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

裏海怪物地效飛行器是一種大型地效飛行器。1966 年 10 月 18 日,“裏海怪物”首飛成功。

1963 年,按照蘇聯海軍的要求,CKB“伏爾加”(Volga)工廠開始建造大型地效飛行器——KM(Korabl Maket),俄文意為“原型船”。西方情報部門在80年代初通過偵察衛星發現了這種在裏海上高速掠過水麵的“ 大傢伙”後驚訝不已,給它起了一個非常貼切的綽號——“裏海怪物”(Kaspian Monster)。

1966 年 10 月 18 日,“裏海怪物”首飛成功。隨著試驗的深入,它的尺寸和重量不斷增長,最後,它成了一個 106.1米(348 英尺),翼展 40 米(131 英尺),起飛重量 495 噸(1,091,000 磅)的龐然大物。 “裏海怪物”在機首裝有 8 台 VD-7 渦噴發動機用於形成“氣流引射”。另有 2 台 VD-7 渦噴發動機裝在垂尾頂部,用於提供加速和巡航的動力。1979 年,這 2 台發動機移到了駕駛艙頂部。

1969 年的一天,“裏海怪物”照例進行試飛,當時天氣不佳,海面大霧瀰漫,飛行員無法分辨地平線,最終大浪拍擊高速運動的機體導致“裏海怪物”失事。

1980 年,第二架“裏海怪物”又因為飛行員操作失誤墜毀在裏海,但機上人員全部生還。另有一種說法是,這就是 1966 年失事的那架“裏海怪物”,CKB 將其修復後重新投入試飛,也就是說,“裏海怪物”只製造了一架。

“裏海怪物”是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飛行器,它的試飛為地效飛行器的設計製造提供了大量有價值的寶貴數據,證明了當初設計的的正確性。它是後來蘇聯一系列大型地效飛行器的始祖。

圖片 圖片

Lun(花尾鴿)  1986 年 7 月 16 日(一說 1987 年),Lun(俄文意為花尾鴿,工程代號“項目903”)在伏爾加河畔下水。

“花尾鴿”是一種反艦飛彈地效飛行器發射平台,總設計師 V.Kirillovykh。 在 Lun 的機背上,裝有三套 KT-152 二聯裝 3M80 或 3M80M“白蛉”(北約稱 SS-N-22“Sunburn”)超音速反艦導發射裝置。機長 73.8 米(242 英尺),翼展 44 米(144 英尺4英寸),起飛重量 400 噸(882,000 磅)。

“花尾鴿”在機首裝有 8 台 NK-87 渦扇發動機,單台推力 13,000 公斤。“花尾鴿”在排水狀態時,航行速度為 20-100 公里/小時,航程 400 公里;巡航飛行高度 1-5 米,在 3 米左右高度巡航時,速度為 450-550 公里/小時,航程 3,000 公里,最大飛行高度 7,500 米。起降時最大允許浪高 2.5-3.5 米。

遺憾的是,雖然有這么強大的攻擊力和獨特性能,第一架“花尾鴿”卻始終沒有服役,原因到目前為止對外界仍是個謎 .

圖片 圖片

第二架“花尾鴿”也是一架飛彈攻擊地效飛行器,但在 1989 年“共青團員號”失事後,正在建造中的它被修改設計,最後成了一艘搜尋救援地效飛行器,代號“救星”。它裝有 8 台發動機,執行搜尋任務時典型飛行高度 500 米,最高 3,000 米。機組 9 人,另可載 19 名救援人員和 150 名傷員(含 70 副擔架)。該機最後沒有完成建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