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2月18日


翦伯贊(1898—1968)中國歷史學家。原名象時。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1898年4月14日生於桃源。1924年夏去美國,入加利福尼亞大學專攻經濟學。1926年1月回到北京,從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歷史的研究。從1930年開始,積極參加有關中國社會性質和社會史問題論戰。1937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七·七事變”後,任南遷的北平民國大學教授,出版名著《歷史哲學教程》一書。1940年2月,至重慶,在周恩來的領導下從事秘密工作。發表60餘篇歷史論文,還著有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內容翔實的《中國史綱》1、2兩卷。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於1946年5月到上海,與張志讓、周谷城等組織並領導“上海大學教授聯誼會”,兼任大夏大學教授。1947年10月到香港,任達德學院教授。1948年11月,他與郭沫若、侯外廬等離開香港,次年2月1日到達北平,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籌備工作,並被選為第一屆政協全國委員會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歷任燕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兼系主任和副校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中國史學會常務理事兼秘書長、政務院文教委員會委員、中央民族事務委員會委員等職。
從50年代初開始,翦伯贊即致力於史學建設。首先發起編纂《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共11個專題,約2000多萬字。他親自主編其中《戊戌政變》和《義和團》兩個專題。從1961年春開始,兼任全國高等學校歷史教材編審組組長,主編通用教材《中國史綱要》和《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資料》。他發表論文,批評史學界從50年代後期開始出現的極左思潮。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他被劃為“資產階級反動學術權威”,1968年12月18日夜,與夫人同時在北京大學含冤棄世。1978年9月1日,中共北京大學黨委為翦伯贊平反昭雪。
翦伯贊著述宏富,發表論文300餘篇,出版專著7、8部,共約有400餘萬字。重要論文集有《中國史論集》第1、2輯、《歷史問題論叢》(增訂本)、《翦伯贊歷史論文選集》、《史料與史學》;專著有《最近之世界資本主義經濟》(下)、《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第1、2卷(校訂本改名《先秦史》、《秦漢史》,主編有《中國史綱要》、《中外歷史年表》,合編有《中國歷史概要》等。此外,還與鄭天挺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