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eenDay樂隊

GreenDay樂隊

GreenDay樂隊成員有Billie Joe Armstrong(主唱/吉他手),Mike Dirnt(貝司手/和聲),Tre Cool(鼓手/和聲) 1991年,Green Day樂隊還發行了樂隊首張專輯《1,039/Smoothed Out Slappy Hour》

基本信息

GreenDay樂隊

GreenDay樂隊GreenDay樂隊
成員:Billie Joe Armstrong(主唱/吉他手),Mike Dirnt(貝司手/和聲),Tre Cool(鼓手/和聲)
廠牌:華納
風格:Alternative Pop/Rock(另類流行/搖滾) Post-Grunge(後車庫Punk Revival復興朋克) Punk-Pop(流行朋克)
Green Day樂隊是90年代之後美國朋克音樂復興時期的重要樂隊之一,他們的成員深受70年代朋克音樂時期經典樂隊影響,而簡明上口的流暢鏇律讓他們的音樂更便於流行。在1994年涅磐王朝(Nirvana)崩塌之後,朋克音樂復興與另類流行搖滾樂當道的時候,Green Day樂隊也一躍成為了這股風潮的中流砥柱,成為了90年代以後最受歡迎的搖滾樂隊之一,也是美國流行樂朋克復興中最有影響的樂隊之一。
1988年,只有14歲的吉他手兼歌手Billie Joe Armstrong與同齡的兒時夥伴,貝司手Mike Dirnt聯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西北部首先組建了Green Day的前身Sweet Children樂隊,1989年當鼓手Al Sobrante加入之後正式更名為Green Day。成軍之後通過發行一些EP專輯,進入90年代的Green Day在加州北方的地下朋克圈內名聲鵲起,隨即加盟了加州當地的獨立唱片公司Lookout!。隨著該公司老總Larry Livermore的推廣,Green Day樂隊已經成為了加州地下的名角。1991年,Green Day樂隊還發行了樂隊首張專輯《1,039/Smoothed Out Slappy Hour》,但是在這張專輯發行之後,Green Day樂隊就遭遇了人員動盪,Al Sobrante離隊,Tre Cool替代了他的鼓手位置。樂隊陣容從此穩定了下來,Tre Cool原名Frank Edwin Wright,貝司手Mike Dirnt原名Mike Pritchard。不過此後一段時間Green Day一直沒有太大突破,直到1992年發行了專輯《Kerplunk》,這張專輯在加州地下樂壇反響頗佳引起了主流唱片公司的關注,Reprise公司最終和他們簽約。
加盟Reprise公司之後,1994年初,Green Day樂隊發行了第三張專輯,也是他們主流公司的首張專輯《dookie》。由於單曲《Longview》和第二支單曲《Basket Case》的連續推動,這張專輯成為了整個1994年的一個現象,兩首單曲全部都成為了現代搖滾單曲榜的冠軍,而此後在大名鼎鼎的WOODSTOCK音樂節上的精彩演出,以及第三首冠軍單曲《When I Come Around》推出之後,Green Day樂隊的這張《Dookie》風靡美國,繼而蔓延全球。三首冠軍單曲統治現代搖滾單曲榜冠軍累計十多周的時間,專輯的銷量節節攀升,這張曾經雄踞Billboard 200排行榜亞軍的專輯最終在美國地區取得了超過800萬張的銷量,全球銷量超過千萬張,並且為他們帶來了1994年度第37屆葛萊美獎最佳另類音樂表演獎。《Dookie》的暢銷讓朋克音樂鋒芒畢露,重新成為了後Grunge時代搖滾樂領域重要的組成部分,而Green Day被認為是美國流行樂壇朋克復興時期的先鋒,成為了美國朋克復興樂隊中最主要的代表之一,影響了後來一系列流行朋克樂隊。
