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5年4月26日在太原市第十三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太原市市長 耿彥波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4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面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嚴峻形勢,多重困難和挑戰相互交織,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發揮“六個表率”作用為新的動力,努力工作,積極進取,在化解矛盾中穩定大局,在推進改革中尋找動力,在調整結構中保持增長,在優先投入中改善民生。 —— 經濟成長和結構調整有新成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31.09億元,增長3.3%;固定資產投資1746.09億元,增長4.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1.13億元,增長1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58.85億元,增長4.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68元,增長7.9%;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16元,增長10.4%;兩個收入增長均快於經濟成長。省市重點工程完成投資1360.69億元,為年度目標任務的108.5%。經濟結構有新的最佳化 ,新興接替產業增加值、服務業增加值、非煤產業增加值占比分別提高到59.8%、58.5%、85.1%。江鈴重汽、陽煤化機、北車太原鐵路裝備園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有的已投產見效。富士康太原園區投資32億元,新上蘋果iphone5s智慧型手機裝配線,完成工業總產值482.56億元,增長21.4%。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增長35.8%。民營經濟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對經濟成長和社會就業的貢獻更加突出。 ——改革開放有新進展。深化行政體制改革,探索“六權治本”模式,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簡政放權,取消、調整、下放行政審批事項119項,審批時間壓縮21.6%;全年受理審批事項近10萬件,辦結率99.6%。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和預決算公開,市級117個部門全部公開部門預算和“三公經費”預算。深化工商登記制度和農村土地制度等各項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發展活力。完善扶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政策,深化政銀企助保貸制度,為企業發展“施肥增養”。開發區基礎建設和開放招商引資有新進展,清華大學創業園、潤恆農產品冷鏈物流等重點項目進展順利。 |
——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新突破。推進城市快速交通體系建設。繼中環建成後,實施建設路、長風街、南沙河路快速化改造建設,快速路網體系日趨完善。完成全長21公里陽興大道快速路建設,縮短了市縣連線時空距離。改造長治路、太榆路等25條道路,改造小街小巷27條,總長139公里。鋪設供水、排水、雨水、電力、通訊、供熱、燃氣地下管線745公里。城南20萬噸污水處理廠建成投運。更新清潔能源公車600輛,新開通公交線路5條。公共腳踏車達到4.1萬輛。太原南站候車樓及地下停車場、西廣場、主要路網全面竣工,並於7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城郊森林公園建設為重點,加大東西兩山生態建設力度,完成營造林27.91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0.5%,綠地率達到35.57%,人均公園綠地達到11.26平方米。
—— 省城環境質量有新提升。推進“五大工程、五項整治”,省城環境質量持續改善。集中供熱擴網2500餘萬平方米,拆除燃煤鍋爐465台。拆除城中村279萬平方米,拔掉黑煙囪6000根。拆除棚戶區113萬平方米,取締小火爐12465台。啟動40個城邊村氣化改造,24個村實現通氣。大力推進常年運行燃煤鍋爐關停或改造。關停東山電廠等污染企業30個。強制報廢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38229輛。6項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超額完成省定任務。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廣泛開展城鄉清潔工程,省城主要街道全部實現機掃。全年市區優良天數197天,較上年增加35天;空氣品質綜合指數下降11.5%。
