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喀左縣政府工作報告

一、加快項目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強縣進程以項目建設為主攻方向,培強做大工業經濟。 進一步加強縣城重點工程建設。 七、加快各項事業發展步伐,推進社會全面進步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

會議過程

各位代表:
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回顧2004年:強縣富民 邁出堅實步伐

2004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縣政府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牢牢抓住加快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觀,按照“工業強縣,農業富民,城市牽動,體制創新”的發展思路,解放思想,搶抓機遇,大力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在強縣富民的道路上邁出重要步伐。據初步預計,2004年全縣生產總值實現13.2億元,比上年增長31.9%(一產5.7億元,增長25%;二產3.8億元,增長58.3%;三產3.7億元,增長21.7%),三次產業占全縣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3:29:28,由一三二到一二三排序。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原口徑計算實現7151萬元,比上年增長22%;按新口徑計算,完成4715萬元,剔除政策性農業稅免徵因素後,比上年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05億元,比上年增長51.9%。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實現2410元和4850元,比上年增長33.4%和14.6%。各項指標呈現出加快發展的強勁勢頭。
一、工業經濟創歷史最好水平
以加快工業化進程為主攻方向,緊緊抓住國家振興老工業基地、省支持遼西北地區和民族自治縣加快發展的重要機遇,大力實施工業強縣戰略,推進工業經濟加快發展。預計2004年全口徑工業總產值完成11.6億元,比上年增長57.2%;繳納稅金8662萬元,占全縣稅收總額的73.4%。預計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完成8.04億元,增長74.2%;實現增值稅和附加稅3700萬元,增長35.5%;利潤1.6億元,增長123.4%;工業增加值完成3.1億元,增長106.7%。產品出口創匯3300萬美元,增長270.6%。全縣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居全市前列。
項目建設成效顯著。預計全年完成重點儲備和實施項目64個,其中儲備項目36個,儲備項目投資額64億元;實施項目28個,實施項目投資額11億元。實施項目中(工業生產項目13個,投資3.2億元;農業產業化項目6個,投資4.7億元;基礎設施及社會事業項目9個,投資3.1億元),有22個項目建成並交付使用。飛馬集團投資1.2億元,建成年產40萬套汽車輪轂、剎車轂項目;新源鉬業有限責任公司投資1600萬元,建成年產8萬噸鐵精粉項目;宇德海綿鐵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進行技改擴產,海綿鐵年生產能力達到5萬噸;南方振禹河道開發有限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成年產3萬噸鐵精粉項目;化工股份合作公司投資1500萬元,建成年產8000噸乳化炸藥項目。其他一些重點項目也都得到順利實施。2004年是新上項目最多、投資規模最大的一年。
優勢企業拉動作用明顯增強。圍繞建設“三大基地”、“四個園區”和“五大產業”,大力扶持優勢骨幹企業,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飛馬鑄造、鑫興礦業、化工股份、由美鋼鐵鑄件等一批老企業得到快速壯大,飛馬集團列入市“十企一園”重點企業。利州鵝業、宇德海綿鐵、新源鉬業、南方振禹、利民選鐵廠等一批新企業迅速興起,拉動了全縣經濟成長。預計全年規模以上各類企業達到35戶,其中產值超億元企業3戶,超5000萬元企業4戶,超1000萬元企業10戶,超500萬元企業15戶,形成規模企業梯次發展格局。
園區建設得到加強。利州工業園區今年投資1728萬元,新建了道路、電力、供水、廠房等基礎設施。利州鵝業有限公司和同慶福利木業廠遷入園區並建成投產,環宇包裝有限公司、海億飲料有限公司和紅葉制板廠進行了續建和擴產。公營子鑄造工業園區新上鑄造生產線2條,裝配生產線1條,同時進行了基礎設施和配電設施建設。中三家冶金工業園區投資2100萬元,新上四個選廠項目。南哨紫砂工業園區圍繞紫砂資源編制了園區規劃。
二、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
圍繞實施農業富民戰略,取消農業稅,對種糧戶直接補貼,實行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加快發展“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預計2004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5億元,比上年增長54.1%。糧食總產量達到4.15億斤,比上年增加2.77億斤,是“十五”以來糧食產量最高的年份。
保護地建設實現新突破。全縣新建冷暖棚1.2萬個,建棚數量繼續在全市領先。棚內作物結構進一步最佳化,新品種、新技術引進、示範和推廣工作進一步加強,暖棚前建冷棚、冷棚內種植葡萄模式得到推廣。全縣保護地生產的區域化、基地化格局得到鞏固和擴大,產品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預計全縣保護地產值達到3.8億元。
畜牧業穩步發展。採取宣傳發動、政策驅動、龍頭牽動和典型帶動等多種措施,加強規模飼養、品種改良、防疫滅病、飼料開發和養殖基地建設工作,全縣豬、牛、羊、禽飼養量加快增長。預計全縣畜牧業產值達到3.3億元,比上年增長31.1%。