在《Dookie》的輝煌過後不久,1995年Green Day樂隊發行了第四張專輯《Insomniac》,這張專輯發行後也站在了Billboard 200排行榜亞軍,並且也有單曲《J.A.R.》成為現代搖滾單曲榜冠軍,到1996年的時候這張專輯的總銷量卻沒能超越《Dookie》,總銷量只有200萬張。此後疲憊的Green Day樂隊取消了歐洲巡演,休養並錄製了第五張專輯《Nimrod》並於1997年發行,這張專輯在排行榜上只名列第十位。此後經過了長達三年的等待之後,2000年發行了第六張專輯,也是他們在主流唱片公司的第四張專輯《Warning》,這張專輯這張專輯在發行之後以15萬6千張的銷量名列排行榜的第四位,銷量再次突破百萬張。《Warning》之後又經歷了長達四年的時光消耗,2004年9月21日Green Day樂隊發行了他們主流唱片公司的第五張專輯《American Idiot》,再次引發了轟動。
GREEN DAY的風格一向都被定義為Alternative Rock或者Punk Rock。因為實在太受歡迎,後來又被定義為Pop Rock,聽到這首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我建議把Green Day的風格定義為British Rock。
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以反戰為主題。伊拉克戰爭?!在 這裡你可以看到他們的MV。很清晰得記得MV中男主角用瞄準兩個孩子和一個母親的槍口指向了另一邊,母子眼中的驚恐,士兵眼中的無奈,看到這個鏡頭,我想說些什麼,可說不出來,只有一種顫動,這種顫動來自內心深處最柔軟的地方。
這首歌選自他們的專輯“American Idiot”,一個美國樂隊,這樣的專輯名稱......關乎政治,關乎戰爭,他們不是憤青,只是一個樂隊,以他們的方式告訴人們:NO WAR!
總而言之,我喜歡這樣的樂隊,這樣的歌,這樣的英倫搖滾風格。
如今Billie Joe Armstrong也成了小女生們的偶像,這哥們長得倒確實可愛,Elijah Wood一樣的大頭娃娃臉,張開雙臂做十字架時尤其惹人憐愛,難怪Green Day能成為繼Pearl Jam以後從Alternative攻入Pop最成功的一夥人——但是,他們骨子裡還是想做個朋克的,看Billie那身小領帶行頭和熊貓眼——雖然Avril把這身朋克行頭也整成了一個小惡俗;再不然就看看《American Idiot》封套上那個手榴彈塗鴉,好歹也可以說它體現了反政府和DIY的精神。
1988年,Billie(主唱/吉它)與青梅竹馬Mike Dirnt (貝司,原名Mike Pritchard) 在伯克利草創Green Day的前身Sweet Children,時年不過十四歲。身為六個孩子中的老末、十歲喪父,他有充分的理由成為一個硬核。1989年第一個鼓手Al Sobrante加入,Sweet Children成為了Green Day,發了第一張EP,得到當地indie廠牌Lookout的一紙契約;一年後Green Day在這個廠牌下發了第一張專輯《103,9/Smoothed Out Slappy Hour》,同年鼓手換成Tre Cool (原名Frank Edwin Wright, III),形成延續至今的樂隊陣容。此後四年,四個硬核小子在加州地下樂壇日益風光起來,92年的最後一張地下專輯《Kerplunk》最終把他們“拱”上了主流。
而Billie如今遭人詬病的背叛地下親近主流,也可以說就是這張indie專輯種下的因:《Kerplunk》大熱使主流廠牌對Green Day伸出了橄欖枝。1994年發生了兩件事:春天,Green Day在主流廠牌Reprise下的第一張專輯《Dookie》大賣;夏天,Billie娶了他的女朋友Adrienne Nesser。《Dookie》最終銷量超過八百萬張,一年後Billie也有了第一個兒子Joseph Marcicano。至此事業家庭兩得意,Billie倘要在主流的路上“一意孤行”下去,也不難理解。
但《American Idiot》還是Pop Punk,有Pop的輕軟甜,也不放手Punk的冷硬重。整張專輯相當注重歌曲間的連續性,就連《Holiday》與《Boulevard Of Broken Dreams》的MV場景都像一出連續劇。音樂上,鼓點是樸實的,和聲是簡單的,吉他貝司簡約而有分量,遵循著朋克經典的三個和弦傳統,總的說來既談不上什麼技巧但是也不難聽——雖然也有幾首鏇律相當有味道的歌,但仍舊不免淪為極力討好游離於Pop與Punk之間的境地,給人不夠痛快徹底的印象。
