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主要內容
一、二OO四年工作回顧
主要經濟指標突破性增長,超額完成年度發展目標。預計完成生產總值461.2億元,增長14.6%,為1997年以來最高增幅,高於本屆政府任期五年預計年均增速(下同)3.6個百分點。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20億元,增長45.6%,高於預計年均增速25.6個百分點。限額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124億元,增長22.2%,高於預計年均增速9.2個百分點。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9億元,增長27.4%,高於預計年均增速16.4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億元,增長17.1%,高於預計年均增速7.1個百分點。糧食總產295.5萬噸,增長5.3%。工業經濟五大強勢產業和七大特色產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32.4%、25.5%。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競相發展兩大格局基本形成。被國家統計局評定為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市。
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發展活力進一步增強。實施糧食優質化工程,優質小麥播種面積325萬畝,占麥播總面積的72%,新良、長遠公司成為國家級龍頭企業。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2%,提高2.6個百分點;養殖小區達到150個,奶類產量增長42%。超額完成植樹造林年度任務。農村沼氣入戶率15%以上。以發展規模經濟和資源節約型經濟為主導,關閉淘汰污染嚴重、資源浪費企業33家,對以11家省重點企業為核心的50家重點企業進行扶持,50家重點企業銷售收入201.5億元,占限額以上工業比重達到52.9%。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38億元,占全部工業增加值比重達到24%,提高1個百分點。民營經濟增加值245.3億元,占全市GDP的53%,提高3個百分點。縣域GDP總量達到315.5億元,占全市GDP的68.2%,提高1.8個百分點。城鎮化率達到32 %,提高1.8個百分點,唐莊、孟莊等8個鎮升級為國家級重點鎮。全市金融機構各項存、貸款餘額分別比年初增長12.2%和8.7%。全社會用電量增長18.2%,其中工業用電量增長19.7%。旅遊門票收入增長78.7%。財產和人壽保險收入分別增長8%和42.6%。
固定資產投資結構更趨合理,重點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工業投資94.2億元,增長81.6%,占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50.8%。民間投資89億元,增長110.5%,占城鎮以上固定資產投資的48%。實施千萬元以上項目380個,增加90個,當年完成投資153.1億元。其中118項重點項目總投資4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83.9億元,續建新建項目中孟電集團日產2×3000噸乾法水泥熟料、金龍銅業外翅片強化傳熱銅管、中新化工年產10萬噸聯鹼等13個項目竣工投產;白鷺化纖年產萬噸差別化新型連續紡粘膠長絲和6000噸差別化氨綸、趙固煤礦年產240萬噸原煤等34個項目順利開工。
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城鄉面貌有較大改觀。完成行政中心東遷,城市功能分區更趨合理。新修改造牧野路等16條路段,整治街巷28條。小尚莊污水處理廠和垃圾無害化處理場建設順利。城市亮化工程成效明顯。調整、新增公交線路15條,更新車輛78部,民眾出行更加方便。牧野公園改造一期工程建成開放。新建街頭小遊園30個。新增綠地面積200萬平方米。商品房竣工面積48萬平方米。城區氣化率80%,提高12個百分點。城鄉電網建設改造投資6660萬元。完成公路投資16.7億元,新增幹線公路67公里、縣鄉公路132公里和“村村通”行政村56個。市區至鳳泉區、獲嘉、原陽、小店工業區4條快速路主體工程完工。京珠高速新鄉段、新莊―原陽高速公路建成通車,濟東高速、阿深高速新鄉段開工建設。
各項改革穩步推進,對外開放取得新成績。市縣政府機構改革任務順利完成。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穩妥推進,撤銷及退出事業機構序列單位29家。列入省改制範圍的156家國有(集體)企業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的93家,改制面59.7%,其中市屬83家企業已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的18家,即將進行實質性操作的44家。超額完成國有糧食購銷企業改革人員分流任務。農村信用社改革清產核資、增資擴股全面完成,清收不良貸款1.79億元。農業稅減免和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足額到位。華蘭生物成功上市。引進江蘇太平洋建設有限公司參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有償轉讓計程車經營權和拍賣城市道路冠名權,籌集資金3632萬元。上海華源、上海希納、福建華亞、陝西石羊、浙江萬向、江蘇金谷、北京建誼、廣東香江等一批國內知名企業在新鄉投資發展。引進市外資金30.1億元,增長31.9%。實際利用外資4563萬美元,增長0.8%;外貿進出口總值3.6億美元,增長37.9%。
