。事後找到的主要原因是材料問題,從此“鷹雛”改用鋁鎂合金材料。“鷹雛”很快進入現役。1984年,前蘇聯海軍航空兵組建了登入艦旅第236地效飛行艇營,不久又改編為地效飛行器大隊。
阿列克謝耶夫後來又研製出“鷂”飛彈地效飛行器。“鷂”採用鋁鎂合金焊接結構,機身長63.6米,最大排水量380噸,帶滑水橇時吃水深4.3米。它裝置了8台HK-87渦輪風扇發動機,另有2台TA-6A1輔助發動機,最大載貨量400噸。最大飛行速度520公里/小時,巡航速度480公里/小時,水上航速40節,能在3級海浪中連續飛航1580公里。它安裝了3聯裝P-100“白蛉”飛彈發射架,在1.5米高地效飛行時,仰角11.5度,“白蛉”射程可達42.7公里。在前部和尾部,共安裝4門23毫米機關炮。但“鷂”缺乏登入作戰能力,只能部署在浮動式船塢上。
1992年8月,1架“鷹雛”地效飛行器在爬升過程中發生解體事故,1名機械師犧牲。俄海軍由此對發展地效飛行器失去熱情,不再撥款。倒是用於民用救護的地效飛行器還能慘澹生存。2002年,阿列克謝耶夫再次向俄海軍總司令部要求恢復“鷹雛”和“鷂”的發展計畫,然而需用經費令海軍吃不消,未能如願。眼睜睜看著停泊在裏海中的“鷹雛”和“鷂”成了廢棄物,阿列克謝耶夫很是傷感和無奈。令他不理解的是,美國軍方的“發展地效飛行器沒有任何前途”的觀點怎么會對俄海軍產生那么大影響,難道他們一點兒不知道美國、墨西哥等國正抓緊發展地效飛行器嗎?世間有些事是特別有趣和耐人尋味的。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肖像陳列室內,懸掛著在20世紀為人類發展做出重大貢獻的各類傑出活動家的肖像,那其中就有羅·葉·阿列克謝耶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