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是光明日報[中共中央機關報]和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共同評選發布中國非遺十大事件。2019年1月13日,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在北京揭曉。藏醫藥浴法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發布、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確定等被評為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基本信息

發布背景

2018年,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總書記關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論述精神為根本遵循,非遺界人士開拓進取、勇於創新、紮實推動各項工作,非遺保護傳承形成新的氣象和格局,非遺傳承實踐日趨活躍,保護非遺正在成為社會自覺。

入選名單

1、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2018“中國非遺十大年度事件”
2018年10月22日至2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文化傳承是此次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的重要內容之一。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永慶坊。廣彩、廣繡、粵劇……一條老街,一間間老店鋪,仿佛一幅徐徐展開的畫卷。習近平總書記邊走邊看,邊聽邊問。他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築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總書記強調,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採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2、藏醫藥浴法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2018年11月28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十三屆常會上,中國申報的“藏醫藥浴法——中國藏族有關生命健康和疾病防治的知識與實踐”通過審議,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藏醫藥浴法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從整體上提升了藏醫藥的國際可見度,表明了中國政府對保護傳承包括藏文化在內的各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決心,提升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增強了各族人民對偉大祖國、對中華文化的認同,進一步鞏固和促進了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
3、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2018年5月24日,文化和旅遊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蘇繡、蔚縣剪紙、青神竹編等總計383個國家級傳統工藝類非遺項目入選。第一批傳統工藝振興目錄重點考慮面廣量大、傳承人群較多,有助於形成國家或地方品牌的傳統工藝項目,適當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對增強民族手工藝品牌的影響力,帶動貧困偏遠地區人員就業,提高收入水平,推動傳統工藝在當代生活中得到新的廣泛套用具有重要的政策意義。
4、文化和旅遊部表彰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為表彰先進、樹立典型,激勵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者進一步奮發向上、開拓進取,2018年6月5日,文化和旅遊部決定授予北京市琺瑯廠有限責任公司等50個單位“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授予楊鳳一等99人“全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先進個人”稱號。這是我國政府層面對非遺工作者開展的專項褒獎,對激勵全國非遺保護工作者奮發有為,進一步提高保護傳承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5、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公布
2018年5月8日,文化和旅遊部確定並公布了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單,共1082人。這有利於建立健全我國非遺傳承梯隊,鼓勵他們發揮示範作用,積極開展傳習活動,帶動傳承人群提高傳承實踐水平,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更好地與現實生活相融合,在當代社會煥發新的活力。
6、“多彩非遺、美好生活”——2018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系列活動精彩紛呈
2018年6月9日是2018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全國各地圍繞“多彩非遺,美好生活”的主題共舉辦了3700多項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宣傳展示活動。在天津舉辦的主場活動——全國非遺曲藝周,首次將全國所有曲藝類國家級非遺項目進行集中會演,對促進曲藝傳承振興,保護語言與方言的多樣性、保護地方記憶和鄉土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非遺公開課》於6月8日晚黃金時間在中央電視台綜合頻道播出,向社會公眾普及了非遺知識和保護理念。非遺服飾秀、非遺影像展、非遺講座月等系列活動,多角度展示了多彩非遺的生動實踐。
7、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成功舉辦
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第五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於2018年9月13日至17日在山東濟南成功舉辦。本屆博覽會以“活態傳承、活力再現”為主題,包含展覽、展演、比賽、體驗和論壇五大板塊。5天時間裡,共吸引82萬人次參觀、參與,近6000萬人次線上看了博覽會各項活動。此次博覽會對於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踐行“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非遺保護理念具有重要意義。
8、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實施方案(2018-2020)》
2018年4月26日,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印發《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畫實施方案(2018-2020)》。該實施方案對於幫助非遺傳承人群強基礎、拓眼界、增學養,增強文化自信,提高專業技術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升非遺保護傳承水平,豐富參與院校的學術和科研積累,完善相關學科體系建設,將發揮重要作用。
9、《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制定頒布
2018年12月10日,文化和旅遊部出台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管理辦法》(文化和旅遊部令第1號),將於2019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設立文化生態保護區,整體保護非遺及其孕育發展的人文生態環境,是我國獨具特色的非遺保護制度。
10、印發《關於大力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的通知》《關於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全面推進“非遺+扶貧”工作
2018年6月27日、7月11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務院扶貧辦連續印發關於大力振興貧困地區傳統工藝助力精準扶貧的通知和關於支持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的通知。“非遺+扶貧”工作的全面推進,對於充分發揮傳統工藝在促進居家就業、增加民眾收入等方面的獨特優勢和帶動作用,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總體部署將發揮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