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Eiffel語言是繼Smalltalk-80之後的另一個“純”OOPL。這種語言是由OOP領域中著名的專家Bertrand Meyer等人20世紀80年代後期在ISE公司(Interactive Software Engineering Inc.)開發的,它的主要特點是全面的靜態類型化、有大量的開發工具、支持多繼承。
Eiffel的歷史
Eiffel是由Eiffiel公司(現在被稱為ISE—Interactive Software Engineering)在1985年設計的。最初ISE在項目開發中,需要一種能體現現代軟體工程學思想、現代的、面向對象的開發環境,但ISE認為當時沒有這樣的工具。因此,ISE開發了Eiffel作為開發產品的內部工具。Eiffel的名字來自工程師Gastave Eiffel,他為1889年世界博覽會設計了著名的艾菲爾鐵塔,並在計畫的工期和預算內完成了這個工程。ISE希望用Eiffel所構建的軟體工程項目也能達到這樣的目標。
1986年10月,Eiffel 1在OOPSLA(Object-Oriented Programming Systems Language and Applications)大會上一舉成名,由此踏上了商業化之路。隨後幾年中,Eiffel在美國、加拿大、歐洲和遠東地區迅速傳播,實施了一系列成功的工程項目。同時,學術界也認為Eiffel是教授各種軟體概念的理想途徑,世界上很多大學都已經採用Eiffel作為主要的教學語言。
1988年,Bertrand Meryer出版了《Object-Oriented Software Construction》,書中介紹了對象技術的概念和Design By Contract?,並用Eiffel作為描述語言進行了講解。這本經典著作被稱為“面向對象軟體開發聖經”,極大地促進了人們對Eiffel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