林果業發展速度加快。把改善生態環境與提高經濟效益相結合,大力發展生態林、用材林和“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全年人工造林11.1萬畝(退耕還林7萬畝,三北造林1.1萬畝,其他造林3萬畝),完成四旁植樹130萬株。新發展經濟林5.1萬畝。全縣林業總產值達到7600萬元(經濟林總產值5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4%。樓子山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資源得到有效保護。
農業產業化程度有新進展。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重點發展了農林牧產品生產加工產業,龍頭企業的帶動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利州鵝業600萬隻肉鵝、十二德堡300萬隻肉雞、阜興牧業4000頭種豬繁育、海億30噸飲料飲品等項目得到實施。利州鵝業有限公司被列入省級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食用菌開發服務中心、星宇花卉實業公司、七色陽光食品有限公司、順達活性炭有限公司等一批龍頭企業迅速興起。農產品市場交易量明顯增加,經紀人隊伍快速壯大,各種聯合、協作和技術服務組織覆蓋廣大農村,增強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活力。
綠色食品基地和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加強。加快綠色食品基地縣建設,組織農戶實行標準化生產。發展無公害綠色食品,建設養鵝基地、養牛養羊養豬基地,食用菌、蔬菜水果基地、小雜糧特色農產品基地等。加強農田水利建設,完成綜合治理面積12.5萬畝,新建引水灌溉工程106處。大凌河西支治理工程得到進一步實施。土地開發整理面積大、效果好。人工增雨防雹取得較好成績,名列全省縣(市)級第一名。
三、城鄉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邁出新步伐
城市建設力度進一步加大。2004年,實施城市重點建設工程15項。新修和改造民族街南段、古塔街南段、南環路和建設路“兩街兩路”3.3公里。修築排水管線2500米,安裝路燈153基。目前,縣城黑色路面達到23公里、總面積42.6萬平方米,排水管線15公里,路燈1145基,城市道路呈現“五縱四橫”的骨幹網路。城市綠化進一步加強。今年新建了占地500畝的東山公園,植樹1.9萬株,成活率82%。完成縣城人行道硬覆蓋1.5萬平方米。在縣城主要街路和凌河公園、烏蘭山公園植樹2萬株,新植草坪1萬平方米,新增綠地34公頃。現在縣城綠化面積達到238公頃,城市綠地覆蓋率43.7%,人均占有公共綠地6.29平方米。縣城萬噸新水源工程,完成土建及設備安裝、輸水管道鋪設和供水自動化系統建設,工程竣工使用後日供水能力達到2萬噸,保障到2020年的城市發展需要。完成了縣城集中供熱二期改造工程,改造面積58萬平方米。新建祥發(物資)、華仕(中醫院)、宏達(外貿)三個住宅小區。全年開發房地產項目19項,建築面積19萬平方米,實現產值9700萬元。爭取到鴻泰染織廢水治理國家專項資金400萬元,拆除縣城鍋爐及煙囪42處,改善了環境質量。縣城凌河西支河段治理和凌河帶狀公園建設、縣城電網改造工程進一步得到實施。全縣小城鎮建設得到進一步推進。
城市管理和市容環境整治成效顯著。縣城總體規劃調整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調整工作全面展開。縣城規劃區面積由24.15平方公里擴大到70平方公里,縣城建成區面積達到6.93平方公里,規劃管理工作得到加強。城市環境衛生狀況明顯好轉。以改善市容市貌和城市秩序為重點的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一步加強,城市秩序有較大改觀。
全縣公路網建設取得新成績。今年完成公路建設項目8項,大中小橋涵23座。建成建三線大北段15公里GBM油路工程,實現了大北線全線通車。完成建三線縣城至三台17公里GBM油路路基改造、縣城南出口1.3公里油路建設工程。建成興凌線、後小線、寧馬線、葉大線、南五線等6條線路51公里的村通油路工程,同時完成了2005年村通油路路基儲備任務。開工興建縣城新客運站,啟動了公營子火車站候車樓和站前廣場改造工程。
四、各項改革和對外開放進入新階段
體制機制創新向縱深推進。企業改制工作取得新突破,全縣有37家工業企業、25家商貿流通企業完成改制。縣染織廠被列入國家政策性破產企業。深化企業內部改革,一些改制後的企業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經濟活力顯著增強。政府機構、鄉鎮事業單位改革,教育、衛生、城市公用事業改革,事企分開改革和公安警務改革都取得重要進展。全縣村帳鄉管規範化得到普遍推廣,行政村由原來的241個合併為190個,農民負擔大幅度減輕。
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完成招商引資項目72項,引進域外資金3.5億元,比上年增長117.4%。實際利用外資270萬美元,完成市任務的120%。預計全縣出口創匯3300萬美元,是上年的3.7倍。飛馬鑄造、新源鉬業、鴻泰染織等企業的產品走銷國際市場,拉動了全縣外貿出口的增長,使我縣成為全市出口創匯大戶。
五、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民營經濟增勢明顯。全縣有個體私營業戶1.1萬戶,比上年增加380戶;從業人員4.14萬人,增加3970人。預計全年增加值實現5.1億元,比上年增長50.6%;實繳稅金9800萬元,增長45.1%。認真整治經濟發展軟環境,大力開展“星級企業”評定活動,強化優質服務,促進了民營經濟的發展。
第三產業發展較快。商貿流通業穩步發展。預計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4.5億元,同比增長15.4%;集市貿易成交額2.3億元,增長35.3%。新建成公營子蔬菜批發市場、六官營子蔬菜批發市場、十二德堡牲畜交易市場等農產品市場,促進了農村經濟的發展。新發展商業城超市、新港城超市、益華汽車專賣連鎖店三個較大型商業購物場所。糧食購銷成果顯著,政策性糧食供應得到很好落實。圍繞“三農”組織農業生產資料供應,興辦各類專業合作社組織。電信、郵政、保險、旅遊、房地產等行業運行良好。
