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他是世界歷史上最傑出、最受歡迎的偵探之一,性格十分獨特,鮮明易認。他挑剔成性,毫不謙虛,足蹬名牌皮鞋,臉蓄神氣鬍子,十分特立獨行。大量作品以他為主角:總共有33本長篇小說,48篇短篇故事,他成為最出名的偵探之一。
由於赫爾克里·波洛破的案子很多,他也樂於提及往事,加上臨終前調查的案件《帷幕》(1975)中,對他的死亡原因的記載,他的生平,比許多其它的偵探更廣為人知。
赫爾克里·波洛,就如他自己常說的,是個愛國的比利時人。十九世紀時生於斯帕附近,父母都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成長的過程雖不清楚,但可以猜得出他上過大學,古典文學造詣頗佳。這點可由他多次的引經據典上看出。從他在《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1947)的表現可知,他對同名希臘神話人物赫拉克勒斯的相關事跡,知道得一清二楚。
成年後,他搬到布魯塞爾,為警方工作。他聰明勤奮,成效卓著,迅速擢升為警方最受敬重的成員。蘇格蘭場的賈普警官就是這時結識的。當時兩人同在布魯塞爾調查亞伯克蘭畢偽造案。
1904年左右,波洛不明原因的辭了比利時警方的工作,展開了私家偵探生涯。不久即讚譽交加,聲名大震,遠達歐洲之外。他與賈普警官在安特衛普辦亞特拉案時再次相遇。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還結識了亞瑟·黑斯廷斯上尉。當時兩人同時涉入在黑斯廷斯工作的倫敦洛德公司發生的案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軍入侵比利時,波洛被迫避難於英國。由於富有的埃米麗·英格沙普的好意,波洛同其它的比利時人才得以棲身於聖瑪莉斯泰爾斯村的李斯衛莊。這時波洛和黑斯廷斯又碰面了--黑斯廷斯在一戰西線受了傷,正在此休養——兩人很快結成好友,這段故事在《斯泰爾斯莊謀殺案》中有詳細敘述。
波洛和黑斯廷斯既是好友又合作愉快,兩人遂同住於倫敦的華爾威街十四號,由黑斯廷斯擔任波洛的助理兼司記。過了幾年,辦完《高爾夫球場的疑雲》中所描述的案件後,黑斯廷斯與伊莎貝爾·都文(灰姑娘,出現於該案中)結婚,去了阿根廷。此後,黑斯廷斯只是偶爾回來,幫他的朋友辦些重大案件,例如對付人號稱四魔頭的國際犯罪組織那件案子。
波洛案子辦得煩了後,退休去鄉下種南瓜。他定居於金亞伯(又譯金斯艾伯特)(King's Abbot)的拉其區,與鄰居相處十分融洽,特別是詹姆士·謝潑德醫生,他的姐姐卡洛琳,和羅傑·艾克洛伊德。波洛雖自稱退休,免不了的還是要用到他的偵探才能。後來羅傑·艾克洛伊德被謀害,便是由他破了這件極駭人的案件,將兇手繩之於法(見《羅傑疑案》,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成名作)。
之後,這比利時人認清了自己並不喜歡退休生活,於是搬回倫敦,重操舊業。新住所位於懷海芬大廈--因為建物格局方正,比例對稱。(正確的住址有點疑問,因為在有些案件里--像是《鴿群中的貓》以及《ABC謀殺案》中,說是白馬大廈二十八號。)還雇用了曾為帕克·派恩先生工作過、同樣削瘦、一絲不苟的秘書費莉西·李蒙小姐管文書,還有冷靜忠心的貼身僕人喬治照顧其生活起居。喬治一直照顧他到逝世為止。(在《帷幕》中,喬治離開波洛)波洛的電話號碼是催法加區8137號,他是用歐克諾先生的化名租房子。
