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6 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

2003-6 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

2003-6 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屬於收藏品、郵票,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郵票圖案

2003-6 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 2003-6 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

郵票信息

志編號2003-6
版別影寫版
名稱鐘樓與清真寺(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T)
全套枚數2
發行日期2003-4-15
全套面值1.60元
全套售價1.60元
發行機構國家郵政局
印製機構北京郵票廠
攝影者李群,伊朗攝影者不詳
設計者殷會利、甄明舒、希爾德[伊朗]
圖序 票圖名稱 面值(元) 票規格(mm) 齒孔度數 發行量(萬)
2-1 西安鐘樓 0.80 40×30 P13×13.5 890
2-2 伊斯法罕滇真寺 0.80 40×30 P13×13.5 850

郵票介紹

伊朗是一個多民族的伊斯蘭國家,位於亞洲的西南部。中伊作為兩個文明古國,兩國人民之間的交往和友誼源遠流長,在“絲綢之路”的繁榮達到頂峰時期,伊朗的商隊來到中國,不僅帶來了伊朗的特產和文化,也增進了兩國之間的了解和聯繫。1989年5月6日,位於“絲綢之路”上的中國古都西安與伊朗歷史名城伊斯法罕結為友好城市。這套郵票便選取了兩個城市的典型建築為主圖。
第1圖【西安鐘樓】座落在陝西西安市的中心,位於東南西北四條大街的交匯處。這座高大的磚木結構樓閣式建築,現已成為西安城的象徵,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鐘樓始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當時位置在現在樓址以西1000米左右。但在建成200年後,隨著城市中心的東移和城門改建,鐘樓就日漸偏離了城市的中心,因此,於明萬曆十年(1582年),陝西巡按御史龔懋賢將鐘樓整體拆遷,移至今址。鐘樓承襲了明代建築風格,樓高36米,重檐斗拱,攢尖高聳,屋檐微翹,華麗莊嚴,樓頂復以碧色琉璃瓦,剎頂包裹金箔,金光燦燦,裝飾考究。它由基座、樓身、樓頂三部分組成。基座正方,邊長35.5米,高8.6米,占地1377.4平方米;樓身為正方形木質結構,邊長22米,高26米;四面五開間,室外環繞迴廊;室內為二層樓,有木梯盤旋而上,憑欄遠眺,四周風光,盡收眼底。
第2圖【伊斯法罕清真寺】座落在伊朗伊斯法罕市中心皇家廣場南側,是一座藝術與建築相結合的輝煌之作。伊斯法罕是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其鼎盛時期做為東西方貿易的集散地,成為“絲綢之路”南路途經之要站。那時,這裡商賈雲集,賓客匯聚,再加上市內200多座金碧輝煌的清真寺,號稱“伊斯法罕半天下”,足見其繁榮景象。郵票上的伊斯法罕清真寺便是從這眾多的清真寺中遴選出來的,它是由阿巴斯大帝下令建造的。該清真寺又名盧圖福教長清真寺,該教長是一位深得阿巴斯一世信賴的宗教領袖,因此便以其名之。該寺的造型是傳統的波斯建築風格,它雖然沒有庭院和尖塔,只有一個拱形頂的誦經堂,但卻無比雄偉巍峨。清真寺的內部和外部全用最精美的馬賽克瓷磚裝飾,並配以奶油色的背景,這使它與其它清真寺有明顯的區別。它的大門是鍍銀的,上面留有許多書法家用漂亮的波斯文納斯塔利格體書寫的詩文,它們是世界上最為出色的書法作品之一。該寺入口處的門廊建於1603年,而清真寺的其它部分則於1621年完成,占地面積17000平方米,是當地最大的雙層拱頂清真寺,拱頂上的塔尖正對著聖地麥加。
這套郵票是中國與伊朗聯合發行的,通過兩國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來體現文化的交流與友誼的延續。
西安鐘樓——坐落於陝西省西安市內東、西、南、北四條大街的交會處。初建於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原址在今西大街廣濟街口,明萬曆十年(1582年)重修。樓上原懸大鐘一口,作為報時用,故名。基座為正方形,高8.6米,寬35.5米,用青磚砌築。四面各有高、寬均為6米的券形門洞。由地面至樓頂、高36米。樓的整體為重檐復屋四角攢尖頂的木質結構,每層均施斗拱裝飾,內有樓梯可盤旋而上,供遊人登臨參觀。
伊斯法罕清真寺——伊斯法罕是伊朗第二大城市,伊斯法罕省的首府。清真寺是最傑出的伊斯蘭建築之一。它高54米,寺內外均鑲嵌著精美的瓷磚,拱頂上的尖塔正對西南方向的麥加聖城,雄偉肅穆。
鐘樓和清真寺是兩種風格完全不同的建築。中國西安的鐘樓高達,伊朗的伊斯法罕清真寺平長,為了使兩套郵票畫面達到協調統一,設計者從兩座建築的整體形象中選取了最能代表它們建築特色的局部,並用橢圓形線條把兩枚郵票統一貫穿在同一套郵票之中。用現代裝飾的效果,將古老的建築與現代氣息較為濃厚的色彩搭配在一起,使這套郵票在外觀上產生了奇異的視覺效果。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