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回顧2005年:開拓進取,發展步伐加快
2005年是實施“十五”計畫的最後一年,在縣委的領導下,我們團結和帶領全縣各族人民,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項目建設為支撐,務實創新,真抓實幹,戰勝各種困難,全面完成“十五”計畫確定的工作目標,為我縣“十一五”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奠定了良好基礎。
——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7.5億元,比上年增長33.6%(一產7.6億元,增長29.1%;二產6.1億元,增長62.2%;三產3.8億元,增長10%)。
——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同比增長55.1%。
——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018萬元,同比增長47.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同比增長13.3 %。
——全縣外貿出口創匯總額6886萬美元,同比增長108.7%。
——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00元,同比增長2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700元,同比增長16%。
一年來,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抓項目建設,工業經濟增勢強勁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8.5億元,增長49.7%;繳納稅金1.45億元,增長75.7%,占全縣稅收總額的72.9%。規模以上工業產值實現13億元,增長58.5%;實交稅金1.1億元,增長112%;工業增加值實現4.9億元,增長45.4%。工業經濟運行質量位居全市前列。
項目建設取得重大進展。2005年全縣儲備和實施項目195個,項目總投資90.8億元,其中儲備項目55個,儲備項目投資額74億元;實施項目140個,實施項目投資額16.8億元。實施項目中,有84個項目建成投產,完成投資額11.8億元。朝陽飛馬集團年產40萬套汽車零部件擴產改造項目建成投產,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5億元,比上年增長113.8%;縣化工股份合作公司年產8000噸乳化炸藥項目建成投產,全年銷售收入達到6200萬元,比上年增長77%,成為全縣經濟成長的亮點。弘業礦業有限公司年產37萬噸錳、鐵、矽產品開發項目,朝陽新源鉬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10萬噸鐵精粉項目,中三家嘉合實業有限公司年產10萬噸燒結球團等項目,壯大了我縣冶金業的規模。塔城陳醋年產3萬噸保健醋項目,草場滿井調味品廠年產1萬噸陳醋項目,南哨老醋坊、古城陳醋廠年產6000噸陳醋項目,使全縣陳醋產業初具規模。利州鵝業年加工300萬隻肉鵝、100萬隻風鵝項目,將有力拉動農業產業化發展。全年向省爭取企業技改項目貸款貼息950萬元,拉動項目建設投資2.55億元。
園區建設進展迅速。利州工業園區投資420萬元,新建了道路、給排水、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海源汽車配件公司進入園區當年投產,塔城陳醋有限公司正進行設備安裝,利州鵝業有限公司、紅葉制板廠實施了擴建和續建。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7198萬元。公營子冶金鑄造工業園區完成了規劃編制,新建的金粿條末冶金材料有限公司年產3萬噸粉末冶金項目進入園區。大北公路經濟開發帶項目和鄉鎮工業園項目開始啟動。園區經濟逐漸成為全縣新的經濟成長點。
重點骨幹企業實力壯大。我縣緊緊抓住國家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調整改造、省加快遼西北和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有利時機,通過項目建設、招商引資、重點扶持等途徑,培強做大骨幹企業群體。飛馬集團、新源鉬業、鑫興礦業、化工股份、群峰水泥等一批骨幹企業,對全縣工業經濟的支撐作用日益明顯,逐步成為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全年實現銷售收入超500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50戶,其中超億元企業3戶,超5000萬元企業5戶,超1000萬元企業15戶。
二、強化農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2005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4.7億元,比上年增長31.6%。糧食生產喜獲豐收,總產量達到5.58億斤,比上年增產1.5億斤。
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保護地產業有了新的發展。全縣新建保護地冷暖棚13500畝,新發展連片保護地小區31個。組建了141人的保護地技術服務隊伍,全年培訓農民3.5萬人次,引進、推廣保護地新品種8500萬株(粒),推廣軟管微灌面積5000畝,模式化栽培面積達80%。保護地實現產值4.8億元,同比增長26.3%。食用菌產業開發得到進一步推進。畜牧業向規模化、優質化方向發展,畜禽品種改良成績顯著,新建畜牧小區46個,新發展大場大戶716戶。畜牧業實現總產值4.5億元,同比增長26.1%。同時,狠抓動物防疫體系建設,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工作取得全面勝利。林果業生產繼續發展,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全年完成人工造林14.4萬畝。棚前葡萄和酒葡萄生產基地建設初具規模。樓子山自然保護區的動植物資源依法得到保護。
