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子-內部結構模型表](/img/4/2ad/nBnauM3X4EjN4QTO2IzN3ADN5MTM2MDO0YTMxADMwAzMxAzLyczLzI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1.強子族-分為以「膠子」連結三個「價夸克」組成之重子族(質子、中子、超子)及
以「膠子」連結二個「價夸克」組成之介子族(介子、各種重介子)。
組成:介子的笫一族夸克及笫三族夸克與其自身左右二邊組成:中子及質子的同族
之笫一族夸克及笫三族夸克為“自鏇反轉排列(即上下顛倒排列)”,如此方能以
“相反電菏”拉住(結合)其自身左右二邊的中子及質子,並疊加於各類強子內。
但是,後來發現V事件是很常見的而且所有的V事件都含這種特殊的粒子。因此必須找到一個新的名稱。由於新粒質量介於質子和電子之間,它就屬於介子族。為了將它與其他介子區分開來,就稱它為“K介子”,也稱為“Kaon"。
K介子非常不穩定,其壽命只有一億分之一秒左右,然後它會以6種不同方式中的任意一種分裂,而形成更小的介子。K介子的不同分裂是很重要的。因為一個K介子能夠以這樣的方式分裂:它使得一種稱為“宇稱”的物理量既可以為奇的,也可以為偶的。而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粒子發生任何變化時,其宇稱必須或者優質為奇,或者保持為偶。現在在K介子發生分裂的情況下,致函發現宇稱可以是奇的,也可以是偶的,這就導致了物理學理論的某種很重要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