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通ScanSnapS1100攜帶型A4掃瞄器簡介:
超小型的ScanSnap S1100僅重350克,體積只有273× 47× 34毫米,能夠輕鬆放進公文包或手提包,具備 “一鍵式”(one touch)掃描操作。手動連續文檔進紙(Continuous Document Feeding,CDF)功能,可無間斷地順暢掃描多頁檔案。
儀器特徵:儀器功能:可掃描紙張、契約、長收據、名片、信件、legal、和塑膠ID卡等。每分鐘能掃描7.5頁A4紙張。
掃描範圍:
普通模式:A4, A5, A6, B5, B6, 商務名片, 明信片, 信紙等各種標準尺寸,以及自定義的尺寸。最大:216 X 360mm,最小:25.4 x 25.4,自動識別紙張的尺寸。
使用文檔護套可以掃描A3,B4和雙信紙尺寸的紙張,以及上述的各種尺寸的紙張
長紙掃描:最大:216 x 863 mm,解析度300dpi或較低。
掃描元件: CIS X 1
光學分辨:600dpi
接口類型:USB2.0 (兼容 USB1.1)
產品尺寸:273× 47.5× 34mm
產品重量:0.35kg
電源電壓:5V,0.5A
環境參數:相對溫度:5-35℃,相對濕度:20-80%(無凝結)電源功率:操作:2.5W或更少
睡眠:1W或更少
關閉電源:小於0.5W
掃描光源:三色LED
掃描模式:彩色/灰白/黑白/自動
驅動程式:Windows OS(ScanSnap Manager V5.1不支持TWAIN)
Mac OS(ScanSnap Manager V3.2不支持TWAIN)
具有智慧型索引、智慧型裁剪及旋轉、智慧型通訊管理和智慧型檔案處理四個特色功能,以及無縫連線雲計算儲存、雲計算服務和本地套用軟體。
儀器組成結構:
包含了掃瞄器、USB接線和一應俱全的軟體套裝。
軟體為:ScanSnap Manager、Abbyy FineReader for ScanSnap、Evernote for Windows/Mac、 CardMinder和Scan to Microsoft SharePoint,以及Mac OS用戶專用的Cardiris軟體。
關於Fujitsu(富士通)集團:
Fujitsu(富士通)是世界領先的面向全球市場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ICT綜合服務供應商。
Fujitsu(富士通)擁有大約17萬名員工遍布全球100多個國家,Fujitsu(富士通)把世界各地的系統服務專家、高度可靠的計算通訊產品和先進的微電子技術結合起來,提供給客
戶更多的附加價值。富士通集團總部設在東京(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代碼:6702),截至
2011年3月31日財政年度結束時報告的合併收益為4.5兆日元(550億美元)。
富士通與中國:
早在70年代就進入中國的富士通,在通信、計算機、軟體開發、半導體以及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等領域致力於與中國的合作並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三十多年來,富士通在中國的總投資金額超過19億人民幣,目前共設46家子公司,員工23000多人。
除了商業性的投資經營活動,Fujitsu(富士通)還積極投身於中日兩國的社會、文化交流事業,並在環境保護領域做出貢獻。
在中國的事業發展歷程:
70年代創業期
時間 | 富士通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
1974年 | 中日海底電纜導入 |
1979年 | 天津市計算中心購入F160通用機 |
80年代成長期
時間 | 富士通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
1980年 | 福州市購入中國第一號SPC交換機FETEX-150 |
1980年5月 | 設立北京駐在員事務所 |
1984年 | 國家教委、農業部屬下的24所大學購入M340/M-360R等24套系統 |
1985年12月 | 設立北京零部件中心 |
1986年1月 | 設立香港富士通有限公司(FHK) |
1986年5月 | 設立上海駐在員事務所 |
1986年8月 | 在香港設立富士通亞太微電子有限公司 |
1986年9月 | 設立福建富士通通信軟體有限責任公司(FFCS) |
1987年 | 中國人民保險公司購入〖M-760/4〗10套系統 |
90年代全面發展期
時間 | 富士通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
1991年 | 國家氣象衛星中心〖M770/10〗2套系統 |
1991年 | 國務委員羅乾閣下會見山本會長 |
1992年2月 | 北京富士通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
1993年10月 | 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富士通綜合技術展覽會 |
1993年11月 | 與中國電子工業部簽定合作意向書(在東京) |
1994年5月 | 設立南京富士通計算機設備有限公司(NFCP) |
1994年6月 | 在蘇州設立江蘇富士通通信技術有限公司 |
1994年8月 | 與中國電子工業部召開第一次合作委員會 |
1995年1月 | 相繼在西安、南京、杭州、福州、廣州、哈爾濱等城市設立事務所 |
1995年3月 | 與江蘇省政府簽定合作意向書 |
