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年表
公元1320年,正月,元仁宗死(1285-1320)。皇太后復任鐵木迭兒為右丞相。
公元1320年,二月,鐵木迭兒銳意報復,誣殺集賢學士朵兒只、平章政事拜住;又捕四川行省平章政事趙世延到京,因有旨勿問始止。諸人過去均揭發其罪惡,或牽制其作為。
公元1320年,三月,皇太子碩德八剌即位,是為元英宗。
公元1320年,罷回回國子學。鐵木迭兒繼續報復,又誣殺上都留守賀勝。鏊至(今陝西周至)僧賀明起事稱帝,敗死。命各地造帝師八思巴殿,其制比孔廟有加。
公元1320年,河決滎澤塔海莊,又決開封、原武。
公元1320年,庚申年(猴年);元延祐七年;越南大慶七年;日本元應二年。
公元1320年,波蘭國王瓦迪斯瓦夫一世加冕。
人物出生
1.元惠宗
元惠宗(1320年-1370年5月23日),又稱元順帝(死後元朝廟號為惠宗,明朝諡號為順帝),於1320年出生,1370年去世於應昌,名孛兒只斤妥歡貼睦爾(Toqōn Temür),是元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也是北元的第一位皇帝,在位時間是從1333年6月至1370年。明太祖認為他順天應人,給他上一個“順帝”的諡號,但北遷的元朝廷並未接受此諡號,而另上諡號宣仁普孝皇帝。他的蒙古文諡號則為烏哈噶圖皇帝(Uqayatu Qaγan)。
2.陳友諒
陳友諒(1320年-1363年),湖北沔陽人;在朱元璋征討華中群雄時,有“友諒最桀,士誠最富”之說。
約翰·霍克伍德爵士(1320年-1394年)是一名14世紀活躍於義大利的英國籍僱傭軍首領。法國歷史學家吉恩·傅華薩(Jean Froissart)將其稱作“哈庫德”(Haccoude),而與此同時義大利人將他稱為“喬凡尼·阿庫托”(Giovanni Acuto)。霍克伍德起初服務於羅馬教宗,但又在後來的30年中先後服務於義大利國內的多個派別。
貝特朗·杜·蓋克蘭(Bertrand du Guesclin) (c. 1320年-1380年7月13日), 被稱為布列塔尼之鷹(the Eagle of Brittany)。法國民族英雄,百年戰爭初期傑出的軍事領袖,從1370年到他去世一直任法國騎士統帥(Constable of France)。他的費邊戰略(Fabian strategy)拖垮英軍,同時在法國沒有足夠力量打敗英國之前避免重大戰役,讓法國人重新奪回他們在戰爭初期失去的多數領地。
人物逝世
1.李衎
李衎(1244年-1320年),字仲賓,號息齋道人,元代畫家,薊丘(今屬北京市)人。曾官致吏部尚書,集賢殿大學士,善畫墨竹,和趙孟頫、高克恭並稱為元初畫竹三大家,著有《竹譜詳錄》,對於竹子的形態、性質、畫法有詳細的論述。
2.楊賽因不花
楊賽因不花(1281年-1320年),漢名楊漢英,字熙載,號中齋,中國元朝時播州首領,祖籍山西太原。其家族世襲播州安撫使,其父楊邦憲為南宋末年抗蒙古之名將。元滅南宋後,楊邦憲被迫降元,仍為播州首領。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楊邦憲逝世,楊漢英繼位為播州主,年僅四歲,隨其母遠赴北京覲見元世祖,獲賜名“賽因不花”。
3.元仁宗
元仁宗孛兒只斤愛育黎拔力八達(Āyurparibhadra,1286年-1320年)。元仁宗於1311年至1320年在位,是元朝第四位皇帝,名愛育黎拔力八達。他是元武宗弟,元武宗封他為皇太子,相約兄終弟及,叔侄相傳。於武宗死時嗣位,年號是皇慶(元年是1312年)和延祐(元年是1314年),在位9年,死後廟號仁宗、漢文諡號聖文欽孝皇帝、蒙古文諡號普顏篤皇帝(Buyantu Qaγan,又譯作巴顏圖皇帝)。
