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

加快國際汽車產業園建設,全力推進新赤公路、工業大道、紅棉立交、平步大橋等重點路橋建設,完善花都港建設。 堅持都市型農業的發展方向,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 以“管理、服務、自治、文化、環境”為重點,全面加強社區建設。

花都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檔案(12)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1年11月8日在廣州市花都區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上
區長 林中堅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和主要體會
過去五年是花都經濟社會全面進步的五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本屆政府團結帶領全區人民,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區第十二次黨代會以來的各項決策部署,緊緊圍繞“打造經濟強區、建設田園城市、構建和諧花都”的目標,攻堅克難,奮勇前進,圓滿完成區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繼續保持良好態勢。
(一)經濟發展又好又快,綜合實力顯著增強。主要經濟指標保持翻一番甚至兩番的高速增長態勢。地區生產總值翻一番,從2005年的303.16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660.23億元,年均增長13.9%,在全市排序由“十五”期末的第9名上升到第7名。工業總產值翻一番,從721.02億元提高到1577.60億元,年均增長17.5%,增速連續三年在全市十區中排名第一,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778.80億元,占工業總產值的49.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翻兩番,從11.97億元增長到49.16億元,年均增長32.3%,增速連續五年在全市十區中名列前三,總量在全市由第7名上升到第3名。稅收總額(含海關代徵稅)翻兩番,達222.47億元,年均增長37.8%。人民幣存款餘額達910.58億元,年均增長25.3%。農業總產值達43.97億元,是“十五”期末的1.33倍。三次產業結構漸趨最佳化,從“十五”期末的6.3:65.3:28.4調整為3.9:64.8:31.3。五年共引進外資項目240個,其中“世界500強”項目6個。今年1-9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536.91億元,工業總產值1310.65億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40.8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0.8%、13.4%和26.0%。
(二)主導產業做大做強,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汽車產業迅猛發展。花都汽車產業基地被工信部評為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汽車整車產量從2005年的16.48萬輛增長到2010年的67.38萬輛,產值由335.41億元提高到1034.19億元,分別是“十五”期末的4倍、3.6倍。今年1-9月,完成汽車產值913.73億元,同比增長12.6% ;其中東風日產產銷汽車58.38萬輛、58.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8.8 %、17.6%,銷量位居全國轎車生產企業前四強。東風日產第二工廠將於今年12月份正式建成投產,96萬台發動機產能擴建項目啟動建設,汽車產業基地聚集了130多家零部件企業。空港經濟提速發展。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正式運營,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啟動二期建設,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並大力推進一期圍網建設,新科宇航廣州飛機維修項目成功落戶。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皮革皮具產業集群進入“中國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國家首個皮革皮具博士後工作站落戶花都,“中國皮具之都”影響力不斷擴大。新興產業集聚壯大。以和諧型大功率機車修造基地為依託的機車產業起步良好,新造機車廠房已竣工,即將投入使用。聲光電產業蓬勃壯大,榮獲“中國音響之都”稱號,電子音響產業產值約占全省一半,全國年產值超2億元的8個著名音響品牌中,我區有5個;鴻利光電成為全市第一家上市的光電企業;英格風電、雅江光電、擎天實業、紅鷹能源等新能源及節能環保企業茁壯成長。