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6年

1466年

1466年,1460年代。傳統紀年:明憲宗成化二年;日本后土御門天皇寬正七年,文正元年。丙戌年(狗年)。

大事記

(圖)基什尼奧夫戰役基什尼奧夫戰役

1、基什尼奧夫戰役

蘇聯摩爾達維亞加盟共和國首都和經濟、文化中心。位於德涅斯特河右岸支流貝克河畔,科德爾高地的中央。人口62.4萬(1985)。始建於1466年。原為比薩拉比亞修道院鎮,1812年併入俄國。20世紀初修築鐵路後加強了與西歐、黑海港口及俄羅斯中部各州的聯繫。1918年歸還羅馬尼亞,1940年併入蘇聯。摩爾達維亞的主要工業城市,工業產值約占其1/4。有電機、電氣測量儀器、精密儀器、拖拉機、工具機、冷凍設備等機器製造業與金屬加工業。郊區園藝業發達,盛產葡萄,葡萄酒和水果罐頭馳名蘇聯。市內有蘇聯科學院摩爾達維亞分院和多所大學,以及藝術、歷史-地誌、普希金故居等博物館和《火星報》印刷廠舊址,並有教堂鐘樓凱鏇門等古蹟。全市分為3個區。中世紀的老城建於貝克河谷地,新城建於沿河階地上。市內街道呈棋盤狀布局,列寧大街和普希金大街是主要街道,政府機構集中在市中心。西部多高等學校。工業企業幾乎全部分布在城郊。東北部的新切卡內為新工業區。

出生

1、伊拉斯謨·D

(圖)伊拉斯謨·D伊拉斯謨·D

荷蘭哲學家,16世紀初歐洲人文主義運動主要代表人物。約1466年10月生於鹿特丹一個神甫家庭。青年時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開始接觸一些人文主義者。1499年去英國,結識空想社會主義者T.莫爾。後攻讀希臘語和研究宗教改革問題。1506年赴義大利,因對教會不滿於1509年返回英國,發表《愚人頌》,強烈指責教會和貴族的腐敗,嘲笑經驗哲學家和僧侶們愚昧無知的空談。1511~1514年在劍橋大學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謨回院,經教皇同意,伊拉斯謨保持了對修道院的獨立性。1516年發表《希臘語聖經新約批註》,對當時的宗教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蘭。後任查理五世顧問,編寫教育親王的教材,還著書指責戰爭。1521年前往巴塞爾,繼續發表著作。M.路德領導的宗教改革爆發後,伊拉斯謨覺得關於“文學的黃金時代”即將到來的美夢破滅了,於1524年寫了《論自由意志》並同路德通信,批評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捲巴塞爾時,去弗賴堡。1536年回到巴塞爾。同年7月12日逝世。他知識淵博,忠於教育事業,一生始終追求個人自由和人格尊嚴,但忽視自然科學,在政治上對反動勢力只會諷刺,而沒有像路德那樣發動人民。

2、林文纘

(圖)狗年狗年

(1466年~1560年)字德緒,號雲岐,侯官縣洪塘瓦埕鄉(今福州郊區建新鎮瓦埕村)人,明成化二年(1466年)生。
林文纘的父親林玠,字廷圭,號靜庵,鄉試舉人;明天順七年(1463年)會試落榜,成化元年(1465年)再次赴試,不幸中途得疾,歸逝,留有遺腹子文纘。文纘母王氏每以“父歿時以未第進士為恨”,激勵文纘,並假箕父言,教育文瓚矢志於學,又得胞叔林瑭教導,學業大成。弘治十八年(1496年)登進士,奉命修撰《孝廟實錄》,事成,授南京兵部主事。正德六年(1511年)補刑部員外郎中,詳核周藩宦戚間的事,為眾所服。殿考時得“克勤克慎,惟明惟允”的讚譽。正德十四年升湖廣布政司參議,奉敕提太岳焚禱收入,但文纘把收入全歸官庫,以備賑濟,饑荒無恐。於是荊南大治。嘉靖元年(1522年),朝廷欲行升擢,但文纘力辭,歸里課子。後階封為朝議大夫。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偶感有疾而逝。年94歲。

3、德西德里烏斯·伊拉斯謨

(Desiderius Erasmus,又譯埃拉斯默斯,史學界俗稱鹿特丹的伊拉斯謨),(生於約1466年10月27日,卒於1536年7月12日)是中世紀尼德蘭(今荷蘭比利時)著名的人文主義思想家和神學家。伊拉斯謨是一個用“純正”拉丁語寫作的古典學者。

伊拉斯謨對宗教改革領袖馬丁·路德的思想有巨大的影響,路德欽佩並渴望結交伊拉斯謨。

儘管伊拉斯謨終生都是一個天主教徒,但他尖銳地批評了當時他認為驕奢過度的羅馬教會,甚至拒絕接受後者授予的紅衣主教地位。

在《論死亡之準備》 (Treatise on Preparation For Death)一文中,他聲明了自己的觀點——永久生命的保證不在於教堂中的聖禮和儀式,僅在於對基督贖罪的信念。

伊拉斯謨整理翻譯了《聖經·新約全書》新拉丁文版和希臘文版。他創作的作品有 《愚人頌》, 《基督教騎士手冊》(Handbook of a Christian Knight)和《論兒童的教養》(On civility in Children)等等。

4、伊拉斯謨

(1466年~1536年)(Erasmus, Desiderius)荷蘭哲學家 。16世紀初歐洲人文主義運動主要代表人物。約1466年10月26日生於鹿特丹一個神甫家庭,卒於1536年7月12日。青年時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開始接觸一些人文主義者。1499年去英國,結識空想社會主義者T.莫爾。後攻讀希臘語和研究宗教改革問題。1506年赴義大利 ,因對教會不滿於1509年返回英國,發表《愚人頌》,強烈指責教會和貴族的腐敗,嘲笑經驗哲學家和僧侶們愚昧無知的空談 。1511~1514年在劍橋大學任教。1516年發表《希臘語聖經新約批註》,對當時的宗教理論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國。1524年寫了《論自由意志》並同M.路德通信,批評路德。他知識淵博,忠於教育事業,一生始終追求個人自由和人格尊嚴,但忽視自然科學。

逝世

無相關資料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