接下來的十年,波洛以世界級首席名探的身份,在歐洲各地及中東地區辦案,備受皇族及頂級社交圈的關愛。由於他來自比利時,再怎么說還是個外國人,因此能擺脫英國社交界交相牽扯的傳統包袱,觀察得不偏不倚。他與亞瑟·黑斯廷斯隊長和亞瑞妮·奧利弗夫人的交情,更有利於伸展他的社交觸角。就如吉利安·吉在《阿加莎·克里斯蒂:她與她的偵探小說》中所說的,"單看黑斯廷斯上尉的姓氏和官階,也知道他的家世良好;而亞瑞妮·奧利弗雖然害羞,但總認識一些該認識的人。藉助於這兩位友人,波洛得以登堂入室,進出如斯泰爾斯豪宅區之類的場所,在閒談中讓那些上流社會的嫌犯自露馬腳。"
波洛後來有些案子是阿里阿德涅·奧利弗夫人協辦的。她既是益友又是良伴,還與他一個鼻孔出氣的瞧不起現代社會生活(20世紀60年代)。有關波洛對現代文化的嚴重感冒,在 《公寓女郎》中,寫得很清楚。波洛越辦案越覺得與現實世界脫節,孤立感日重,這在辦最後一案《帷幕》時候,達到最高潮。這位一向虛榮的老偵探,堅持染他日漸稀少的頭髮(後自稱是假髮,見人民文學出版社譯《幕後兇手》),並穿他最愛的過時老式服裝。黑斯廷斯在《帷幕》中,最後一次到兩人首次合作破案的斯泰爾斯莊園拜訪老友的時候,沮喪的發現患了關節炎的波洛,悽慘兮兮的只能靠輪椅代步:"我還可以自己吃東西,但是其它的方面就得被當成嬰孩來照顧。"然而,縱使是快死了,波洛還是偵破了最後一案,推開救命的藥丸,與老友道別。
赫爾克里·波洛的死訊發布在一九七五年八月六日的《紐約時報》上。標題報導道:
“赫爾克里·波洛,比利時籍名探,逝世了。”
主要劇情
1864~1900年
1864年
赫爾克里·波洛出生。這裡需要指出兩點:1)波洛為了對付四魔頭而假死,隱居在比利時,剃掉鬍子扮作其所謂的雙胞胎弟弟阿喀琉斯,再粘上假鬍子讓人以為是阿喀琉斯假扮成波洛,阿喀琉斯從來沒出現過,詳見《四魔頭》;2)關於波洛的出生時間有多種說法,有1839-44,1849-54,1864,1884,這裡採用1864說。
1864年
福爾摩斯一家在他們第二次來到歐洲大陸旅行時拜訪了波洛一家(《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中暗示說,波洛的好友伯頓博士說道“想像一下一次假想的談話,你的母親和已故的福爾摩斯夫人坐在一起做著小孩的衣服:阿喀琉斯,赫爾克里,夏洛克,麥克羅夫特。”)
1893年
(大約)波洛加入了法國或是比利時的秘密警察組織
1901~1920年
1904年
波洛成為了比利時警察,和賈普警督一起破獲了亞伯克蘭畢偽造案。
1909年
《朱古力盒子》(波洛也曾提及此案發生在1893年)
1914年
波洛結束了他在比利時警察局的使命退休了。是年,德國入侵比利時,波洛參加了抵抗組織,曾被一位法國將軍救過
1916年
波洛離開比利時到了英國
7月,《斯泰爾斯莊園奇案》(黑斯廷斯、賈普警官)
1918 年
《首相綁架案》《勒梅熱遺產》
1919 年
《Victory Ball事件》
1920 年
《達文海姆先生失蹤案》
《普利茅斯快車上的謀殺案》
《低價租房奇遇記》
《潛艇圖紙》
《克拉珀姆廚師奇遇記》
1921~1930年
1921年
《康沃爾疑案》
《馬斯頓莊園的悲劇》
《亨特小屋的秘密》
《埃及古墓歷險記》
《"大都市"酒店珠寶失竊案》
《雙重罪惡》
1922年
《貝辛市場奇案》
《The King of clubs》
《義大利貴族歷險記》
《雙重線索》(波洛第一次遇見薇娜·羅薩克芙女伯爵/Countess Vera Rossakoff,並且羅薩克芙女伯爵作為女盜賊出現。)
《約翰尼·韋弗利歷險記》
《失蹤的遺囑》
《百萬美元證券失竊案》
1923年
《蒙面女人》
《"西方之星"歷險記》
《高爾夫球場的疑雲》 (黑斯廷斯)
《雪地上的女屍》(這個案子在50年代被擴寫為《皇室紅寶石失竊案》)
1924年