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廣州空港物流園區、廣州國際品牌總部經濟產業基地成為省首批授牌的現代服務業集聚區,九龍湖度假區、石頭記礦物園被評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丫髻山休閒度假區、王子山森林公園等一批大型旅遊商貿項目成功落戶並順利推進。廣州花之都市場投入使用,成功舉辦第九屆粵港澳台盆景藝術博覽會。自主創新能力有效提升。有150家以上民營及高新技術企業與國內知名大學、科研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擁有4個國家級博士後工作站和2個博士後流動站科研基地,中國馳名商標7個、廣東省著名商標22個,中國名牌產品1件、省名牌產品20件,其它各類名牌產品超過100件。榮獲“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稱號,是全市唯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確認為首批實施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的區縣。
(三)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城鄉建設成效顯著。順利完成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鄉建設用地布局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修編和調整,全面完成中心鎮和村莊規劃編制。建成區面積有序擴展,從2005年的74.04平方公里發展到目前的109.31平方公里。交通、電力等基礎設施逐步完善,捷運九號線全面開工,武廣高鐵成功通車,廣清、廣樂、肇花高速路工程積極推進,新都大橋、雲山大橋、東風大橋建成通車,三東大道東、紫薇路、曙光路、松園路、龍珠路、花城北路等重要路段先後打通。已開通96條省內、省際汽車客運線路,188條行政村實現了公交服務全覆蓋。從2007年起,每兩年投入3000萬元用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投入2億多元對舊城社區及城中村的基礎設施進行全面升級改造。積極開展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治理。投入23.65億元治水,城鎮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達80%,獲廣州市治水金獎。全面關閉63家污染及超標排放的落後企業,完成市下達的減排任務。優質高效完成63.2公里綠道建設,全區森林覆蓋率達到36.2%,成功創建為“省林業生態區”。山區名鎮建設初見成效,30個項目全面啟動,其中5個已完工,9個將於年底竣工。深入開展“創衛”、“創模”、“創文”活動,切實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城鄉“六亂”①得到有效控制,拆除違法建設面積125.03萬平方米,榮獲“全國衛生城市”和“廣州市文明城區”稱號。
(四)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諧花都深入推進。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2005年的14264元、6614元提高到25734元、11535元,年均增長12.5%、11.8%。教育事業邁上新台階,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通過廣州市終期督導驗收,公辦教職工工資待遇實現“兩相當”②,黃岡中學廣州學校建成開學,全面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入學,農村貧困學生免費入讀普通高中和職業中專,實行貧困生考上大學首年入學補助制度,組織“關心教育 情系花都”教育捐款活動,炭步鎮、雅瑤鎮率先通過教育強鎮複評,榮獲“廣東省教育強區”稱號。文體事業蓬勃發展,榮獲“省文化先進區”、“中國盤古王文化之鄉”稱號。區、鎮(街)、村三級文化網點建設進一步完善,228個行政村(社)文化室、223家農村(社區)書屋實現全覆蓋,廣場文化、公園文化、社區文化、文化歡樂節、合唱節、鎮街文化活動周等文化活動品牌逐步形成,完成全國第三輪文物普查,灰塑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朗頭村等5條村被評為“廣東省古村落”。新檔案館大樓即將竣工。順利完成第16屆亞運會在我區的賽事組織工作, 區籍運動員楊伊琳獲北京奧運金牌,區體校獲“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稱號。醫療衛生實現新突破,在全省率先推行農村衛生站免費為農民治病模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99.9%,廣州中西醫結合醫院被評為三級甲等醫院和省中醫名院,完成省市下達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任務,通過“全國社區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驗收。就業和社會保障成績喜人,累計轉移農村勞動力就業4.4萬多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穩定在3%以內。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保參保人數分別達15.5萬人、14.1萬人。