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氣候能源圈10件大事

2018年氣候能源圈10件大事

2018年,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各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正在採取應對氣候變化行動,並提出更加進取的行動承諾。美國總統特朗普[美國總統]上任時給氣候圈帶來的擔(恐)憂(慌)在2018年被IPCC1.5度報告的警示再次點燃,但是從人類社會的回應來看,這份恐慌沒有升級為絕望,而是轉化成催化劑,推動各國把以往的成就轉化為增強未來行動的決心和信心。2019年2月28日,環境公益機構創綠研究院與澎湃聯合推出圖集,回顧2018年裡發生的具有標誌性意義的氣候能源十大事件。

基本信息

大事一

0.5°C之差,兩個未來:IPCC發布1.5℃特別報告

ScienceNews 圖ScienceNews 圖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受《巴黎協定》締約方委託,歷時兩年半,於2018年10月8日發布了《IPCC全球升溫1.5℃特別報告》,對全球溫升1.5℃的潛在影響以及可能的減排路徑進行了評估。

報告指出,較工業化前水平,全球溫升已經達到了1℃,造成了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北極海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等影響。為實現1.5°C溫控目標,全球需要在能源、土地、城市與工業系統進行深遠的、前所未見的轉型,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碳中和,在2050年將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提高到70%-85%,徹底淘汰燃煤發電,並增加森林碳匯以吸收大氣中多餘的二氧化碳。

大事二

全球主要溫室氣體濃度再創新高,氣候變化影響加劇

美國加州,成千上萬英畝的土地被野火燒毀美國加州,成千上萬英畝的土地被野火燒毀
2018年11月,世界氣象組織發布年度《溫室氣體公報》,報告指出2017年溫室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再創新高,其中二氧化碳平均濃度為405.5ppm,是工業革命前水平的146%。

IPCC1.5°C特別報告警示,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增加將造成極端天氣事件增多,北極海冰減少,及海平面上升等影響。如7月,全球多地遭遇極端炎熱天氣,異常高溫甚至波及到北極圈。此外,因降水減少,氣候愈發乾燥,加州山火的破壞性屢創新高。隨後,11月的“坎普大火”在加州肆虐半個月,奪走85人生命,過火面積超過15萬公頃,已成為加州史上破壞性最強、傷亡最嚴重的山火。

2018年12月10日,美國加州,成千上萬英畝的土地被野火燒毀,數百棟建築變成灰燼。“坎普”大火是加州歷史上最致命和破壞性最大的野火,導致88人死亡,超過18000座建築被毀。

大事三

各國於COP24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創綠研究院 圖各國於COP24達成《巴黎協定》實施細則
經過15天的艱苦談判及不斷推遲的閉幕會議,《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四次締約方大會(COP24)于波蘭卡托維茲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5日深夜落下帷幕。各締約方圍繞自主貢獻、減緩和適應、氣候資金、技術、能力建設、全球盤點和透明度等《協定》的機制和規則基本取得共識,達成了《協定》的實施細則,為落實《協定》提供了指引。

該細則明確規定了各締約方碳排放的通報方式和監督機制,各國將遵守該機制匯報排放量。不過大會最終未能就市場機制的具體實施細則達成一致,預計在2019年COP25期間完成相關談判。

大事四

全球航運業首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出爐

Pixabay 圖全球航運業首個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出爐
2018年4月,國際海事組織(IMO)海洋環境委員會第72次會議在倫敦召開,並通過全球航運業首項溫室氣體減排戰略。IMO承諾,到2050年,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將比2008年水平至少下降50%,並逐步實現零排放目標。

航運業是碳排放增速最快的部門之一,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占全球總排放量的2-3%。國際清潔交通委員會指出,全球航運業自2015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不能超過17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才能夠落實《巴黎協定》2℃溫控目標。

但根據已達成的減排戰略,到本世紀末全球航運業溫室氣體排放量或將達到430億噸二氧化碳當量,是最大排放限額的2.5倍,距實現《協定》2°C溫控目標仍有較大差距,更不用提1.5°C目標。航運部門仍需加速制定更具雄心的減排路線圖,助力全球落實1.5℃目標。

大事五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發電裝機的主要來源

可再生能源成新增發電裝機的主要來源可再生能源成新增發電裝機的主要來源
全球管理資產超6萬億美元的投資者已承諾從化石燃料行業撤資,隨著太陽能和風能發電成本持續下降,可再生能源發展迅速,持續擠壓化石能源市場,停煤減碳已成全球趨勢。