有人說《American Idiot》在2004美國大選年推出,有強烈的政治傾向,雖然Green Day沒像Dave Grohl親身投赴克里競選前線助陣,但他們挺的肯定也不是在位的小布希。也有人說American Idiot有影射American Idol之嫌,從攻擊新媒體這一點上說,倒似乎也能扯上點關係。但是這張專輯並非身體力行針砭時弊那一型,對現實社會也沒有什麼明確的指向性,反而更像是一場少年心氣的夢魘,仍舊是90年代那張《Warning》里慘烈陽光下走來那一群頹廢雅痞的資本主義少年。頭一首歌布下了環境基調:a nation that under the media, the subliminal mindfuck America(一個被媒體奴役的國度,潛意識裡被幹了腦袋的美國),詞句有否章法靈性不論,擺出的還是一副聲討現代性後工業社會的面孔,警告媒介的過度發達造成了人的異化。We’re not the ones who’re meant to follow(我們不是那種生來追隨別人的人),聽來仍是幾十年前Pink Floyd《the Wall》的迴響。
有意思的是,第二首《Jesus of suburbia》和倒數第二首《Home Coming》,是一對互為對照的孿生歌,各分為五部分,都長達九分鐘。《American Idiot》挑起的反叛幕布在《Jesus of Suburbia》中展現了有血有肉的舞台,挑釁宗教、前途渺茫、懷疑愛情、控訴破碎家庭、還有嗑藥,給整張專輯的“社會關懷”做了一場預告,像是資本主義白人青少年成長的經典煩惱集錦。二者的音樂風格都試圖在每一部分中花樣翻新,但《Jesus of Suburbia》沒有它的兄弟《Home Coming》來得收放自如。這其實也是因為後者的角色類似總結性發言,不存在前者資訊泄露的顧慮,供其掌控的資源便囊括了專輯中幾乎所有動人的東西,包括《Letterbomb》中小女孩音質的那四行殘酷童話(Nobody likes you/Everyone left you/They’re all out without you/having fun…),也由Billie的嗓子狠狠回顧了一把童年創傷。
說到《Letterbomb》,這首歌本身並不顯眼,語詞的乖張在整張專輯中也算不得特出。但只有它的intro使人眼前一亮,一個小女孩的聲音唱著孩提時代最殘酷的話語,驀然點醒了在燥熱的Pop Punk中漸漸麻木的耳朵。
而整張專輯中最為Pop迷鍾情的要數那首青澀而又深情款款的《Wake Me Up When September Ends》,一些對Green Day的硬核年代念念不忘的樂評反而認為他們在這首歌中向商業實在諂媚了太多。intro一串清洌爽朗的acoustic吉他,Billie在這首歌中使用的是介乎男孩與男人之間、游離夢想與現實之外的唱腔,青澀、淡漠,而又微微泛苦。intro之後電聲與鼓的音牆壓將下來,主唱的聲音單薄卻不曾示弱,始終頑強地支撐在舞台中央。這首歌的MV是一支不惜血本的小電影,由2003年主演殘酷青春片《Thirteen(十三歲)》受人矚目的少女影星Evan Rachel Wood扮演清純亮麗的小鎮女孩,她的戀人是一個單純敏感、懼怕成長的小鎮男孩。對未來的期待與不安使男孩不顧家人女友的反對應徵入伍,懵懵懂懂被送到戰場,目睹血與火的人間地獄——戰爭場面拍得煞是逼真,竟然動用了好幾輛坦克——而女孩獨自坐在定情的郊野,仰望天空默念著當初的誓言。愛與和平,青春與死亡,集納了如此討好的元素,這首歌對排行榜的企圖心實在是不言而喻了;而拋卻Green Day的硬核歷史不顧,這也是一首難得的Pop Rock佳作。
對於老資格的樂迷來說,《American Idiot》恐怕算不上驚喜,充其量是水準之中。但這張專輯包裝之精良、宣傳炒作手法之純熟,確實使Green Day再次升溫,從2004年發CD到2005年發DVD,著實痛痛快快火了一年。而Billie Joe Armstrong最難能可貴的,則是已屆不惑之年為人夫為人父,卻仍然保有一種孩子般純淨的魅力。
綠日主要專輯作品:
《American Idiot》 ,2004
Shenanigans》 ,2002
《International Superhits》,2001
《Warning》 ,2000
《Nimrod》 ,1997
《Insomniac》 ,1994
《Dookie》,1994
《Kerplunk》,1994

相關條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