獅嶺敬老院獲“全國模範敬老院”稱號。住房保障有新亮點,妥善解決1191戶困難農戶住房、872戶歸難華僑危房改造、4600多戶歷史遺留的房產證辦理問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加強和創新社會服務管理,刑事案件逐年下降,市民對治安工作的滿意度連續多年位居全市前列,新華街駿威社區獲“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社區”稱號。花東鎮調解委員會獲“全國模範調解委員會”稱號。城市建設管理區長專線共受理各類投訴案件56155宗,辦結率98.8%。全區未發生重特大安全事故,2010年市安全生產責任制考核取得並列第一的好成績,食品藥品安全總體形勢穩定並持續向好。連續18年無重大軍(警)民糾紛,四次榮獲省雙擁模範城、七次榮獲市雙擁標兵區榮譽稱號,被評為“全國軍隊轉業幹部安置工作先進單位”。成功創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扶貧開發“雙到”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五)政府建設不斷加強,服務水平明顯提升。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定期向區人大、政協報告、通報工作,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781件,辦復率達100%。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區政府工作部門精簡為24個。加快推進依法治區,政務環境不斷最佳化。被評為“廣東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區”。區政府網站在全國區縣政府網站評比中連續3年位於前列。口岸通關時效在廣州海關19個隸屬關區中名列前茅。完善政府採購、工程招投標管理,加強出國招商考察和公務用車購買的審批管理,幹部廉政勤政意識明顯增強,政府公信力不斷提升。此外,民族宗教、對台、外事、統計、審計、武裝、人防、法制、檔案、保密、地方志、人事編制、工會、青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氣象、地震等各項事業都取得長足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在歷屆區委區政府打下的堅實基礎上,我們開創了建區以來又好又快發展的新局面。這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花都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尤為寶貴。五年的發展實踐,我們有著深切的體會:
第一,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堅持好字優先、又好又快的理念。我們始終堅持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準確把握花都仍處於工業化初級階段的歷史特點,既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放鬆、“工業第一”不動搖,又發揮良好的地理區位優勢、交通樞紐優勢、生態環境優勢,堅持“以二促三”、“扶一進三”③,著力推動產業結構從以製造業為主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傳統優勢產業、新興產業融合發展轉變,向產業鏈“微笑曲線”的兩端提升。我們較好地處理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發展速度與資源節約、三次產業與城市發展等關係,在推動經濟加快發展的同時,又注重改善城市環境,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我們深切感受到,只有堅持又好又快,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自主創新為動力、以污染治理和環境保護為抓手,才能走出加快發展方式轉變的科學發展之路。
第二,做好政府工作,必須不斷增強駕馭全局、搶抓先機的能力。我們敏銳把握國家鼓勵汽車消費的利好政策,金融危機下世界新一輪產業轉移,後金融危機時代國家鼓勵擴內需、穩外貿、保增長的巨觀政策,以及2010年廣州舉辦亞運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機遇,集中力量辦成了若干件謀長遠、打基礎的大事:成功引進了東風日產第二工廠、和諧型大功率機車修造基地等一批事關產業發展後勁的大項目;集中資金和力量完成治水任務、新建東風體育館和馬鞍山公園等,促進城市功能不斷完善,在加速工業化進程中實現了城市化的同步發展。我們深切感受到,越是在形勢複雜和發展困難的時候,越要增強察大勢、搶先機的本領,在形勢變化中捕捉機遇,在政策調整中搶占先機,將我們的事業紮實推向前進。
第三,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大力發揚開拓創新、攻堅克難的作風。我們認真落實區委確立的重大戰略決策和工作部署,面對土地、資金、人才、能源等要素制約,千方百計開展招商引資,全力以赴推動大項目建設,積極主動爭取用地指標,多措並舉幫扶企業上市,暢通人才引進“綠色通道”,贏得了經濟快速發展的大好局面。特別是確保東風日產第二工廠成功落地、爭取省市提前啟動捷運九號線建設、全面完成市下達的治水任務等重點工作,我們克服種種困難,終於成功達到預期目標。我們深切感受到,只有直面矛盾,敢於擔當,才能打開局面;只有不畏困難,勇往直前,才能實現超越。