產業化龍頭企業和綠色食品生產成效顯著。全縣糧食、菜果、畜禽、木材產品加工等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利州鵝業、塔城陳醋、鵬飛牧業等新上的十幾個較大規模項目,接長了農產品的產業鏈條。星宇花卉實業有限公司、萬國綠色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七色陽光食品有限公司、豐園生物有機肥、龍豐米業、豐華雜糧中心等企業的建成投產,為全縣農業發展拓展了空間。現在,全縣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已達到29家。產業協會和產業專業村發展迅速,已發展縣級產業協會12個,鄉級分會300多個,擁有會員3000多人,產業專業村達到94個。標準化生產穩步推進,綠色食品基地建設有序進行。有4種糧食被農業部批准為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有2種綠色食品果菜獲得國家綠色食品標誌使用權,已有15個鄉鎮成為綠色蔬菜發展基地,無公害生產面積已占農業生產總面積的80%。
農業生產條件不斷改善,農村扶持政策得到進一步落實。大力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完成工程量1300萬立方米,建成各類農建工程156項,新增水土保持綜合治理面積17.4萬畝,打井120眼,新增灌溉面積2.5萬畝。大凌河西支治理工程繼續推進。土地開發整理效果顯著。農村能源生態建設穩步發展。人工增雨、氣象預報工作在全省領先。認真落實對全縣農民的支持保護政策,發放糧食直補資金403萬元。開展農資市場種子、化肥、農藥打假專項行動,保護了農民的利益。完善村帳委託鄉代管辦法,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和財務監督工作得到加強。
三、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城鄉面貌發生嶄新變化
一年來,按照實施“城市牽動”戰略的要求,堅持高起點規劃,高質量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方針,大力加強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工作,提升了城市化水平。
城市建設紮實推進。全年實施城市重點工程20項,總投資1.5億元。完成“三街二路二胡同”(雙橋大街、青年大街、花園東街,新華東路、團結東路,二糧店胡同、紅石胡同)建設。完成人行道硬覆蓋4.2萬平方米。新建了南山公園,對烏蘭山公園、凌河公園、東山公園進行了改續建。植樹3.7萬株,新增綠化面積46.6萬平方米。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43.7%,縣城人均綠地面積達到6.29平方米。公益設施建設速度加快,新建了三個便民市場、三個停車場。縣城供水管網續建、縣城供熱管網改造、縣城供電管網改造取得新進展。全年完成拆遷8.7萬平方米,開發房地產24項,建築面積24.2萬平方米,實現建築業產值1.4億元。環境污染治理工作得到加強,染織廠污水治理項目順利竣工。重點小城鎮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公營子鎮全年拆遷3萬平方米,新建工程5萬平方米,城鎮面貌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城市規劃和城市管理取得新成果。縣城總體規劃、建制鎮規劃和縣域城鎮體系規劃調整工作全面完成,規劃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深入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治理,在強化退路進店、早夜市秩序、商業牌匾規範、車輛停放管理等方面取得成效,市容環境衛生和城市秩序明顯改觀。社區建設、管理和服務水平有新提高。
交通條件進一步改善。興建省級公路25.1公里,完成貫通10個行政村、16.2公里的村通油路工程。完成了省道縣城至三台17公里油路拓寬改造工程,使歷時4年的建三線喀左段建設工程全線貫通。新建了縣城敖木倫大橋、縣城北橋。建成了縣城新客運站和公營子火車站候車樓工程。完成101國道17公里路基改造和2006年路基儲備工程。鐵朝高速公路喀左段進入施工階段。
四、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改革開放取得重要突破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全年轉制企業35戶,工業企業改製取得實質性進展。商業、供銷、糧食流通和農事企業改革不斷深化。財政、稅收、金融體制改革步伐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和社會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改革全縣事業單位進人和用工制度,對鄉鎮工作人員全面推行聘用契約制。完成了全縣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得到推進。進一步規範了收費、罰款自由裁量權。同時,進一步清理行政事業性收費,取消收費項目13項。
招商引資和外貿出口實現突破。全縣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53項,引進域外資金6.5億元,比上年增長85.7%。批辦外商投資企業2家。實際利用外資148萬美元。全縣擁有自營進出口權的企業達到10家。2005年飛馬集團出口創匯4729萬美元,新源鉬業出口創匯2156萬美元。目前,我縣利用外資和出口創匯額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一。
五、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現代服務業,財稅金融躍上新台階
