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信息
作 者: 周東明,等 編 叢 書 名:心理學實驗指導叢書 出 版 社: 山東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9050173 出版時間:2009-09-01
版 次:1 頁 數:315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教材教輔 > 大學教材圖書 > 心理學 > 社會心理學
內容簡介
自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心理學家們便致力於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工業與社會領域的心理現象。1912年原德國籍心理學家芒斯特博格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工業心理學專著《心理學與工業效率》,在《21世紀高等院校規劃教材:工業與社會心理學實驗指導》中他論述了用心理測量的方法選擇工人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泰勒為了解決工人磨洋工的問題,在賓夕法尼亞的鋼鐵公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驗,特別是對工人勞動的動作和時間的研究;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主持的霍桑實驗開闢了工業社會心理的研究。可以說,工業與社會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就具有實驗的性質,以實驗見長。
工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作為高校心理學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學生除了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尤其需要掌握相應的實驗技能,進而發展其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但國內在此之前卻沒有一本系統的專門的工業與社會心理學的實驗指導,我們經過多年的實驗教學改革和探索,並對該領域的實驗教學經驗進行認真的總結,決定撰寫國內首本《工業與社會心理學實驗指導》一書,以期對各高校開展工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實驗教學有所促進。
目錄
總序言
前言
第一編 工程心理學實驗
實驗一 人體尺寸的測量
實驗二 人體力量的測量
實驗三 作業方法與能量消耗的測量
實驗四 信道容量的測定
實驗五 反應時間的子集效應與重複效應測定
實驗六 反應時間的刺激一反應兼容性效應測定
實驗七 盲目定位準確性測定
實驗八 速度一準確性互換曲線測定
實驗九 視覺編碼傳信效率測定
實驗十 視覺編碼余度效應測定
實驗十一 儀表布局與信息辨識效率測定
實驗十二 字元標識的判讀效果測定
實驗十三 圖形標誌的判讀效果測定
實驗十四 聽覺編碼的情景兼容性效應測定
實驗十五 聽覺編碼組合的情景有效性測定
實驗十六 視聽組合的告警信號效果測定
實驗十七 信文語音特徵對言語通訊效果的影響
實驗十八 控制器編碼方式對操作績效的影響
實驗十九 操作方法編碼的操作績效測定
實驗二十 控制器與顯示器設計的空間兼容效應測定
實驗二十一 控制器與顯示器設計的概念兼容效應測定
實驗二十二 圖符式界面的操作工效測定
實驗二十三 直接操作界面的操作工效測定
實驗二十四 網路用戶界面的操作工效測定
實驗二十五 文本呈現方式對閱讀績效的影響
實驗二十六 動作分析與操作者程式圖繪製
實驗二十七 工時分析測定
實驗二十八 人為差錯特徵識別實驗
實驗二十九 事故分析實驗
實驗三十 尾隨追蹤與補償追蹤作業績效比較
實驗三十一 監控作業績效測定
實驗三十二 生理(體力)工作負荷測定
實驗三十三 工作疲勞測定
實驗三十四 心理工作負荷測定(一)
實驗三十五 心理工作負荷測定(二)
實驗三十六 警戒作業績效測量
實驗三十七 照明水平對作業績效的影響