第四,做好政府工作,必須始終牢記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宗旨。我們把實現人民民眾的幸福安康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大財政投入,讓發展成果切實惠及全民。五年來,區財政共投入116.99億元用於改善民生和發展公共事業,年均增長31.7%,民生投入占一般預算支出比重從2005年的56.6%增加至2010年的70.1%。過去的兩年,我們向全區人民承諾辦好十件惠民實事,並按時間節點完成了既定任務,其中免費為農民治病、提高基本農田保護補助金、盤活直管公房和土地資源建設廉租公寓等做法在全市開創了先例,贏得廣大市民的讚譽。我們深切感受到,只有堅持把為民謀利作為政府工作的根本,才能凝民心、聚民智,從而形成強大的發展合力。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成績背後的隱憂、發展之中的差距、前進路上的挑戰:一是土地、環境、能源等要素制約加劇,經濟成長粗放的狀況尚未完全改變,現代服務業發展速度和質量亟需提高,轉變發展方式任重道遠。二是城市化滯後於工業化,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不完善,城鄉一體化任務繁重。三是社會服務管理水平還不適應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因征地拆遷、環境污染以及不同群體利益訴求等引發的矛盾和問題增多。四是政府自身建設需進一步加強,服務意識、服務水平、行政效能需進一步提高。對這些問題,我們將採取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主要任務和工作構想
新一屆政府任期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我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全面統籌城鄉發展的關鍵時期。當前,珠三角一體化深入推進,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步伐不斷加快,我區一大批省市重點項目的陸續上馬、建設、投產,為花都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但與此同時,國內外經濟環境仍然十分複雜,區域間競爭日趨激烈,趕超比拼、爭當先進的勢頭越來越明顯。我區既面臨著加快發展、做大總量、增強實力的緊迫任務,又肩負著加快轉型、統籌城鄉、改善民生的光榮使命。因此,我們必須進一步強化憂患意識、危機意識、服務意識,創新發展模式,提高發展質量,更加奮發有為地開創我區科學發展新局面。
根據區第十三次黨代會提出的奮鬥目標和區“十二五”規劃,今後五年花都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任務和總體目標是: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10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工業總產值達30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3%以上;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超過8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0%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導,以時尚產業④為特色,以園區化、高端化、低碳化為特徵的現代產業體系構建完善,全區綜合經濟實力、自主創新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達到全市中等偏上水平;宜居花園城市建設邁出堅實步伐,以“花”為主題的綠化美化工程全面推進,“山、水、林、田、花”融為一體、協調發展的生態環境實現質的飛躍;城鄉統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城鄉基礎設施覆蓋面進一步擴大,公共服務體系更加均衡完善,社會服務管理實現重大跨越;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幸福感顯著增強,把我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環境優美、城鄉一體、人民幸福的現代花園城市,努力打造全市“轉型升級新平台、統籌城鄉發展示範區、創新城鄉社會管理服務先行區”。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全面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按照區第十三次黨代會的部署,緊緊圍繞今後五年的主要任務和發展目標,突出抓好經濟結構最佳化,突出抓好發展方式轉變,突出抓好城鄉統籌發展,突出抓好民生福祉改善,突出抓好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完成區“十二五”規劃,推動“經濟強區、花園城市、幸福花都”建設邁向新階段。