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著力增強經濟發展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科技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市農科院兩項育種研究課題列入國家高技術“863”計畫子項目。8家企業被認定為省高新技術企業,74個項目被列入國家和省科技發展計畫,獲省科技進步獎7項,居全省第3位。組織申報專利700餘項,居全省第2位。教育資源進一步整合最佳化,優質教育規模擴大,農村中國小庫內D級危房改造基本完成。支持駐新高校發展,完成征地624.5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77.6%,226.8萬農民得到醫療保障。新建改造中心鄉鎮衛生院39所。水、大氣等污染治理取得新成效。新建高標準社區服務中心20個,社區服務業加盟企業發展到100家。加強計畫生育基層基礎工作,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1‰以內。完成市區地名規劃。成功舉辦市第八屆運動會。新聞出版、廣播電視、審計、統計、氣象、防震減災、外事、僑務、地方史志、檔案、民族宗教、人防等各項事業都取得了新成績。
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提高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水平,依法加大社會保險征繳清欠力度,養老保險金、下崗職工基本生活費、失業保險金髮放率均為100%。全市新增就業6.7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4.7萬人,其中“4050”人員1.3萬人。12.9萬人享受城市低保,基本實現了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728名特困患者得到醫療救助,19184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和減免學費,2.9萬人實現脫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146元,增長14.7%;農民人均純收入2748元,增長14.1%。
推進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保持社會大局穩定。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通過的決定和決議,積極組織政府職能部門向人大述職,自覺接受政協民主監督,廣泛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深入開展“五城”聯創活動,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信用新鄉”建設成效明顯,被中宣部定為全國信用建設試點市。《牧野文化叢書》編撰工作進展順利。廣泛開展國防教育,軍政、軍民關係更加密切。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不斷深入。嚴格落實安全生產工作責任制,大力開展專項整治,安全生產形勢平穩。積極創建“安全城市”,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開展嚴打整治鬥爭,集中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社會大局穩定。
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認真貫徹落實《行政許可法》,健全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全面推行許可事項聽證、公示制度,建立新聞發言人制度,擴大政務公開,促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建立行政首長問責制,完善行政效能監察制度,各級政府工作人員責任意識、服務意識不斷增強。依法查處“四亂”案件,對醫用衛材、食品等行業進行專項整治,建立政府、部門和周邊村莊三位一體企業服務機制,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各位代表,2004年在國家加強巨觀調控的大背景下,我市經濟在新一輪發展中抓住了機遇,加快了發展,取得了新成績,這主要歸功於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和支持,歸功於全市上下形成的加快發展的責任意識、奮發有為的進取精神和真抓實幹的工作作風。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駐新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公安幹警及社會各界人士,向關心、支持新鄉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謝!
