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未來科學大獎

來科學大獎是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在2016年發起,每年評選一次。評審體系主要參考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著名獎項,採取提名邀約制和國際同行評議制,單項獎金為100萬美元。

2019年9月7日,2019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公布,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雲獲獎,王小雲成為第一位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的女性。

基本信息

獎勵對象

作為中國首個由科學家和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世界級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強調獎勵在大中華地區完成、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的科研工作,不論其國籍、性別和年齡,旨在推動突破性基礎科學研究,表彰優秀科學家,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促進科學事業發展。

獎項設定

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定“生命科學”、“物質科學”和“數學與計算機科學”三大獎項,單項獎金100萬美金。獎金來源於公共聲譽優良、社會貢獻突出且深度認同科學價值的行業領袖自願出資,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有限公司負責獎金的捐贈和發放。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

評獎委員

2019年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委員共有21位,均是來自生物、醫藥、物理、天文、化學、數學、計算機等基礎和套用研究領域的權威學者。

獲獎成員

​邵峰 ​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學術副所長邵峰因其發現人體細胞內對病原菌內毒素LPS炎症反應的受體和執行蛋白的貢獻獲得“生命科學獎”。
​王貽芳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陸錦標(Kam-BiuLuk)因其在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的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
​陸錦標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王貽芳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陸錦標(Kam-BiuLuk)因其在實驗發現第三種中微子振盪模式,為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研究,特別是解釋宇宙中物質與反物質不對稱性提供了可能的貢獻獲得“物質科學獎”。
王小雲​ ​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因其在密碼學中的開創性貢獻,她的創新性密碼分析方法揭示了被廣泛使用的密碼哈希函式的弱點,促成了新一代密碼哈希函式標準取得的成就榮膺“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