按照上述目標和要求,未來五年我們要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好經濟結構最佳化,促進主導產業升級。確立“3+2”主導產業結構,即:先進制造業、時尚產業、商貿物流業三大重點產業和聲光電、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兩大新興產業,加快建設一批生產力骨幹項目,推動戰略性主導產業實現重大突破。
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的競爭力。按照區委“先進制造業功能區”的理念,高起點建設以汽車產業為核心的215平方公里先進制造業基地,推動汽車、飛機維修、機車等先進制造業高端、集聚發展。全力支持東風日產發動機產能擴建項目順利建成投產,積極籌備東風日產第三工廠建設。積極吸納日產電動汽車以及同東風日產整車相配套的汽車主體零部件、國內外高端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進駐,提升汽車產業整體協作配套水平。加快汽車產業基地申報省級開發區工作。以廣州飛機維修工程有限公司、新科宇航飛機維修項目為帶動,大力引進飛機維修、零部件製造、機載設備製造、航空電子設備及關聯配套企業集群發展。以和諧型大功率機車修造基地為依託,高標準建設機車配套產業園區,吸納機車維修和製造相關的零部件、機車電子、研發試驗、配套服務等企業集聚發展。
全面提升時尚產業的創新力。以發展時尚產業為方向,通過技術改造、研發創意、品牌提升、產業鏈整合,推動皮革皮具、金銀珠寶、紡織服裝、電子電器等產業從一般加工向高附加值的研發、行銷轉變,發展方式從資源消耗為主向創新驅動轉變,產業組織形態從傳統小規模集聚為主向現代產業集群和總部經濟轉變。鼓勵發展品牌經濟,切實做好廣州國際品牌總部經濟產業基地建設,定期舉辦時尚產品的新品發布、舞台展示、研討培訓等活動,集中力量扶持5至10個時尚品牌做大做強、走向世界,實現時尚產業從集市到集群、從數量到質量、從製造到創造、從貼牌到品牌、從實力到魅力的跨越式轉變,將花都打造成為時尚之城。
全面提升商貿物流業的影響力。圍繞區委構建“現代商貿服務業功能區”、“臨空產業功能區”的部署,用抓汽車的勁頭抓現代服務業的發展,確保“十二五”期末三產對經濟的貢獻率達35%。以空港商務區、廣州北站商貿區、廣花商貿集聚區、廣州國際名店城為重點,不斷完善現代商業中心、專業市場、批發交易市場建設,大力發展高端連鎖經營、電子商務、酒店、會展、文化娛樂等現代商貿和服務業新業態,高質量適度發展房地產業。以空港綜合保稅區、聯邦快遞亞太轉運中心等為載體,著力發展現代物流業,積極發展第三與第四方物流,千方百計引進物流企業總部在我區註冊,打造區域物流品牌。著力加強中山大學國光電子與通信研究院二期建設,全力打造以物聯網等相關技術與產品為核心的現代物流產業集群。加快汽車後市場建設,發展汽車二手車市場、汽車金融、汽車展示、汽車檢測與維修、汽車回收、汽車租賃和汽車文化等,促進與我區優勢工業相協調的生產性服務業快速發展。
全面提升新興產業的集聚力。以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為取向,立足我區產業特色和現實基礎,加快培育發展聲光電、新能源與節能環保兩大新興產業集群。一方面,著力引進LED外延、晶片、封裝等企業,引導和幫扶本地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大力投入自主研發,不斷完善“外延-晶片-封裝-套用”的垂直一體化產業鏈,加快形成一批特色鮮明、體系完整、環境友好、品牌響亮、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LED半導體照明產業集群。全力承接國際音響產業轉移,打造專業音響、家庭音響、多媒體音響等品牌系列,建設音響博物館、影音文化廣場、音響一條街等,積極培育新的產業亮點。另一方面,建立新能源創新體系,在純電動車、太陽能、風能、鋰離子電池和節能減排、循環經濟方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實現自主技術產業化發展。加快推進電動車項目,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新高地。
(二)抓好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發展平台建設。以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為突破口,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全力破解要素制約,積極推動發展方式由粗放型外延擴展向集約型內生增長轉變,打造廣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平台。
狠抓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重點抓好“一帶四園”的建設。“一帶”是圍繞區委“生態休閒旅遊業功能區”的理念,依託北部山水生態資源優勢,通過由生態旅遊區、景觀林帶、綠道等構成的花軸將重點景區(點)串聯起來,融合人文歷史、生態環境、時尚文化等元素,打造以花為主題的生態休閒旅遊帶。加快炭步、赤坭農田保護區綜合開發利用工作,大力推動丫髻山休閒度假區、王子山森林公園、九龍湖空港國際都會、磨刀坑康體休閒度假區等重點旅遊項目建設。加快洪秀全故居、炭步鎮古村落等的深層次保護和開發,將其打造為展現地域文化魅力的歷史文化旅遊品牌。力爭到2015年全區新增1個5A級景點、2個4A級景點。“四園”是:按照“新產業、新城區”的概念,將汽車產業基地打造成新能源汽車產業與傳統汽車產業並進,汽車零部件與整車製造同步,汽車工業和汽車服務業融合,生態環境與公共服務兼優的“國際汽車產業園”;依託獅嶺皮革皮具城,加快建設國家皮革製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獅嶺國際商業結算中心、獅嶺國際皮革電子交易中心等重點產業平台,打造產業高度集聚、國內外品牌薈萃,集總部經濟、創意產業、設計研發、人才培訓、質量檢測、電子商務、會展經濟、國際採購、金融服務於一體的“獅嶺皮革皮具產業園”;加快建立花都國際電子音響技術交流合作平台,打造集教學、研發、孵化、製造、檢測、展示、銷售為一體的“中國音響之都科技產業園”;全力推進廣州珠寶交易中心、珠寶一條街和雲峰翡翠博物館建設,打造集珠寶生產加工、交易展示、文化創意、休閒旅遊等於一體的“珠寶文化創意產業園”。