民營經濟進一步壯大。堅持鼓勵、壯大、提高並重,全面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大力開展全民創業活動,民營經濟數量持續攀升。全縣民營企業達到1.17萬戶,從業人員4.35萬人。2005年預計實現產值26.6億元,比上年增長29.9%。規模以上骨幹民營企業發展到50戶,同比增長30.7%;上繳稅金1.7億元,同比增長73.5%。民營經濟已成為全縣經濟快速發展的骨幹力量。
積極構建現代服務業體系。穩步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新興第三產業,城鄉市場繁榮穩定。目前,全縣農貿批發市場達到13個,商貿流通網點6009戶,營業面積39萬平方米,從業人員1.53萬人,年實現稅收2400萬元。積極開拓農村市場,在全縣鄉村發展連鎖超市31家。電信、郵政、保險、旅遊、房地產、信息服務等行業運行良好。
財稅金融取得新成績。積極培植財源,強化稅收征管,鞏固財政統管,堅持一手抓增收、一手抓節支,實現了財政收支平衡。兩稅收入完成2億元,比上年增長71.3%,其中國稅收入完成1.26億元,地稅收入完成0.7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92.7%和44.1 %。全縣各項存款達到18億元,比上年增長12.5%,其中儲蓄存款達到15億元,同比增長12.9%。
六、千方百計改善民生,城鄉民眾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城鄉就業和社會保障工作進一步加強。實行積極靈活的就業政策,努力拓寬就業渠道,全年新增就業5343人,培訓下崗人員3930人。發放下崗失業人員小額擔保貸款182萬元。減免下崗人員經營稅費200萬元。開展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5200人。勞務輸出達到6.1萬人,勞務產業收入近3億元。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社會保障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全年發放各種保障資金6305萬元。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等保險擴面工作深入推進。城鎮企業5600名離退休人員工資及時足額發放。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達到1.07萬人。農村低保體系建設開始起步,實現保障9500人。拖欠公教人員工資問題得到有效解決。
扶貧救助工作力度加大。全縣投入1710萬元扶貧資金,實施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使28個貧困村7134戶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810元,85%的農戶有了穩定收入項目。全縣有204戶移民搬進新居。全縣籌集資金解決貧困民眾醫療、救災救助200萬元,救助農村特困戶288萬元。通過財政轉移支付供養五保老人571人。向19268名中國小貧困生和高考錄取生髮放扶困助學金488.6萬元。向農村無電視戶捐贈電視機1315台。完成白內障手術120例。全縣扶貧幫困捐助活動得到紮實有效開展。
七、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科教事業快速推進。圍繞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全年申報省、市科技項目15項,爭取科技成果5項,申報國家專利6項,轉化科技成果32項,引進新品種、新技術27個,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實現產值1.44億元,2005年我縣進入國家科技進步先進縣行列。教育優先發展進一步落到實處,全年開工興建校舍30所,撤併農村中國小29所,新建校舍面積3.46萬平方米,改造危房3.11萬平方米,總投資1907萬元。新建第四高中竣工並投入使用,在全省率先實現了高中教育城鎮化。全縣有2552名高中畢業生考入高校,錄取率92.5%。職業教育中心新建了5000平方米的綜合教學樓。教育信息化加快發展。民族教育質量進一步提高。招才引智活動取得較好成效。
文化、衛生、計畫生育和其他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城鄉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利州之春”、“利州之夏”系列活動豐富多彩。《清代喀喇沁左翼蒙古檔案譯文選編》在國家清史工程正式立項。文化大廈建成投入使用。廣電大廈主體工程完工。全民健身活動日益普及,競技水平穩步提高。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疾病防控工作得到加強。藥品市場管理進一步規範。愛國衛生活動廣泛深入開展。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取得新成績,各項控制目標全部完成市下達計畫。經濟普查取得圓滿成功。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又有新發展,宗教事務管理不斷深入。城鄉精神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婦女兒童、外事、僑務、人防、老齡、助殘、民兵預備役等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八、加強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改善
民主政治建設進一步加強。縣政府堅持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加強與工會、共青團、婦聯等民眾團體的聯繫,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和建議,科學化、民主化決策機制不斷完善。加強法制建設,開展普法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強化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懲各類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著力打造平安喀左,依法治縣的水平不斷提高。暢通民意訴求渠道,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及時處理各種矛盾和糾紛,全力加強安全生產管理,保持了社會和諧穩定。2005年我縣被授予為省級平安縣。