回顧全年工作,必須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諸多困難和問題,我市經濟快速增長的基礎還不穩固,工業企業成長的動力和活力不足,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競爭局面日趨嚴峻。一是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第二產業比重不高,工業經濟結構性矛盾突出。預計2004年我市人均GDP、人均工業增加值和人均財政收入均列全省9位左右;第二產業比重僅為50.3%,列全省第12位。二是縣域經濟發展不快,特色產業不突出,農業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民增收靠天、靠政策的因素較多,穩定增收的基礎不牢固。三是財政收入規模偏小,收支矛盾突出,市級財政調控能力減弱,壓力增大。四是國企改革任務重,困難大,成本過高。五是就業再就業壓力持續加大,社會保障任務艱巨。每年全市約需安置新增下崗失業人員、城鎮勞動力和失地農民10萬多人;養老保險基金缺口大,欠繳嚴重,提高養老保險金標準後,今年缺口將高達8873萬元。六是由於階段性和歷史性遺留問題引發的群體性突發事件時有發生,信訪穩定工作壓力較大。七是一些幹部工作標準低、作風不紮實,不敢觸及矛盾,不敢承擔責任,在抓工作落實上缺乏拼勁、韌勁和創新精神,不正之風和鋪張浪費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等等。這些問題需要我們認真加以解決。
二、二OO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預期目標和主要措施
2005年是“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保持經濟社會健康發展,對高質量完成“十五”計畫,奠定“十一五”良好發展基礎,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要意義。分析我市發展面臨的形勢,既有新的機遇,也存在困難與挑戰。一方面影響經濟平穩快速增長的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資金、土地兩大生產要素約束和煤電油運緊張局面短期內難以根本緩解。另一方面中央提出堅持科學發展觀,落實“五個統籌”,加強經濟社會薄弱環節,尤其是出台扶持糧食主產區、促進中部崛起等政策,有利於我市改善和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入世”過渡期結束以及國際國內產業大規模轉移,有利於我市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特別是近幾年來,我市審時度勢,堅持以項目統領經濟工作全局,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升級,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舉全市之力招商引資,經濟成長的內生動力正逐步增強。只要我們切實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牢牢抓住機遇,主動適應調整,最大限度利用有利條件,奮發有為,紮實工作,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快更好的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及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調整結構和提高效益為主導,抓住國家促進中部崛起的歷史機遇,加快改革開放,強化項目帶動,發展循環經濟,全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服務業現代化進程,建設中原地區先進加工業基地、高素質人力資源培育基地和市場物流中心、現代農業示範中心,以人為本,統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構建和諧文明社會。
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12%以上,其中三次產業分別增長5%、15%、1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4%;利用市外資金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5%;外貿出口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5%;城鎮新增就業5.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9‰以內。
市政府將按照工作總體要求,在全面完成經濟社會發展任務的同時,切實辦好與民眾生活緊密相關的10件實事:1、確保免徵農業稅、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政策落實到位;2、實施“引石濟衛”,基本實現衛河、人民勝利渠水體變清;3、完成衛河公園改造,確保牧野廣場二期、科技文化公園建成開園;4、完成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中心醫院外科病房樓、人民醫院綜合病房樓、傳染病應急醫療救治病房樓和新區公療醫院等項目建設,改造14所中心鄉鎮衛生院和99所鄉鎮衛生院;5、落實好提高企業離退休職工養老金標準政策;6、新建9萬平方米經濟適用房,新增享受廉租房補助100戶;7、按照國家規定標準發放編制內教師工資,逐步提高基層幹部工資待遇;8、完成老年活動中心、老年大學綜合樓建設;9、解決好重污染地區1.4萬人的飲水安全和山丘區1.5萬人的飲水困難問題,完成山區移民扶貧720人;10、關閉不能穩定達標的製漿造紙企業和58家水泥企業中環保不達標的立窯生產線,促進水、大氣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
今年要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壯大縣域經濟,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