大力強化自主創新。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積極引導企業建立高水平研發機構,支持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中心,加快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重大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充分利用海豚俱樂部、博士後工作站等平台,以更優惠的政策,大力培養和引進企業家人才、社會管理服務人才、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強專利保護,推進成果轉化及產業化。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上市。“十二五”期間,要積極實施中小企業上市梯度培育工程,爭取有2至3家以上企業成功上市。
加快淘汰落後產能。深入推進“雙轉移”⑤工作。堅決執行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環評制度,設立嚴格的準入門檻,禁止“兩高一低”⑥產業、項目進入;建立全區產業發展引導機制,對不符合現有區域發展規劃的產業和項目,要加快調整、轉移和退出步伐,騰出空間和資源保障好重點產業、重點企業的發展。堅決落實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目標責任制,鼓勵企業積極開發套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逐步提高資源綜合和循環利用率。對企業實施的節能技改項目給予大力支持,運用市場手段促進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的推廣套用。
繼續強化招商引資。完善對外交流平台,最佳化進出口產品結構,全面提高外向經濟發展水平。制定科學的招商績效評價體系,更加注重對引進項目的產業前景、技術含量、投產效益、投資密度、實繳資本、環境影響等指標的考核。瞄準美國、日本、法國、丹麥等重點地區,抓住汽車製造、商貿物流、聲光電、高端裝備等重點行業,針對大型央企、世界500強等重點對象,以項目的招商引資促進產業高水平集聚發展。最佳化區域融資環境,積極探索採取企業債券、信託產品等多種融資方式籌措建設資金。
(三)抓好城鄉統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全面適應我區城鄉並存地區向城市化轉變的新形勢、新要求,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爭當全市統籌城鄉發展的示範區。
狠抓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一是加強以重大交通樞紐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精心打造京廣鐵路、武廣高鐵、廣清城際、廣佛城際、捷運九號線等交匯融合的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形成“空鐵聯動、立體快捷”的廣州北部大交通系統。二是加強以產業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143平方公里空港經濟區建設,積極推動包括新106國道、雅瑤東路、清塘路、迎賓大道東延線,機場高速北延線東湖(北端)、金谷、九龍湖出入口等在內的空港經濟區綜合交通系統建設。加快國際汽車產業園建設,全力推進新赤公路、工業大道、紅棉立交、平步大橋等重點路橋建設,完善花都港建設。三是加強以民生為導向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鎮與鎮之間、自然村之間的道路建設,不斷完善公交、供電、供水、供氣等公用服務設施配套。繼續推進水環境治理,加強飲用水源地的保護,積極引進西江水源,推動我區供水納入全市供水系統統管;基本解決“水浸街”、“水浸村”問題。推進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加強城鄉自然災害應急預警系統建設,提高防災減災能力。
