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伊波拉(Ebolavirus)又譯作伊波拉病毒。是一種十分罕見的病毒,1976年在蘇丹南部和剛果(金)(舊稱薩伊)的伊波拉河地區發現它的存在後,引起醫學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伊波拉”由此而得名。是一個用來稱呼一群屬於纖維病毒科伊波拉病毒屬下數種病毒的通用術語。博拉病毒是一種能引起人類和其他靈長類動物產生伊波拉出血熱的烈性傳染病病毒,其引起的伊波拉出血熱(EBHF)是當今世界上最致命的病毒性出血熱,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死亡率在50%至90%之間,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塞、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伊波拉病毒,生物安全等級為4級(愛滋病為3級,SARS為3級,級數越大防護越嚴格)。病毒潛伏期可達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世界衛生組織2016年12月23日宣布,由加拿大公共衛生局研發的疫苗可實現高效防護伊波拉病毒。
疫情經過
2019年1月4日,一名疑似感染致命伊波拉病毒的男子在瑞典一家醫院接受隔離治療。該患者在東非蒲隆地旅行三周返回瑞典後,因出現吐血症狀,被烏普薩拉大學醫院收治。2019年2月24和27日,位於剛果民主共和國東北部布滕博市(Butembo)和卡特瓦地區(Katwa)的醫療中心,遭到縱火攻擊,當地醫生組織已暫停在這2座中心的診療。由於醫治伊波拉病毒(Ebola)的重要醫療中心遭到攻擊,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當局警告,恐爆發嚴重的新疫情。
2019年3月1日,由於醫治伊波拉病毒(Ebola)的重要醫療中心遭到攻擊,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當局警告,恐爆發嚴重的新疫情。
2019年5月12日,剛果民主共和國衛生部發布訊息稱,自去年7月以來,該國因伊波拉出血熱病毒已有1100多人死亡。此前有訊息稱,有1008人死亡。
2019年7月16日,剛果(金)北基伍省官員證實,該省首府戈馬市確診的首個伊波拉病例已經去世。世衛組織在15日召開會議表示,將儘快重新評估本輪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疫情傷亡
截至2019年3月18日,根據剛果(金)衛生部的數據,該地區伊波拉疫情累計病例數為960例,其中895例已確診,總共造成603人死亡。
截至2019年4月4日,剛果(金)衛生部最新數據,伊波拉病例已累計達1100例,其中1034例確診,66例疑似,總計690人死亡。
截止2019年5月10日:總共有1649例,其中1561例被確診,88例疑似,1105人死亡,444人痊癒。
據截至6月10日,剛果(金)共報告2071例確診和可能病例,其中1396例死亡。
截至2019年7月14日,剛果(金)本輪伊波拉疫情中病例總數已達2501例,其中確診2407例,死亡1668例,死者中的確診病例數為1574例。
疫情處置
烏普薩拉大學醫學院院長說,恩雪平鎮醫院的急診室關閉了幾個小時,病人或工作人員不允許進出,檢測結果公布後將再次開放。這名男子三周前從蒲隆地返回瑞典,但不知道是否曾訪問過受伊波拉病毒爆發影響的地區,出現吐血的症狀。他的病情在一天中有所改善。2019年1月4日(星期五)的檢測也顯示他沒有患黃熱病、登革熱等高傳染性疾病。
2019年6月,世衛組織一個13人專家組在瑞士日內瓦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新一輪伊波拉疫情“是剛果(金)的緊急狀態,但不是全球緊急狀態”
2019年7月17日,在剛果(金)伊波拉疫情暴發後召開的第4次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上,世界衛生組織評估最新疫情宣布,本輪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世衛組織再次召開突發事件委員會會議並宣布疫情升級,直接原因是兩個最新的伊波拉確診死亡病例。
應對建議
世衛組織根據《國際衛生條例》提出了臨時建議,呼籲全世界予以關注,並與剛果(金)團結協作,以儘快結束疫情,建立更完善的衛生體系。對於疫區,世衛組織建議繼續加強防控,包括在入境點對高危人員的識別,處理在文化、信仰等方面的障礙等;加強監管,縮短從診斷到隔離的時間,實現實時基因測序,以更好了解疾病傳播動態;最佳化疫苗策略;加強與聯合國及合作夥伴的聯繫協調等。
對於疫區鄰近國家,世衛組織建議加強檢測和防範措施,加強輸入性病例的監控和管理,包括對尚未發現疫情地區衛生機構的監管;繼續繪製人口流動和社會生活模式圖,以預測傳播風險。世衛組織還指出,對於這些國家來說,加快審批相關藥物和疫苗是預防工作的當務之急。
世衛組織特彆強調,各國應避免因當前疫情實施貿易和旅行限制措施,因為這可能會給疫情波及地區民眾的生活帶來“災難性”後果,甚至會對抗擊伊波拉造成阻礙。比如,人們可能會被迫使用非正式和不受監督的過境點,從而增加疾病傳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