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30年中國人的閱讀心靈史》一書系統的介紹了30年中國最大的變化,表面上看是外部物質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實質上更為隱秘更為深刻的變化,發生在我們的心靈。閱讀的變遷史,更接近這個深刻的變化。
作品目錄
總序前言上篇:改革開放30年個人閱讀心靈史 安意如:老天用一本書點化了我 巴曙松:在我個人閱讀心態上要首先感謝金庸 遲子建:20年我一直喜歡躺著看書 黨國英:讀書人該思考什麼樣的書會讓我們著迷 范穩:上大學後才發現許多經典沒有讀過 方興東:30年閱讀我推薦四本書 傅國涌:我的精神成長史上最關鍵的年份 葛競:放一本書在你心裡 海男:16歲我藏在被子裡開始讀《唐璜》 何立偉:此情可待成追憶 何明星:我在這個時代的精神成長 何玉茹:1990年代:我的讀書狀態沉穩了許多 紅柯:幸運之神 胡泳:十年一覺網路夢 胡作玄:我的30年閱讀風景 黃震云:走出“一本書主義” 霍艷:閱讀是最私密的人生體驗 江曉原:30年閱讀感受:快感越來越少 李朋義:讀書·讀人 梁小民:1980年代,那是一個讀書的時代 林少華:由《古文觀止》到村上春樹 盧周來:我的閱讀史和改革開放同年 麥家:我還記得初二時讀的第一本小說 孟繁華:我讀書的歷史整整30年了 聶震寧:讀書就是一個人生命的需要 邱華棟:十年讀書越讀越少 孫郁:30年問兩個前輩對我產生影響 滕洋:閱讀是一次直擊心靈的體驗 王建輝:閱讀的星空,斑斑點點 王樹增:侶歲的閱讀現在看來依然留存著 吳曉波:有些書是我一生的精神導師 曉航:到現在我的床頭還放著《紅樓夢》 謝其章:30年買書記 解璽璋:行也匆匆,讀也匆匆 徐江:閱讀印象 徐友漁:我從1990年開始讀羅爾斯的《正義論》 徐則臣:我不會再像多年前那樣,為找一本書上躥下跳 許知遠:尋找生命的本來意義 嚴搏非:最想閱讀自然 閻連科:讀小說和寫小說:1980年代全國人最願做的事 楊鵬:父親為我設計一條以書為徑的人生路 楊文軒:心中總有一種豪情,於是新一輪閱讀開始 楊早:“當代文學”從我們閱讀生活中大步撤離 俞曉群:路上,終難忘,依舊是書香 張宏傑:一個1970年代人的閱讀歷史 張鳴:漫捲詩書喜作狂 張煒:那個時代,讀這些書我會被深深打動 鍾健華:別忘了,請給我詩句中篇:改革開放30年閱讀文化流向變遷
第1章 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閱讀” 1980年代:文化價值的確立 1990年代:文化價值的困惑 新世紀:分化、淹沒與瓦解
第2章 30年讀者朗讀習慣的變化歷程 每一次文本變化都對閱讀習慣產生重大影響 1 990年以後閱讀界呈現明顯通俗化趨勢 閱讀習慣的變遷:從深閱讀到淺閱讀
第3章 網際網路時代的閱讀中國 手機閱讀:“新人群”的快餐消費 閱讀內容:撬動地球的“支點”在哪裡? 數字出版:出版商面臨尷尬
第4章 我們為什麼離不開紙媒書和深度閱讀 任何媒介都是雙刃劍 電視:“謀害”閱讀興趣的罪魁禍首之一 數字時代的閱讀趨勢:網路閱讀、圖文閱讀、動漫閱讀、 娛樂閱讀 手機閱讀:回歸文字的滿足 讀者的分化與閱讀目的的分化 紙媒書不會消亡
第5章 “泛閱讀”時代的閱讀推廣 閱讀的困境 全民閱讀推廣的真正力量來自民間 一個媒體·《中國圖書商報·中國閱讀周刊》 的閱讀推廣之路 “深圳閱讀月”:一個閱讀推廣的成功樣本 一個人·海飛:閱讀推廣者就像一個精神營養師下篇:改革開放30年中國閱讀狀況調研報告
第1章 中國人閱讀現狀 黨政官員閱讀調查報告 深圳市民閱讀調查報告 軍人閱讀調查報告 中國傳統文化閱讀調查報告 解剖台灣地區閱讀趨向報告
第2章 從喧囂到寂靜:回首30年軍事文學 “強虜灰飛煙滅”? 兩分法:樣板作品 戰爭製造或莫言製造:戰爭小說面目大大改觀 進退維谷的女性:緣於性別直覺的探索 “紀實”與“史記”:充滿歧義的非虛構寫作 野馬群不再:失范的軍旅詩寫作 近來的職業化寫作:謙恭的順服和謹慎的分離
第3章 回眸兒童文學30年 四代優秀兒童文學作家 從依附與追隨成年人文學到藝術獨立之路 兒童文學主體性發生了深刻的位移與轉變
第4章 中國動漫30年 1978—1989:光榮與輝煌 1990—1999:艱難的抗爭 2000—2008:機遇與挑戰
第5章 文學“中產化”、“青春化” “新新中國”崛起:作家“換代”、暢銷書機制“形成”、長篇 小說作用“凸顯” 文學“中產化”後果:文學中的“都市性”、現代 化的價值“日常化”、個人價值觀崛起 文學“青春化”:“小鬼當家”的文化低齡運動一發不可收拾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