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一
0.5°C之差,兩個未來:IPCC發布1.5℃特別報告

報告指出,較工業化前水平,全球溫升已經達到了1℃,造成了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北極海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等影響。為實現1.5°C溫控目標,全球需要在能源、土地、城市與工業系統進行深遠的、前所未見的轉型,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在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到70%-85%,徹底淘汰燃煤發電,並增加森林碳匯以吸收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
大事二
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影響加劇

IPCC1.5°C特別報告警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將造成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北極海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等影響。如7月,全球多地遭遇極端炎熱天氣,異常高溫甚至波及到北極圈。此外,因降水減少,氣候愈發乾燥,加州山火的破壞性屢創新高。隨後,11月的“坎普大火”在加州肆虐半個月,奪走85人生命,過火面積超過15萬公頃,已成為加州史上破壞性最強、傷亡最嚴重的山火。
2018年12月10日,美國加州,成千上萬英畝的土地被野火燒毀,數百棟建築變成灰燼。“坎普”大火是加州歷史上最致命和破壞性最大的野火,導致88人死亡,超過18000座建築被毀。
大事三
各國於COP24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該細則明確規定了各締約方碳排放的通報方式和監督機制,各國將遵守該機制匯報排放量。不過大會最終未能就市場機制的具體實施細則達成一致,預計在2019年COP25期間完成相關談判。
大事四
全球航運業首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出爐

航運業是碳排放增速最快的部門之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3%。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指出,全球航運業自201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能超過17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才能夠落實《巴黎協定》2℃溫控目標。
但根據已達成的減排戰略,到本世紀末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或將達到4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最大排放限額的2.5倍,距實現《協定》2°C溫控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更不用提1.5°C目標。航運部門仍需加速制定更具雄心的減排路線圖,助力全球落實1.5℃目標。
大事五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發電裝機的主要來源

IRENA預計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將減半。REN21發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2018》顯示,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到全球發電量淨增加值的70%,新增裝機178GW(1GW=1000MW)。全球投資者正加快撤資化石能源行業的步伐。出於氣候風險考慮,勞埃德、英傑華、安聯、安盛、蘇黎世等保險集團已經陸續將資金從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行業撤出。
2018年7月,愛爾蘭通過《2018化石能源撤資法案》,政府旗下的愛爾蘭戰略投資基金將在5年內撤出其在化石能源企業的投資。美國慈善戰略諮詢共益企業ArabellaAdvisors2018年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來,管理著超過6萬億美元資產的近1000家投資機構已承諾從化石燃料行業撤資。
大事六
歐盟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2018年1月17日,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從27%提升至35%。此外,歐洲議會還投票通過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能效提升目標,即到2021年,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效率需要達到35%,比現行計畫提高了5%。
2018年10月,歐盟提出,與2021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實現汽車碳排放下降35%,貨車排放下降30%的目標。
大事七
歐盟碳交易價格創10年新高

英國政府風險分析研究智庫CarbonTracker預計,到2023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碳價有望上漲至40歐元/噸。碳排放權交易通過市場手段推動減排。碳價的上漲有利於推動企業逐步向清潔能源發電及更高能效轉型,助力其減排目標的落實。歐盟作為全球較早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地區,為即將進入模擬運行期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提供經驗參考與技術合作機遇。
大事八
中國提前三年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目標

這為中國實現“十三五”碳強度約束性目標和落實並增強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奠定了基礎。作為新興經濟體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國家,中國的低碳轉型進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至關重要。
其2020年前氣候目標的提前完成,給全球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信心。
大事九
中國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

該行動計畫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區域作為大氣污染物重點防治地區。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繼中國“大氣十條”目標全面落實後,此計畫將繼續推動中國能源部門的清潔轉型。
大事十
加州氣候峰會展現非國家主體行動力

在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各國減排雄心不足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非國家主體在此次峰會期間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與行動力,為年底的卡托維茨氣候大會凝聚共識,增強政治意願。
來自中國的十家公益組織、基金會和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氣候變化全球行動倡議,一同支持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此外,多位工商業界領袖也發起了“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倡議,致力於推動私營部門採取氣候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