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內容
在0~3歲階段,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家長對於兒童早期發展的意義格外重要。同時,對兒童來說,影響其發展的生態環境是多層次、多性質的,儘可能地將多元化的生態環境因素包容進來,是一種理想的選擇。而家庭和社區作為直接影響嬰幼兒的重要生態環境,理應被納入早期教育的範疇。“建立以社區為基礎的早期教育(服務)網路”正是在重視家庭、社區作用的趨勢下,成為當今世界學前教育領域的一個熱點,備受世界各國政府、學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關注。
近年來,我國對0~3歲兒童保育和教育的管理已由衛生部門或福利部門主管,轉變為由教育部門主管,從管理上理順了關係。0~6歲學前兒童教育的一體化,使原本以散居家庭養育為主的0~3歲兒童教育模式轉化為由全社會關注和參與的保育和教育相整合的教育模式,使0~3歲和3~6歲這兩個年齡段之間產生了自然的銜接。同時,近些年來,隨著經濟體制的改革和城鎮化程度的加快,我國的社會結構和組織形態發生了重大的變化。這些變化使得“社區”的概念逐漸被強化。
圖書目錄
基礎篇
第一章 嬰幼兒衛生保健
第一節 嬰幼兒分期與保健要點
一、新生兒期
二、嬰兒期
三、幼兒期
第二節 嬰幼兒體格生長
一、體格生長的基本規律
二、體格生長的常用指標
三、影響體格生長的因素
第三節 嬰幼兒各系統的解剖生理特點
一、消化系統
二、呼吸系統
三、循環系統
四、泌尿系統
五、皮膚
六、運動系統
七、神經系統
第二章 嬰幼兒營養
第一節 0~6月齡嬰兒餵養
一、純母乳餵養
二、部分母乳餵養(或混合餵養)
三、人工餵養
四、營養狀況評價
第二節 6~12月齡嬰兒餵養
一、奶類應是6~12月齡嬰兒營養的主要來源
二、及時、合理添加輔食
三、逐漸讓嬰兒自己進食,培養良好的進食行為
四、嬰兒輔食應單獨製作,注意飲食衛生
五、營養狀況評價
第三節 1~3歲幼兒餵養指導
一、每天保證乳類食物量,逐步過渡到食物多樣
二、選擇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食物
三、採用適宜的烹調方式
四、重視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
五、合理安排零食
六、每天足量飲水
七、確保飲食衛生,嚴格消毒餐具
八、營養狀況評價
第四節 常見的營養性疾病
一、營養性缺鐵性貧血
二、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
三、營養不良
四、鋅缺乏症營養不良
五、單純性肥胖
第三章 嬰幼兒的心理發展特點
第一節 大腦與神經系統發展
一、腦發育的可塑性
二、腦發育的代償性
三、腦發育與心理行為的關係
第二節 嬰@JL運動能力的發展
一、運動發展的規律
二、大運動發展程式
三、精細動作發展程式
第三節 嬰幼兒感知覺的發展
一、視知覺的發生髮展
二、聽知覺的發生髮展
三、皮膚感覺的發生髮展
四、嗅覺和味覺的發生髮展
第四節 嬰幼兒注意、記憶、想像的發展
一、注意的發生髮展與培養
二、記憶的發生髮展與培養.,
三、想像的發生髮展與培養
第五節 嬰幼兒認知能力與思維的發展
一、認知的發生髮展
二、認知、思維與智力
三、嬰幼兒認知發展的階段與內容
四、思維類型的特點
五、教育關注
第六節 嬰幼兒語言的發展
一、語言發展的生理基礎
二、語言發展程式
三、嬰兒的“前言語行為”
四、言語的基本特徵
五、教育關注
第七節 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發展
一、情緒情感對嬰幼兒發展的意義
二、嬰幼兒情緒情感的發生與分化
三、嬰幼兒基本情緒的發展
四、嬰幼兒情緒的社會化
五、教育關注
附:0~3歲嬰幼兒發展指標與教養策略
實務篇
第四章 社區早期教育基地的開辦與管理
第一節 社區早期教育基地的開辦
一、基本定位與任務
二、工作要求與特點
第二節 幼稚園開辦早教基地的意義
一、增強教育機構的社會服務功能,促進幼稚園與社區關係的融合
二、實現教育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三、面向社會廣泛進行科學早期教育宣傳,推動學習化社區建設
……
第五章 0~3歲兒童早期教養環境
第六章 集體教養機構中早教活動的組織與指導
第七章 面向家長的早期教育指導
第八章 特殊兒童的早期發現、篩查和干預