實驗三十八 環境色彩對作業績效的影響
實驗三十九 眩光效應測定
實驗四十 噪聲對思維作業績效的影響
實驗四十一 振動對閱讀績效的影響
實驗四十二 降低手的表面溫度對手工操作的影響
實驗四十三 工作抽查分析
實驗四十四 工作座椅設計及其效能測試
第二編 管理心理學實驗
實驗一 職業性向測驗
實驗二 內外控測驗
實驗三 積極和消極情緒測驗
實驗四 職業滿意度測驗
實驗五 工作幸福感測驗
實驗六 組織承諾測驗
實驗七 職業承諾測驗
實驗八 工作投入測驗
實驗九 心理契約測驗
實驗十 心理授權測驗
實驗十一 員工組織支持感測驗
實驗十二 組織公平感測驗
實驗十三 組織認同測驗
實驗十四 工作壓力測驗
實驗十五 工作倦怠測驗
實驗十六 影響組織公民行為的因素
實驗十七 基層員工離職傾向測驗
實驗十八 中層管理人員離職傾向測驗
實驗十九 工作績效測驗
實驗二十 集體效能測驗
實驗二十一 組織溝通測驗
實驗二十二 組織政治測驗
實驗二十三 組織文化測驗
實驗二十四 組織價值觀測驗
實驗二十五 組織變革測驗
實驗二十六 領導特質測驗
實驗二十七 領導風格測驗
實驗二十八 變革型領導測驗
實驗二十九 魅力型領導測驗
實驗三十 交易型領導測驗
實驗三十一 決策的框架效應
實驗三十二 決策的成本沉沒效應
實驗三十三 決策的偏好反轉實驗
實驗三十四 決策的心理賬戶效應
實驗三十五 決策中的博弈心理研究
實驗三十六 決策的啟發式實驗
實驗三十七 決策的特爾斐技術
第三編 社會心理學實驗
實驗一社會知覺
實驗二 認知對象的社會意義對認知的影響
實驗三 歸因
實驗四 認知者的切身利害關係對歸因的影響
實驗五 人的需要類型和層次
實驗六 成就需要
實驗七 社會動機在完成任務中的作用
實驗八 表揚和批評在激發動機中的作用
實驗九 態度對認識的影響
實驗十 逐步提出要求與態度改變
實驗十一 團體規定與態度改變
實驗十二 宣傳的度與態度改變
實驗十三 宣傳者的威信對轉變態度的影響
實驗十四 認知不協調的改變
實驗十五 從眾行為
實驗十六 社會助長作用
實驗十七 社會刺激情境差異對社會助長作用的影響
實驗十八 他人評價對社會助長的影響
實驗十九 社會顧慮傾向
實驗二十 社會懈怠效應
實驗二十一 才華敬仰與人際吸引力
實驗二十二 相似性與人際吸引力
實驗二十三 信息的接受和再傳遞
實驗二十四 溝通方式對溝通效果的影響
實驗二十五 第一印象效應
實驗二十六 社會刻板印象
實驗二十七 先入為主的印象對判斷事物的影響
實驗二十八 參照交往圈
實驗二十九 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分析
實驗三十 群體內的競爭與合作
實驗三十一 群體的人際關係
實驗三十二 責任擴散效應
實驗三十三 個人空間圈
實驗三十四 社會性決策的個人背景效應實驗設計與探討
附錄 霍蘭德職業傾向測驗量表
參考文獻
前言
自1879年馮特在萊比錫大學建立心理學實驗室開始,心理學家們便致力於通過實驗的方法研究工業與社會領域的心理現象。1912年原德國籍心理學家芒斯特博格出版了世界上第一本工業心理學專著《心理學與工業效率》,在這本書中他論述了用心理測量的方法選擇工人的問題;20世紀30年代美國的泰勒為了解決工人磨洋工的問題,在賓夕法尼亞的鋼鐵公司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實驗,特別是對工人勞動的動作和時間的研究;20年代末30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奧主持的霍桑實驗開闢了工業社會心理的研究。可以說,工業與社會心理學自誕生以來就具有實驗的性質,以實驗見長。
工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作為高校心理學專業的核心專業課程,學生除了要掌握豐富的專業理論知識外,尤其需要掌握相應的實驗技能,進而發展其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但國內在此之前卻沒有一本系統的專門的工業與社會心理學的實驗指導,我們經過多年的實驗教學改革和探索,並對該領域的實驗教學經驗進行認真的總結,決定撰寫國內首本《工業與社會心理學實驗指導》一書,以期對各高校開展工程心理學、管理心理學和社會心理學的實驗教學有所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