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抗日戰爭大事記

6月12日 6月21日 9月12日

1月2日 冀東八路軍攻入盧龍城。
1月3日
美國任命蘇爾丹少將為中緬印戰區副司令。
1月5日
史迪威返緬督師。
1月6日
羅斯福向國會報告租借情況,謂對中印出口合計8億5千6百82萬4千美元,其中68%為軍火。
1月7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肅清更的宛河、大龍河合流處日軍。
同日,中、印空運隊成績優異,隊長霍格準將獲羅斯福獎。
1月8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在於邦附近渡過大龍河;22日渡過布朗布拉姆河;30日攻克泰洛。
1月11日
美空軍第十四航空隊解放式機轟炸台灣高雄鋁廠及東石港
1月14日
羅斯福要求國民黨滇西部隊以配合蒙巴頓自印入緬之攻勢行動。
1月15日
日共野坂參三領導的"日人反戰同盟華北聯合會"擴大執委會在延安舉行,會議通過《解放聯盟準備委員會》的提案;決定建立"日本人民解放同盟"。
1月24日
緬境中國遠征軍攻占敏格魯加。
同日,美第十四航空隊在東海炸沉日艦10艘。
1月25日
美機又在東海炸沉日艦3艘。
1月31日
日軍在華中搶掠豆麥。
同日,緬北中國遠征軍在胡康河谷殲滅日軍一個聯隊(相當於團)。
2月1日
國民黨軍由胡康河谷深入緬境達百餘里,並占領太白家。
同日,日軍在綏西搶糧,歸綏一縣被槍30餘萬石。
2月7日
冀魯豫回民支隊司令員馬本齋在山東莘縣病逝。
2月10日
晉冀魯豫八路軍劉伯承部解放朝城,繼克沙河、武鄉等。
同日,蔣介石在南嶽主持召開第四次南嶽軍事會議,14日閉幕。
2月15日
國民黨政府行政院通過設定抗戰損失調查委員會,王正廷任主任委員。
2月16日
國民黨政府與蘇聯訂立"價購新疆烏蘇獨山子油礦蘇方設備契約"。
同日,中國、加拿大使節升格為大使級。國民黨政府特任原任公使劉師舜為駐加全權大使。
2月22日
日本大本營設台灣總司令部,谷川清任總司令。
2月23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在塔奈河南岸攻克拉征卡。25日,迫近孟關。
2月27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在東印度英屬毛里西斯島及加拿大溫尼伯設立領事館。
3月1日
美國前任新澤西州長愛迪生,正式接任美援華總會主席(前主席伍德去年病故)。
3月4日
中、美空軍混合大隊空襲海南島,擊毀日飛機30架。
3月5日
蘇中新四軍主力發起車橋戰役,殲滅日軍大佐以下460餘人,偽軍近500人,攻克車橋等敵重要據點13處,解放了淮安、寶應以東地區。
同日,緬北中國遠征軍攻占孟關,於7日與美軍在瓦拉本區會師。至9日,又攻克肚卡、拉郎加。10日,與美軍在緬北胡康區會師。
3月15日
八路軍攻入昌黎。
3月16日
史迪威受任東南亞盟軍副總司令。
3月19日
緬北胡康河谷中國遠征軍攻克傑布山。
3月20日
孔祥熙發表聲明,不承認日寇將中國掠奪的黃金轉移他國。
3月22日
中國、加拿大互助協定簽字。
3月26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深入孟拱河谷。
3月27日
蔣介石電允羅斯福"由雲南抽調軍隊,空運至印",以應印、緬之急。
