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icker迴腸膀胱術

Bricker迴腸膀胱術用於輸尿管和膀胱疾病的手術治療。 尿路改道手術是改變尿液從尿道口正常排出的手術。尿路改道手術可分為臨時性和永久性兩類。

手術名稱

Bricker迴腸膀胱術

別名

迴腸膀胱術;ileal replacement of bladder;Bricker operation;ileal conduit;尿流改道術;迴腸膀胱Bricker迴腸膀胱術;ileal conduit diversion

分類

小兒外科/輸尿管和膀胱疾病的手術/尿路改道及腸代膀胱手術

ICD編碼

57.87

概述

尿路改道手術除了腎、輸尿管、膀胱、尿道造口術(或造瘺術)外,常採用的有以下幾種方式:①利用一段游離的腸管在腹壁造口,作為尿流的通道。如迴腸膀胱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的可控迴腸膀胱術。②尿糞合流手術,如輸尿管乙狀結腸吻合術。③近些年來發展起來的尿流不改道,而使用腸管做膀胱替代性手術,如迴腸代膀胱術。

適應症

Bricker迴腸膀胱術適用於:

1.臨時性尿路故道手術的適應證 ①嚴重的膀胱輸尿管反流;②輸尿管膀胱梗阻性疾病;③難治的尿路感染;④某些尿道梗阻性疾病。

2.永久性尿路改道手術的適應證 ①神經元性膀胱;②異位膀胱;③膀胱切除術後。

術前準備

1.有腸道蛔蟲感染者,應先行驅蟲治療。

2.術前腸道準備及灌腸。

3.如有嚴重貧血、水電解質平衡失調,術前應先行糾正。

麻醉和體位

連續硬脊膜外腔阻滯麻醉或全身麻醉。平臥位,頭端稍降低。

手術步驟

1.切口

臍和恥骨連線中點部位橫形切口或下腹正中切口。用電刀切開腹直肌鞘和腹直肌,進入腹腔。

2.游離迴腸袢

確定回盲部和遠端迴腸後距離回盲部10~15cm處切斷長約12~16cm游離迴腸袢,分離腸系膜,注意保存其血液供應。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沖洗腸腔。

3.恢復腸管的連續性

將近端與遠端迴腸斷端於游離腸袢上方做對端吻合,用3-0絲線間斷全層內翻縫合,並漿肌層加強縫合。修補腸系膜間隙。常規切除闌尾。

4.游離輸尿管

用3-0腸線做兩個半荷包關閉游離腸管近端,並用3-0絲線將漿肌層加強縫合。於乙狀結腸兩側切開盆腔後腹膜,將雙側輸尿管中、下段游離,注意保存輸尿管血液供應,於接近膀胱處切斷輸尿管。將6號輸尿管導管經雙側輸尿管近側斷端插入腎盂。用手指在乙狀結腸後方及骶前游離出通道。將左側輸尿管拉至右側。

5.輸尿管吻合

在游離迴腸袢近端的對系膜緣剪兩個小圓洞,剪去多餘的輸尿管,末端成斜面,用4-0或5-0腸線固定輸尿管引流管,用4-0腸線將輸尿管與迴腸做全層間斷縫合,外用細絲線將漿肌層加強縫合數針。縫合後腹膜創緣,將輸尿管腸吻合口固定於腹膜外。

6.迴腸造口

於右髂前上棘與臍連線的中、外1/3交界處皮膚剪一圓孔,“十”字形剪開腱膜和肌肉,直達腹腔。將“迴腸膀胱”的遠段自此通道拖出,用絲線將迴腸固定於腹膜及腹外斜肌腱膜,留下約4cm的腸段凸出於皮膚外。用絲線將腸管做外翻縫合,形成約2cm長的乳頭。並將2根輸尿管導管及“迴腸膀胱”引流管妥善固定。留置腹腔引流管,縫合腹部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1.游離迴腸袢前,應先弄清腸系膜血液供應情況,游離段迴腸至少應有1~2根主要動脈供血,以保證迴腸段不發生缺血甚至壞死。

2.輸尿管與迴腸一般採用端側直接吻合,亦可採用將輸尿管斷端呈乳頭式塞入迴腸後固定,後者術後漏尿機會較少,但發生狹窄機會較直接吻合多。如雙側輸尿管顯著增粗,可將雙側輸尿管末段劈開,用4-0平制或5-0鉻制腸線縫合拼成一個管口與迴腸段近斷端做端端吻合。

3.關腹前必須將游離迴腸袢與腸系膜間隙縫合關閉,以防術後形成內疝。

術後處理

Bricker迴腸膀胱術術後做如下處理:

1.禁食,並持續胃腸減壓,肛門排氣後拔除胃管並開始進流質飲食,3d後改半流質飲食。

2.輸尿管引流管一般於術後8~10d拔除,迴腸膀胱引流管於術後10~14d拔除,病兒開始使用集尿器收集尿液。

3.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

併發症

1.尿漏

尿漏多來自輸尿管迴腸吻合口,只要保持輸尿管支架引流管及“迴腸膀胱”引流管引流通暢,一般自行停止。

2.腸瘺

除注意腸吻合技術外須注意病兒的全身營養狀況,術後注意營養物質的補充,有利於預防腸瘺的形成。

3.腸梗阻

腸梗阻多因腸粘連引起。

4.急性腎盂腎炎

輸尿管支架引流管引流不暢後容易發生,因此,術後應嚴密觀察引流情況,如遇引流管堵塞,病兒感腰部脹痛時,應及時用少量抗生素溶液沖洗引流管。

5.吻合口狹窄

後期併發症常見輸尿管迴腸吻合口狹窄,嚴重時須手術糾正。

6.迴腸造口狹窄

術後早期定期擴張,有助於防止狹窄形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