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紮實認真地開展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和“五型機關”建設活動,營造了為民、務實、清廉的政務環境。一年來,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宗旨意識進一步增強;堅持依法行政、民主議事,決策水平進一步提高;堅持勤政廉政、高效行政,推行全程辦事代理制,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行風建設、行政執法、審計監察、廉政建設、行政效能監察等工作得到加強,全縣發展軟環境明顯改善。
各位代表!2005年是全縣上下團結一致、求真務實、拼搏奮進的一年,是全縣經濟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一年,也是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闊步前進的一年。回顧和總結2005年的工作,我們深知,一年來喀左發展所取得的每一個進步,無不飽含著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信任和支持,無不凝聚著全縣人民的辛勞和智慧,無不體現著各方面的關懷和幫助。尤其是全縣廣大幹部民眾識大體、顧大局,對政府工作給予了充分信賴支持,在全縣上下形成了團結奮進、共謀發展的大好局面。對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為今年和“十一五”期間的乘勢快上奠定了堅實基礎,也堅定了全縣上下加快發展的信心。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不足:經濟總量小、工業整體素質低,立縣立鄉的企業少,項目體量小、總量少,經濟發展缺乏後勁;農業產業化水平低,龍頭企業輻射帶動能力弱,農民增收基礎不牢;城鎮化水平低,第三產業發展緩慢,財政收支矛盾大,社會保障和就業任務重,部分民眾生活困難等問題仍然比較突出;政府職能轉變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政效率需要進一步提高,軟環境建設需要進一步強化。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2006年:昂揚奮進,開創嶄新局面
各位代表,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起步之年,也是我縣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年。我們正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始新的奮鬥。在新的一年裡,我們要以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縣第十二屆一次黨代會的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堅持“工業強縣,項目支撐,城市牽動,體制創新”的總體發展思路,以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堅定不移地加快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服務業現代化進程,努力推進經濟與社會更快更好的發展,實現“十一五”發展的高起點起步、高水平開局。
今年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實現23億元,增長31%;地方財政收入必保實現9000萬元,力爭實現1億元,增長42.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270元和6700元,增長13%和1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6.5億元,增長50%;各項社會事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同步提高。
今年要集中力量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實施項目建設“天字號”工程,努力開創工業強縣新局面
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27億元,比上年增長46%。規模以上工業產值20億元,增長53.8%;增加值9億元,增長50%;利潤3.5億元,增長16.6%;稅金1.6億元,增長45.5%。
掀起項目建設新高潮。項目建設是2006年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必須舉全縣之力打一場項目建設的重大戰役。全縣各鄉鎮、各企業、各部門、各單位都是項目建設主體,必須堅持竭盡全力引項目,不遺餘力謀項目,群策群力建項目,把對經濟工作的調度集中到項目上,把一切可利用的資源全都運用到大項目建設上,把最優秀最英明的幹部調派到立縣立鄉的大項目上。層層落實項目工作責任制,進一步完善考核和激勵機制,通過自我叫真、橫向較勁、縱向叫板,大幅度提高項目建設水平。要廣增數量,做大體量,提升質量,加快進度,努力實現項目建設既快又好地發展。全年實施重點項目100個,項目總投資10億元以上。儲備項目完成120個以上,總投資額30億元。要圍繞建設冶金鑄造基地、建材化工基地、農產品加工基地上項目,圍繞培育立縣、立鄉企業上項目,圍繞加快農業產業化上項目。