——民生改善有新變化。著力提升托底保障能力,民生支出270.66億元,占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83.9%,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城鎮新增就業10.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4%。36.8萬企業退休人員月平均增資238元,全市最低工資標準平均增幅達13%以上。完善社會救助體系建設,加強社區惠民服務。推進教育醫療資源標準化、均衡化、優質化建設,太原幼兒師範學校和市人民醫院等開工建設。新建開工保障性住房48270套、基本建成25375套,改造農村危房6500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縣級文化館、圖書館和鄉鎮(街道)文化站實現全覆蓋。成功承辦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取得全省第一的優異成績。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全市未發生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圓滿完成第三次經濟普查工作。加強社會綜合治理,保持和諧穩定社會局面。
二、2015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關鍵之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我市以“五個一批”為載體、發揮“六個表率”作用的推進之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十屆六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範,保障改善民生,圍繞“六個表率”要求,著力抓好“五個一批”,全力推進“六大發展”,認真做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謀劃好未來發展,促進全市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0.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
約束性指標是: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2.8%,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和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煙塵和工業粉塵排放量完成省下達任務,PM2.5年均濃度值下降4%。
(一)主動適應和引領新常態,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堅持創新引領發展。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關鍵是要依靠科技創新轉換髮展動力。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要強化戰略提升、管理變革、產品升級、產業轉型的核心理念,積極實踐和豐富“網際網路+”理念和行動計畫,推動移動網際網路、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製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網際網路和網際網路金融健康發展,尋找更多的發展機遇和更大的發展空間。企業是創新的主體。要加大企業科技創新投入,強化創新驅動,駕馭新常態。推進實施富士康太原園、江鈴福特重汽配套園區千億元計畫,搶占新興產業和高端製造業競爭高地,形成現代信息產業和現代製造業集聚效應,帶動太原產業轉型升級。
推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探索和創新工業4.0“中國版”新思維和新路徑,培育和發揚極致“工匠”精神,著力打造礦用成套設備、重型機械、鐵路和化工、電力裝備、新能源汽車、不鏽鋼深加工等產業集群,重點抓好陽煤現代煤化工裝備製造基地、中天信安防科技、太原鍋爐廠、太重輪對、北車工程機械等一批領軍項目。實施“中國製造2025”,堅持創新驅動、智慧型轉型、強化基礎、綠色發展,建設製造強市,打造太原製造品牌,實現低成本、高質量、新生態、可持續發展。加大現代信息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強化網際網路思維,推動煤電等傳統產業提質升級。認真貫徹省政府為企業減負60條新舉措,促進全市工業經濟平穩運行。
積極推進開發區擴容提質。把高新區、經濟區、民營區、不鏽鋼園區作為領先發展的重要載體,切實發揮好綜合保稅區對外開放的重要作用。實施北擴南延戰略規劃,近期拓展60平方公里左右,為開發區快速發展創造空間載體。深化開發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靠改革增動力、開放拓空間。強化對開發區經濟成長貢獻、投資開發強度、招商引資質量數量等主要業績考核,樹立發展導向。做大做強縣域經濟,創造區域特色優勢。
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發展現代服務業是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也是省會城市的資源和區位優勢。主動順應消費需求升級,重點發展智力化、資本化、專業化、效率化的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和培育總部經濟、物流快遞、電子商務、現代金融等產業,逐步增強服務業的支撐作用。抓好華潤萬象城、萬達城市綜合體、山西國際金融中心、汾酒集團總部經濟、中海和綠地集團樓宇經濟等重大服務業項目,向以服務業為主體的第三產業要動力。積極培育消費熱點,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各類服務機構,發展養老、健康、文化等服務業,滿足人民民眾多樣化的服務需求。
培育壯大都市現代農業。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科技創新,產品升級。適應城郊型特點,建設高質量“菜籃子”、“米袋子”、“奶瓶子”基地。利用資源稟賦,發展生態休閒觀光、健康養生等特色農業。抓好寶迪養殖屠宰加工一體化、九牛現代農業循環產業園、康培農業科技示範園等龍頭項目,打造精品化、現代化、高效化新型農業。紮實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積極開展美麗示範鄉村創建活動。繼續推進百企千村產業扶貧開發工程,組織單位定點扶貧、黨員幹部結對幫扶,實施精準扶貧,力爭脫貧1.3萬人。
