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報告指出,2011年我國經濟繼續朝著巨觀調控預期方向發展,結構調整有序推進;國內需求平穩增長,外部需求相對穩定;財政收入增長迅速,用於民生和“三農”的財政支出力度加大;物價指數前升後降,通貨膨脹壓力有所緩解;房地產調控繼續加強,房地產價格逐步回落;貨幣信貸增速回歸常態,人民幣匯率穩中有升。金融市場在改革創新中穩步發展,繼續保持健康平穩的運行態勢,充分發揮最佳化資源配置、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政府、企業和住戶部門財務狀況總體良好。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有力促進了金融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金融體系的穩健運行。政府、 企業、 住戶的財務分析表明, 政府部門財務狀況良好, 債務水平安全可控, 一些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隱患仍需關注。 企業部門利潤繼續增長, 償債能力穩中略降, 流動性趨緊, 企業原材料成本壓力減弱, 國內外訂單需求呈下降趨勢。 住戶部門的金融資產繼續增長, 但多元化程度有待提高, 整體債務水平較低, 償債能力較強。
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 支付、 清算和結算體系運行安全穩定, 監管體制逐步完善, 非現金支付工具廣泛套用, 中央債券結算和集中清算業務快速增長。 金融業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不斷推出, 金融法律基礎進一步夯實。 會計準則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不斷推進, 會計準則體系進一步完善。 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 徵信系統作用日益顯著, 信用環境持續改善。 反洗錢工作深入推進, 監管水平不斷提高, 調查有效性進一步提升, 國際合作繼續深化。 下一階段, 應進一步加強支付、 清算和結算體系的監管, 完善金融法律法規, 推進會計準則的國際趨同與等效, 改善社會信用環境, 最佳化反洗錢監管。
巨觀審慎管理進一步強化。 國際組織繼續加強巨觀審慎國際標準和準則的研究制定, 主要國家的金融監管改革持續推進, 進一步強化了巨觀審慎職能。2011 年, 我國在加強巨觀審慎管理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 不斷加強和改進金融統計和風險監測評估, 完善以差別準備金動態調整為著力點的逆周期巨觀調控機制, 研究加強系統重要性金融機構監管, 積極構建危機管理和風險處置框架。 下一階段, 應在借鑑國際金融危機教訓和國際有效做法的基礎上, 結合國情, 進一步健全巨觀審慎政策框架, 建立巨觀審慎管理和微觀審慎監管協調配合、 互為補充的體制機制, 提高系統性風險防範能力, 提升金融支持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
詳細解釋
銀行業
銀行業認真貫徹巨觀調控政策, 保持合理的信貸投放, 整體運行穩健。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 資產負債規模持續擴大, 對 “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進一步加強, 資產質量不斷提高, 穩健性標準和監管水平進一步提升。 但受經營環境和結構調整等因素影響, 不良貸款反彈和資本補充壓力加大, 重點領域風險管控仍需加強, 部分機構流動性管理有待加強。 下一階段, 要落實好穩健的貨幣政策, 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 繼續深化改革, 穩步推進金融創新, 完善銀行業監管框架, 著力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潛在風險, 密切關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機構風險, 全面提升銀行業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證券期貨業
證券期貨業繼續保持健康發展, 機構數量和資產規模持續增加。 業務創新積極推進, 證券公司融資融券交易量穩步增長, 期貨公司投資諮詢業務順利推出。 證券期貨業合規監管不斷強化, 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 但證券公司業務結構單一、 期貨公司綜合實力較弱及私募股權基金的潛在風險問題值得關注。 下一階段, 要著力培育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的核心競爭力, 加大業務創新, 加強行業誠信建設, 穩步推進對外開放, 提高服務實體經濟的水平。保險業
保險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 資產規模持續擴大, 機構體系不斷完善,保費收入增長, 服務領域拓寬, 改革創新繼續推進, 監管體系不斷完善, 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但保險業資金運用收益率降低, 償付能力總體下降, 部分公司資本補充壓力加大。 下一階段, 要加快轉變行業發展方式, 最佳化業務結構, 加大創新力度, 完善保險監管, 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 同時, 要積極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 推動行業平穩較快發展, 更好地服務於社會和實體經濟。金融市場在改革創新中穩步發展, 繼續保持了健康平穩的運行態勢, 發揮了最佳化資源配置、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貨幣市場交易活躍, 利率波動幅度較大。 債券市場交易量穩定, 債券指數總體上行, 投資主體不斷擴大。股票市場估值處於歷史較低水平。 商品期貨市場交易量大幅下滑, 金融期貨市場穩步增長。 票據市場總體平穩, 外匯市場交易活躍, 黃金市場交易規模顯著增加。 下一階段, 要積極推動債券市場健康發展, 繼續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 穩步推進退市制度改革, 完善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 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 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分析
基於對2011年我國銀行、證券期貨和保險業的分行業評估,報告指出,銀行業各項改革穩步推進,資產負債規模持續擴大,對“三農”和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進一步加強,資產質量整體提升,資本充足水平基本穩定,存款增長放緩,流動性壓力上升。銀行業壓力測試結果表明,以17家商業銀行為代表的銀行體系應對巨觀經濟衝擊的能力較強,在壓力情景下,總體仍能保持運行穩健,部分領域風險值得關注。證券期貨業健康發展,機構數量和資產規模持續增加,業務創新穩步推進,合規監管不斷強化,抗風險能力有所增強。保險業總體保持平穩發展態勢,資產規模持續擴大,機構體系不斷完善,保費收入增長,服務領域拓寬,改革創新繼續推進,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報告認為,2012年是“十二五”時期承前啟後的重要一年,我國經濟與社會發展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同時也面臨國際國內諸多挑戰。為此,需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合理的社會融資規模,加大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積極推動市場制度建設,完善資源配置的市場機制,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形成機制等重點領域改革,為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穩步推進金融創新,完善監管框架,著力防範和化解重點領域潛在風險,密切關注具有金融功能的非金融機構風險,全面提升金融業綜合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健全逆周期的金融巨觀審慎管理制度框架,豐富和完善政策工具和手段,提高系統性金融風險防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