依託現有資源,著力做好“兩個前伸後延”(圍繞優勢產品前伸後延,開發配套產品;圍繞骨幹企業前伸後延,壯大企業群體,努力在配套經濟和鏈條經濟發展中生成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飛馬集團新建年產2.1萬噸重型汽車制動盤項目,對實現全縣經濟跨越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要竭盡所能,加快推進。群峰水泥年產5000噸熟料水泥、宇德海綿鐵年產15萬噸海綿鐵、化工股份合作公司年產2萬噸銨油炸藥項目,要抓緊運作,全面啟動。弘業礦業鐵錳矽產品項目、金粿條末冶金項目、閩益礦業螢石礦項目要保證在年內投產;塔城陳醋保健醋、利州鵝業鵝繁育加工等產業化項目要抓好建設和達產。各鄉鎮、各部門要把重點項目的加快推進當作頭等大事來抓,因地制宜,整合資源,突破重點,發揮優勢,上好項目,上大項目。對重大項目實行動態管理,跟蹤落實,確保重大項目竣工達產一批、開工在建一批、入庫儲備一批。確保重點項目早日竣工、早日投產、早日見效,努力在“十一五”開局起步之年形成項目建設熱潮。
加快園區和經濟開發帶建設。充分利用國家、省支持縣域經濟加快發展的重要政策機遇,下力量抓好工業園區建設。縣裡重點抓好公營子冶金鑄造工業園區、利州工業園區和大北經濟開發帶建設。今年,“兩園一帶”新增入駐企業要達到20家以上,總投資要突破3億元。公營子冶金鑄造工業園區和利州工業園區上半年必須完成“五通一平”建設。各鄉鎮要堅持產業強鄉、項目興鄉戰略,結合自身特點和優勢,抓緊規劃、建設本鄉鎮的工業項目園,今年入園固定資產投資200萬元以上企業要不少於3戶。工業園區建設要堅持“建園區引項目,以建帶引,以引促建,引建並舉”的方針,以市場運作為主,財政投入為輔,政府適度讓利,吸引外資參與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行一次規劃、分段建設、滾動發展。進一步制定和完善進區項目的優惠政策,把政策給足,把服務搞優。充分發揮大企業、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大力吸引項目向園區集中,企業向園區聚集,產業向園區發展,生產要素向園區流動,加速園區規模擴張。在全縣形成以縣級工業園區為龍頭、經濟開發帶為骨幹、鄉鎮項目園為依託的園區經濟網,使園區經濟成為產業主體。
培育壯大立縣立鄉企業。緊緊圍繞冶金、鑄造、建材、農產品加工、食品釀造等優勢產業,堅持“全力以赴抓大戶,不遺餘力促中戶,創造環境育小戶”的原則,引導企業間以資產為紐帶,以市場運作為手段,以強強聯合、強弱聯合、聚弱成強、以強帶弱為主要形式,以壯大立縣立鄉企業為目標,搞好重點企業重組和規模以上企業培育,推進各類企業的發展。採取政策引導、項目扶持、配套拉動等措施,鼓勵各類企業上項目、壯規模、增產能,促使一批市場前景好、發展後勁足的企業脫穎而出。幫助和引導企業加強與國內外大企業、大財團的聯繫。大力營造科技強縣、質量興縣氛圍,支持重點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進技術進步,強化質量管理,提高產品技術質量水平和市場競爭力。積極扶持飛馬集團、化工股份、鑫興礦業、新源鉬業等一批優勢骨幹企業壯大規模、做亮品牌、提升檔次、擴充實力,形成一批創利創稅大戶。2006年,全縣工業實現產值超億元企業5戶、超5000萬元企業9戶、超500萬元企業40戶。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努力開創農村工作新局面。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當前的一項重要任務。要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提高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為核心,用現代工業理念經營農業,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實現農民收入有較大幅度提高。全縣農業總產值實現15.5億元,增長5.4 %。
加快主導產業開發。按照“典型引路、政策扶持、集中建設、規模發展”的思路,堅定不移地抓好“保護地、牛羊禽、經濟林”三大主導產業。繼續突出抓保護地的規模、質量和市場優勢,全年新發展保護地大棚1萬畝,確保農民當年建棚,當年見效。強化暖棚前建冷棚、冷棚內栽葡萄和溫室兩茬生產、多茬複種、立體栽培生產。積極調整棚內作物種植結構,突出抓好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抓好示範園區建設,健全技術服務和市場體系,提高保護地經濟效益。努力抓好重點鄉(鎮)村和典型示範戶的食用菌開發,做強做大食用菌產業。加快推進畜牧業發展,擴大庭院養殖規模,實施畜牧小區產能翻番工程,支持大場大戶加快擴張。加強動物防疫,特別是突發性、高危性畜禽疾病防控。加快良種繁育步伐,實行標準化生產。增加糧飼兼用玉米種植面積,提高畜產品商品量和附加值。全年畜牧業產值實現6億元。發展農村能源“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示範戶1650戶。加快推進植樹造林和生態喀左建設。大力培育林業產業,完成人工造林10萬畝,實現林業產值1億元。
抓好龍頭企業和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抓住國家支持發展農產品加工企業的有利時機,圍繞我縣的農業資源和主導產業,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經營模式,大力培育主營產品優勢明顯、成長潛力較大、帶動農民增收能力較強的龍頭企業,繼續引進產業鏈條長、產品附加值高、增收潛力大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項目,發展壯大產業化龍頭企業群體。重點抓好利州鵝業、塔城陳醋、萬國綠色農業、星宇花卉有限公司等龍頭骨幹企業。繼續加強農貿市場建設和管理,重點搞好大城子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加快引進現代市場運營模式,努力拓展城鄉農產品流通渠道,實現產業效益最大化。鼓勵和引導農民發展行業協會和各類專業經濟合作組織,提高農業的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全縣要興建千畝以上現代農業園區兩處。著力搞好綠色、有機、無公害產品的標準化生產,加快認證速度,打造品牌優勢,提高綠色食品產出率和加工率。
