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價值
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腎病有無的可靠指標:臨床上,判定腎病發生與否,多通過尿常規檢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兩個指標進行綜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標就是常說的尿蛋白是陰性還是陽性。如果尿蛋白檢查結果為陽性,反應腎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帶有幾個+。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則更能準確的反應受檢者的腎臟功能,常用的診斷指標即是24小時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發生24小時尿蛋白定量超標,不能確診為腎病:
正常人,尿常規檢測24小時尿蛋白定量範圍小於150mg/24小時.如果受檢人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高出了此正常值參考範圍,則可認為其存在腎功能損傷情況。
儘管24小時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腎病是否發生的可靠指標,但是,單憑一次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結果異常就判定受檢者發生了腎病,這是不準確的。在臨床對腎病的發生做出確診時,通常情況下,需要重複做尿常規檢查。通過做定期檢查,患者的尿常規檢查結果顯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時尿蛋白定量指標均高於正常參考範圍,才可以判定患者確實發生了腎臟病變。
定期檢查,早發現早治療,防止病情惡化:
腎病早期發病隱匿,患者多無明顯症狀表現,很容易被忽視。許多人就醫時,腎病已經發展到了中、晚期階段,為後期腎病治療帶來很大的難度。所以,養成良好的定期檢查身體的習慣,隨時關注自身的身體情況,查看有無並發腎病。
收集標本
一些腎病往往要求做“24小時尿蛋白定量”檢查,那么如何收集送檢尿標本呢?
為準確測得24小時尿蛋白定量,早上8時應把膀胱內的尿排清並棄去,開始計時,把24小時所排出的尿全部貯存在一容器內(包括第二天早上8時準解出的尿),全部送檢查。如果在這24小時之內解大便,亦強調先解小便收集,然後大解。小量尿液亦不要遺漏。尿量收集不齊全,尿蛋白量的計算就不準確。檢測前要先用量杯量總尿量,然後攪勻,取出一小杯測定每100毫升的蛋白量,再根據實際尿量進行計算,可計出24小時的蛋白量。總之,要準確測得24小時尿蛋白量,必須準確收集整日尿量,檢測部分是總尿量的混合液,才有代表性。
因為本試驗是計算尿蛋白的絕對值,與飲水量關係不大,所以,測定當天不必限制水分和進食量,如常進食便可以了。
檢查方法
尿蛋白的定性檢查方法,病人在家裡可以自己做,下面介紹三種方法:
⑴磺基水楊酸法
這是醫院化驗室常用的方法。試劑的配製:稱取磺基水楊酸3克,加蒸餾水至100毫升面配成3%磺基水楊酸溶液。配好的溶液要貯存在棕色瓶內,放在不見陽光的暗處保存,以免失效。試驗方法:取一個乾淨的玻璃試管,加入尿液2毫升左右,然後用滴和在尿上滴加試劑3~5滴,觀察有無蛋白出現。根據混濁、沉定和凝固的程度不同,確定"+"(加號)的多少,從+-±,判斷的標準: "-":減號為陰性,說明無蛋白。加入試劑後,尿液仍清晰,在黑色背景時,仍看不到濁表現。 "+-":加減號,代表尿里有微量蛋白。 加入試劑後出現白色輕度混濁,僅在黑色背景時可以看到。 "+":一個加號,代表尿里有中等到量蛋白。加入試劑後,出現白色輕度混濁,無絮狀顆粒出現。 "++":2個加號,代表尿里有量蛋白。加入試劑後,出現明顯白色沉澱。 "+++":3個加號,代表尿里有多量蛋白。加入試劑後,出現絮狀白色沉澱。 "++++":4個加號,代表尿里有大量蛋白。加入試劑後,立刻出現凝固成塊,似膠腖樣。
根據濁度反應估算尿蛋白的含量如下: 尿蛋白<0.1g/L:-; 尿蛋白為0.1—0.2g/L:±; 尿蛋白為0.2—1.0g/L:+; 尿蛋白為1.0~2.0g/L:++; 尿蛋白為2.0—4.0g/L: +++; 尿蛋白>4.0g/L: ++++。
⑵加熱法
過去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常用的方法,現已被磺基水楊酸法代替。此法簡單,不需要什麼試劑。方法:取一個玻璃試管,倒入被檢查的尿液至三分之二處,加入2%酷酸或食醋數滴,用拇指和良指斜拿試管底部,放為焰上(如灑精燈)直接將試管上端的尿加熱,經常轉動試管,直到上段沸騰,觀察有無混濁或出現沉澱凝固,根據程度按下述法判斷加號。為了排除混濁不是由蛋白質引起的假陽性,應再加醋酸2~3滴或食醋10幾滴,此時混濁不消失,則為陽性反應,說明是蛋白質。
⑶試紙法
試紙是一各預先由試劑廠制好的專門供尿蛋白定性試驗用的試紙,在醫藥商店可以購買。該試紙用試劑藥浸泡過,遇蛋白質顯藍色,並附有一個標準色板,根據所測出藍色深淺與這對比。方法比較簡單,取一條試紙,浸入被檢尿內,立即取出,約10~20分鐘,觀察有無藍色顯示。如無變化為陰性,顯藍色,即把所呈顏色;鹼性尿液可出現假陽性,因此,在試驗前先用石蕊試紙檢查一下尿的酸鹼度,如為鹼性)在PH7.0以上),應先加幾滴醋酸,使尿呈酸必再做。以上的三種方法是尿蛋白定性檢查,只說明尿內有無蛋白和相對多少,不能說出確切的量。如果要了解每天排出多少蛋白質,可以做定量測定,需要留24小時的尿液,做蛋白定量測定。
負面影響
尿蛋白是作為一個獨立的因素參與腎臟病變過程,尿蛋白還可損害腎臟。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尿蛋白對腎小球系膜細胞具有毒性作用,患者在進入腎衰竭後,將有大量的血漿蛋白在腎小球系膜區沉積,這些大分子物質在系膜區的沉積可引起系膜細胞損傷、系膜細胞增殖和系膜基質生成增加,從而導致腎小球硬化;
2、尿蛋白可損害腎小管間質,正常腎小球濾過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質被接近腎小管上皮細胞重吸收,在溶酶體內進行分解。病理狀態下,腎小球通透性增加使大量血漿蛋白漏出到腎小管腔內,而近端腎小管上皮細胞過度重吸收白蛋白導致胞漿內溶酶體活性增高,可致細胞損傷;
3、大量蛋白尿使腎小管重吸收蛋白質增加,促進氨的生成增加,而腎組織中氨的生成在進行性間質病變中也起到一定作用。除此之外,重吸收和消化大量蛋白質需額外能量,這可造成小管細胞缺氧,氧自由基生成增多,引起小管細胞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