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電子郵局

國內第一家電子信箱

1987年9月20日,有“中國網際網路第一人”之稱的錢天白從北京經義大利向前聯邦德國卡爾斯魯厄大學發出了中國第一封電子郵件,內容是“ 穿越長城,走向世界”。這是中國人在網路上的第一步,以伊妹兒的形式跨出的第一步。這一步對於中國網民的意義,絲毫不會亞於阿姆絲特郎在月球上的第一步,他開創了中國網民的先河。
回首中國電子郵件發展史,我們發現真正將電子郵件平民化的,是163.net——中國第一個電子郵局,也是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設計的免費郵件系統。

163電子郵局是中國第一個免費的電子郵局(即現在人們常說的電子信箱),開通於1998年3月,是當年廣州電信數據分局屬下的一家集體所有制公司飛華公司開發的產品。163電子郵局對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推波助瀾作用。

1998年3月,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開發的免費郵件系統Coremail,在丁磊和陳磊華的努力下誕生了,對於中國網際網路,這是具有符號意義的事件。這第一套免費郵件系統很快被丁磊掛在163.net上供中國當時的網民免費使用,並在當年年底就擁有了40萬用戶。163.net作為當時最著名的免費電子郵局,其最初屬於丁磊於1997年創辦並任CEO的網易公司所有,雖然163電子郵局後來幾經易手之後,現在該品牌已不存在,但這個產品為丁磊創造了原始積累,為網易日後的發展壯大以及在電子信箱領域至今長達十幾年的絕對影響力奠定了基礎。
正當紅時,163電子郵局被轉讓。1999年年底,先以5000萬元賣給深圳新飛網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這是當年網際網路業最為轟動的事件。隨後又被人以3.7億港元轉讓給以和記黃埔為大股東的tom.com。如今在瀏覽器中輸入http://www.163.net/會自動轉到http://mail.tom.com/。
據媒體報導,那時正值中國網站併購高峰期,每周幾乎都有網站被併購,對網際網路發展的前景,大家看法不一。樂觀者認為這是大好機遇;悲觀者認為,世界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信箱今後會難以為繼。163電子郵局就在這樣的背景下被轉讓了。163電子郵局轉讓後,中國的網際網路產業經歷了一段漫長的寒冬。
不管賣得好與否,但是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作為中國第一個敢於烹製免費大餐的163電子郵局,對於中國網際網路的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曾經參加過163電子郵局研發、現任廣州電信數據維護中心網路部副主任的鄒匡國說,作為中國第一個中文界面的163電子郵局,雖然內容單一,主要功能就是E-mail,但開通一個月後,163電子郵局登記用戶數已突破30萬的設計容量。當年年底,用戶數已超100萬,日訪問量超過1100萬。
“163電子郵局最大的貢獻,在於讓萬千尋常人家更直觀地認識網際網路,競相投入網際網路的懷抱。”鄒匡國說。在163電子郵局成立之時,廣州的網際網路用戶才4萬左右,可到了年底就飆升至10萬戶。很多人就是衝著電子信箱去的。
鄒匡國說,電子郵局最大的優勢就是快捷便利,電子郵件以每秒繞地球七圈半的速度“遞送”,即使考慮到網路的阻塞,電子信件到達的目的地時間也不會超過3分鐘。也就是說,從南半球寄一封信到北半球,最多只需3分鐘。而且,電子郵局是不用休息的,24小時運作,每天收發信件可達近百萬封。
足不出戶,可以免費與遠方的親朋好友進行近乎實時性的通訊。鄒匡國說,163電子郵局改變了人們的通信方式。在1998年前,廣州市民每天到電信部門發的電報還有1000多份,可到了1999年的時候,百姓每天發的電報已降至100份左右。郵局的信函也大為減少,據報導,1999年的信函量比上年下降20%。
網際網路業均認為,163電子郵局的誕生成了中國網際網路的一個分水嶺。之前,網際網路是高不可攀的,網上資訊大部分是專業信息,網民主要是高級知識分子;之後,隨著中文電子信箱的出現,網際網路走入實用性,成為人們生活的工具,與尋常百姓息息相關。
在163電子郵局的帶動下,中國電子郵局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如“263”、“371”等。一位網際網路高管說,從中國首批網際網路用戶不敢公開電子信箱到人們把電子信箱印到名片上,再到電子郵局的用戶每天發數封電子郵件,這是中國公眾對網路通訊手段認同感的跨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