(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不斷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改革開放是推動發展的制勝法寶。要最大範圍凝聚改革力量,最大能量釋放制度紅利,最大限度激發創造活力。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應”的要求,堅持“改革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改革成果讓人民共享”的理念,從人民利益出發謀劃改革、推進改革,讓人民從改革中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
加大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改革力度。按照中央和省的統一部署,再取消和下放一批審批事項,全部取消非行政許可審批,建立規範行政審批的管理制度。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公布市級政府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切實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市、縣政府對應當放給市場和社會的權力,要徹底放、不截留,對中央和省下放的審批事項,要接得住、管得好,真正做到企業的事情交給企業、市場的事情交給市場、社會的事情交給社會,創造公平競爭、開放創新的環境。
加快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設綜合性政務服務平台。真正落實“一口受理”、實行限時辦理、嚴格規範辦理、堅持透明辦理、推進網上辦理,為企業高效服務,為創業提供便利。大幅減少投資項目前置審批,大幅縮減政府核准投資項目範圍。在城市規劃控制區範圍內,教育、衛生、養老、辦公等公共服務類項目和商品住宅、寫字樓、購物中心等商業開發項目審批,取消土地預審、礦產覆壓、水土流失等前置性條件,大幅簡化審批程式,用政府權力的“減法”、依法辦事的“加法”,換取市場活力的“乘法”。
全方位推進開放。開放是強市之路,以開放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贏得轉型發展的主動、市場競爭的主動。以開放釋放創造力、生產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讓千千萬萬個市場細胞活躍起來,匯聚成發展的巨大動能。下大力氣招商引資,引進聚集一批行業領先、帶動性強的大企業、好項目,引進一批先進技術和高端人才,富集加快發展的資源要素。民營經濟是開放的產物,蘊藏著無窮的創造力,要傾力解決其發展中的體制性障礙、制約性瓶頸、政策性問題,充分釋放企業家的創新精神和能力。小微企業是最大的生力軍、有生力量,要留足市場發展空間,加快中小微企業園區建設,搭建公平競爭舞台,厚植創業創新文化,更好地實現創業發展和自身價值。要適應網際網路時代的“網狀組織”,積極推進“企業平台化、員工創客化、用戶個性化”,以組織構架和市場模式的變革,迎接網際網路時代的挑戰。
(三) 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省城環境質量
城市是我們的精神家園和發展載體。讓出行更方便、環境更宜居、城市更美好、人民更幸福,是永恆的追求和目標。
加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道路是城市的血脈,是城市流動的風景線。道路暢通是現代城市的基本條件。改造南內環、學府街、興華西街,續建南沙河快速路、龍城大街東延等主次幹道,儘快啟動濱河東路南延工程,改造小街小巷30條,完善中環路、建設路、長風街、濱河東西路等快速路重要節點,構建快速高效、級次匹配、路網完整的道路交通體系。加快南客站、太原站東廣場建設,強化功能配套,完善周邊路網,提升服務水平。最佳化線型和空間布局,推進捷運2號線建設。加快建設500千伏龍城供電及送出等電力工程,完善電網輸變體系。建設晉陽32萬噸污水處理廠、4500噸垃圾焚燒電廠、餐廚垃圾、污泥無害化處理等重點項目,完善污水處理和垃圾收運處理體系。
加強城市綜合整治。堅持建管並重,不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城鄉規劃建設水平。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體制,按照屬地管理、依法行政和責權利統一原則,權力下放,重心下移。大力度加快城市靜態交通建設。創建國家“公交都市”,推廣套用新能源公車輛。加強縣城和中心鎮建設,加大市政公用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力度,提升品質,改善環境。加強城鄉統籌,搞好村居環境特別是城邊村的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健全完善城市信息資源,開展地下管線綜合普查,建立高效集成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城市管理數位化、規範化、精細化、常態化水平,建設智慧城市。
強化省城環境質量改善。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認真落實控制燃煤、關停污染企業等改善環境的十大措施,深化“五大工程、五項整治”,二級以上優良天氣力爭達到60%以上,實現環境質量全面好轉的階段性目標。加快大氣污染治理步伐,以集中供熱和清潔能源轉換為手段,多措並舉整治燃煤污染,加快古交興能電廠一二期超低排放改造、三期2×66萬千瓦熱源電廠建設、太古熱源長輸管網建設,確保2016年實現供熱5000萬平方米。加快推進交城晉能熱源長輸管網建設和華能東山燃氣熱電及配套管網建設,力爭實現新增集中供熱面積3000萬平方米,替代既有建築2100萬平方米。實施30個城邊村氣化改造和未改造城中村潔淨煤置換,大幅度減少冬季燃煤總量。關停搬遷主城區污染企業,完成太鋼電廠和二電廠超低排放改造,加快一電廠遷建工程、瑞光熱源電廠建設工程,全方位推進重點企業環境綜合整治。嚴格控制面源污染,嚴格執行施工現場綠色標準,堅決控制揚塵污染,禁絕秸稈垃圾焚燒,從嚴整治露天燒烤,依法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1.15萬輛。全面啟動婁煩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強水污染治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穩定保持100%。