完善和強化各項支農政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加大對農業和農村投入的力度,繼續落實扶持種糧農戶的各項政策措施。運用財政貼息、補助、獎勵、稅收優惠等多種手段,推動投資農業開發和發展農村經濟社會事業。加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堅持不懈地搞好山區建設和農田水利建設。進一步開展好土地整理工作。推進鄉道公路、鄉村能源、人畜飲水、生態移民、水庫和河堤除險加固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加大農業減災防災設施投入力度,提高農業抗災能力和綜合生產能力。深入開展農資市場打假護農活動,保護農民利益不受侵害。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加強人工增雨防雹和災害性天氣預警系統建設。積極推進風能開發利用。做好農業普查工作。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大力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
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努力開創城市化發展新局面
堅持以人為本原則,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強化城市管理,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環境,提升縣城形象,努力打造園林城、生態城,爭創全國衛生城,增強縣城的集聚、輻射和拉動作用,促進全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加快縣城建設步伐。堅持以“提升老城,建設新區,沿河發展,提質擴容”戰略統攬城市建設。加緊啟動和建設一批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構建和完善城市道路體系,重點進行濱河路、清安路和橋南新區路網建設,完成清曲胡同、二中胡同、馨園小區胡同改造。繼續對縣城小巷出入口進行硬覆蓋。要全力建好公用設施項目,重點搞好城市供水管網改造、縣城集中供熱管網改造、一次變電工程啟動、縣體育館工程建設,繼續抓好縣城大凌河西支綜合治理、縣城城中村改造、橋南新區開發工程。要加快商貿流通市場建設,建好大城子農貿市場、輕工市場、民族大廈和五金商廈工程。認真實施人民會堂、農業綜合辦公樓新建工程。完成廣電大廈工程建設。要加快生態園林城市建設,實施烏蘭山公園、南山公園、東山公園續建工程,新建森林公園和人民廣場,搞好縣城街路、出入口和周邊綠化,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
提升城市經營管理和小城鎮建設水平。積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推進土地利用的集約化和效率化。完善縣城及縣域各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編制集鎮和鄉村居民點規劃,搞好城市總體規劃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銜接,嚴格按規划進行城鎮開發和建設。積極引導多元化、社會化投資參與城鎮建設、管理和運營,吸引外部資金參與城市建設。加大市容、環境衛生和城市秩序的整治力度,提高城市清潔、衛生、有序程度,努力營造良好的人居環境。充分發揮街道社區管理職能,加強社區物業管理,提高服務質量和水平。加強小城鎮建設,強化重點鎮的集聚功能。以公營子鎮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今年要有突破性進展。實行有效的傾斜政策,支持經濟落後鄉鎮發展,促進共同繁榮。
促進服務業加快發展。積極推進現代商業設施建設。大力發展代理、物流、中介、超市等新型業態。加快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引導城市連鎖店和超市向農村發展。加快發展金融、保險、物流、信息和法律服務等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文化、旅遊、社區服務等需求潛力大的產業。提高傳統服務業水平。進一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切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抓好交通設施建設。做好鐵朝高速公路喀左段建設的相關工作。完成101國道17公里油路建設工程。實施省道興凌線大城子至凌源拓寬改造提級工程。完成2006年農村公路網的油路建設工程,做好2007年路基儲備工作。加強公路養護管理。嚴厲打擊非法營運,並嚴肅整治超限運輸,改善交通環境秩序。
四、深化體制機制創新,努力開創對外開放新局面
全面推進各項改革。繼續深化企業改革,做好國有企業產權制度改革收尾工作,加強對已改制企業的跟蹤服務。鼓勵全民創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培育民營企業骨幹群體,提高整體競爭力。穩步推進政府機構和事業單位改革。在調整機構設定、精簡人員編制、規範經費渠道、最佳化資源配置的基礎上,全面實行人員聘用制。繼續深化政府行政體制改革、城市公用事業改革和農村綜合改革。深化教育、文化、衛生、金融等領域的改革。加快推進財政、稅收體制改革。加強財源建設,強化稅收征管,最佳化財力配置,確保重點支出。