六、財稅金融和社會保障呈現新氣象
財稅金融發展勢頭良好。積極培植財源,強化稅收征管,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調整最佳化支出結構,基本保證了剛性和重點支出。預計全年財政總收入完成2.59億元。全縣各項存款達到16億元,比上年增長15.4%,其中儲蓄存款達到14億元,增長17.6%。金融部門積極向上爭取信貸資金,為地方經濟發展提供助力,全縣各項貸款達到18.5億元,比上年增長5.7%。
勞動和社會保障工作不斷加強。認真落實就業扶持政策,努力拓寬就業渠道,新增就業再就業4889人,農村勞動力輸出4.3萬人。征繳養老保險金1880萬元,養老金髮放2900萬元,養老保險人數達到1.8萬人。積極推進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到1.34萬人。進一步加強失業保險工作。全縣企業離退休人員全部實行了社會化管理。擴大低保和救助覆蓋面。廣泛開展了抗災救災、弱勢群體救助和經常性救助等扶貧濟困工作。扶貧開發工作紮實推進,全年下撥扶貧資金1650萬元,使30個重點村81%的農戶有了穩定收入項目。移民開發工作取得新進展,全縣有193戶移民全部搬進新居。
七、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
科教興縣步伐明顯加快。狠抓科技工作,組織企事業單位參加大連6·29海外學子創業周、國家“863”項目推介會、東北亞高新技術博覽會、民營資本對接會等共簽訂科技項目8個,引進新品種、新技術13個,轉化科技成果4個,發展民營科技企業4家,組織23名農民科技經紀人參加省市培訓,啟動了“科技信息網路村村通”工程,使科技創新步伐明顯加快。科普和科技人才培養工作取得較大進展。教育事業快速發展。在完成縣城第三高中續建的同時,新建了縣城第四高中。全縣高中階段擴大招生673人,初升高升學率達到50%以上,在全省率先實現高中教育城鎮化。教育布局調整有序開展,撤併農村中國小教學點和危房改造工作紮實推進。各級各類教育共同發展。“普九”水平進一步提高。全縣有2006名高中畢業生考入高校,高考錄取率達到93.4%。職業教育辦學途徑和就業渠道不斷拓寬。全縣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和教學質量穩步提高。
文化衛生和其他社會事業取得新成績。城鄉文化活動日益活躍。“利州之春”、“利州之夏”系列活動豐富多彩,楹聯、書法、攝影、音樂、美術、文學創作等民眾性活動受到廣泛歡迎。縣一中被授予為全國十大楹聯教育基地,“電業杯”海內外征聯獲得成功。《喀喇沁左翼旗烏梁海氏家譜》一書申報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啟動了《喀左縣人物誌》編輯出版工作。文化大廈建設進展順利。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城鄉衛生改革穩步推進,愛國衛生運動深入開展,傳染病和地方病得到有效控制,醫療服務水平有新的提高。人口自然增長率2.81‰,計畫生育率98.51%,低生育水平保持穩定。民眾健身活動廣泛開展,競技體育水平明顯提高,在朝陽市第三屆全民運動會金牌總數列第三位。人事編制工作、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強,質量技術監督、工商行政管理、廣播電視、安全生產、物價、藥監、檔案、外事、僑務、審計、統計、人防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八、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得到加強
民眾的精神面貌發生可喜變化。深入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加強全民思想道德教育,廣泛開展誠實守信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誠實守信意識,使公民的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進一步提高。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不斷深入,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又有新進展,軍民關係、警民關係更加密切。
民主法制建設進一步加強。縣政府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民眾團體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意見,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機制不斷完善。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意見和政協委員提案。依法治縣不斷推進,法制宣傳和普法教育深入進行,行政執法行為進一步規範。結合實施《行政許可法》,對縣直部門568項行政許可項目和76個行政主體進行清理,取消行政許可359項,取消行政許可主體35個。全民民主意識進一步增強,村民自治、城鎮社區居民自治和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逐步完善。順利完成全縣村委會換屆工作。在全縣範圍內開展了市場、土地和礦業秩序整頓,取得明顯成效。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嚴厲打擊了各種犯罪。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著力解決了企業改制、征地動遷、冬季取暖、償還並軌職工債務和人民民眾關心的各種熱點難點問題。認真落實信訪工作責任制,妥善化解社會矛盾,維護了社會穩定。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2004年是全縣上下通力協作、奮力拚搏、開拓進取的一年,是全縣改革開放、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豐碩成果的一年,也是廣大人民民眾得到實惠最多的一年。縣政府向人民公開承諾辦理的九件實事,通過上上下下的共同努力,到現在全面完成。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一年來,我們在縣委的領導下,得到了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縣政協委員會及社會各界的充分信任和大力支持,得到了上級有關部門及多方面的鼎力支持和友好協作,縣直各部門和各鄉鎮協調一致,共謀發展。尤其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識大體、顧大局,對政府工作給予了充分理解和支持,在全縣上下形成了知難而進、共促發展的大好局面。對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最衷心的感謝和最崇高的敬意!