加大生態文明建設力度。完成營造林29.07萬畝。建設東西山綠色生態屏障。新建北山森林防火通道59.4公里,形成東、西、北山完整的森林防火通道體系。開工建設晉陽湖、太山植物園、和平公園等城市公園和汾河南部景觀三期工程,凸現太原“三面環山、一水中分”的山水城市大格局。
(四) 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讓發展成果更多惠及人民民眾
以增進民生福祉為追求,實施一批重大民生項目,全面加快城鄉社會事業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與和諧進步。
全力推動城中村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既是重大民生工程,又是重大發展工程。要加大整村拆除力度,同步實施安置房建設,落實拆遷誰、改變誰、造福誰的惠民目標。要以規劃引領為先導、區級政府為主體、惠民政策為根本、平安拆遷為底線、合作團隊為關鍵、審批效率為保障,牢牢把控社會風險、資金風險和市場風險。同步規劃教育、文化、體育、醫療、社會管理、社區服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同步配套水電氣暖、道路、綠地、停車場、環衛等基礎設施,高度重視歷史文化遺存保護,大力發展、培育和保護特色產業,舉全市之力,堅決打贏城中村改造這場硬仗,變城市的暗點為城市的亮點,實現省會城市的華麗轉身。
堅持把就業作為民生之本。要加強就業指導和創業扶持,認真落實促進就業的各項政策,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做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加大對殘疾人、零就業家庭等困難人員的就業援助力度。全面治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健全勞動監察和爭議處理機制,讓法律成為勞動者的守護神。
推進教育醫療資源標準化、均衡化、優質化發展。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調整和最佳化中國小、幼稚園布局,大力推進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在最佳化調整專業設定基礎上建設職教園區,鼓勵企業和社會發展職業教育。續建52中、64中、財校等9所學校,新建太原五中、成成中學、十二中等11所學校,積極發展公辦、民辦等多元體制幼稚園,努力滿足社會需求。加快推進山西大學東山新校區建設。完善太原大學配套功能,不斷提升教育質量和影響力。加大公立醫院改革力度,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基層流動,規範配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為民眾提供質優價廉的醫療衛生服務。搭建市級健康雲平台,推進市中心醫院、市婦幼保健院、市人民醫院和市公共衛生中心新建工程。加強公共體育設施建設,繼續做好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
進一步健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加快城鄉社會保險一體化發展,堅守民生保障底線。大力度推進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辦好農村飲水安全和危房改造等民生實事。加快棚戶區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開工保障性住房57572套,基本建成42300套。用足用活住房公積金,為改善住房條件和穩定房地產市場加力。推進既有建築節能改造,讓人民民眾增加溫暖過冬的幸福指數。開工建設老年社會福利院、社會(兒童)福利院等民生項目,發展社區和居家養老事業,推動社區便民服務提檔升級。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在現有基礎上分別提高5%、6%。繼續實施“一元菜”惠民政策。推進農村公路完善提質工程。
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安全生產作為最大民生、比泰山還重的責任、任何人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不可逾越的紅線。健全“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責任體系,落實政府安全監管責任,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落實安全生產“一票否決”制,加強對煤礦、燃氣、公共場所、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部門和環節的安全檢查和監管,切實消除事故隱患,堅決杜絕重特大事故,減少一般性事故。加大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力度,確保人民民眾舌尖上的安全。
