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外國文學史(第一卷)

20世紀外國文學史(第一卷)

《20世紀外國文學史(第一卷)》是2004年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元邁。

圖書信息

書名:20世紀外國文學史(第一卷)

圖書編號:1116228

出版社:譯林

定價:63.0

ISBN:780657669

作者:吳元邁

出版日期:2004-12-01

版次:1

開本:小16開

圖書簡介

20世紀已經逝去。為了新世紀的前行,全面回顧、思考和總結它的時機已經到來。

對於外國文學領域來說,同樣如此。如何描繪20世紀世界文學地圖;如何闡述20世紀文學的歷史行程及其所表現的人類共性和民族個性,其演變的普遍規律和特殊規律;如何探討代表性作家的思想探索和藝術探索及文藝思潮流派的嬗變;如何概括20世紀文學的成就和不足、意義和經驗,已成為我們和同行的一項迫切課題。

現在,擺在人們面前的這部五卷本《20世紀外國文學史》,就是我們在這方面所作的探索和努力。

文學作為人類掌握世界的方式之一,與時代風雲、歷史進程、社會生活和人的命運休戚相關。20世紀文學也不例外。

20世紀是人類歷史發生巨變的偉大世紀:一個展示科學技術迅猛發展和物質文明日新月異的世紀;一個給人類的生存環境及開發中國家帶來嚴重挑戰的世紀;一個充滿複雜多變與巨大衝突、各式革命和民族解放運動風起雲湧的世紀;一個經歷前所未有的兩次世界大戰和戰後兩大陣營間長期“冷戰”的動盪世紀;一個在人們心靈上、精神上瀰漫著希望與失望、樂觀與悲觀情緒的世紀。所有這一切,都這樣或那樣地、間接或直接地成為20世紀文學的描寫對象;所有這一切也使20世紀文學本身經歷了巨大變化。可以說,20世紀文學和20世紀歷史同呼吸、共命運。

20世紀世界文學地圖與前幾個世紀相比,已經發生根本變化。首先,出現了三大文學板塊:隨著文學領域裡歐洲中心主義的終結,除了傳統的資本主義國家文學繼續存在外,還有新興的社會主義國家文學和掙脫殖民主義枷鎖的廣大開發中國家文學即“第三世界”文學。其中,新興社會主義文學由於給人類文學帶來了新的人物、新的世界,因而獨樹一幟,具有獨特的意義和風采。至於“第三世界文學”,它更是今非昔比。例如,中國文學從1919年“五四”新文學運動起,在歐美文學的影響下,完成了現代的偉大變革。其代表人物魯迅、郭沫若、茅盾等既是作家又毫無例外地都是文學翻譯家。他們在創作中十分重視汲取外國文學營養,同時又以自身的特色和民族的個性,在20世紀文學中占有重要一席。而拉美魔幻現實主義文學的崛起,則令世人刮目相看,並已成為20世紀文學的一朵奇葩,其代表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和阿斯圖里亞斯等一批作家的作品不僅享譽世界文壇,而且被稱為一次“拉美文學爆炸”。在古老的非洲大地,特別是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60年代以前,不要說文學,就連具有現代意義的出版社也沒有。60年代以後,其文學狀況有了很大變化,不僅民族文學獲得了長足進展,而且有好幾位作家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如奈及利亞的渥雷·索因卡、南非的戈迪默等。

其次,20世紀文學思潮流派的變遷,不再像過去幾個世紀那樣,一個代替另一個——感傷主義代替古典主義,浪漫主義代替感傷主義,現實主義代替浪漫主義——而是呈現出多元的發展態勢,基本上是現實主義與現代主義和實驗主義的共存,以及二三十年代仍流行於法、德、美、日等國的自然主義。同時,現實主義和現代主義又都處在變化發展之中,尤其是在現代主義那裡,思潮流派紛呈,更替頻繁,潮漲潮落,花開花謝,“各領風騷”十幾年甚至幾年,如達達主義、超現實主義、未來主義、象徵主義、表現主義、意識流小說等。

與20世紀文學實踐的“多聲部”相對應的,是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流派的蜂擁而起。它們由於受到哲學、語言學、美學、心理學等的不斷撞擊,像走馬燈一樣層出不窮,令人目不暇接:從形式主義到結構主義,從闡釋學到新歷史主義,從閱讀批評到接受美學,從現象學到解構主義,從敘述學到文化研究……難怪西方有人聲言:20世紀是“文學批評時代”。儘管20世紀文學理論批評如此豐富多彩,如此喧譁騷動,但它們存在著一個致命傷:從理論到理論,基本上不與文學實踐相結合。

第三,20世紀文學格局也與以往世紀的那種單一形態不同。由於作家關於世界和人的觀念之相異,對審美方式把握之相異,對文學與現實關係的認識之相異,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里,基本上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一是傳統現實主義文學或批判現實主義文學仍在繼續發展;二是以新型現實主義或革命浪漫主義為方法的無產階級文學(社會主義文學)在大步走向世界文壇;三是一種非傳統的、多流派的現代主義文學和實驗主義文學的迅速崛起和擴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