形勢越好,越要保持清醒頭腦,我們深知,我縣經濟還是低水平上的快速增長,總體質量還不高,還有一些不容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小、牽動力強的大項目少,企業市場競爭力不強;農村經濟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低,龍頭企業少、規模小,帶動能力弱;部分企業改革不到位,產業和產品結構調整缺乏深度;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不高,招商引資和利用外資規模不大;社會保障壓力加大,就業矛盾突出,維護社會穩定任務仍很艱巨;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加,收支矛盾進一步加劇;政府職能轉變需要進一步加快,行政效能需要進一步提高,軟環境建設亟需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努力加以解決。
2005年:奮發圖強 實現更快發展

2005年是我縣改革和發展十分重要的一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計畫極為關鍵的一年,做好2005年的工作意義重大。我們要按照縣委十一屆六次(全體)擴大會議部署,堅定不移地堅持“工業強縣、農業富民、城市牽動、體制創新”的總體發展思路,更加自覺地搶抓發展機遇,更加主動地開拓進取,更加積極地紮實工作,以新姿態瞄準新目標,經濟建設要實現新突破,改革開放要邁出新步伐,各項社會事業要有新進展,城鄉人民生活水平要有新提高,確保全縣發展實現新跨越。按照上述總體要求,2005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32.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21%,農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1.2%和15.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7.5%。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同步提高。
一、加快項目建設步伐,推進工業強縣進程
以項目建設為主攻方向,培強做大工業經濟。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2億元,比上年增長31%。規模以上工業產值12億元,比上年增長49.3%;增加值4.5億元,增長45.2%;利稅總額2.7億元,增長37%。
全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圍繞優勢礦產、閒置資產、農林牧特產上項目,圍繞老企業的替代產品、新企業的換代產品、傳統產業的現代產品上項目。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00個,其中投資10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投資500萬元以上項目50個。固定資產投資達到9億元(其中生產加工型項目投資達到6億元)。重點抓好飛馬鑄造年產40萬套汽車配件擴產項目的後續工作,同時進行新一期擴產項目的編制論證工作。以凌豐水泥廠為依託、建設南公營子日產5000噸水泥熟料生產線,抓好群峰水泥新型乾法熟料生產線等項目。實施鑫興礦業年產2萬噸粉末冶金、宇德海綿鐵15萬噸海綿鐵、久久礦業年產50萬噸錳鐵粉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要因地制宜、突出重點,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項目、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和社會事業項目。要發揮比較優勢,多上項目,上好項目,形成全縣上上下下、方方面面都來抓項目的良好局面。通過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項目建設,使更多的大中小項目落戶喀左,構築經濟發展新優勢。
做強做大主導產業和優勢骨幹企業。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圍繞壯大“三大基地”、“四個園區”和“五大產業”,進一步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興產業,做強做大優勢產業,形成產業群,提高競爭力。積極扶持飛馬集團、宇德海綿鐵、化工股份、鑫興礦業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上規模、上檔次、上水平,放亮放大新的經濟成長點,形成一批創稅創利大戶。2005年,全縣實現產值超億元企業4戶,超5000萬元企業5戶,超1000萬元企業15戶,超500萬元企業21戶,形成規模企業梯次發展格局,推動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加強工業園區建設。按照“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分步實施、滾動發展”的思路,緊緊圍繞“四個園區”(利州工業園區、公營子鑄造工業園區、中三家冶金工業園區和南哨紫砂工業園區),加快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吸引項目向園區集聚。