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進型第2型
最早被定型的AKM,在1959年獲得蘇軍採用,主要有如下的改進:
1:步槍重量減輕,主要是大量採用衝壓件,並把鉚接改為焊接,如槍管節套和尾座是點焊在1mm厚的U形機匣上,機框-槍機導軌也是衝壓件並點焊在機匣內壁上;彈匣改用輕合金,與原來的鋼彈匣可以通用,後期還研製了一種玻璃纖維塑膠壓模成型的彈匣,也可以完全通用;槍托、護木和握把採用樹脂合成材料。
2:槍機和槍機框表面經磷化處理,活塞筒前端有4個半圓形缺口,恰好與導氣箍類似的缺口配合;機匣兩側各有一個很小的彈匣定位槽,機匣蓋上有加強筋。
3:擊錘裝有一個由5個零件組成的擊錘延遲體,位於扳機附近。
4:增加了表尺射程,表尺分劃為200~1000m,一個分劃為200m;柱形準星和U形缺口照門都有可翻轉的附屬檔案,內裝螢光材料鐳221,用於夜間瞄準。
5:改用新型的多功能刺刀(2型刺刀)。
6:護木上有手指槽,便於射手在連發射擊時控制武器。
對於AKM步槍扳機組上增加的“擊錘延遲體”也被譯為“減速器”,這是因為這個裝置長時間以來一直被誤解為是用於降低AKM的射速,以提高射擊精度。但事實上AKM的射速仍然保留在AK-47的600RPM,顯然是另有用途。後來,美國的槍械專家對AK-47和AKM進行了無數發實彈射擊試驗,並使用高速照相機來分析工作件在射擊時的運動情況,終於揭開了這個“減速器”的迷底。試驗中發現,AK的槍機框在實現閉鎖復進到位後,時常出現兩到三次的輕微回跳,這種輕微回跳導致擊發時擊錘首先打在槍機框後部,然後才打到擊針,使打擊底火的力量減小。這對於需要一定 擊發強度的底火來說(AK系列採用浮動式擊針,擊針與底火事先已接觸)會導致AK-47步槍很偶然地出現啞火現象。為了根本消除這種啞火可能性,就為AKM步槍設計了這套新的擊發組件。這個“減速器”在擊發時能使擊錘延遲幾毫秒向前運動,以保證槍機框在前方完全停住後再打擊擊針,這樣足以消除由於任何原因導致啞火的可能性。這也是有時候AK即使在使用一些已經生鏽的底火,卻仍然具有良好可靠性的原因之一。在試驗記錄上,AKM沒有出現一次由於武器方面引起的啞火現象。有意思的是,設計師們把AKM的表尺射程增大到1000米,這種射程與AK和M43彈的設計初衷是相反的,而且以AKM的精度,要準確命中1000米處的人體大小的目標確實需要點運氣。
改進型第3型
第3型的AKM與1959年型AKM的最大區別就是設計了一個斜切口形的槍口防跳器,螺接在槍口上,以提高連發射擊時的散布精度,全槍長度增加至880mm。就像AK-47的情況那樣,由於第3型的AKM被廣泛蘇軍及其他東方陣營軍隊所裝備,因此有些人誤以為AKM一定有斜切防跳器的。另外這種型號也設計了一種新的刺刀(3型刺刀),刀柄形狀作了更改,並首次採用塑膠制的刀柄和刀鞘。我們所看到的AKM多數都是這種有防跳器的型號,後來基於這種型號出現了許多AKM的改型,其中AKMC型為摺疊金屬槍托型(英文為AKMS),摺疊槍托有兩種類型:一種是由兩根撐桿製成的, 摺疊於機匣下方,是較為常見的AKMS型號;另一種是摺疊於機匣右方,中間帶加強護板。AKMH(英文為AKMN)型是帶夜視瞄準具的型號,此外還有一種短槍管的AKMCY型(AKMSU)。在 蘇聯軍隊裝備AKM後,其他 華約國家也開始裝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