3月29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攻占拉班。
4月4日
羅斯福要求國民黨雲南部隊入緬,牽制日軍英坊方向攻勢
4月10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克復瓦康。
4月13日
孟拱河谷中國遠征軍攻占瓦康丁林,次日又攻占孟古加拉。
同日,第二支中國遠征軍強渡怒江入緬。
4月14日
《中國加拿大新約》在渥太華簽字,加拿大放棄在華特權。
4月15日
國民黨軍第十四師奉命空運至印境。
4月16日
台灣革命同盟會為"馬關條約"49周年紀念發表宣言,號召台胞與祖國大陸人民共同奮鬥,爭取抗日最後勝利。
同日,日軍為了挽救其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失利,援救它侵入南洋的孤軍,並摧毀美軍在華東、華南的空軍基地,調集5至6萬兵力,首先對平漢路鄭州-信陽段發動進攻(即"打通大陸交通線作戰"),國民黨稱之為豫中會戰。
4月20日
孟拱河谷中國遠征軍攻克甘姆加登。
4月21日
豫東日軍兵分三路進犯鄭州、密縣、新鄭。
同日,國民黨第三十六集團軍總司令李家鈺在陝縣之役陣亡。
4月22日
鄭州失陷。
4月23日
新四軍彭雪楓師在運河至津浦路300里外線出擊,解放10餘萬同胞,攻克敵據點16處。
4月29日
國民黨空軍炸毀黃河鐵橋。
4月30日
日軍進犯許昌。
5月1日
許昌失陷。
5月2日
中共代表林伯渠與國民黨政府代表王世傑、張治中就實行民主政治和整編軍隊問題,在西安舉行會談。
5月5日
魯中八路軍等抗日武裝討伐吳化文戰役勝利結束,收復沂魯山區。
5月6日
襄陽淪陷。
5月9日
日軍開始以打通大陸交通線為目標的河南作戰。
同日,日軍侵占駐馬店。
5月11日
國共兩黨代表會議(西安)結束,中共要求擴編共產黨軍隊為4個軍12個師,遭國民黨拒絕。
5月13日
日本在上海設"經濟保全處",直接負責掠奪滬地物資。
5月14日
日機首次襲擊昆明。
同日,國民黨軍克復駐馬店。
5月15日
中國遠征軍與美軍共同占領密支那日軍飛機場。
同日,緬北中國遠征軍三路攻入蠻賓,與美軍會師。
5月19日
蔣介石召見林伯渠。
5月20日
國民黨五屆十二中全會開幕,至26日閉幕,組織部長朱家驊因提出"恢復下級黨部選舉制度"而被迫辭職。
5月26日
洛陽失陷。
5月27日
湘北日軍分三路南犯,開始以打通大陸交通線為目標的湘桂作戰。
5月29日
通城、公安失陷。
5月30日
日軍渡過汨羅江南侵,粵漢路側之湘陰、平江、源江、瀏陽、益陽、寧鄉等縣先後淪陷。
5月31日
在中共察晉冀中央局領導下,鄧拓編輯出版中國第一部《毛澤東選集》,共有五個分冊。
6月1日
平江淪陷。
6月2日
緬北盟軍兩路進攻加邁。
6月5日
林伯渠將中共中央向國民黨政策提出之意見書交王世傑、張治中。內容是要求國民黨政府實行民主,保障人民自由,實行地方自治等。王世傑將國民黨政府《對中共問題解決的提示案》交林伯渠,內容為八路軍改編為10個師,集中使用,其餘限期取消。
同日,湘陰、古港、益陽失陷。
6月7日
日軍迫近衡陽,國民黨軍奉命破壞衡陽湘江大橋。
6月9日
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21人抵達延安,翌日,朱德接見參觀團。
6月10日
滇西國民黨軍攻克龍陵。
6月12日
