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
1975年起建立世界性的連續出版物標準書目資料庫,已有近200個國家和地區出版的65萬種期刊(包括已停刊的)登記入庫,成為國際上最權威的期刊書目數據網路系統。我國於1985年建立了ISSN中國分中心(設在北京圖書館),負責中國期刊ISSN號的分配與管理,已有近5000種中文期刊分配了ISSN號並進入了國際ISSN數據系統。截止2011年底,我國已有約1.38萬種連續出版物獲得並使用ISSN。
每一個ISSN與它所對應的連續出版物的標準題名連線,這個標準題名就是我們所說的“識別題名”(Key Title),當出版物題名有重複現象時,追加題名的限制信息以區分其它類似的題名。原則上,ISSN具有唯一性,當連續出版物題名(例如刊名)發生改變,應視為另行發行一種新的連續出版物,必須另行分配一個ISSN號。
申請資料
1、國際期刊電子條碼;
2、國際期刊中英文通知書;
3、國際期刊備案地址檔案。
特點
申請國際標準刊號(ISSN),可使刊物達到國際標準,得到聯合國的認可刊物名稱只要不重複,便可使用,如期刊名不變,則該期刊號長期有效。
國際標準刊號可以準確、快捷的識別該期刊(報紙/雜誌等)的名稱及出版單位等。該系統在全世界大部分國家被使用,成為標準期刊的顯著標誌。(在部分國家或地區,一份標準的期刊出版物除配有國際標準期刊號外,同時要求配有本國或當地的期刊號,以便於管理)
區別
國際標準書號的英文全稱為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簡稱ISBN。1969年4月國際標準組織第46技術委員會(ISO/TC46 - 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 / Technique Committee 46)在斯德哥爾摩起草了ISBN方案。1971年國際標準組織批准了國際標準書號在世界範圍內實施,前後歷時五年。
國際標準書號由十位數字組成。被三條短橫線分為四段,每一段都有不同的含義。第一個號碼段是地區號,又叫組號(Group Identifier),最短的是一位數字,最長的達五位數字,大體上兼顧文種、國別和地區。把全世界自願申請參加國際標準書號體系的國家和地區,劃分成若干地區,各有固定的編碼:0、1代表英語,使用這兩個代碼的國家有:澳大利亞、加拿大、愛爾蘭、紐西蘭、波多黎各、南非、英國、美國、辛巴威等;2代表法語,法國、盧森堡以及比利時、加拿大和瑞士的法語區使用該代碼;3代表德語,德國、奧地利和瑞士德語區使用該代碼;4是日本出版物的代碼;5是俄羅斯出版物的代碼;7是中國出版物使用的代碼。
ISSN(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編號,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al Number)是根據國際標準ISO3297制定的連續出版物國際標準編碼,其目的是使世界上每一種不同題名、不同版本的連續出版物都有一個國際性的唯一代碼標識。
該編號是以ISSN為前綴,由8位數字組成。8位數字分為前後兩段各4位,中間用連線號相連,格式如下:
ISSN XXXX-XXXX
前7位數字為順序號,最後一位是校驗位。ISSN由設在法國巴黎的國際ISDS中心管理。ISSN通常都印在期的封面或著作權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