1995年5月 | 在北京設立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FCC) |
1995年8月 | 設立上海富士通通信設備有限公司(SFTE) |
1995年9月 | 與江蘇省政府共同召開第一次合作委員會 |
1995年12月 | 在西安設立西安富士通通信設備有限公司(XFTE) |
1996年3月 | 江澤民主席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接見山本會長 |
1996年12月 | 設立上海富士通(上海)有限公司(FJS) |
1997年2月 | 與江蘇省政府舉行第二次合作委員會(南京) |
1997年8月 | 設立南通富士通微電子有限公司(NFME) |
1997年12月 | 在石家莊設立華北富士通通信設備有限公司(NCFT) |
1998年2月 | 設立北京富士通研究開發中心有限公司(FRDC) |
1999年2月 | 設立南京南京富士通南大軟體技術有限公司(FNST) |
1999年11月 | 在常州市設立常州國光富士通金融電子系統有限公司(GFFS) |
21世紀跨入新時代
時間 | 富士通在中國的發展歷程 |
2000年12月 | 設立上海通商網路軟體開發有限公司 |
2001年5月 | 富士通在北京的5家公司辦公地點統合 |
2001年9月 | 富士通(西安)系統工程有限公司成立 |
2002年8月 | 投資成立中國第一家汽車導航系統合資公司北京艾迪菲導航科技有限公司 |
2002年12月 | 設立富創軟體(上海)有限公司 |
2003年1月 | 設立富士通多媒體部品貿易(上海)有限公司 |
2003年8月 | 設立富尼通網路(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
2003年9月 | 設立富士通天國際貿易(天津)有限公司 |
2003年10月 | 設立富士通先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2003年10月 | 設立富士通微電子(上海)有限公司 |
2003年10月 | 設立富士通元器件(上海)貿易有限公司 |
2003年11月 | 設立富士通天研究開發(天津)有限公司 |
2003年11月 | 設立富士通(中國)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
2003年12月 | 設立江蘇富天江電子電器有限公司 |
2004年2月 | 設立富士通天電子(無錫)有限公司 |
2004年5月 | 設立富士光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
2004年12月 | 設立南京金寧三環富士電氣有限公司 |
2006年4月 | 富士通平台解決方案中心在上海正式啟動 |
2006年5月 | 富士通工會“青春之船”訪華,啟動第二期支援中國沙漠綠化工程 |
2006年6月 | 富士通在香港開設全球第五所平台解決方案中心 |
2007年8月 | 南通富士通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上市 |
2007年9月 | 富士通海外論壇登入中國,展現未來信息社會無窮魅力 |
2008年4月 | 中國首例:中國電子商務協會導入富士通手掌靜脈認證系統 |
2008年5月 | 富士通在整個集團內部開展向四川汶川地震災區的捐款活動 |
2008年6月 | 中國移動大量採購富士通關鍵業務系統伺服器和存儲器 |
2008年11月 | 2008富士通中國論壇開幕——以綠色安全為核心,詮釋IT人本之道 |
2008年12月 | 貝斯(無錫)信息系統有限公司成立 |
2009年1月 | 富士通綜合質量技術(蘇州)有限公司成立 |
2009年1月 | 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與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政府簽署戰略夥伴合作備忘錄 |
2009年3月 | 富士通(中國)有限公司在全集團內推行“地球一小時”的環保活動 |
2009年10月 | 富士通信息系統(深圳)有限公司成立 |
地位:
富士通是全球第三大、日本第一大IT服務供應商。
富士通是全球前五大伺服器供應商。
將近半數的財富500強企業是富士通的客戶。
富士通擁有超過34,000項的創新專利。
富士通重視對環境的保護,擁有強烈的企業責任感,在 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es 指數中表現卓著。
環境保護的理念:
富士通集團認為致力於環境保護是重要的經營課題,作為IT企業,要利用其擁有的生產技術和創造力,為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做出貢獻。另外,在遵守與經營活動相關的環境法及環境方面的規章以外,要致力於自主的環境保護活動,為給子孫後代留下富有的自然環境,從全體組織和每個人的行動出發,作為先鋒不斷追求。
環境保護的行為準則:· 通過產品的生命周期,在各個階段減輕環境負荷。
· 創造出強調節能、節約資源以及3R(抑制廢物產生、再使用、資源再生)的領先產品。
· 預防因有害化學物質和廢棄物造成的環境污染和健康危害而導致的環境危險。
· 通過IT產品和解決方法,為顧客以及降低社會環境負荷和提高環境效率做出貢獻。
· 公開涉及環境的業務活動、產品和服務的信息,通過與之相應的反饋認識自己,並將其套用到改善環境活動中。
每位工作人員都通過各自的業務及從普通市民的立場出發努力改善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