《四魔頭》(僅在這次冒險中提到所謂波洛同胞兄弟“阿喀琉斯”,其實是波洛假扮的。他先向黑斯廷斯提到阿喀琉斯,假裝死亡後,他剃掉自己的鬍鬚,再戴上假鬍鬚,偽裝成阿喀琉斯扮作波洛,其實就是波洛本人。最後羅薩科芙女伯爵幫助了波洛,因為波洛援救了女伯爵的兒子尼克。事件結束時波洛退休並打算結婚。)
1925年
波洛退休一年(回鄉下種南瓜,見《羅傑疑案》)
1926年
《羅傑·艾克羅依德謀殺案》(《羅傑疑案》)
《藍色快車謀殺案》(此書差不多是《普利茅斯快車上的謀殺案》的擴寫)
1929年
《第三層套間中的疑案》
《弱者的憤怒》
《蜂窩謎案》
1930年
《黑咖啡》(舞台劇)
《銅鑼再起》(後來被加上一個新的結尾擴寫成《死者的鏡子》)
《巴格達箱子之謎》(50年代被擴寫為《西班牙箱子之謎》)
《懸崖山莊奇案》(黑斯廷斯、賈普警官)
1931~1940年
1932年
《人性記錄》(黑斯廷斯、賈普警官)
《古墓之謎》
《東方快車謀殺案》(此前波洛為了調查法國軍方的案件去了法屬敘利亞)
1933年
《三幕悲劇》(波洛遇見了薩特斯韋特,使其和哈里·奎恩先生發生間接聯繫)
1934年
9月,《雲中奇案》
1935年
《花園疑案》
6月~11月《ABC謀殺案》(黑斯廷斯)
1936年
6月,《沉默的證人》(黑斯廷斯,是波洛在最後一案前最後一次與黑斯廷斯聯手的案件。)
《海上謎案》
《羅斯島三角》
《幽巷謀殺案》(賈普警官)
1937年
《牌中牌》(波洛遇到了奧利弗夫人,巴特爾警監,強尼·雷斯上校)
1938年
《尼羅河上的慘案》(雷斯上校)
《死亡約會》
《波洛聖誕探案記》
1939年
《黃色蝴蝶花》
《夢境》
《牙醫謀殺案》
7月,《H莊園的一次午餐》
1939年末-1940年末
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即十二案件(2011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秘密筆記》揭露的新版本故事《制服惡犬克爾柏洛斯》里,波洛再遇羅薩科芙女伯爵,並得知她當了慈善家,她的兒子當了工程師之類職業。本故事主要講波洛與一個以希特勒為原型的政治人物的鬥智。)
1941~1950年
1941年
《陽光下的罪惡》
《二十四隻黑畫眉》
1942年
《啤酒謀殺案》
1943年
《波洛和賽舟會之謎》(帕克·佩恩探案集(《驚險的爛漫》)中也寫了一個相似的案子"賽舟會之謎")
1945年
《空幻之屋》
1946年
《遺產風波》(波洛遇到了斯彭斯警官)
1951~1975年
1952年
《清潔女工之死》(奧利弗夫人,斯彭斯警官)
1953年
《葬禮之後》
1954年
《外國學生宿舍謀殺案》
1955年
《古宅疑蹤》(奧利弗夫人)
1958年
《校園疑雲》(有對《清潔女工之死》的回憶)
1962年
《怪鍾疑案》(波洛遇見了巴特爾警監的兒子柯林 ·藍姆)
1963年
《公寓女郎》(奧利弗夫人)
1968年
《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奧利弗夫人,斯彭斯警官)
1971 年
《舊罪的陰影》(奧利弗夫人)
1975 年
《帷幕》(最後一次與黑斯廷斯合作,最終,波洛去世)
附註:案件發生日期大多為作品發表日期
性格特點
赫爾克里·波洛廣為人知的形像是當初通過黑斯廷斯上尉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所樹立的:"波洛的外貌十分特殊,身高不及五呎四寸,但是擁有極高貴的情操。他的頭形仿若雞蛋,總是傾向一側。上唇留著筆直工整的八字鬍。全身上下保持得一塵不染。我相信,如果可以選擇,他寧可讓身子挨顆子彈,也不願衣服沾到髒灰。"
