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阿瑟·佩恩(1922.9.27-2010.9.28),美國導演,1922年9月27日出生在賓夕法尼亞州的費城,有一個哥哥歐文·佩恩後來成為攝影大師。他從小被鐘錶匠父親當作自己的接班人來培養,可是到了他讀高中的時候,他清楚的知道自己喜歡的是戲劇。在義大利的大學裡學過文學,就讀於紐約演員學校。1943-1946年在軍中服役,戰後曾在洛杉磯的演員講習班跟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之侄M.契訶夫學過戲,1953年起,他編導了《費爾科劇院》和《劇院99號》等著名電視系列片。他在百老匯導演的舞台劇有《奇蹟製造者》(1959)和《有邁克·尼科爾斯、伊琳·梅達參加的晚會》(1961-1962) 。
50年代末開始導演影片。佩恩的處女作是《左手持槍》(1958)。它對19世紀橫行美國的傳奇式強盜人物、亡命徒比萊從社會的、心理的角度,進行了新的探索。1962年把自己的戲劇《創造了奇蹟的女人》搬上了銀幕。無論藝術水平和票房收入均告成功,為此他得到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1964年導演了描寫一個虐待狂的的影片《有一個米基》。佩思創作的轉折點是影片《追捕》(1965),該片激烈地批評了美國一個遍布仇恨、並準備消除一切異己觀點的省份。
他導演的《邦妮和克萊德》(1967,又名雌雄大盜)被認為是美國電影的重要作品,以後曾被很多美國大學的電影課作為教材。這部影片敘述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兩個搶劫銀行的大盜邦妮和克萊德的故事,以邦妮和克萊德中了埋伏,在槍戰中被擊斃而結束。結尾一組鏡頭採用了高速攝影,被上千發子彈擊中的邦妮和克萊德,布滿著蜂巢般的彈孔,慢慢地倒在血泊之中。這些可怕的慢動作鏡頭,在美國電影中開創了殘忍的暴力和逼真的畫面相結合的手法,為不少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導演所仿效 。60年代末佩恩拍了《艾麗絲餐館》(1969),如實地、幽默地反映了60年代美國嬉皮士的生活以及他們對生活的異想天開的觀點。這部影片廢棄了情節結構,採用半紀錄片的手法,是當時比較有影響的青年電影之一。進入70年代以來,佩恩拍了《小大人》(1970)、《第八幻象》(1973,紀錄片)、《夜間行動》(1975)、《密蘇里的逃跑》(1976)等片。其中《小大人》是對傳統好萊塢西部片的諷刺性模仿,影片把美國開發西部邊疆政策描繪為野蠻和種族滅絕行為。80年代,他還拍攝了影片《四個朋友》(1981)和《目標》(1985)。
個人作品
導演作品
Inside (1996)
冬之死 Dead of Winter (1987)
四個朋友 Four Friends (1981)
大俠谷 Missouri Breaks, The (1976)
夜行客 Night Moves (1975)
慕尼黑運動會 Visions of Eight (1973)
《小大人》小人物 Little Big Man (1970)
愛麗斯餐廳 Alice's Restaurant (1969)
雌雄大盜 Bonnie and Clyde (1967)
凱德警長 The Chase (1966)
心牆魅影 Mickey One (1965)
戰鬥列車 Train, The (1964)
海倫·凱勒Miracle Worker, The (1962)
編劇作品
愛麗斯餐廳 Alice's Restaurant (1969)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柏林國際電影節 |
|
美國電影電視金球獎 |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
艾美獎 |
|
盤點國外著名電影導演
在電影一百多年的發展史中,導演的力量不可忽視,性格迥異的他們用不同的拍攝手法為我們留下了豐富多彩的影片,而他們自己也成為電影史上的一個個坐標。本任務,將帶你回顧數十位電影導演,並由此品位百年電影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