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 Юрий Александрович(?-1320年)出身於留里克王朝的王公。他曾任烏戈利茨王公(1302年-1320年)和羅斯托夫王公(1316年-1320年)。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為烏戈利茨王公亞歷山大·康斯坦丁諾維奇之子。他於1302年繼承了烏戈利茨領地。1316年,他成為羅斯托夫的王公。尤里·亞歷山德羅維奇是最後一個統治統一的羅斯托夫的王公。在他去世後,瓦西里·康斯坦丁諾維奇王公的兒子們瓜分了羅斯托夫領地,把她變成了羅斯托夫-鮑里索格列布斯基和羅斯托夫-烏斯列滕斯基兩個小公國。
5.張炎
張炎(1248-1320)。南宋詞人,炎字叔夏,號玉田,臨安人。其詞風格典雅,多追懷往昔之作。著月《山中白雲詞》、《詞源》。
文物遺址
1.趙孟俯行書《尚友齋銘》鏡心
年代:1320年作
藝術家:趙孟俯
名稱: 趙孟俯 1320年作 行書“尚友齋銘” 鏡心
材質、形制: 紙本
尺寸: 63×33.5cm
介紹:謝稚柳舊藏。上海博物館1987年編纂《中國書畫家印鑑款識》P1430,劉珏條目3“廷美”一印取自本幅。
2.趙孟俯 趙孟俯(款) 1320年作 無量壽佛圖 立軸
年代: 1320年作
藝術家:趙孟俯
名稱:趙孟俯(款) 1320年作 無量壽佛圖 立軸
尺寸:83×33cm
3.臥佛寺(十方普覺寺)
位於海淀區香山壽安山南麓,始建於唐貞觀年間,明兜率寺。元延又七年(1320年)重建,命名壽安寺。元至順二年(1331年)繼續修建,寺成命名大昭孝寺,後又改名洪慶寺。明代宣德、正統年間重修更名為壽安禪林,並賜大藏經一部。明代成化年間添建一座延壽舍利塔,清雍正年間拆毀。明崇禎年間改名永安寺。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再次大加修葺,改名十方普覺寺。俗稱臥佛寺。所謂臥佛是指臥佛殿的銅臥佛。該佛始鑄於元至治元年(1321年),冶銅50萬斤,長5.3米,高1.6米,重54噸,實心。當時鑄佛役工萬餘人,歷時十年,費銀五百萬兩。其殿面闊三間,單檐歇山,綠琉璃瓦頂,黃琉璃瓦剪邊。門匾額“性月恆明”為慈禧太后手書;殿內高懸“得大自在”匾額為乾隆御筆。
文化紀事
1.朱思本繪成《輿地圖》
朱思本,宇本初,號貞一,臨川(今江西撫州)人。自幼習讀經史,後因“厭世涸濁”,入信州(今江西上饒)龍虎山為道士。成宗大德三年(1299),北上大都(今北京),協助玄教大宗師張留孫管理江南道教。從武宗至大四年(1311)起,奉命代天子祀名山大川,週遊南北,“登會稽、泛洞庭,縱游荊襄,流覽淮泅,歷韓、魏、齊、魯之郊,結輒燕、趙,而京都實在焉”。所到之處,訪訊父老,尋跡故道,考察郡邑沿革,核實山河名稱,以實地考察驗證《禹跡圖》、《混一六合郡邑圖》之正誤,在參考前代地誌經籍的基礎上,費十年之功,於仁宗延祐七年(1320)繪製成長廣七尺的《輿地圖》,“刊面於上清之三華院”。《輿地圖》採用傳統的“計里畫方”之法,精確程度超過前代地圖。
2.拜住獨任中書右丞相
延祐七年(1320)正月,仁宗死。三月,其子碩德八剌即位,是為英宗,時年十七。英宗沉毅剛決,思大有為於天下,但卻受到“威臨三朝”的太皇太后答己和“布置爪牙’、威讋朝野”的右丞相鐵木迭兒等蒙古貴族保守派的壓制,勢單力薄。為了增強自己的實力,英宗於五月任木華黎後裔、安童之孫拜住為中書左丞相,以牽制鐵木迭兒。拜住世家山東,從小受到儒家倫理的薰陶,後任太常禮儀院使,“每退食,必延儒士諮訪古今禮樂刑政、治亂得失,盡日不倦”。在以“儒道治天下”方面,拜住與英宗有著一致的看法。至治二年(1322)秋,鐵木迭兒、答己相繼病卒。十月,英宗以拜住為中書右丞相,虛左丞相位不設,以示信用之專。拜住亦以天下事為己任,全力協助英宗,進行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以圖使“邪正異途,海寓義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