不但過分講究整潔,波洛還堅持要穿名牌皮鞋,甚至在應該穿上別種鞋類的鄉間也一樣。因此有幾次當他被迫長途跋涉的時候,他的皮鞋為他帶來很大的痛苦(比如《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里)。他還總是穿套剪裁絕佳的條紋西裝加背心,帶著個祖傳的"蕪菁面的大蓋表"。由於他從不運動--甚至連查案方法也儘量避免勞動尊體--所以體力不佳,寧可保留所有的精力給"小小的灰色腦細胞"。
波洛似乎蠻以他奇特的外表為樂的。對所有的諷刺嘲笑、橫眉相對、他都暗笑於心,還說這些笑話"提供了未來許多冬季的娛樂"。他對自己的外表倒也實話實說。在《鴿群中的貓》中,他"準備推翻女校長(在這裡是可敬可畏的布爾斯羅德小姐)對穿老式尖鞋、蓄大鬍子的老外可能懷有的狹隘偏見。"他可是赫爾克里·波洛,世人接受他,必須照單全收,包括他一切的堂皇外表。
"秩序"對波洛來說就是一切。他的世界和專業,就是依秩序和方法而建立的。因此,他對他日常的工作和活動都有周全的組織和計畫。他選擇住在懷海芬大廈,完全是因為喜歡它對稱的格局。他的衣服一定得打理得整潔美觀。還有,他雇用李蒙小姐,因為她效率佳,而且削瘦合度。
當諸事不能盡如人意的時候,波洛就極為不快。在《阿卡迪亞牝鹿》 (出自《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這篇短篇小說中,波洛可惱了,因為他的美沙羅格拉茲牌名貴轎車機械錶現不如預期完美。年輕的高薪司機未能修好它。"當有人建議他租輛車繼續前進時,他嚇壞了。他的拉丁人式的節儉被冒犯了。租車?他已經有車了,而且還是名貴的車呢。"
不可否認的,波洛的過分注重外表和整潔是一種可笑的虛榮心。他親口對《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中的史賓司探長承認,他年紀雖大卻沒有灰頭髮,是因為"我用染髮水細心照顧"。他在《陽光下的罪惡》中,下榻於迪逢海岸的喬利羅傑旅館時,堅持頭戴巴拿馬帽,身穿一塵不染的白西裝,只擔心天氣熱得鬍子垂下來,或染髮劑流到領子上。
波洛濫用法語的惡習也令人印象深刻。他把法文混在日常英語中用,《斯泰爾斯莊園奇案》中,他就大聲的說"這兒有,一張桌子!(法文)"---"啊,我的朋友,住大房子不見得舒服。"他的句法也怪,而且常以父執身份對人說話。例如他一定要某些人,通常是年輕女姓,叫他"波洛老爹"(Papa Poirot),並常稱呼他的工作夥伴為"mon ami"(我的朋友,法文)。更過分的是,他毫不謙虛,惡名遠播,他不僅不以為意,還拿來與朋友開玩笑。
出場作品
斯泰爾斯莊園奇案 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 (1920年)
高爾夫球場的疑雲Murder on the Links (1923年)
首相綁架案 Poirot Investigates (1924年)
羅傑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 (1926年)
四魔頭The Big Four (1927年)
藍色特快上的秘密 The Mystery of the Blue Train (1928年)
懸崖山莊奇案Peril at End House (1932年)
人性記錄Lord Edgware Dies (1933年)
東方快車謀殺案 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 (1934年)
三幕悲劇 Three Act Tragedy (1935年)
雲中命案Death in the Clouds (1935年)
ABC謀殺案 The ABC Murders (1936年)
牌中牌Cards on the Table (1936年)