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把招商引資放到對外開放的首要地位,由各級主要領導帶頭,以企業招商和專業招商為主力,全民招商為補充,實現招商引資工作新突破。要突出項目招商,建立以項目為核心的招商引資工作運行機制。立足盤活存量資產,開發利用優勢資源,承接沿海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有針對性地篩選、論證和推出一批重點招商項目,以園區為依託,開展全方位、多渠道、深層次的招商引資。全年招商引資額要達到8億元,實際利用外資600萬美元。要把開放範圍擴大到商業、文化、科技、教育、衛生、體育、旅遊、城市基礎設施等各個領域,在引進資金項目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的經營理念、優秀人才和先進技術,擴大招商引資成果。繼續發展外貿出口的良好態勢,進一步擴大對外貿易,全年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6.2%。引導企業加強與國內外企業的聯繫和協作,努力開發對外勞務,擴大勞務輸出。
五、發展社會各項事業,努力開創社會全面進步新局面
深入實施科教興縣戰略。堅持以科技為先導,以自主創新為動力,全力抓好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建設。加大科技對產業的支撐力度,提高科技進步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創造良好的引才、留才、用才環境,把人才強縣戰略落到實處。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努力提高普九水平,加速普及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大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力爭新建九年一貫制學校4所,改造中國小危房1.7萬平方米。強化鄉鎮政府職責,依法抓好國中階段的控輟保學。落實好民族教育政策,切實提升民族教育水平。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辦學。辦好人民滿意的各級各類教育,努力建設學習型、教育型社會。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完善疾病預防控制和醫療救治體系,增強應對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大鄉鎮醫療衛生投入,加強對醫療機構的監管,降低醫療費用,提高醫療質量。整頓和規範醫療藥品市場。繁榮文藝創作,發展文化產業,規範和淨化文化市場。加強文物保護和開發利用。大力開展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活動。堅持正確輿論導向,擴大廣播電視節目覆蓋,加快發展農村有線電視。切實保護婦女和未成年人合法權益,加快推進婦女兒童事業發展。抓好人口資源環境工作,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依法加強對水、土地、礦產等資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利用,規範開發秩序,實行合理開採和綜合利用。廣泛開展全民節約活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依法加強對宗教事務的管理。進一步加強檔案、統計、通信、郵政、人防、外事、僑務、預備役等工作。
六、解決民本民生難題,努力開創利民惠民工作新局面
做好城鄉居民就業工作。按照“政府促進就業,市場調節就業,勞動者自主擇業”的方針,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強城鄉就業和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加強下崗失業人員的職業培訓,拓寬就業渠道,促進多種形式就業。全年安置各類人員就業再就業4500人。完成各類就業培訓1萬人。把勞動輸出作為一項戰略任務和重要產業,推動勞務輸出工作實現新突破,全年勞務輸出6萬人,其中有組織輸出2.8萬人。加快勞動力市場建設,推進信息化服務,提高就業水平。
加強社會保障救助體系建設。完善養老、醫療、失業、工傷和生育保險制度,多渠道籌集社會保險基金。穩步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抓好農村開發式扶貧和移民扶貧,重點抓好30個重點村的項目入戶工作,切實幫助農村貧困人口提高收入水平,儘快實現溫飽。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認真研究並逐步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完善低保對象動態管理辦法,將符合條件的居民納入低保範圍,努力做到應保盡保。積極發展殘疾人事業,維護殘疾人合法利益。加強社會福利事業,完善優撫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開展社會慈善、社會捐贈、民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搞好農村五保戶、貧困戶、受災戶和城市低保戶、特困戶等各類困難群體的救助工作。認真解決特困民眾的住房、就醫和子女就學等實際困難。
七、最佳化發展環境,努力開創建設和諧喀左新局面
建設精神文明,構建誠信友愛的喀左。引導幹部民眾樹立正確的信念和道德情操,紮實推進文明城市、文明單位、文明村鎮等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在全社會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愛、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範,增強社會的凝聚力和創造力,使全體人民始終保持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為加快發展提供強大的思想保證和精神動力。
