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RC

AMRC系統是自干擾系統,其覆蓋不僅取決於最大發射功率,而且與系統負荷有關。

AMRCAdaptiveMultirateCodec自適應多碼率編解碼器

簡介

AMRC系統是自干擾系統,其覆蓋不僅取決於最大發射功率,而且與系統負荷有關。容量、覆蓋、質量之間密切相關,相互制約,例如容量增大將導致覆蓋收縮,反之亦然,而降低業務質量可提高系統容量,也可增加覆蓋範圍,因此在網路規劃設計時要充分考慮覆蓋和容量之間的相互關係,以保證設計所需系統性能指標。和GSM網路相比,WCDMA網路規劃的調整必須是成片網路的調整,因此在建網初期做好網路規劃工作對WCDMA網路建設非常重要。

合適的基站類型和覆蓋增強技術。目前可供選擇的基站類型和覆蓋增強技術有很多,如宏基站、微基站、直放站、射頻拉遠、室內分布系統、塔頂放大器、4天線分集接收、AMRC以及發射分集等技術。宏基站作為最主要的基站類型,是構成移動通信網的基礎。宏基站根據使用環境可分為室內型和室外型基站,室外宏基站作為室內型宏基站的補充,可以套用在難以獲取機房或沒有現成機房的站址上,以減少建設投資。微基站和直放站具有體積小、重量輕、易維護等的特點,可以在牆面、抱桿等地方上安裝,以達到補充覆蓋、減小站址投資的目的。在目前常用的2天線分集接收基礎上增加2個接收天線和相應的基站射頻通道即為4天線分集接收技術,4天線分集接收可提高上行覆蓋能力2dB以上。射頻拉遠模組(RRU)指從基站分離出來的射頻部分,使用光纖接口將本地富裕容量拉遠,通過遠端射頻單元RRU實現遠端覆蓋。RRU既可以作為室內分布系統的信號源,也可以用於覆蓋廣、話務量低的地區。發射分集是將經過空時編碼處理後的信號從兩個互不相關的發射天線中發射出來,在終端進行相干合併,可以有效增加系統容量,並改善下行覆蓋效果。室內分布系統是3G網路解決大型建築物內部覆蓋成熟而有效的方法,室內分布系統需要在室內布線及安裝天線,將各種形式的3G信號源的信號通過分布系統比較均勻地分布在建築內部,從而解決室內的信號覆蓋和容量問題,同時可以避免通過室外基站來解決室內覆蓋時容易產生的導頻污染問題。但室內分布系統成本較高,一般只針對大型商務樓來建設。

持續的網路最佳化。運營時,持續的網路最佳化對網路性能也十分關鍵。除了參數核對和設備調製過程之外,網路最佳化實施主要是通過路測發現覆蓋問題(如導頻污染、覆蓋空洞、桌球切換等問題),然後通過調整相鄰小區列表、調整天線、調整切換參數等改善覆蓋效果。由於3G網路中,覆蓋和容量的關係密切,因此網路最佳化過程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隨時要根據話務量的情況進行調整。

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如在光纖資源豐富的地區採用現有的光纖資源,在沒有傳輸資源的地區可以採用微波中繼來解決傳輸問題,也可以租用其他運營商的傳輸以減少投資。站址資源上可以考慮優先使用現有的站址資源,也可以考慮和其他運營商站址共享,和目前的網路共有相同的業務平台、支撐系統等等。