2005年,利州工業園區在抓好已入園項目的同時,要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就業密集型的企業入園,建成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為主的綜合性、城市化、環保型園區。公營子鑄造工業園區以飛馬集團為核心,依託品牌優勢,擴大生產規模,把鑄造、海綿鐵、水泥等優勢產業做大做強。中三家冶金工業園區要圍繞礦產資源深加工、接長產業鏈條、增加產品附加值上項目,利用公營子自然和交通條件,逐漸與公營子融為一個經濟園,實現優勢互補。南哨紫砂工業園區通過招商引資、承接紫砂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做強紫砂產業。樹立經營園區理念,積極引導資金、技術、人才、資源等重要生產要素向園區集中,使園區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二、加快產業化發展步伐,推進農業富民進程
以農民增收為目標,以市場為導向,堅持規模、質量、效益並重,進一步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加快培育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加快培育農產品深加工龍頭企業,加快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全縣糧食總產量保持在4億斤以上,農業總產值增長15%。
強化保護地產業開發。繼續營造保護地生產的規模優勢,全年新建保護地冷暖棚1.8萬個(暖棚8600個,冷棚9400個)。要按照“三區六化”(“三區”即設施農業展示區、農業適用技術推廣區、良種引進示範區,“六化”即溫室建築結構科學化、引進優良品種規模化、品種布局區域化、科學服務網路化、栽培技術模式化、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產標準化)要求,統一棚體建設質量標準,積極調整棚內作物種植結構,推行區域化模式化栽植,加大名優新特品種的引進、示範和推廣力度,加快先進適用技術引進。抓好農業示範園區建設,加強技術培訓和服務體系建設,千方百計提高保護地產出效益。
加快推進畜牧業發展。堅持把發展畜牧業作為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提高畜牧業的貢獻率。繼續以庭院小區和大場大戶為重點,增加畜禽飼養量。大力改革飼養方式,全面推行舍飼圈養。加快良種繁育體系建設,大力開發飼料飼草資源。抓好畜禽防疫滅病,努力提高畜牧業效益。全年畜牧業產值達到4.3億元,增長30.3%。
促進經濟林產業壯大規模。本著生態建設和經濟建設互動互贏的原則,大力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封山禁牧等生態工程建設。全年人工造林10萬畝(退耕還林2萬畝,荒山配套7萬畝,“三北”造林1萬畝)。新發展以“兩杏一棗”為主的經濟林5萬畝,同時培育林業產業,發展林下經濟。加大宣傳和投入力度,進一步抓好封山禁牧工作。全年林業產值8000萬元,增長7%。
培植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通過加強政策扶持、實施資產重組、引導域外資金投向等措施,新發展一批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大、輻射面廣、勞動密集性強的龍頭企業。重點抓好利州鵝業600萬隻肉鵝屠宰、100萬隻風鵝加工和種鵝繁育項目,抓好十二德堡300萬隻肉雞產業化開發項目,抓好食用菌產業開發和食用菌產品深加工項目,搞好外經貿局杏仁深加工、食品公司畜產品深加工、畜牧局阜興牧業生豬產業開發、大城子鎮紅小豆深加工和大城子農產品交易市場等項目。引導龍頭企業建立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運行機制,實現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規範與農戶的利益關係,更好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圍繞產業布局,加快生產基地建設,有重點地培育壯大帶有集散地性質的專業批發市場,促進產業化的發展和升級。以建立縣鄉村農業科技推廣體系為重點,積極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增強農村與市場對接能力。
抓好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著力搞好蔬菜、乾鮮果、畜產品三大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和開發,推廣標準化生產,健全和完善農牧產品質量檢測防治體系,打造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區和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的“雙無區”品牌。進一步加大對綠色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全面提升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增強市場競爭力。同時,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科學開發、合理利用和有效保護地下水,大力開發雲中水,強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改善生態環境,再造秀美山川。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推進城市化進程
以建設生態良好、設施齊全、功能完善、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園林城市為目標,牢牢把握規劃、建設、管理、經營四個關鍵環節,以舊城開發、街路改造、給排水工程、綠化美化、商貿流通、市場建設為重點,盤活城鎮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提升城鎮功能和品位,增強縣城和鄉鎮各種發展要素的聚集能力,拉動經濟社會發展。