加強平安建設,構建安定祥和的喀左。進一步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對重點行業、重點領域和重點企業的日常監管,加大投入力度,及時排除隱患,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高度重視民眾來信來訪,最大限度地把各種社會矛盾糾紛解決在初始階段、化解在基層。加大縣鄉政府對法律援助的力度,推進司法改革。加強基層司法所建設,提升法律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啟動“五五普法”工作。以創建平安縣為載體,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保持打擊各種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的高壓態勢,剷除“黃賭毒”等醜惡現象。深入開展城鄉交通秩序整頓活動,為人民民眾的生產生活創造安全穩定的社會環境,鞏固省級平安縣。
推進民主建設,構建政通人和的喀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及時報告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政協委員提案。主動加強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人民團體的聯繫,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組織的橋樑紐帶作用。加強基層民主建設,引導人民民眾依法參與經濟、文化和社會事務的管理,推動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協調、健康發展。
八、加強施政能力建設,努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政府是人民的政府。為人民施政,為人民謀利,是政府最高責任。為加快喀左經濟社會跨越發展,讓人民民眾過上富足、康寧、祥和的美好生活,我們必須大力加強施政能力建設,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竭忠盡智,埋頭苦幹,全力開創政府工作新局面。
提高履職盡責的能力,建設效能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積極轉變政府職能,在繼續完善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把該管的事情管好管到位。把務實高效作為政府自身建設的第一目標,進一步推行全程代理制、服務承諾制和一個視窗對外辦事制度,縮短辦事時限,提高辦事效率,努力讓投資者和創業者滿意、人民民眾順心。我們每一個政府部門都要成為運轉協調、行為規範、辦事高效的效能機關,真正樹立政府機關的良好形象。
提高依法行政的能力,建設法治政府。深入貫徹《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提高全體公務員的法制意識、法律素質和依法行政能力。政府工作人員要帶頭學法、守法、用法。狠抓執法隊伍建設,採取綜合措施,提高執法服務水平,切實做到嚴格執法、公正執法、文明執法。強化執法監督,深入推行執法責任追究制,嚴肅追究行政過錯責任人和單位負責人的責任,切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加大重點涉軟案件查處力度,對破壞經濟環境的違法違紀行為,要有報必查、有查必果、查必到人、查實必處。要嚴格遵守《國家公務員法》,認真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及廉潔自律各項規定,以守法、倡廉、治貪的實際行動取信於民,取信於社會。
提高為民謀利的能力,建設親民政府。要牢固樹立執政為民的理念,不斷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切實珍惜民力的決策機制,更好地服務民眾,服務企業,服務基層。要加強調查研究,對關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民眾生活的重大決策、重大項目和重大事項,逐步建立社會公示、公證和新聞發言人制度,通過電視、電台、報紙、網路、熱線等傳媒,實行政務公開,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公民的知情權、參與權與監督權。堅持民眾利益無小事,民眾困難是大事,認真關注人民民眾生產生活中的熱點難點問題。要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圍繞實現全縣人民的利益想事、幹事、成事,認真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用實實在在的措施來解決老百姓大大小小的困難,讓人民民眾切身感受到人民政府為人民。
提高抓落實的能力,建設務實政府。建設務實政府,需要造就一支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正派、對人民高度負責的公務員隊伍。全體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政府組成人員,必須咬定工作目標不放鬆,持之以恆,鍥而不捨,狠抓落實,一抓到底。要集中時間、集中精力和智慧,把上級的方針、政策與本地、本部門的實際結合起來,創造性地抓好落實,做到用新思路研究新問題,用新辦法解決新矛盾,用新舉措開創新局面。要健全工作目標責任制,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要堅決維護政令的嚴肅性,凡是縣委、縣政府部署的任務、制定的政策、出台的措施,政府所有部門必須雷厲風行,逐項逐事逐人落實到位。要少說多做,言出必行,有諾必踐,讓求真務實成為每個公務員的行為準則,讓追求卓越成為每名公職人員的工作理念。只要我們都以人民利益為重,一心一意去想,盡職盡責去乾,只要我們出色地完成分管的工作、承擔的任務,什麼困難都擋不住我們前進的步伐。
各位代表!喀左是一個充滿活力的地方。勤勞智慧的喀左人民創造了昨日的輝煌,也一定贏得更加美好的明天。挑戰激發活力,實幹創造未來。讓我們在中共喀左縣委的堅強領導下,以只爭朝夕、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以腳踏實地、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萬眾一心,乘勝前進,奪取“十一五”高水平開局的新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