建設現代花園城市。大力打造“一軸兩圈三網多園”的宜居花園城市。一是“一軸”。按照打造廣州北部新城的定位,大力推動區城市中軸線和花軸有機融合,加快中軸線核心區建設,構建集商業、居住、文娛、休閒等功能為一體的“城市綜合體”,使城區向一南一北拓展。北面的石崗村及周邊地區要積極爭取市在政策、資金、用地指標等方面的支持,加快規劃設計、土地整理和城中村改造;南面的新街河流域要加快完成規劃設計和土地儲備工作,確保明年初新街河公園開工建設,並按照“自然、生態、休閒、文化”的特色,打造成花都的城市名片。二是“兩圈”。儘快啟動空港商務區建設,積極打造迎賓大道空港商務圈;認真做好廣州北站商業中心區規劃,全力爭取市的支持,重點建設集商業、辦公、酒店、餐飲、娛樂、時尚、文化創意等於一體的北站商圈。三是“三網”。打造以王子山、丫髻嶺等為節點的山體景觀花網,以新街河公園、天馬河綠道景觀帶等為主體的濱江河水景花網,以迎賓大道、山前旅遊大道等為主線的路景花網。大力開展“五邊”造綠工程,使水邊、山邊、路邊、田邊、村邊處處樹常青、花常開。四是“多園”。發動社會各界,精心打造以“花”為主題的園區,如花之都市場、香草世界、寶桑園、生態園、雕塑園等,把公園、校園、田園、果園、林園、家園等整合建成星羅棋布的花園,從點、線、面推進“青山、碧水、藍天、綠地、花之都”的花園城市建設。
突出抓好新農村建設。堅持“修路、種樹、治亂、建園、管房”,大力整治和改善農村環境衛生。統籌配置好新農村建設資金,引入競爭機制,由各鎮、村參與競標,把建設資金向積極主動並能做出特色、做出成效的村傾斜。進一步完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改造農村流通網路,抓好“農超對接”平價商店建設。用兩年時間完成農村路燈建設。大力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助農增收。大力推動扶貧“雙到”和梯面山區鎮扶貧開發與名鎮建設,確保“一年出成效、兩年實現目標”。加快朗頭村的名村打造,促進農業和鄉村旅遊融合發展。堅持都市型農業的發展方向,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現代化。
大力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堅持盤活存量、提高增量,加快項目建設進度,大力處理閒置用地,探索將新華街、獅嶺鎮等中心城區的閒置用地、低效舊廠房用地、“空心村”⑦土地、不符合產業規劃的工業用地,通過“三舊”改造⑧、“退二進三”⑨加以清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強力推進城中村改造,重點抓好三東村、石崗村、田美村、蓮塘村、象山村舊村改造工作,年內力爭完成1-2條舊村改造方案上報市審批。搶抓“三舊”改造完善歷史用地手續政策契機,充分利用今、明兩年時間,集中精力做好汽車城、珠寶城、歐洲工業園等重點產業園區用地徵收手續完善工作及工業儲備用地的招拍掛工作,做好集體建設用地手續統籌完善工作,務必在政策有效期內取得重大突破。大力推進農村留用地的落地和開發建設。加大廣州北站、城市中軸線、新街河沿岸、新赤公路沿線等重點區域的土地儲備和出讓力度,統籌好進度,分階段推進。
切實加強城鄉建管水平。維護規劃嚴肅性,以規劃引領城市、產業的發展。依法拆除違法建設和違章建築,為城市騰出公共空間,為農村保留發展餘地。嚴格控制違章建築和違法用地,嚴格規範農民建房、農村宅基地管理,建立健全違法用地、違法建設長效監管機制和問責制。推廣農民公寓建設模式,解決農民住房難問題。加強和改善城市管理,努力實現城市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數位化、長效化。切實加強再生資源網路建設,實施垃圾分類處理和垃圾減量化、資源化,加快推進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建設,實現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
(四)抓好民生福祉改善,促進幸福指數提升。堅持民生優先、共建共享,著力提高市民收入,加快發展社會事業,積極營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不斷提高人民民眾的幸福指數。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健全城鄉一體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完善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體系,5年內新增就業崗位30萬個以上。繼續穩定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到2015年,城鎮戶籍從業人員養老保險參保率超過95%,農村農民(35周歲以上)養老保險參保率達100%,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98%。實施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計畫。全力完成市下達的住房保障任務。建立健全養老服務體系,鼓勵、扶持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加快推進區敬老院、新華居家養老示範中心、兒童福利院、區殘疾人“五個一”工程⑩建設,切實加強對弱勢群體的救助力度。大力發展慈善事業,積極推進區殯儀館、公益性骨灰安放設施建設。