進一步加強縣城重點工程建設。堅持以人為本,抓熱點抓難點,改造完善老城區,規劃建設新城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環境,提高城鎮居民生活質量。2005年重點實施5項工程。一是街路建設改造工程。重點進行雙橋大街新建工程,抓好青年大街、二中胡同、二糧店胡同拓寬改造和油路攤鋪工程。完成興凌線縣城西出口拓寬改造工程、縣城北雙橋建設工程。繼續進行主要街路人行道和小街巷硬覆蓋工程。二是市場建設工程。重點建設大城子農產品交易市場,改造大城子輕工市場,將五金公司舊物市場改建為大城子建築裝飾材料市場。三是購物商場建設工程。重點將民族百貨商場構建為以百貨、紡織、日用工業品為主的購物中心;將縣報社、五金公司商店至文化館以西臨街商業網點,建成以五金交電、日雜用品、生產資料為主的購物中心。四是公用設施建設工程。建設廣播電視大廈、地稅大廈、職教中心綜合樓。完成縣客運站改建。同時完成公營子火車站候車樓和站前廣場改造工程。完成縣城第四高中和文化大廈建設。五是民心工程建設。重點進行縣城萬噸水源及供水管網改擴建、鴻泰染織污水處理、大凌河西支治理二期工程、縣城電網改造。同時進行舊城區改造和橋南新區開發,搞好公園、街路、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的綠化美化。強化對煙塵污染的治理,拆除縣城內的大煙囪,建設“藍天、碧水、綠蔭”城市。完成縣城總體規劃、縣域體系規劃和縣城有關專項規劃編制調整工作。
切實提高城市經營管理和小城鎮建設水平。突出抓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盤活土地資產。加大城市建設融資力度,吸納、引進民間資本,調動全社會力量參與城市建設和管理。充分發揮政府管理城市職能,加大依法管理力度。搞好城區環境衛生綜合整治,最大限度地消滅城市管理死角。切實加強街道社區管理和居民小區物業管理,完善便民措施,最佳化服務質量,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模式。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重點在培育主導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增加城鎮人口上下功夫。加強公營子等重點鎮的規劃和建設,逐步形成以縣城為中心、重點鎮為骨幹、其他建制鎮為基礎,特色鮮明、布局合理的城鎮建設體系。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走市場化、社會化的路子,大力發展商貿、飲食、運輸、服務等第三產業。積極開發電信、郵政、通訊、房地產、保險、信息服務、社區服務和社會中介服務等新興產業。進一步加快連鎖經營、特許經營、超級市場、電子商務、總經銷、總代理等新型業態的發展。加快發展旅遊業,切實搞好瓦房店水庫、朝陽洞、樓子山、鴿子洞、天成觀、東山嘴、大陽山等旅遊風景區的規劃設計和開發利用,使旅遊業成為新的經濟成長點。
加強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建三線縣城至三台段17公里GBM油路,綏克線三台至建昌縣界17公里GBM油路路基改造工程。開工新建建三線縣城段24米寬雙橋大街工程、縣城北雙橋改造工程、京四高速公路工程、101線改造和縣城西出口拓寬改造工程。同時完成2005年村通油路工程建設和2006年路基儲備工作。
四、加快各項改革步伐,推進體制創新進程
繼續深化各類企業改革。以民營化為發展方向,做好工業及其他國有企業改革的掃尾工作,全面完成國有、集體企業產權制度改革。處理好改制企業遺留問題,盤活企業閒置資產。把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作為體制創新的突出任務,積極引導民營企業進行股份制改造,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在開拓市場、強化服務、搞活經營、提高效益上下功夫。建立健全各類行業協會,發揮其在政府與企業之間的橋樑紐帶作用,促進企業激發新的活力。
大力推進其他各項改革。深化農村各項改革,進一步完善農村改革的配套措施,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簡政放權,切實轉變政府職能。繼續推進事業單位機構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財政、稅收、金融等各方面改革,促進全縣經濟發展。
五、加快招商引資步伐,推進對外開放進程
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帶動戰略。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加強同發達地區的聯合與合作,以大開放促進全縣經濟大發展。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努力尋求招商引資的有效途徑,加快發展開放性融合經濟。依託我縣的企業、資源和重點項目,在充分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把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實施企業的嫁接改造、引進大項目作為招商引資的重點,鎖定重點地區,逐企業、逐項目地確定招商引資目標。大力推進定向招商、定點招商和上門招商,廣泛開展企業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和網上招商,提高招商引資效率。積極尋求與優勢企業、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進一步擴大與港台客商和美國、日本、東協、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經濟組織的聯繫,擴大引進資金、技術、人才、智力的規模和質量,尤其要抓好大項目的引進與建設,切實提高招商引資規模和水平。全年域外招商引資4億元,實際利用外資280萬美元。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在抓重點創匯大戶的同時,著力培育新型外貿主體,擴大農產品出口比重,促進我縣農產品市場的國際化。全年出口創匯達到5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51.5%。通過各種途徑,拓展經濟技術合作領域。進一步開闢境外勞務市場,擴大勞務輸出。