美索不達米亞謀殺案/古墓之謎 Murder in Mesopotamia (1936年)
尼羅河上的慘案 Death on the Nile (1937年)
沉默的證人/啞證人 Dumb Witness (1936年)
幽巷謀殺案 Murder in the Mews (1937年)
死亡約會 Appointment with Death (1938年)
波洛聖誕探案記聖誕奇案 Hercule Poirot's Christmas (1939年)
牙醫謀殺案 One,Two,Buckle My Shoe (1940年)
H莊園的一次午餐/柏棺 Sad Cypress (1940年)
陽光下的罪惡 Evil Under the Sun (1941年)
啤酒謀殺案Five Little Pigs (1942年)
空幻之屋/空谷幽魂 The Hollow (1946年)
赫爾克里的豐功偉績/大偵探十二奇案/波洛探案集 The Labours of Hercules (1947年)
順水推舟/致命遺產 Taken at the Flood/There Is a Tide (1948年)
清潔女工之死/清潔婦命案/麥克金蒂夫人之死/麥金堤太太之死 Mrs McGinty's Dead (1952年)
葬禮之後 After the Funeral/Funerals are Fatal (1953年)
國際宿舍謀殺案 Hickory Dickory Dock (1955年)
假戲成真/古宅迷蹤/死人的殿堂 Dead Man's Folly (1956年)
鴿群中的貓 Cat Among the Pigeons (1959年)
怪鍾疑案/怪鍾 The Clocks (1963年)
三個單身女郎/公寓女郎/第三個女郎Third Girl (1966年)
萬聖節前夜的謀殺案/萬聖節派對 Halloween Party (1969年)
懸崖迷案/舊罪的陰影 Elephants Can Remember (1972年)
波洛的早期探案 Poirot's Early Cases (1974年)
帷幕/幕後兇手 Curtain(寫於1945年,於1975年出版)
人物關係
人緣
波洛受到許多階層及職業人士的愛戴。幾十年辦案下來,他與蘇格蘭場及當地警官的交情十分深厚。他自己曾是警察,又認識像詹姆斯·賈普警官及貝特探長等警官,警方樂於配合他,讓他實時出入犯罪現場。他們對馬普爾小姐可就沒那么熱誠了。波洛當然也有敵人,例如《ABC謀殺案》里的克羅探長,和《高爾夫球場的疑雲》里的巴黎保全局的吉赫。然而,他的績效不言自明,這些敵人也在他一長串的成功之下一一消失了。
波洛既與權貴交往,因此經常出入最高級的餐廳旅館(他的東方快車之旅可以證明),周旋於皇族巨富之間。由於他為上流社會辦案無數,而且守口如瓶,所以他們連最敏感的問題也敢托負他,例如在《首相綁架案》中拯救麥克亞當首相,或在《藍色特快上的秘密》中偵辦露絲·凱特林謀殺案及找回‘’火心紅寶石‘'等等。他還與超級富豪沙他那先生,亨利·安卡特爵士,艾吉威勳爵,及賽門·李往來密切,並偵破了他們罪有應得的謀殺案。
摯友
波洛朋友不多。他與喬治(僕人,他們絕不是泛泛之交), 萊蒙小姐(秘書,她只把他看成老闆而已),和偵探哥比先生(波洛有時用他當轉包商)都熟,但他們都不能算是朋友。他與強尼·雷斯上校(又作來斯、瑞斯),巴特爾警監(又被稱為貝特警司)和賈普探長(又作傑普)認識很久,也相處愉快,但他們也不算摯友。稱得上是真正的朋友的只有三個人,阿里阿德涅.奧利弗夫人算是其中一個。波洛很喜歡她,是他破了不少案的好搭檔,兩人無論是年紀或看法都十分接近。黑斯廷斯上尉與他更為要好。終波洛一生,他都對他忠心耿耿,熱心記錄他的生平要事。最後一個是薇拉·羅莎可芙女伯爵,是他唯一傾心的女性(見《四魔頭》)。