IRENA預計到2020年,太陽能光伏發電成本將減半。REN21發布的《全球可再生能源現狀報告2018》顯示,2017年可再生能源發電占到全球發電量淨增加值的70%,新增裝機178GW(1GW=1000MW)。全球投資者正加快撤資化石能源行業的步伐。出於氣候風險考慮,勞埃德、英傑華、安聯、安盛、蘇黎世等保險集團已經陸續將資金從煤炭及其他化石燃料行業撤出。

2018年7月,愛爾蘭通過《2018化石能源撤資法案》,政府旗下的愛爾蘭戰略投資基金將在5年內撤出其在化石能源企業的投資。美國慈善戰略諮詢共益企業ArabellaAdvisors2018年發布的報告指出,過去五年來,管理著超過6萬億美元資產的近1000家投資機構已承諾從化石燃料行業撤資。

大事六

歐盟承諾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歐盟承諾 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歐盟承諾 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
2018年11月,歐盟委員會公布了名為《給所有人一個清潔星球》的長期溫室氣體低排放發展戰略,承諾到2050年實現淨零排放的目標。這是全球首個提出在本世紀中葉前實現碳中和目標的主要經濟體。歐盟將從能效、可再生能源、清潔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等七個戰略性領域開展聯合行動以實現該目標。

2018年1月17日,歐洲議會投票決定將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目標從27%提升至35%。此外,歐洲議會還投票通過了具有法律約束力的能效提升目標,即到2021年,歐盟各成員國的能源效率需要達到35%,比現行計畫提高了5%。

2018年10月,歐盟提出,與2021年的水平相比,到2030年實現汽車碳排放下降35%,貨車排放下降30%的目標。

大事七

歐盟碳交易價格創10年新高

歐盟碳交易價格創10年新高歐盟碳交易價格創10年新高
2018年8月13日,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碳價達到18歐元/噸,為上年同期碳價的3倍,創下10年來最高水平。

英國政府風險分析研究智庫CarbonTracker預計,到2023年,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的碳價有望上漲至40歐元/噸。碳排放權交易通過市場手段推動減排。碳價的上漲有利於推動企業逐步向清潔能源發電及更高能效轉型,助力其減排目標的落實。歐盟作為全球較早建立碳排放交易體系的地區,為即將進入模擬運行期的中國碳排放交易體系提供經驗參考與技術合作機遇。

大事八

中國提前三年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目標

中國提前三年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目標中國提前三年完成2020年碳強度下降目標
2018年3月,時任國家發改委氣候變化司司長李高指出,2017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碳強度)比2005年下降約46%,提前三年實現了到2020年碳強度下降40%-45%的目標。

這為中國實現“十三五”碳強度約束性目標和落實並增強2030年國家自主貢獻目標奠定了基礎。作為新興經濟體和全球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國家,中國的低碳轉型進程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行動至關重要。

其2020年前氣候目標的提前完成,給全球尤其是開發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注入信心。

大事九

中國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

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上空現藍天白雲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上空現藍天白雲
2018年7月,中國國務院正式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畫》,對未來三年中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做出部署。

該行動計畫將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三大區域作為大氣污染物重點防治地區。具體目標是,到2020年,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15%以上;PM2.5未達標的地級及以上城市濃度比2015年下降18%以上,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率達到8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下降25%以上。

繼中國“大氣十條”目標全面落實後,此計畫將繼續推動中國能源部門的清潔轉型。

大事十

加州氣候峰會展現非國家主體行動力

9月13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開幕式上,與會代表展開討論美國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開幕式
百位政商界領袖承諾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政府主辦的全球氣候行動峰會於2018年9月14日在舊金山閉幕,來自100多個國家的5000多位各界領袖出席,超過100位政商界領導人在峰會上承諾最晚於2050年實現碳中和。

在氣候變化影響加劇、各國減排雄心不足的背景下,地方政府、企業、社會組織等非國家主體在此次峰會期間展現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決心與行動力,為年底的卡托維茨氣候大會凝聚共識,增強政治意願。

來自中國的十家公益組織、基金會和研究機構共同發起氣候變化全球行動倡議,一同支持中國政府應對氣候變化。此外,多位工商業界領袖也發起了“中國企業氣候行動”倡議,致力於推動私營部門採取氣候行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