六、加快縣鄉財源建設步伐,推進完善社保體系進程
加大財源建設力度。要支持稅收潛力大的產業優先發展,努力培植有效財源。支持企業挖潛改造和產業最佳化升級,在促進工業經濟再造新優勢上擴張財源。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和創稅農業,在促進農村經濟規模化、市場化上做強新興財源。以民營經濟為重點,在發展二三產業上培育眾多財政增長點。加強鄉鎮財源建設,不斷提高財政自給能力,保證財政收入穩定增長。堅持依法治稅,確保稅費足額收繳。深化“收支兩條線”改革,確保非稅收入及時入庫。堅持開源與節流並重,調整和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尤其首先要確保公教人員工資按時足額發放,提高公共財政保障能力。
高度重視金融工作。創建金融安全區,開展爭創信用村、信用鄉鎮活動。倡導誠信意識,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引導和鼓勵社會資金參與金融機構的改革試點和股份制改造工作。金融部門要圍繞全縣經濟發展大局,多方吸納資金,增加信貸投放,支持全縣經濟發展。
切實加強勞動和社會保障能力建設。認真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全年安置就業和再就業4600人以上。廣開就業門路,把勞務輸出作為一項產業來抓,拓展季節性和長年性勞務輸出渠道,實現勞務輸出4萬人次以上。大力加強社保能力建設,努力擴大養老、失業、工傷、醫療保險覆蓋面,努力保證養老金、失業保險金和低保金的發放。加強勞動執法監察,保護企業和企業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不受侵犯。深入搞好滾動扶貧和搬遷扶貧工作,把發展戶有穩定收入項目作為農民增收的根本性措施,最大限度地帶動困難戶脫貧。廣泛動員社會力量開展經常性捐助和獻愛心送溫暖活動,幫助弱勢群體解決各種困難。
七、加快各項事業發展步伐,推進社會全面進步
大力發展科技教育事業。堅持以科技為先導,廣泛開展科技活動。抓住2005年國家科技計畫向縣區延伸的有利契機,圍繞我縣特色產業和骨幹項目積極爭取科技立項,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民營科技企業。推進產學研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和普及套用,充分發揮科技人員技術骨幹作用,提高全縣科技水平。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成縣城第四高中續建、縣職教中心綜合樓新建工程,擴大高中階段招生人數。積極推進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危舊校舍改造,最佳化農村教育資源配置。深化教育體制改革,切實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全縣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培養更多更好的優秀人才。強化鄉鎮政府職責,依法抓好國中階段的控輟保學。推進非義務教育產業化,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辦學。
推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堅持“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快文化、廣播、電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事業發展,建好文化大廈和廣播電視中心大廈,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共同發展。加強農村鄉鎮和城鎮社區文化建設,活躍城鄉文化生活。普及全民健身活動,大力提高競技體育水平,爭取儘早啟動縣體育館工程。整合醫療衛生資源,制定並實施適合農村經濟發展的衛生改革,建立布局合理、上下聯動的公共衛生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抓好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質。合理開發利用土地礦產資源,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進一步加強老齡工作。切實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關心和支持殘疾人事業。認真落實民族宗教政策,加強民族團結,依法管理宗教事務。進一步加強檔案、氣象、人防、外事、僑務、人民武裝等工作。
加強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擴大基層民主,依法保護公民的合法權益。進一步抓好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深入持久地開展嚴打整治鬥爭,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工作,嚴防重特大事故的發生。加強信訪工作,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弘揚以愛國主義精神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倡導科學、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進一步營造發展創新、團結向上的社會氛圍。
八、加快政府自身建設步伐,全力打造人民滿意放心信賴的政府