毛澤東在延安接見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
6月13日
《中挪條約》在重慶互換批准書。
6月17日
湘北日軍突破國民黨軍嶽麓山主陣地,一部向株州、湘潭進犯。
6月18日
長沙失陷。
6月20日
醴陵、株洲、湘潭相繼淪陷。國民黨軍潰敗。
同日,美國副總統華萊士偕隨員范宣德、拉鐵摩爾、哈查德等經西伯利亞飛抵重慶,訪問中國。翌日至24日止,與蔣介石共會談五次。離華時,華萊士發表書面談話,謂:"中美兩國決心盡力互助,積極進行對日作戰"。
6月21日
湘鄉失陷。
6月22日
第十八集團軍參謀長葉劍英招待中外記者西北參觀團,介紹中國抗戰情況和中國共產黨及其武裝力量七年抗日戰爭的功績。指出中共領導的武裝力量抗擊了全部侵華日軍的64.5%、偽軍的95%,在敵後創建了約l億人口的15塊抗日根據地。
6月23日
日軍沿湘江向衡陽進犯。
6月25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攻占孟拱。
6月28日
浙西國民黨軍克復衢縣。
6月29日
日軍大規模進攻衢陽,使用芥子毒氣攻城。與此同時,日軍在江西陷萍鄉後,南趨蓮花,迫近醴陸、蓮花,並攻茶陵、安仁,渡耒河,以策應向衡陽的進攻。
6月30日
日軍占領衡陽飛機場。
7月1日
中共中央向全軍發出《關於整訓部隊的指示》,確定在現有基礎上加緊整訓部隊,為將來我軍發展一倍至數倍準備條件。
7月2日
國民黨軍克復攸縣、平田、醴陵,並包圍耒陽之日軍。
7月7日
羅斯福電請蔣介石委任史迪威統帥中國國共軍隊之權。
7月8日
日軍進攻衡陽,國民黨軍進行較為堅決的抗擊。
同日,重慶文化界沈鈞儒、郭沫若等20人聯名致電廣西各界,回響"保衛東南",力主組織人力物力,堅持抗戰到底。
7月12日
滇西國民黨軍合圍騰衝。
同日,緬境加邁、孟拱間中國遠征軍會師。
7月14日
日機猛襲芷江飛機場。
7月19日
國際貨幣金融會議宣布:中國已被推為世界建設及開發銀行12董事之一。
7月21日
河南桐柏、遂平、唐河、確山、泌陽、信陽和湖北之隨縣、應山等縣農民數萬舉行起義,組成農民救國軍,在"反對不抗日的軍隊"等口號下,向國民黨第二十八師發動攻擊並將其殲滅。
7月22日
駐華美軍總司令部派遣美軍觀察組第一批抵達延安。
7月25日
中共中央發布命令,決定我軍開闢河南、控制中原戰略要地。隨即八路軍、新四軍各一部向河南敵後挺進,創建抗日根據地。
7月29日
美軍重型轟炸機轟炸瀋陽等地。
7月31日
日機襲擊柳州、芷江、桂林。
8月1日
中、蘇互換包裹協定原由海路經海參崴轉遞,現由陸路互換,指定新疆為轉換地。
同日,《中國墨西哥友好條約》在墨西哥簽字。
8月8日
衡陽陷落。國民黨守軍軍長方先覺率部投敵。
8月12日
國民黨政府派顧維鈞、魏道明、商震為英、美、中三國戰後和平機構會議出席代表,毛邦初、劉田甫為專門委員。
8月13日
國民黨軍克復蓮花。
8月16日
國民黨軍進攻宜昌。
8月19日
羅斯福宣布:派赫爾利及戰時生產局局長納爾遜代表來華,協商軍事、經濟等問題。
8月20日
湘境耒陽淪陷。
8月22日
據美國官方公布,截至1944年6月30日止,國民黨政府接受之租借物資總值1.5億美元;美國運往各國物資總值282.7億美元;英國所獲物資總值93.2億美元。
8月25日
國民黨陸軍第四軍軍長張德能因保衛長沙不力,被處死刑。
8月29日
國民黨政府令:新疆省政府主席兼邊防督辦盛世才調任農林部長,督辦公署撤銷。任命吳忠信任新疆政府主席,未到任前由朱紹良暫代。
