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1958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57—1958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戰後第二次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50年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工業普遍發展較快,從1955年起出現了以大量固定資本投資為標誌的周期性經濟高漲,工業生產和對外貿易都有顯著增長。在此基礎上,1957年春季從美國開始爆發了這次危機。其主要特點是:(1)各國基本上恢復了危機的同期性。由於危機前的周期高漲階段比較一致,美、加、日、英、意、法和聯邦德國也先後進入危機;(2)大多數國家的危機持續時間比較接近,但危機對各國經濟的打擊則有明顯差別。美國所受到的打擊最沉重,不僅工業下降最嚴重,而且,慢性農業危機進一步發展,還出現了戰後第一次國際收支的巨額逆差;(3)危機期間,相當一部分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消費物價不但不下跌,反而繼續上漲。這是過去危機年代罕見的情況,是戰後首次在幾國同時出現的引人注目的現象;(4)按其規模和深度說來,這次世界經濟危機超過了前一次世界經濟危機。這次危機期間,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生產下降5%,其中鋼和汽車產量各下降14.2%和9.5%,出口和進口貿易分別縮減4.7%和7.4%。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全失業人數約為1000萬人,企業破產嚴重。國際市場上原料商品價格的跌落使開發中國家受到較大損害,加重了它們的經濟困難。這次危機標誌著戰後第一個資本主義周期的結束和第二個資本主義周期的開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