加快發展社會事業。不斷加大民生事業的投入。加快科普示範基地建設。加快教育“兩項工程”建設,完成校舍安全工程,實現公辦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100%覆蓋;加快秀全中學新校區、耀華國際學校、黃岡中學廣州學校二期建設;實施12年免費義務教育,進一步做好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工作;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園區建設;設立學前教育和民辦教育專項經費,加快推進各鎮(街)中心幼稚園建設;積極推進花山、花東、獅嶺、赤坭、梯面等五鎮通過教育強鎮複評;確保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建立健全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基層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衛生站免費為農民治病工作;推動區人民醫院創建三級甲等醫院,積極推進區中西醫結合醫院新住院大樓建設,創建全國重點中西醫結合醫院;積極引進高端醫療機構在花都建設。大力推進文化體制改革,抓住全國文化先進區創建契機,依託廣州民俗博物館、洪秀全故居紀念館、城(鎮)區雕塑工程等文化載體,精心塑造彰顯花都特色的城市文化標誌;積極推進城市文化資源向農村延伸,實現城(鎮)區“十分鐘文化圈”、農村“十里文化圈”?全覆蓋;充分依託古村落、灰塑等歷史文化遺產和特色資源,積極打造文化品牌;鞏固發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成果,推動創建工作常態開展;加大文明鎮(街)、村(社區)、家庭、單位創建力度,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身體素質。進一步提升市民環保意識,加強環境保護。加強人口和計生工作,推進人口計生長期均衡發展。
強化社會服務和管理。全力構建區、鎮(街)、村(社區)三級政府服務網路。積極推進鎮(街)家庭(社區)綜合服務中心建設,加快構建集管理、服務、執法於一體的社會服務管理體制。以“管理、服務、自治、文化、環境”為重點,全面加強社區建設。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服務,加快社會工作人才隊伍建設。以獅嶺鎮為重點,全面加強和創新鎮、村社會服務管理,參照“四中心一隊伍”?的架構,搭建鎮級公共管理服務平台,為民眾特別是外來務工人員的生產、生活提供便捷、高效服務。積極推動事權下放,把社會服務管理的覆蓋面延伸至村,更有效地破解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性障礙。試點推進“村改居”工作,引導農村居民向現代社區居民轉變。
全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紮實做好矛盾排查調處工作,加快解決機場噪音區搬遷、征地拆遷等民眾反映突出的問題,切實防止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發生。加快構建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配合的“大調解”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努力將刑事案件總量和“兩搶”、“兩盜”壓減在最低水平。全面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設立統一管理指揮平台,逐步完善城鄉智慧型化監控網路,提高防控水平。強化安全生產監督管理,認真落實政府和企業的主體責任,嚴密防範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高度重視公共安全突發事件,建立健全社會風險預警、突發事件應急和社會動員機制,不斷提高處置公共安全突發事件的能力。
(五)抓好政府自身建設,促進執政能力提升。不斷提升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切實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為人民民眾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務。
著力建設服務政府。繼續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強化服務企業、服務民眾的意識,堅持深入基層,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加快政務中心建設,完善“一門受理、統籌協調、規範審批、限時辦結”的運作方式,進一步簡化辦事程式、提高服務質量。完善信息公開制度,積極推進信息化辦公。進一步做好民族宗教、對台、外事、僑務、統計、審計、物價、食品藥品監管、對口援助新疆疏附縣、武裝、人防、法制、科普、檔案、保密、地方志、人事編制、工會、青年、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氣象、地震等工作。
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堅持重大事項向區委請示、向人大報告、與政協協商,建立重大工程項目建設和重大政策制定的評估機制。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監督、政協民主監督,高度重視媒體和社會公眾輿論監督。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建議。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堅決糾正推諉扯皮等突出問題,嚴肅查處行政不作為和亂作為的違紀違規案件,提高依法辦事能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