8月30日
朱紹良飛抵迪化,奉命暫代新疆省政府主席。
9月3日
日軍沿湘桂線繼續西犯。
9月6日
羅斯福代表赫爾利、納爾遜由印度飛抵重慶。11月,赫爾利任美國駐華大使,其主要使命是支持蔣介石在中國的統治地位,幫助他"統-中國境內一切軍事力量","防止國民政府的崩潰"。
9月7日
蔣介石接見史迪威、赫爾利、納爾遜,對一般軍事、經濟及中美合作等問題,交換意見。
同日,湘北日軍侵入零陵,國民黨軍軍長王甲本在冷水灘戰鬥中陣亡。
9月12日
新四軍第四師師長彭雪楓,在河南夏邑八里莊戰中英勇犧牲。
9月15日
第三屆國民參政會第三次大會,本日聽取林伯渠、張治中分別對於"中共問題"報告。林伯渠代表中國共產黨報告國共談判的經過和失敗的癥結,並正式提出要求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和成立民主聯合政府及聯合統帥部。這個主張在廣大人民民眾中,在各民主黨派中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會議決議組織延安視察團。
9月16日
廣西全縣日軍沿湘桂路繼續西犯。
同日,蔣介石在國民參政會上表示"關於中共問題,中央只求軍令政令之統一"。
9月19日
中國民主政團同盟全國代表會議在重慶舉行。會議決議改中國民主政團同盟為中國民主同盟。
同日,羅斯福電蔣介石,要求蔣加強薩爾溫江中國的兵力,尤不能撤回中國遠征軍,否則蔣要承擔其所發生後果的責任。同時要求授於史迪威不受限制的指揮中國所有軍隊之權力。
9月20日
國民黨軍事委員會以第九十三軍軍長陳牧農擅棄廣西全縣陣地,判處死刑。
同日,梧州淪陷。
9月24日
八路軍襲入汾陽,焚毀敵機場車站及電燈公司。
同日,重慶各界各民主黨派代表董必武、馮玉祥、覃振、黃炎培、章伯鈞、沈鈞儒、胡子嬰等500人集會,要求改組國民黨政府和統帥部,成立民主聯合政府。
同日,沈鈞儒等發起組織民主憲政促進會。
9月25日
蔣介石以備忘錄致羅斯福,謂:"史迪威在華任職兩年,對於中美合作極少貢獻,拒絕給予史迪威以指揮全部華軍之重職,並要求另派富於友誼合作精神之任何美國將領,接替史迪威職務。"
9月27日
日本陸軍第六十二獨立混成旅團和偽軍各約5000人,在福建閩江口北岸登入。
9月28日
福建連江淪陷。
9月29日
平南淪陷。
10月1日
由宋慶齡、郭沫若、張瀾等72人發起舉行追悼鄒韜奮大會,提出要求民主自由、反對國民黨的獨裁統治的呼籲。
10月2日
寶慶淪陷。
10月5日
福州淪陷。
10月7日
美、英、中三國華盛頓橡樹園會議結束,發表聯合聲明,謂"三國為維護世界和平安全,業已議定國際組織與機構之計畫大綱"。
10月9日
英、蘇兩國首腦在莫斯科舉行談判。
同日,美、蘇、英、中四國政府同時公布《關於建立普通的國際安全組織的建議》(亦稱聯合國組織草案)。
10月10日
周恩來在延安各界慶祝雙十節大會上發表演說,指出挽救目前時局危機的唯一辦法是召開國民會議,改組國民黨政府及統帥部,成立聯合政府。
10月11日
柳州失陷。
10月12日
桂平淪陷。
10月14日
蔣介石發動"十萬知識青年從軍運動",並編組青年遠征軍10個師。
同日,蔣介石致電羅斯福建議帕資、魏德邁、顧律格三名美籍將領中選一人為中國戰區參謀長。
10月18日
駐重慶外國記者致電蔣介石,反對扣壓新聞電訊。
