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0農場-位置
八五○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位於虎林縣境西南部,場部距虎林縣城45公里。農場土地總面積520.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50.4萬畝,林地13.5萬畝,總人口1.5萬人。設有十三個農業管理區,擁有種子加工、生物肥料、大米加工、糧食儲運等十餘家農業產業化經營企業。場部西區建設了“衛星工業園區”。目前已有北大荒米業、完達山乳業、衛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其他糧食加工等十餘家企業落戶園區。850農場-由來
是王震將軍1954年親手創建的第一個鐵道兵軍墾農場。歷經半個世紀,經過轉業官兵、支邊青年、知識青年及新一代北大荒人的開發建設,昔日的亘古荒原如今已成為農業、工業、商貿綜合經營的現代化農業企業。850農場-沿革
1955年元旦於虎林縣西崗正式建立八五○農場,當年開荒14.4萬畝,並播上種子。1959年將八五○農場五分場改為農墾部實驗農場,並在場部興建“衛星城”(1961年衛星城下馬,改為紅星村)。1964年7月,國家領導人朱德委員長、董必武副主席來場視察。1968年6月,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將八五○農場編為第四師第三十六團。1975年2月,撤銷第三十六團,原下屬連隊分別劃歸第三十八團、第三十九團和第三十三團管理。1976年2月,撤銷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恢復農場體制,將三十八團改為衛星農場,隸屬牡丹江農場管理局領導。1979年5月,將衛星農場改為八五○農場。850農場-資源
八五○農場地處三江平原完達山亞區地帶。西北部為完達山低山丘陵區,東南部為七虎林河、穆稜河沖積平原。土壤肥沃,水資源充足,自然資源豐富。場區總面積50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45萬畝。以農業為主,兼營林、牧。農作物以種植小麥、大豆、玉米為主,經濟作物以種植甜菜為主。1992年糧食總產量6.6萬噸,農業總產值6738萬元。山區盛產木耳、蘑菇、猴頭等山產品以及五味子、刺五加等名貴中藥材。場辦工業有製糖、乳粉、糧油加工、木材加工廠等。全場總人口約1.7萬人。場部所在地紅星村,原名“衛星城”,1958年以“大躍進”“放衛星”得名。1961年,由於自然災害,“衛星城”建設下馬,改名為紅星村。哈(爾濱)東(方紅)鐵路、密虎公路於此通過,交通方便,已形成擁有5000多人口的新興小城鎮。農業是農場經濟的主導產業,水田達到35萬畝,旱田作物主要有大豆、玉米、甜菜、雜糧等,全年糧豆總產可達20餘萬噸。農場為加快現代農業建設,充分利用補貼政策,調動農戶更新機械的積極性,農機裝備和配套設施保有量不斷增加,農業機械化率不斷提高,有效保證現代化農業健康發展。2009年農場農機更新總投入3196.7萬元,其中農場政策性補貼652.15萬元,購入各類機械1031台套,機械總動力達到10.33萬千瓦,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達99.8%。特別是水稻生產機械化率大幅提高,水稻恆溫催芽器套用面積達到25.4萬畝,占總面積的76.4%,機械插秧面積達到92.1%,水稻直收、割曬拾禾的收穫面積達到33萬畝,占總面積的99.8%。
850農場工業園區簡介
850農場工業園區總占地面積近120萬平方米,其中:南部工業園區占地面積約為72.5萬平方米,以稻米加工和生物肥生產為重點,並依託自有鐵路專用線優勢,積極發展倉儲、物流產業;東部工業園區占地約為23.3萬平方米,以生物質能源和飼料加工為重點;西部工業園區占地約為24萬平方米,以農畜食品精深加工為重點。目前,園區內共有18家企業入駐,安排就業809人。園區內現有稻米加工企業年加工水稻能力為44萬噸,每年可生產優質大米30餘萬噸,拉動90餘萬畝水稻生產基地建設,年創工業總產值近5億元。為了提高園區管理和服務效能,農場組建了工業園區管理委員會。並投入800餘萬元修建了近2公里水泥路面,園區主要幹路全部硬化。園區內實現了“三通一平”,修建水泥地坪2萬平方米,罩棚6000平方米。農場自有鐵路專用線2.2公里,鐵路專用線延伸至農場糧庫院內,發貨站台逾3.5萬平方米,能夠一次性存儲貨物5萬噸,專用線年吞吐量80萬噸,年發運量達60萬噸。園區內糧食倉儲容量達11萬噸,具有日烘乾糧食3500噸的處理能力。2009年,農場糧庫已成為鐵道部戰略化裝車點、哈爾濱鐵路局散糧裝車點、大連保稅區稻米交易市場指定交收倉庫,並與中海貨櫃有限公司建立了合作關係,開展貨櫃鐵海聯運,為開拓南方糧食貿易和產品市場提供有力支撐。
850農場-榮譽
榮獲總局“農業標準化標兵單位”榮譽稱號總局首批“黑龍江墾區衛生小城鎮”
黑龍江省文明單位標兵
中國農業大學、八一農墾大學教學科研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