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式雙聯裝130mm艦炮

76式雙聯裝130mm艦炮

76式雙聯裝130毫米艦炮,是中國第一代飛彈驅逐艦配套的艦炮武器系統。是一種威力較大,比較可靠實用的大口徑艦炮武器,他的裝備使國產第一代飛彈驅逐艦有了實用的對海攻擊火力,也為後續艦炮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研究背景

20世紀60年代,隨著我國維護海洋權益的需求不斷上升,我國開始研製新型飛彈驅逐艦和飛彈護衛艦。

B-13型單聯裝130毫米艦炮 B-13型單聯裝130毫米艦炮

當時引進的B-13型130毫米艦炮,是蘇聯在上世紀30年代研製的驅逐艦主炮,因其適應性比較好,也被裝備在內河炮艦、布雷艦和輔助艦艇上,還被用於海岸炮來使用。雖然B-13型130毫米艦炮彈丸質量較大,威力較大,但是因為設計年代較早,自動化程度低,炮本身比較笨重,而且保留了傳統的藥包裝填和螺式炮閂,直接用藥包裝藥,帶來了射速較低的缺點,而且基本不具備防空能力 ,國內也沒有進一步延續發展。

從60年代中期開始,國家重點安排了自行研製76式雙聯裝130毫米艦炮和79式雙聯裝100毫米艦炮的任務。用於國產第一代051型驅逐艦配套艦炮武器系統的雙聯裝130毫米艦炮系統是其中的重要課題。

76式130毫米雙聯裝艦炮在66式130毫米雙聯裝岸炮基礎上發展而來,於1966年開始研製,1968年開始進行艦炮及其隨動系統的設計。1976年11月批准定型,命名為76式雙聯裝130毫米艦炮系統。後來又進行了部分改進,性能有較大提高 。

76式130毫米雙聯裝艦炮 76式130毫米雙聯裝艦炮

技術特點

76式雙聯裝130毫米艦炮系統該炮是在66式130毫米雙管岸炮基礎上發展來的,外觀相似,彈道性能和配套彈種一致,是一種相當可靠且威力大的火力系統。該炮的威力十分驚人,6枚130毫米炮彈基本上可使一艘3000噸級的艦艇失去戰鬥力。同時,該炮實現微機化控制,有較好的自動化能力和射擊精度,在電子系統失效後還可以套用人工射擊。最初採用數字式指揮儀,隨後,改進的炮指——IA型指揮儀採用了多微機分散式控制系統,使其主要參數都以表頁顯示,並配以343型火控雷達,後期也可與344型和343A型火控雷達配合使用 。

射速約2x15發/分 ,配備殺傷爆破榴彈,半穿甲彈,通用照明彈等 。

殺傷爆破榴彈:口徑130毫米,彈丸重33.4千克,最大射程27080米,初速950米/秒,殺傷破片數961塊,殺傷半徑> 50米。

343型火控雷達 343型火控雷達

半穿甲彈:口徑130毫米,彈丸重33.4千克,最大射程27080米,初速950米/秒,穿甲厚度60毫米/30度。

通用照明彈:口徑130毫米,彈丸重25.5千克,最大射程15000米,平均下降速度< 10米/秒 。

訓練彈 訓練彈

總體評價

76式雙130毫米艦炮系統是一種相當可靠且威力大的火力系統,有較好的自動化能力和射擊精度,相比B-13型130毫米艦炮有進步,基本滿足了國產第一代驅逐艦的需求,也為後續艦炮武器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從外形上看,該炮有明顯的蘇式痕跡,炮塔體積仍然龐大,隱形性能差,不太適應未來戰爭需要 ,目前正在逐步退出歷史舞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