同日,蔣介石接羅斯福復電,同意召回史迪威,並任魏德邁將軍為中國戰區參謀長。同時將中緬印戰區分為兩個戰區:中國為一方面,由魏德邁任美軍司令,另一面為索爾登指揮下之印緬戰區。
10月24日
衡陽日軍主力南下,與欽州灣北進之日軍夾擊南寧。國民黨軍潰敗不堪。
10月26日
國民黨政府外交部宣布:承認義大利政府。
10月27日
日軍以3個師團兵力,對桂林實行圍攻。
10月30日
史迪威奉召返美。
11月1日
日軍進抵桂林城郊。
同日,中國空運大隊成立,美勒恩少校任隊長。
11月4日
廣西永福淪陷。
11月5日
日軍使用化學毒氣,突破桂林七星岩陣地。
11月7日
赫爾利、林伯渠飛抵延安。翌日,同毛澤東舉行會談,達成五點協定。一、中國政府、國民黨、共產黨一致合作,以期統一中國所有軍隊,迅速擊潰日本並建設中國;二、改組國民黨政府為聯合政府,宣布新三民主義政策;三、聯合政府擁護孫中山主義,建立民治、民有、民享政府,實行各項改革;四、聯合政府及聯合軍委會承認所有抗日軍隊,此軍隊應遵守執行其命令;五、承認各黨派團體合治地位。
同日,伊寧市爆發武裝起義,起義隊伍迅速包圍和占領國民黨的專員公署和警察局、控制了伊寧市區。但宣稱建立所謂"東土耳其斯坦共和國"。
11月10日
桂林淪陷。
同日,汪精衛病死於日本名古屋。陳公博就任偽南京政府主席。
11月11日
周恩來與赫爾利自延安飛抵重慶,赫攜回毛澤東簽字的五項協定書。
同日,桂林國民黨軍敗退,第一三一師師長關維雍等四員陣亡。
11月15日
緬北中國遠征軍攻克八莫。
11月19日
日本調岡村寧次繼煙俊六為中國派遣軍總司令。
11月21日
日軍主力沿黔桂路進犯。
11月22日
南寧、武鳴淪陷。
同日,國民黨蔣介石政府作為反建議向中共方面提交三項協定案。其主要內容是國共兩黨與美國三方代表組成三人委員會來整編中共武裝,並由蔣介而委派一名美國人指揮。然後由蔣介石承認中共"合法"地位。中共派代表參加國民黨行政院政務會議。
11月24日
滇西國民黨軍克復猛戛。
11月27日
桂西河池失陷。
11月29日
赫爾利代替高思任美駐華大使。
同日,聯合國戰罪審查委員會遠東及太平洋分會在重慶成立,王寵惠當選為分會主席。
12月5日
日軍進攻貴州,獨山淪陷。
12月6日
冀東八路軍兩隊襲擊唐山,炸中日本領事館。
12月8日
周恩來由延安致函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謂延安方面不同意國民黨所提之條件,彼亦不擬返重慶。
同日,國民黨軍克復獨山。
12月13日
桂北國民黨軍克復車河。
12月15日
赫爾利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布已正式奉命接任美國駐華大使。
12月18日
國民黨國防最高委員會決議:設立善後救濟督辦總署,並特任蔣廷猷為督辦。
12月20日
日本決定實行台灣總督兼任駐軍司令官制。
12月25日
國民黨陸軍總司令部在昆明成立,何應欽任總司令。
12月26日
重慶六工業團體發表對時局主張,期望政府實施憲政、厲行民治,呼籲全國團結一致,爭取抗戰最後勝利。
12月28日
中共代表團向國民黨政府出四項調整國共關係補充方針:一、釋放一切政治犯;二、撤退包圍解放區的國民黨軍隊:三、廢止一切限制人民自由的法令;四、停止一切特務活動。
12月30日
國民黨政府稱:全國知識青年應徵從軍總額已達12萬餘人。
同日,緬北中國遠征軍攻克彭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