我們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堅持以人為本,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人民政府必須嚴格遵循的根本宗旨。以突出的政績造福於民,以良好的政風取信於民,讓喀左的經濟形勢一天比一天好起來,喀左的社會事業一天比一天興旺起來,喀左的人民一天比一天富裕起來,是我們政府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百業待舉,事在人為。為確保全面完成所確定的奮鬥目標,我們必須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力打造一個人民放心、滿意、完全信賴的政府。
在解放思想、勇於創新上狠下功夫,切實做到科學理政。面對嚴峻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必須把解放思想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勇於突破前人,突破常規,突破自己。必須進一步增強發展意識、機遇意識和創新意識,凝聚人民民眾的力量,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促進喀左經濟快速發展。要大力加強執政能力建設,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改革的精神和創新的辦法,有效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難點問題。要進一步強化發展是第一要務的觀念,把發展作為解決中國一切問題的關鍵,切實把全縣人民的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加快發展、強縣富民上來,努力在全縣上下形成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濃厚氛圍,以造福人民的雄心壯志,不斷開創全縣經濟政治文化快速健康發展的新局面。
在依靠民眾、為民謀利上狠下功夫,切實做到高效勤政。我們政府最大的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繫民眾、執政為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一切為了民眾、一切依靠民眾的民眾路線,把為民謀利做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要不斷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不斷實現民利的決策機制,更好地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對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重大事件,逐步建立社會公示、聽證和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網路、熱線、電視、縣報等傳媒加強與人民民眾的溝通,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要把民眾的安危冷暖時刻掛在心上,切實解決人民民眾在生產生活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真心實意、滿腔熱情地多做順人心、暖人心、得民心的好事實事。
在嚴格執法、最佳化發展環境上狠下功夫,切實做到依法行政。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進一步健全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逐步實現接受監督制度化、民主協商經常化。主動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聯繫,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廣泛聽取各方面意見,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政府工作人員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充分運用法律法規管理經濟活動和各項社會事務。要把最佳化社會經濟發展軟環境做為改善行政服務的重要目標,用鐵石心腸認真整治“三亂”。要加強行政執法監督,促進嚴格執法、公正執法和文明執法。全面實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完善並嚴格執行行政賠償制度,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要賠償,確保人民賦予的權力真正用於為人民謀利益。
在求真務實、廉潔自律上狠下功夫,切實做到從嚴治政。全體政府組成人員和公務員,都要按照“重實際、說實話、辦實事、求實效”的要求,加強政府工作。對政府確定的各項工作要排除萬難,一抓到底。各級領導要身先士卒,靠前指揮,凡事都要做到工作任務、責任人、時間表和配套措施“四落實”。要全面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都要牢固樹立艱苦奮鬥、勤儉創業的思想,與全縣人民風雨同舟,同甘共苦,堅決不與民爭利。以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府形象,贏得廣大人民民眾的充分信賴和衷心擁護。

會議結論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政府工作任務相當繁重,我們肩負的責任重大而光榮。全縣人民對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給了我們無窮的力量和必勝的信心。我們堅信,在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只要我們緊緊依靠全縣42萬人民,把全部的心思、全部的力量、全部的精力放在工作上,用在事業上,體現在實幹上,以更加科學的工作擺布,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更加快捷的工作效能,創造出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無愧於子孫後代的輝煌業績,就一定能夠克服各種艱難險阻,實現全縣發展的新跨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