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和綜合實力。加大對縣域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落實激勵支持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發揮獎勵資金作用,鼓勵各縣(市)發揮比較優勢,發展特色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培育支柱產業。依託重點城鎮、特色工業園區、高效農業園區和農貿市場,以輝縣市孟莊、新鄉縣三鎮一區、原陽縣橋北新鎮、長垣縣魏莊等為示範,帶動農村區域經濟中心發展。進一步完善民營經濟發展規劃和特色產業發展規劃,重點發展7個特色產業和15家產值超億元的龍頭企業,培育一批產值超5億元的大型龍頭企業。大力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加大勞務輸出工作力度,年內勞務輸出65萬人以上。
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做大做強糧食產業,培育優勢糧食品牌,提高糧食加工轉化能力,爭取實施優質小麥生產基地“填平補齊”項目。建立完善畜禽疾病防治、良種繁育、飼料生產、產品加工和市場信息等五大體系,積極推進沿黃綠色養殖帶和沿京廣線豬禽生產基地建設,重點扶持10家畜牧業加工企業和40個養殖小區。實施無公害農產品行動計畫,新建基地20萬畝,認證產品20個以上;無公害畜產品產地認定企業達到60家,產品認證企業達到5家。逐步在市區實行蔬菜、水果、畜禽和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完善黃河護堤林和城市生態防護林工程,實現全市平原綠化高級達標。提高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培育壯大新良糧油、長遠集團、五得利麵粉、金粒麥業、敦煌新科種業、金利爾、豫牛、綠源等農牧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30個。
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堅持扶持“三農”力度不減弱,積極爭取中央、省各項支農政策支持,增加重大農業技術推廣、良種和農機具購置專項補貼。繼續實施天然文岩渠治理、正面水庫除險加固等防洪除澇工程和大功、韓董莊配套等節水灌溉工程,做好南水北調工程開工準備,推進三郊口水庫除險加固、地下水保護行動計畫等項目申報爭取工作。實施山區移民扶貧和黃河灘區災民移民遷建。抓好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科技和機械裝備水平。繼續推進生態家園富民工程,新發展農村沼氣用戶8萬戶。
(二)圍繞提升工業經濟競爭力,加大項目實施和重點企業培育力度
樹立循環經濟理念,推行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依靠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著力培育重點企業集團,發展壯大五大強勢產業和七大特色產業,促進產業集聚發展,加快工業化進程。
做大做強重點企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集中政府可調控資源,爭取省里政策支持,扶持50家重點企業提速發展。支持優勢企業建立產業園區,實施多元化經營和低成本擴張,迅速做大做強。新飛電器、金龍銅業年銷售收入確保超過30億元;白鷺化纖、安美公司、環宇電源、新亞集團、新航集團年銷售收入力爭達到20億元;新鄉火電廠、華星藥廠、飄安集團年銷售收入突破10億元。
培育提升五大強勢產業和七大特色產業。按照“面向市場、發揮優勢、突出重點、強化投入、壯大產業”的原則,重點做好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基地建設、企業和產品的培育、服務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等工作,促進產業快速發展。五大強勢產業、七大特色產業銷售收入分別增長22%和23%。
加大項目實施力度,促進產業集聚發展。計畫實施投資千萬元以上項目426項,總投資622億元,年度投資225億元。其中重點項目138項,總投資510.6億元,年度投資122.1億元。加大金龍銅業年加工6萬噸精密銅管、寶泉4×30萬千瓦抽水蓄能電站、豫新電廠2×30萬千瓦熱電聯產機組等88個續建項目投資強度,完成投資99.2億元。確保新亞集團年產10萬噸楊木漿和15萬噸白卡紙、新航集團年產1130萬隻內燃機旋裝式濾清器、平原和天瑞公司日產5000噸新型乾法水泥等40個項目建成投產。開工建設新飛稅控收款機及網路計算機、寶山電廠2×60萬千瓦機組、杭州娃哈哈和新加坡米恩公司年產4億袋速食麵、萬向制動器公司年產100萬隻汽車制動器等50個項目,完成投資22.9億元。積極謀劃和爭取實施新亞集團年產10萬噸楊木化機漿20萬噸輕量塗布紙、世紀新峰公司日產萬噸水泥熟料等65個投資113億元的項目。加快高新技術開發區、小店工業區、汽車及零部件工業園和各類特色園區建設,儘快形成產業集群。
強化對工業經濟運行的協調服務。繼續加強煤電油運等生產要素的協調,保證重點企業、重點項目需要。加強金企溝通,探索建立由政府、銀行、金融監管部門組成的金融穩定協調機制。加大進口設備免稅與國產設備抵免所得稅工作力度,降低企業成本。加快標準廠房建設,促使工業集約發展,探索建立嚴格土地管理制度下的工業快速發展機制。
(三)加快城市和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城鎮化進程
堅持規劃先行,做好新鄉市城市總體規劃、市域城鎮體系規劃修編,完成市區部分區域和城中村改造詳細規劃。加強規劃管理,依法查處違法建設。統一規劃建設道路、供排水、熱網等基礎設施,提高城市關聯和資源共享程度,逐步構築“一城三區五星環繞和兩個副中心” (市區為中心,風泉、小店、小冀為支點,衛輝、輝縣、獲嘉、原陽、延津縣城為衛星城,長垣、橋北新鎮為兩個副中心)的發展布局,形成中心城市和縣域經濟競相發展的兩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