從1920年出版的阿加莎處女作《斯泰爾斯莊園奇案》(The Mysterious Affair at Styles)中首次登場——當時他是作為一位比利時難民住在斯泰爾斯莊園,到最後一案《幕》(又譯《幕後兇手》)(Curtain)中又回到斯泰爾斯莊園並去世,波洛的故事貫穿了他在英國的整個生活。波洛“去世”後,他的訃文被《紐約時報》在第一時間以頭版刊登,一個小說人物得到如此殊榮,實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也在英國以外的地方破案,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東方快車謀殺案》(Murder on the Orient Express,1934年)。
1926年,因為《羅傑疑案》(The Murder of Roger Ackroyd)中的出色表現,赫爾克里·波洛開始名聲大振,這部書也成為偵探小說的名篇。除此之外,以波洛為角色的大量小說主要在1932年到1942年出現,比較著名的有《東方快車謀殺案》、《ABC謀殺案》(The ABC Murders,1935年)、《牌中牌》 (Cards on the Table,1936年)和《尼羅河上的慘案》(Death on the Nile,1937年)。1942年,在小說《啤酒館謀殺案》(或稱《五隻小豬》,Five Little Pigs/aka Murder in Retrospect)中,波洛通過他的分析偵破了一起16年前的謀殺。這些作品都成為阿加莎·克莉斯蒂推理小說中的名篇。
作者簡介
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1890~1976),英國著名女偵探小說家、劇作家。
很多人喜歡讀偵探故事,因為它們都是些難解之謎。偵探在書末才會把兇手的名字公布於眾,在此之前我們是否能猜出兇手的名字呢?
阿加莎·克里斯蒂寫的偵探故事世界聞名。她一共寫過70多本書,銷售量達千萬冊。她筆下的偵探——一個是身材矮胖,留著黑鬍子的比利時人赫爾克里·波洛,一個是身材矮小,卻十分可愛的老太太馬普爾小姐。
阿加莎·克里斯蒂原姓米勒,全名為阿加莎·瑪麗·克拉麗莎·米勒。1890年9月15日生於英國德文郡托基的阿什菲爾德宅邸,1976年1月12日,她以85歲的高齡逝世於英國牛津郡的沃靈福德家中,阿加莎·克里斯蒂安葬在牛津郡的聖瑪麗教堂墓園。
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父親是英籍美國人弗雷德里克·阿爾瓦·米勒,母親是英國人克拉麗莎·克拉拉·伯契默·米勒。她是家中的的第3個孩子,有1個姐姐瑪格麗特·弗蕾莉·米勒和1個哥哥路易斯·蒙坦特·米勒。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一名高產的作家,她的作品不局限於偵探小說。她的全部作品包括:66部長篇推理小說,21部短篇或中篇小說選集,15個已上演或已發表的劇本,3個劇本集,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2部以筆名阿加莎·克里斯蒂·馬洛溫發表的作品(記錄異域生活的回憶錄1部,宗教題材的兒童讀物1部),1部自傳,2部詩集,2本與偵探俱樂部的會員作家們合寫的長篇推理小說(2本共3部)。阿加莎·克里斯蒂著作數量之豐僅次於莎士比亞。
阿加莎·克里斯蒂一生有過2次婚姻,第1任丈夫是阿奇博爾德·克里斯蒂,是一位想做飛行員的軍官(離異);第2任丈夫是馬克斯·馬洛溫,他是一名考古學家。她同第一任丈夫有過1個女兒羅莎琳德·克里斯蒂。在結婚之前,她曾與一位名為雷吉·盧西的軍官戀愛過但因為去了香港,所以兩人並未結婚。