新技術的使用。為了充分提高設備的使用效率,降低設備投資,3GPP在WCDMAR5版本中提出了Iu-flex技術或者MSCPool的概念。在R5以前,Iu接口的網路結構為樹形結構,下級節點只能被一個上級節點控制。如果MSCServer發生故障,則其管理的MGW和RNC都不能正常工作,將造成服務區內業務的中斷。為了防止單點故障引起大片區域業務中斷的情況,除了要提供設備級的可靠性措施外,一般還需要提供網路級的可靠性措施。MSCServer因為與MGW間有控制和被控制的關係,其網路級可靠性措施比較複雜,一般採用MGW與MSCServer間的雙歸屬機制來實現,這種雙歸屬機制也有1+1互助和N+1容災兩種方式。R5版本提出的Iu-Flex技術,引入了“池區”(PoolArea)的概念,即核心網節點作為資源池,將BSC/RNC連線到多個MSC/SGSN網元、池區,RNC被池中的多個網元同時管理,RNC的終端用戶可以按照負載均衡的原則註冊到池中的任意一個節點。池解決方案最大的特點就是服務區擴大,這個服務區中有若干個MSC/SGSN,這些MSC/SGSN的資源是可以共享的。在中國的大城市中,每日城市人口在居住區和工作區之間流動,話務量也隨著出現“潮汐效應”。在採用MSC池解決方案以前,運營商必須在工作區和生活區都按照最大容量設計部署網路。當採用Iu-flex技術以後,可解決這個問題,不管任何時刻,BSC和RNC都能夠根據池中每個MSC負荷不同把話務量分配到不同的MSC,這樣可以使核心網容量利用率達到最高。同時Iu-flex技術也增強了MSC/SGSN之間的容災能力,減少了移動管理的信令開銷。

在考慮3G網路投資成本的同時,還要充分考慮網路的運營成本。一般來說,3G網路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培訓管理費用、市場與銷售費用、基站使用費用、辦公和運營費用、頻率使用費、維修費用、電費、人工成本、電路租用費用等方面。因此,選擇更省電的基站以降低運營費用,選擇高可靠性的產品以降低維修維護費用,採用運維外包的方式降低人工成本等都是建設經濟的3G網路的選擇之一。

總之,緊緊圍繞市場要求和業務需求來建設相應的3G網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合理的網路規劃,持續的網路最佳化,才能建設一張經濟的3G網路。

站址共享的可行性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站址技術是3G建設所面臨的首要問題之一。特別是對於無2G網路的新興移動運營商,由於缺乏2G網路的站址儲備,建設一張全新的3G網路的難度非常之大。因此,不同運營商之間的站址共享可以被視為減少重複建設,保護新興運營商,保證公平合理的電信市場競爭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從國際上來看,基站共享在歐美移動通信發展較好,對站址共享的管制已經納入歐美各國的管制體系當中,然而目前我國還無法做到運營商之間的站址共享。

站址共享可行性要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技術可行性,主要是多個運營商基站設備之間的干擾問題。當多個基站天線共用一個天面平台時,對天線之間產生干擾是站址資源共享的一個阻礙。國際上,在3GPP組織範圍內,對各種不同的通信系統之間的相互干擾進行了詳細的分析。國內的中國通信標準化組織(CCSA)也對國內所有通信系統在共基站情況的下相互干擾進行了系統嚴格的分析,信息產業部也組織過相關的干擾測試,並且根據分析和測試結果制定了相應的國家標準。只要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通信設備,採用適當的工程隔離措施,就可以共站建設。因此,站址共享在技術上是可行的。

工程建設和維護的可行性。隨著移動通信市場的快速發展,目前的2G網路也經過了多次的升級和擴容,某些2G的站址,特別是部分密集市區的2G站址,可用於擴容的資源已經不多了,如機房面積不夠,供電不足等。因此,在這些地方增加新的3G系統基站,特別是其他運營商的3G系統,需要對現有的2G站址進行大規模改造,如新增機房面積,新建供電設施,新建傳輸。在一些資源緊張的地區,這種大規模對站址的新建改裝的工程難度可能很大。同時,為了減少糾紛,方便運營,需要在站址資源上明確不同運營商的工作界面,如劃分機房區域,分攤物業費、電費,明確工程事故責任等,這也為站址共享的實際操作帶來了困難市場競爭因素。一般來說,主要移動運營商有豐富的站址資源,從遏制對手競爭的角度出發,不願意提供這種站址資源共享。因此,應該由國家和電信監管部門出面,從構建公平的電信市場競爭環境的角度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具體的站址資源共享管理方法,以避免重複投資,保護國有資產,保證通信市場的公平和合理的競爭環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