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巴厘島對話

Remarks當代藝術的實踐Con ation Production

內容介紹

“巴厘島對話”是由余德耀基金會組織的學術討論項目,每年邀請不同的藝術家、收藏家、策展人和學者參與對話,最後形成反映當年當代藝術狀況的對話集。作為思想的生產方式之一,該項目希望通過“對話”的方式推動中國當代藝術的發展,在藝術史上形成一定的影響力。正如參與者在對話中反覆引述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他們相信這種對話的力量,不僅是為自己的思維打開新視窗,也是為當代藝術的突破尋求未來。
本書為2011年的“巴厘島對話”合集,由巫鴻主編,中英文對照,並附有部分藝術家和藝術作品的圖片。對話參與者包括黃專、隋建國、余德耀、鄭勝天、劉鼎、烏利·希克等等。

作者介紹

巫鴻 Wu Hung
巫鴻是芝加哥大學東亞藝術中心的創建者和現任主任,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及該校美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並為美國國家文理學院院士。
巫鴻的研究和策展涉及古代和當代兩方面。在當代美術領域中,他在出國後於20 世紀80 年代國中葉在哈佛大學為當時剛剛進入國際藝壇的十幾位中國藝術家舉辦了個展和群展,展覽者包括陳丹青、張鴻圖、羅中立、李華生、裘德樹、翁如蘭、木心等。自1999 年至2002 年在中國和美國策劃了大型展覽“瞬間:90 年代末的中國實驗藝術”(1999),具有實驗性的“關於展覽的展覽—在中國展覽實驗藝術”(2000),以及名為“重新解讀:中國實驗藝術十年(1990 - 2000)”的第一屆廣州三年展,並編輯出版同名專著,討論中國當代藝術中的各種問題。他所策劃的其他大型展覽包括“過去和未來之間:中國新影像展”(2004,紐約), “‘美’的協商”(2005,柏林),“第六屆光州雙年展”第一部分(2006),“書:中國當代藝術中的文字和書籍”(2006 - 2007,紐約),“亞洲再想像”(2008 ,柏林),“移動:三峽大壩與當代中國藝術”(2008,芝加哥)。多年來他致力與單獨藝術家合作,為徐冰、宋冬、張大力、繆曉春、洪磊、榮榮和映里、沈少民、夏小萬、史金淞、張小濤、劉小東、隋建國、盧昊等人策劃了他們的新作或回顧展。
除了為這些展覽所撰寫和編輯的圖錄以外,他有關當藝術的著作還包括《東方與西方之間、過去與未來之間》(英文,2001)、《榮榮的東村》(英文,2003)、《作品與現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2005,嶺南美術出版社)、《再造北京》(英文,2005)、《徐冰:菸草計畫》(2006)、《走自己的路: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家》(2008,嶺南美術出版社)、《創造歷史》(英文,2008)、《張洹工作室:藝術與勞動》(2009)、《物盡其用:趙湘源與宋冬》(英文,2009)等。

作品目錄

開場白(代序)
Opening Remarks
當代藝術的實踐
Contemporary Art Practices
作品和闡釋
Artworks and Explanation
美術館的類型學
Art Museum Typology
藝術機構、收藏、研究
Art Organizations, Collection and Research
當代藝術的知識生產
Knowledge Production in Contemporary Art
後記
Postscript
附錄
Appendix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