影視形象
有好幾位演員扮演過波洛。首先是1931年是由Austin Trevor扮演,之後著名的扮演者有電影版《東方快車謀殺案》中的阿爾伯特·芬尼(Albert Finney)和系列電視劇《大偵探波洛》中的大衛·蘇切特(David Suchet),皮特·烏斯蒂諾夫(Peter Ustinov)、湯尼·蘭道爾(Tony Randall)、伊恩·霍姆(Ian Holm)和阿爾弗雷德·莫利納(Alfred Molina)也都扮演過這個角色。大偵探波洛的故事在2004年被NHK製作成一部39集的卡通片《大偵探波洛和馬普爾小姐》,動畫基於克里斯蒂的原著對故事情節進行了改編,加入了馬普爾小姐的侄女來穿針引線,使二者破案的故事交替進行。
演員介紹 | 照片 |
阿爾伯特·芬尼 (Albert Finney) 阿爾伯特·芬尼生於英格蘭蘭開夏(Lancashire)工業區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1955年畢業於著名的英國皇家戲劇藝術學院。畢業後不久,芬尼便開始在舞台上出演莎士比亞戲劇中的人物,並曾經有幸成為偉大的勞倫斯·奧利弗(Laurence Olivier)的替角,並頂替他在舞台上出演過一位驕橫的古羅馬軍官,就此開始引起電影界的注意。阿爾伯特·芬尼的簡歷也許可以這么縮寫:年齡——七十好幾;藝齡——四十有餘;出演角色——無數;奧斯卡提名——五次;離婚——兩次。對老芬尼而言,奧斯卡不奧斯卡的可能真的無所謂了,因為他早就說過:“名號並不能夠多給你什麼。” 出演作品:《東方快車謀殺案》(1974年版) | |
大衛·蘇切特 (David Suchet) 大衛·蘇切特(David Suchet,Suchet的發音為(soo-shay)是一位英國演員,以演出偵探電影聞名。他最有名的角色是扮演“大偵探波洛”系列電視劇里的名偵探赫爾克里·波洛。史上最受觀眾認可的赫爾克里·波洛扮演者。 在英國電視台的各類演出中,他的出色演技使他受到大眾的普遍肯定而獲得RTS和BPG的獎項——他以出色的表演屢獲殊榮,在2001年英國電視短劇《如今世道》中出演Augustus Melmotte並與馬修·麥克菲迪恩以及帕洛瑪·貝爾扎合作,廣受好評,從而在1991年曾經得到英國電視學院獎獎(BAFTA)提名。 他也許是作為阿加莎·克里斯蒂筆下的偉大偵探赫爾克里·波洛的歷屆扮演者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他無比成功地出演了英國電視台的電視系列劇大偵探波洛系列。人們對他的評價理所當然地超越了胡格·弗拉瑟,菲利普·傑克遜以及波林·莫蘭。 出演作品:《大偵探波洛》(1~13季) | |
皮特·烏斯蒂諾夫 (Peter Ustinov) 皮特·烏斯蒂諾夫爵士(Peter Alexander Ustinov,真名是Peter Alexander von Ustinow,1921年4月16日—2004年3月28日),英國電影演員,小說家。曾因出演《斯巴達克斯》和《托普卡匹》,而兩次榮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獎。於1990年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授予爵士稱號。 他有瑞士、衣索比亞、義大利以及法國的血統,他說自己會使用六種語言。 他在《尼羅河上的慘案》以及《陽光下的罪惡》中飾演的大偵探波洛的形象最為中國大陸的觀眾所熟悉。 出演作品:《尼羅河上的慘案》(1978年版)《陽光下的罪惡》(1982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