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河東村大石房村民小組1日晚發生山體滑坡災害,目前已獲救11人,3人死亡,失蹤57人。截至2日6時,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河東村大石房村民小組1日晚發生的山體滑坡災害,涉及20戶71人,已獲救11人,3人死亡57人失蹤。
詳細介紹
9月1日22時22分,雲南保山市隆陽區瓦馬鄉河東大石房村民小組發生山體滑坡,目前與外界的通訊已經中斷。 瓦馬鄉距離保山市隆陽區120公里左右,該村民小組共有20戶82人受災,其中有11人外出務工或就學,截至2日6時,災害造成3人死亡,11人獲救,57人失蹤。 災害發生後,村組一邊組織救災,一邊上報。保山市區兩級立即啟動災害應急預案,市區領導在第一時間趕赴現場,組織搶險救災工作,並在現場成立"9·01"搶險救災指揮部。
在初步了解情況後,指揮部於2日凌晨4時許在河東村完小召開指揮部第一次緊急會議。會議決定成立由市、區、鄉、村和解放軍、武警官兵和公安幹警組成的8個工作組:現場施救組,負責搜救失蹤人員;醫療救護組,負責救治受傷人員;災民安置組,負責安置受災人員;信息宣傳組,負責正確通報信息和對外宣傳工作;災害監測組,負責監測土石流和可能引發的此生災害;交通保障組,負責道路通暢;治安維護組,負責治安和現場安全等工作;後勤保障組,負責救援隊伍的後勤保障工作。
由相關部門組成的救災隊伍已經連夜趕赴現場,與先期到達的附近民眾、鄉村幹部一起投入到搶險救災中,將盡最大努力把災害損失降到最低。 目前傷員得到及時醫治並送往醫院救治,搶險救援工作有序開展 。
雲南省保山市概況
保山市古稱永昌,位於雲南省西部,距省會昆明498公里,外與緬甸山水相連,國境線長167.78公里。2000年撤地設市,全市國土面積19637平方公里,轄1區4縣,人口241萬,有世居少數民族13個。
保山,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保山為雲南歷史上開發最早的地區之一,公元21世紀,保山的先民就在這裡建立了哀牢國,西漢置不韋縣,東漢永平12年(公元69年)設永昌郡,為當時全國第二大郡。是古代著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要衝,中國通往南亞、東南亞陸路大通道的重要連線點和歷代中緬貿易的集散地。這塊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孕育了蜀漢時期雲南郡太守呂凱、清代人稱"王半朝"的三部尚書王宏柞、清末回民起義領袖杜文秀、辛亥革命元老、北洋政府代總理李根源、當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家艾思奇等先賢聖哲。
保山,氣候溫和,物華天寶。年均氣溫14.9°C-17°C,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地、森林、礦藏、水能、地熱、天然氣、旅遊資源豐富。全市森林覆蓋率42.5%,地上植物2200多種,其中高等植物1400多種,地下有儲量大、品位高、易開採的鐵礦、鉛鋅礦、硅藻土、矽灰石等礦藏,褐煤探明儲量3.1億噸,天然氣遠景儲量260億立方米。瀾滄江、怒江、龍川江穿境而過,水能理論蘊藏量為489萬千瓦。有170多個地熱泉田,為全國第二大熱氣田,熱能儲量250萬千瓦。市內有以"世界動植物南北交匯走廊"、"物種基因庫"的美譽名揚世界的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為"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神奇壯觀的騰衝火山熱海(已被批准為國家地質公園),譽為世界第二大峽谷的怒江大峽谷,國家級保護區北海濕地,記載中國抗日軍民豐碑和日軍罪行的被稱為"東方直布羅陀"的松山抗戰遺址,南方絲綢古道等眾多名勝古蹟。
保山,經濟快速發展,基礎設施日臻完善。經過幾十年的建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保山作為滇西交通樞紐和商貿集散地,展示了新的風貌,經濟社會得到長足發展。國民經濟成長率在9%以上,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可達980830 萬元。初步建成了以製糖、冶金、食品加工、製藥、木材加工、電力等為主的工業產業群體,金屬矽、電鋅、白砂糖、實木門、騰藥深受市場親睞;糧食、油菜、甘蔗、烤菸、香料煙、茶葉、咖啡、核桃、畜產品已形成優勢和拳頭產品,是國家和雲南省重要的農副產品及工業原料基地,保山小粒咖啡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海內外,保山香料煙創"產量、出口量、質量"三個全國第一,為全國最大的晾曬煙基地。全市公路四通八達,320國道和中印公路即"史迪威公路"縱貫全境,公路通車裡程達9936公里,昆明到保山的高速公路已全線開通,保山到龍陵的高速公路已於2004年6月開工建設,保山國家二級機場通航昆明,航線距離370公里,騰衝機場建設、騰衝至緬甸密支那公路改建工程已經開工。蘇帕河流域、檳榔江流域電力開發加快,2005年發電裝機容量可達40萬千瓦。郵電通信聯通國際,所有鄉鎮和大部分村已開通程控及行動電話。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布局合理,功能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