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全力維護社會穩定,推動政府治理和社會自我調節、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深入開展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及時妥善處置突發性群體事件。繼續保持打黑除惡的高壓態勢,全力推進以“天網”視頻監控為主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健全普法教育機制,繼續深入開展“法律六進”活動。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發揮作用。建立未成年人社會保護制度,為農村留守兒童、婦女、老人提供關愛服務。加強應急隊伍、應急能力建設。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強國防後備力量建設和雙擁工作。
(五)促進文化事業發展,提升歷史文化名城影響力
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是文化的載體。要傳承優秀的歷史文化,創造高雅的現代文化,讓人民民眾享有更多文化發展成果。
加大文化旅遊產業發展力度 。加快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和修復,保護好府城普光寺、文殊寺、關帝廟等歷史遺存,綜合整治天主教堂、純陽宮、崇善寺、清真古寺等國保單位的周邊環境,延續歷史文脈,守護文化尊嚴,留住城市記憶。積極推動鐘樓街步行街保護性改造,融入現代元素,打造傳統與時尚交融、老字號與新業態混合、歷史傳承與商業價值並重的城市新名片,增強市場活力和文化魅力。不斷提升“唐風晉韻·清涼太原”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推進晉祠大景區、太山龍泉寺景區、陽曲青龍古鎮、晉源農耕文化等保護工程,發展太化工業遺址創意文化產業園,形成歷史文化名城的產業支撐,培育新興文化產業的增長點。
鞏固文化體制改革成果。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引領,推動“五城聯創”,全面提升城市兩個文明建設水平。將太原古老厚重的歷史文化與城市核心價值觀緊密結合,以良好的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豐富的文化活動,保障人民民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民眾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打造一批精品力作,講好太原故事,提升文化傳播的影響力。加快市圖書館改擴建工程,力爭年底竣工使用。以承辦全國第二十五屆圖書交易博覽會為契機,組織“書香太原”、“電影下鄉”和“鑼鼓大賽”等系列文化活動,開創文化發展的新局面。
(六)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升為民服務能力
做好今年的各項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講政治、講規矩、守紀律,建設法治政府、廉潔政府、服務型政府,增強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
深化“六權治本”,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裡。堅持依憲施政、依法行政,把政府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讓法治築牢社會共識的基座,以制度管權、管錢、管事。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依法全面履行職責,所有行政行為都要於法有據,任何行政部門都不得法外設權。要強化法治思維,努力形成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環境。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接受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認真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辦理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全面接受人民的監督,充分體現人民的意願。
強化為民宗旨,堅持“三嚴三實”。鞏固學習討論落實活動和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成果,繼續完善並嚴格執行作風建設各項制度,積極開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把講認真、抓落實作為政府工作常態,把強化責任、靠前指揮作為政府工作方法,努力在深化“四風”整治上見實效,在守紀律講規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上見實效,在真抓實幹、推動改革發展穩定上見實效。大力弘揚敢於擔當、積極作為、迎難而上的精神,建設為民務實清廉的公務員隊伍。
深入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牢固樹立“抓黨風廉政建設是本職、不抓是瀆職、抓不好是失職”的理念,全面貫徹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黨委黨組主體責任,自覺履行領導班子成員“一崗雙責”。認真執行中央“八項規定”,持續糾正“四風”突出問題,嚴厲懲處頂風違紀現象,堅決整治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始終保持懲治腐敗的高壓態勢,對腐敗分子零容忍、嚴查處,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機制。要加強理論學習和黨性修養,是非明於學習、境界升於自省、名節源於修養、腐敗止於正氣,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堤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